CN213459153U -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9153U
CN213459153U CN202022856329.1U CN202022856329U CN213459153U CN 213459153 U CN213459153 U CN 213459153U CN 202022856329 U CN202022856329 U CN 202022856329U CN 213459153 U CN213459153 U CN 213459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layer
support piece
round hole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63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开华
何朝科
周礼根
文小强
黄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uantong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uantong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uantong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uantong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563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9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9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9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线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其中,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内部开上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设置有光线带,所述支撑件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其有益效果是,该光电复合型线缆,通过设置支撑件、凹槽和圆孔,便于将电线缆和光线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凹槽和圆孔内,对线缆内部排线进行规整,避免各线路之间相互影响,且通过支撑件对线缆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线缆的抗压性能,且不易损坏,通过设置阻水层、阻燃层和耐磨层,通过阻水层避免线缆内部线路与水接触,且对线缆起到防潮的作用,提高线缆的绝缘性,通过阻燃层,提高线缆的耐火性,保证线缆的安全性,通过耐磨层保证线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背景技术
光电复合缆是指适用于宽带接入网系统中作传输线,是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它集光纤、输电铜线于一体,可以解决宽带接入、设备用电、信号传输的问题,随着数据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用户的家庭终端类型越来越多,这对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速率日益提高,意味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越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和电容耦合,同时,周围环境中会不断有新的电磁干扰源产生,网络工作频率越高产生的辐射也越严重,而UTP非屏蔽数据电缆的平衡特性已不足以抵消高速网络本身的电磁辐射及外界的电磁干扰,且由于各电缆都是相互独立的单元,常年累月的发温、发烫后,容易导致各电缆外皮相互粘连等,最终导致破皮、甚至漏电、燃烧,最终引发火灾,且线缆线路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其解决了耐用性不佳,线路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内部开上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设置有光线带,所述支撑件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电线缆,所述电线缆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支撑件的外层设置有包带,所述包带的外层设置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的外层设置有阻水层,所述阻水层的外层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外层设置有耐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与凹槽的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包带与电线缆之间设置有填充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耐磨层为橡胶钢丝编织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光电复合型线缆,通过设置支撑件、凹槽和圆孔,便于将电线缆和光线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凹槽和圆孔内,对线缆内部排线进行规整,避免各线路之间相互影响,且通过支撑件对线缆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线缆的抗压性能,且不易损坏。
2、该光电复合型线缆,通过设置阻水层、阻燃层和耐磨层,通过阻水层避免线缆内部线路与水接触,且对线缆起到防潮的作用,提高线缆的绝缘性,通过阻燃层,提高线缆的耐火性,保证线缆的安全性,通过耐磨层保证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件;2、圆孔;3、光线带;4、凹槽;5、电线缆;6、绝缘层;7、填充层;8、包带;9、内衬层;10、阻水层;11、阻燃层;12、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包括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的内部开上有圆孔2,所述圆孔2的内部设置有光线带3,所述支撑件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内部设置有电线缆5,通过设置支撑件1、凹槽4和圆孔2,便于将电线缆5和光线带3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凹槽4和圆孔2内,对线缆内部排线进行规整,避免各线路之间相互影响,且通过支撑件1对线缆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线缆的抗压性能,且不易损坏,所述电线缆5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6,所述支撑件1的外层设置有包带8,所述包带8的外层设置有内衬层9,所述内衬层9的外层设置有阻水层10,所述阻水层10的外层设置有阻燃层11,所述阻燃层11的外层设置有耐磨层12,通过设置阻水层10、阻燃层11和耐磨层12,通过阻水层10避免线缆内部线路与水接触,且对线缆起到防潮的作用,提高线缆的绝缘性,通过阻燃层11,提高线缆的耐火性,保证线缆的安全性,通过耐磨层12保证线缆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绝缘层6的表面与凹槽4的表面搭接,使支撑件1对电线缆5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所述包带8与电线缆5之间设置有填充层7,对电线缆5起到限位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支撑件1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提高支撑件1的韧性,能更好的对电线缆5进行保护,所述耐磨层12为橡胶钢丝编织管,提高线缆的耐磨性和韧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通过支撑件1将电线缆5设置在不同的凹槽4内,使光线带3穿设在圆孔2内,对线缆内部排线进行规整,避免各线路之间相互影响,通过支撑件1对线缆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线缆的抗压性能,通过阻水层10避免线缆内部线路与水接触,对线缆起到防潮的作用,提高线缆的绝缘性,通过阻燃层11,提高线缆的耐火性,保证线缆的安全性,通过耐磨层12保证线缆的使用寿命。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包括支撑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的内部开设有圆孔(2),所述圆孔(2)的内部设置有光线带(3),所述支撑件(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内部设置有电线缆(5),所述电线缆(5)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6),所述支撑件(1)的外层设置有包带(8),所述包带(8)的外层设置有内衬层(9),所述内衬层(9)的外层设置有阻水层(10),所述阻水层(10)的外层设置有阻燃层(11),所述阻燃层(11)的外层设置有耐磨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6)的表面与凹槽(4)的表面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带(8)与电线缆(5)之间设置有填充层(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2)为橡胶钢丝编织管。
CN202022856329.1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Active CN213459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6329.1U CN213459153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6329.1U CN213459153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9153U true CN213459153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0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6329.1U Active CN213459153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9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9969U (zh) 一种含碳纤维复合带且耐温等级高的耐火电缆
CN114019629A (zh) 一种室内外多功能组合型光缆
CN213459153U (zh) 一种光电复合型线缆
CN210294626U (zh) 一种网络通信双芯扁平布线光缆
CN208938700U (zh) 小基站用光电混合缆
CN110289137A (zh) 一种5g通信基站用光电复合缆
CN205992440U (zh) 一种室内一体化光电复合隐形光缆
CN212061936U (zh) 一种高保真超速传输的教育机器人线缆
CN204288903U (zh) 光电复合电缆
CN210295948U (zh) 一种耐高温防火电缆
CN206451541U (zh) 一种通信电缆
CN208141886U (zh) 一种抗拉电缆导体和抗拉电缆
CN213519360U (zh) 一种抗干扰光电复合线缆
CN210223638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电缆
CN206058975U (zh) 一种地下通信电缆
CN111048241A (zh) 一种适用于5g天线的光电复合缆
CN216772064U (zh) 一种高强度光电复合光缆
CN209199622U (zh) 一种耐磨型绝缘电缆
CN216412738U (zh) 一种光电混合缆
CN215496157U (zh) 一种光电混合光缆
CN210606785U (zh) 一种监控摄像用扁平型光电组合缆
CN205103469U (zh) 扁平形室内带状光缆
CN217386717U (zh) 一种带反馈装置的电缆
CN215342133U (zh) 一种电源视屏控制综合线
CN205564378U (zh) 一种轻型室内分布系统用光电复合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