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净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平时所讲的净水器,一般是指用作家庭使用的小型净化器。
现有的净水器存在使用时间久之后净水器内部过滤的污垢会滋生许多细菌,影响净水效果,需要人为进行拆卸更换过滤装置,容易导致过滤装置损坏,从而使得净水器难以清洗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时间久之后净水器内部过滤的污垢会滋生许多细菌,影响净水效果,需要人为进行拆卸更换过滤装置,容易导致过滤装置损坏,从而使得净水器难以清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吸附室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外侧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过滤装置,所述单向过滤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滤芯,所述活性炭滤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第二过滤室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
为了使得该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能够对内部水进行过滤并且方便清洗,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单向过滤装置包括PP棉滤芯、活塞柱、连接柱、滑杆和滑槽,所述PP棉滤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槽。
为了使得该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能够自动化一键控制清洗过滤室,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吸附室,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水管开关。
为了使得该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能够使得水泵在箱体内部能够支撑稳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水泵外侧面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为了使得该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能够控制清洗时可以方便排水,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室外侧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排水开关。
为了使得该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能够方便观察箱体内部具体情况并且能够一键控制水泵,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转动安装有侧门,所述侧门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侧门正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键控制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通过PP棉滤芯、活塞柱、连接柱、滑杆和滑槽的配合设置,可以使第一过滤室内部的水进入第二过滤室时能够被PP棉滤芯过滤,当第二过滤室内部的冲洗水进入第一过滤室内部时能够被水冲开单向过滤装置,达到清洗的效果,通过第一过滤室、排水管和排水开关的配合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内部清洗的污水能够排出,通过侧门、把手和一键控制开关的设置,可以通过侧门检查箱体内部的具体情况,通过把手可以方便开门,通过一键控制开关可以控制水泵的运行。
2、该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通过单向阀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水管内部的水能够流入第一过滤室,第一过滤室内部的水不能回流入第一水管,通过第二水管、吸附室、出水管,水管开关和水泵的配合设置,关闭水管开关时打开水泵能够实现对第二过滤室和第一过滤室进行清洗,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可以使水泵能够稳定在箱体内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中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支撑架;3、吸附室;4、进水口;5、第一水管;6、单向阀;7、第一过滤室;8、单向过滤装置;801、PP棉滤芯;802、活塞柱;803、连接柱;804、滑杆;805、滑槽;9、第二过滤室;10、活性炭滤芯;11、出水管;12、水泵;13、第二水管;14、水管开关;15、支撑板;16、排水管;17、排水开关;18、侧门;19、把手;20、一键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附室3,吸附室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4,吸附室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5,第一水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阀6,单向阀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室7,第一过滤室7外侧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过滤装置8,单向过滤装置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室9,第二过滤室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滤芯10,活性炭滤芯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1,第二过滤室9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水泵12,水泵1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PP棉滤芯801、活塞柱802、连接柱803、滑杆804和滑槽805的配合设置,可以使第一过滤室7内部的水进入第二过滤室9时能够被PP棉滤芯801过滤,当第二过滤室9内部的冲洗水进入第一过滤室7内部时能够被水冲开单向过滤装置8,达到清洗的效果,通过第一过滤室7、排水管16和排水开关17的配合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过滤室7和第二过滤室9内部清洗的污水能够排出,通过侧门18、把手19和一键控制开关20的设置,可以通过侧门18检查箱体1内部的具体情况,通过把手19可以方便开门,通过一键控制开关20可以控制水泵的运行,通过单向阀6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水管5内部的水能够流入第一过滤室7,第一过滤室7内部的水不能回流入第一水管5,通过第二水管13、吸附室3、出水管11,水管开关14和水泵12的配合设置,关闭水管开关14时打开水泵12能够实现对第二过滤室9和第一过滤室7进行清洗,通过支撑板15的设置,可以使水泵12能够稳定在箱体1内部。
具体的,单向过滤装置8包括PP棉滤芯801、活塞柱802、连接柱803、滑杆804和滑槽805,PP棉滤芯8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柱802,活塞柱80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柱803,连接柱803外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杆804,滑杆804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槽805。
本实施例中:通过PP棉滤芯801、活塞柱802、连接柱803、滑杆804和滑槽805的配合设置,可以使第一过滤室7内部的水进入第二过滤室9时能够被PP棉滤芯801过滤,当第二过滤室9内部的冲洗水进入第一过滤室7内部时能够被水冲开单向过滤装置8,达到清洗的效果。
具体的,第二水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吸附室3,水泵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1,出水管11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水管开关14。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水管13、吸附室3、出水管11,水管开关14和水泵12的配合设置,关闭水管开关14时打开水泵12能够实现对第二过滤室9和第一过滤室7进行清洗。
具体的,水泵12外侧面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5。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板15的设置,可以使水泵12能够稳定在箱体1内部。
具体的,第一过滤室7外侧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6,排水管16一端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排水开关17。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过滤室7、排水管16和排水开关17的配合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过滤室7和第二过滤室9内部清洗的污水能够排出。
具体的,箱体1的正面转动安装有侧门18,侧门18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9,侧门18正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键控制开关20。
本实施例中:通过侧门18、把手19和一键控制开关20的设置,可以通过侧门18检查箱体1内部的具体情况,通过把手19可以方便开门,通过一键控制开关20可以控制水泵的运行。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一种可自动清洗的新型净水器在使用时,通过PP棉滤芯801、活塞柱802、连接柱803、滑杆804和滑槽805的配合设置,可以使第一过滤室7内部的水进入第二过滤室9时能够被PP棉滤芯801过滤,当第二过滤室9内部的冲洗水进入第一过滤室7内部时能够被水冲开单向过滤装置8,达到清洗的效果,通过第一过滤室7、排水管16和排水开关17的配合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过滤室7和第二过滤室9内部清洗的污水能够排出,通过侧门18、把手19和一键控制开关20的设置,可以通过侧门18检查箱体1内部的具体情况,通过把手19可以方便开门,通过一键控制开关20可以控制水泵的运行,通过单向阀6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水管5内部的水能够流入第一过滤室7,第一过滤室7内部的水不能回流入第一水管5,通过第二水管13、吸附室3、出水管11,水管开关14和水泵12的配合设置,关闭水管开关14时打开水泵12能够实现对第二过滤室9和第一过滤室7进行清洗,通过支撑板15的设置,可以使水泵12能够稳定在箱体1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