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32451U - 头箍 - Google Patents

头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32451U
CN213432451U CN202021943130.6U CN202021943130U CN213432451U CN 213432451 U CN213432451 U CN 213432451U CN 202021943130 U CN202021943130 U CN 202021943130U CN 213432451 U CN213432451 U CN 213432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head
head band
wearer
head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31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开习
关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431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32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32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32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箍,在穿戴过程中,通过穿戴槽将头箍本体套入佩戴者的头部;调整头箍本体的位置,使得第一凸起抵触在眼皮上;接着,通过张紧件使得头箍本体固定在头部上;最后,调整张紧件,增大第一凸起与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使得第一凸起在眼皮上产生压迫感,保证眼皮上产生轻微刺痛感,刺激佩戴者,提高佩戴者的精神状态。同时,由于第一凸起抵触在眼皮上,因此,第一凸起对眼皮造成一定程度的支撑,有效防止佩戴者的眼皮自然闭合,辅助消除佩戴者在行驶过程中打瞌睡的风险,确保佩戴者的行车安全,为佩戴者争取到宝贵时间行驶到服务区内进行休息。此外,本头箍结构设计简单,使得头箍的使用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头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头箍。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人群均处于忙碌状态,工作和出行时间变多,而休息时间逐渐减少,导致精神大部分处于萎靡状态,很容易造成疲劳感。尤其,在长距离驾驶过程中,加之长时间驾驶,导致人很容易产生疲劳感。若距离下一个服务区还有一定距离时,此时继续驾驶则非常危险。
传统的提神设备大部分采用脉冲疏密波警示装置,利用脉冲疏密波提高大脑及局部肌肉的兴奋度,而到达一定的提神作用。然而,这种装置需要连接供电或者内置供电设备,导致结构复杂,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及有效提神的头箍。
一种头箍,所述头箍包括:头箍本体,所述头箍本体内形成有供佩戴者头部套入的穿戴槽,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抵触在所述佩戴者的任一眼皮上;及张紧件,所述张紧件与所述头箍本体连接,所述头箍本体通过所述张紧件用于固定在所述头部上,所述张紧件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
上述的头箍,在穿戴过程中,通过穿戴槽将头箍本体套入佩戴者的头部;调整头箍本体的位置,使得第一凸起抵触在眼皮上;接着,通过张紧件使得头箍本体固定在头部上;最后,调整张紧件,增大第一凸起与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使得第一凸起在眼皮上产生压迫感,保证眼皮上产生轻微刺痛感,刺激佩戴者,提高佩戴者的精神状态。同时,由于第一凸起抵触在眼皮上,因此,第一凸起对眼皮造成一定程度的支撑,有效防止佩戴者的眼皮自然闭合,辅助消除佩戴者在行驶过程中打瞌睡的风险,确保佩戴者的行车安全,为佩戴者争取到宝贵时间行驶到服务区内进行休息。此外,本头箍结构设计简单,利用第一凸起压迫在眼皮上,实现提神抗疲劳效果,使得头箍的使用更加方便,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眼皮抵触配合,所述张紧件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以及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箍本体包括过渡段及两个夹持段,两个所述夹持段分别连接在所述过渡段的相对两端上,并与所述过渡段围成所述穿戴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夹持段上,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过渡段上,所述张紧件连接在所述夹持段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沿远离所述穿戴槽的方向拱起设置,并在所述过渡段朝向所述穿戴槽一侧面形成所述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段包括第一夹持分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分段上的第二夹持分段,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分段分别连接在所述过渡段的相对两端上,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分段上,所述张紧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分段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分段包括第一连接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朝所述穿戴槽拱起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远离所述穿戴槽拱起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过渡段上,所述第二夹持分段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分段与所述第一夹持分段可折叠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凸起更靠近所述张紧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张紧件为弹性橡胶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头箍本体上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箍本体的两端上均设有挂槽,所述张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挂设在两个所述挂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箍本体的至少一端沿着远离所述穿戴槽的方向折弯设置,所述挂槽设置在所述头箍本体的一端背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头箍结构一视角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头箍结构另一视角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头箍结构一视角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头箍结构另一视角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头箍结构一视角图;
图6为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头箍结构另一视角图;
图7为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折叠后的头箍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头箍佩戴后的结构示意图。
100、头箍;110、头箍本体;111、穿戴槽;112、第一凸起;113、第二凸起;114、过渡段;1141、凹部;115、夹持段;1151、第一夹持分段;11511、第一连接部;11512、第二连接部;1152、第二夹持分段;116、第三凸起;117、挂槽;120、张紧件;200、佩戴者;210、头部;211、眼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8,一种头箍100,头箍100包括头箍本体110与张紧件120。头箍本体110内形成有供佩戴者200头部210套入的穿戴槽111,头箍本体110朝向穿戴槽11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112。第一凸起112用于抵触在佩戴者200的任一眼皮211上。张紧件120与头箍本体110连接。头箍本体110通过张紧件120用于固定在头部210上。张紧件120用于增大第一凸起112与眼皮211之间的抵触力度。
上述的头箍100,在穿戴过程中,通过穿戴槽111将头箍本体110套入佩戴者200的头部210;调整头箍本体110的位置,使得第一凸起112抵触在眼皮211上;接着,通过张紧件120使得头箍本体110固定在头部210上;最后,调整张紧件120,增大第一凸起112与眼皮211之间的抵触力度,使得第一凸起112在眼皮211上产生压迫感,保证眼皮211上产生轻微刺痛感,刺激佩戴者200,提高佩戴者200的精神状态。同时,由于第一凸起112抵触在眼皮211上,因此,第一凸起112对眼皮211造成一定程度的支撑,有效防止佩戴者200的眼皮211自然闭合,辅助消除佩戴者200在行驶过程中打瞌睡的风险,确保佩戴者200的行车安全,为佩戴者200争取到宝贵时间行驶到服务区内进行休息。此外,本头箍100结构设计简单,利用第一凸起112压迫在眼皮211上,实现提神抗疲劳效果,使得头箍100的使用更加方便,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张紧件120将头箍本体110固定在头部210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将张紧件120绕在佩戴者200的后脑勺上,并将张紧件120的两端分别与头箍本体110连接;或者,张紧件120为防滑耳勾结构,将张紧件120套在头箍本体110上,张紧件120勾在佩戴者200的耳朵上;又或者,张紧件120为头戴式结构,例如头戴耳机的头戴结构,将张紧件120套在头顶上,使得头箍本体110固定在头部210上等。
还需说明的是,张紧件120增大第一凸起112与眼皮211之间的抵触力度的实现方式也有多种,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只需能保证第一凸起112能够压紧在眼皮211上即可。比如:张紧件120为弹性橡胶件,例如橡皮筋,通过张紧件120的弹性功能,增大第一凸起112在眼皮211上的抵触力度;或者,张紧件120为长度可调结构,例如可打结的拉绳、带有卡扣的带子、带有魔术贴的带子等,通过缩短张紧件120的长度,使得第一凸起112紧紧抵触在眼皮211上等。
可选地,头箍本体110的材质可为塑料,如:PP(polypropylene译为聚丙烯)塑料、PE(polyethylene译为聚乙烯)塑料、PVC(polyvinyl chlorid译为聚氯乙烯)塑料等。当然,也可为金属、橡胶或者布料材质,当头箍本体110为橡胶或者布料材质时,头箍本体110则具有良好的柔性,在佩戴时,会更好地贴合在皮肤上。
可选地,张紧件120在头箍本体110上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销接、卡接、粘接、绑接、挂钩连接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2,头箍本体110朝向穿戴槽111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起113。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隔开设置,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分别用于与两个眼皮211抵触配合。张紧件120用于增大第一凸起112与眼皮211之间的抵触力度以及第二凸起113与眼皮211之间的抵触力度。由此可知,当头箍本体110套设在头部210上时,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分别抵触在两个眼皮211上;调整张紧件120,使得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分别在眼皮211上的抵触力度增大,从而使得佩戴者200的一对眼皮211均受到刺痛感。同时,也通过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有效防止一对眼皮211发生自然闭合,进一步消除行驶过程中打瞌睡的风险。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凸起112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一凸起112在头箍本体110上间隔设置,如此,增加第一凸起112的数量,使得眼皮211上的压迫感提高,保证佩戴者200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具体地,请参考图1,两个以上第一凸起112在头箍本体110上呈矩阵式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一凸起112的形状,只需能够对眼皮211造成刺痛感即可,比如:第一凸起112的形状设计成圆柱体、顶部钝化的锥体、顶部钝化的三棱锥、多边形棱柱等。此外,为进一步阻止眼皮211的自然闭合,第一凸起112在头箍本体110上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凸起112一端倾斜式支撑在眼皮21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二凸起113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二凸起113在头箍本体110上间隔设置,如此,增加第二凸起113的数量,使得眼皮211上的压迫感提高,保证佩戴者200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具体地,请参考图1,两个以上第二凸起113在头箍本体110上呈矩阵式排列。
同样,本实施例也不具体限定第二凸起113的形状,只需能够对眼皮211造成刺痛感即可,比如:第二凸起113的形状设计成圆柱体、顶部钝化的锥体、顶部钝化的三棱锥、多边形棱柱等。此外,为进一步阻止眼皮211的自然闭合,第二凸起113在头箍本体110上倾斜设置,使得第二凸起113一端倾斜式支撑在眼皮211上。另外,对于第一凸起112和第二凸起113的材质,本实施例也不作限定,只需满足一定硬度即可,比如:第一凸起112和第二凸起113的材质可为PP(polypropylene译为聚丙烯)塑料、PE(polyethylene译为聚乙烯)塑料、PVC(polyvinyl chlorid译为聚氯乙烯)塑料等。当然,也可采用木质、陶瓷或者金属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4,头箍本体110朝向穿戴槽111的一侧面上设有凹部1141。凹部1141位于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之间。如此,在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之间增设凹部1141,保证头箍本体110一侧与头部21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之间的区域对头部210造成干涉而降低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在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之间开设凹部1141,使得头箍本体110能够适合不同头型的人群佩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适用范围。此外,通过凹部1141使得头箍本体110与头部210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当佩戴者200需要佩戴夹片眼镜时,可将夹片眼镜夹持在凹部1141处,有效避免头箍100与眼镜相互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之间的区域设置凹部1141,其目的在于增大头箍本体110内侧与头部210之间的距离,增大产品的适用人群。至于凹部1141的尺寸大小需要根据实际产品具体设计,在此不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4,头箍本体110包括过渡段114及两个夹持段115。两个夹持段115分别连接在过渡段114的相对两端上,并与过渡段114围成穿戴槽111。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段115上。凹部1141设置在过渡段114上,张紧件120连接在夹持段115上。在佩戴过程中,将两侧的夹持段115分别夹在佩戴者200的两耳朵上方或者架在两耳上;在将过渡段114调整在鼻梁的上方,使得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分别抵触在一对眼皮211上;最后,将张紧件120连接在两侧的夹持段115上,调整张紧件120使得第一凸起112与第二凸起113紧紧抵触在眼皮211上,以实现对佩戴者200提神效果。
可选地,夹持段115与过渡段11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销接、卡接、一体成型方式等。
具体地,请参考图3,夹持段115与过渡段114为一体成型方式连接,即夹持段115与过渡段114为一体化结构。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为注塑成型、压铸成型或者折弯成型等方式。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过渡段114沿远离穿戴槽111的方向拱起设置,并在过渡段114朝向穿戴槽111一侧面形成凹部1141。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过渡段114整体呈向外拱形结构,这样使得过渡段114两侧的夹持段115呈向内挤压状态,以便两侧的夹持段115上的第一凸起112或者第二凸起113能更好地抵触在眼皮211上,保证佩戴者200受到稳定的刺痛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夹持段115包括第一夹持分段1151及连接在第一夹持分段1151上的第二夹持分段1152。两个第一夹持分段1151分别连接在过渡段114的相对两端上。第一凸起112和第二凸起113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夹持分段1151上,张紧件120连接在第二夹持分段1152上,由此可知,当头箍本体110套入头部210时,第一夹持分段1151上的第一凸起112或者第二凸起113抵触在眼皮211上,第二夹持分段1152则夹持在佩戴者200的耳朵上方或者架在耳朵上,如此,使得头箍本体110更好地箍设在头部21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分段1151与第二夹持分段1152可为一体化结构,也可不为一体化结构。当第一夹持分段1151与第二夹持分段1152不为一体化结构时,可采用螺栓连接、销接、卡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同时,第二夹持分段1152的长度可长可短,具体可根据实际产品要求而具体设定。比如,请参考图4,第二夹持分段1152的长度设计成较短,仅能与张紧件120连接;当然,也可参考图6,第二夹持分段1152的长度设计成较长。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第一夹持分段1151包括第一连接部11511及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511上的第二连接部11512。第一连接部11511沿着朝穿戴槽111拱起设置。第二连接部11512沿着远离穿戴槽111拱起设置。第一连接部11511连接在过渡段114上。第二夹持分段1152连接在第二连接部11512上。第一凸起112和第二凸起113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部11511上。由此可知,第一夹持分段1151呈或者近似呈“S”型结构,将第一连接部11511向穿戴槽111内拱起设置,使得第一凸起112或者第二凸起113能够更好地作用在眼皮211上。同时,将第二连接部11512背向穿戴槽111拱起设置,使得第二连接部11512呈向外拱起设计,保证连接在第二连接部11512上的第二夹持分段1152向外挤压,从而使得第二夹持分段1152更好地夹持在佩戴者200的头部210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4,第一连接部11511与第二连接部11512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图6及图7,第二夹持分段1152与第一夹持分段1151可折叠地连接,由此可知,当使用完头箍100或者收纳头箍100时,将两侧的第二夹持分段1152分别折叠在第一夹持分段1151上,减小夹持段115的整体体积,缩小头箍100的占用空间,使得头箍100方便收纳,从而使得头箍100产品方便携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段115为一体化结构,即,第一夹持分段1151与第二夹持分段1152之间不可折叠。
可选地,第一夹持分段1151与第二夹持分段1152的折叠连接方式为铰接、销接或者利用第一夹持分段1151与第二夹持分段1152之间连接部分具有弹性功能实现转动折叠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头箍本体110朝向穿戴槽111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三凸起116。第三凸起116相对第一凸起112更靠近张紧件120设置,如此,在靠近张紧件120的位置上增加第四凸起,当张紧件120固定、并张紧头箍本体110时,靠近张紧件120的第三凸起116会受到更大的作用力,使得第三凸起116紧紧抵触在头部210上,这样也能使得佩戴者200受到更多的刺痛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三凸起116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三凸起116在头箍本体110上间隔设置。
具体地,请参考图1,两个以上第三凸起116在头箍本体110上呈矩阵式排列。同时,两侧的夹持段115均设有第三凸起1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不具体限定第三凸起116的形状,只需能够对眼皮211造成刺痛感即可,比如:第三凸起116的形状设计成圆柱体、顶部钝化的锥体、顶部钝化的三棱锥、多边形棱柱等。此外,对于第三凸起116的材质,本实施例也不作限定,只需满足一定硬度即可,比如:第三凸起116的材质可为PP(polypropylene译为聚丙烯)塑料、PE(polyethylene译为聚乙烯)塑料、PVC(polyvinyl chlorid译为聚氯乙烯)塑料等。当然,也可采用木质、陶瓷或者金属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张紧件120为弹性橡胶件,当头箍本体110套入头部210时,将张紧件120绕过佩戴者200的后脑部,并连接在头箍本体110上,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增大第一凸起112与眼皮211之间的抵触力度,保证佩戴者200受到稳定刺痛感。
具体地,弹性橡胶件为橡皮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头箍本体110的两端上均设有挂槽117。张紧件120的相对两端分别挂设在两个挂槽117中,如此,本实施例的张紧件120与头箍本体110采用挂钩连接方式。在佩戴过程中,可将张紧件120的一端预先挂在头箍本体110的一挂槽117内;当头箍本体110套入头部210后,再将张紧件120的另一端挂在头箍本体110的另一挂槽117内,这样有效简化产品的佩戴操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头箍本体110的至少一端沿着远离穿戴槽111的方向折弯设置。挂槽117设置在头箍本体110的一端背向穿戴槽111的一侧面上,如此,将头箍本体110一端翘起设置,使得张紧件120稳定挂在挂槽117内,有效避免张紧件120容易从挂槽117内发生脱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包括:
头箍本体,所述头箍本体内形成有供佩戴者头部套入的穿戴槽,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抵触在所述佩戴者的任一眼皮上;及
张紧件,所述张紧件与所述头箍本体连接,所述头箍本体通过所述张紧件用于固定在所述头部上,所述张紧件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眼皮抵触配合,所述张紧件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以及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眼皮之间的抵触力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本体包括过渡段及两个夹持段,两个所述夹持段分别连接在所述过渡段的相对两端上,并与所述过渡段围成所述穿戴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夹持段上,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过渡段上,所述张紧件连接在所述夹持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沿远离所述穿戴槽的方向拱起设置,并在所述过渡段朝向所述穿戴槽一侧面形成所述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段包括第一夹持分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分段上的第二夹持分段,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分段分别连接在所述过渡段的相对两端上,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分段上,所述张紧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分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分段包括第一连接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朝所述穿戴槽拱起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远离所述穿戴槽拱起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过渡段上,所述第二夹持分段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和/或,
所述第二夹持分段与所述第一夹持分段可折叠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本体朝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凸起更靠近所述张紧件设置;和/或,
所述张紧件为弹性橡胶件;和/或,
所述第一凸起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头箍本体上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本体的两端上均设有挂槽,所述张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挂设在两个所述挂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本体的至少一端沿着远离所述穿戴槽的方向折弯设置,所述挂槽设置在所述头箍本体的一端背向所述穿戴槽的一侧面上。
CN202021943130.6U 2020-09-08 2020-09-08 头箍 Active CN213432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3130.6U CN213432451U (zh) 2020-09-08 2020-09-08 头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3130.6U CN213432451U (zh) 2020-09-08 2020-09-08 头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32451U true CN213432451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2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3130.6U Active CN213432451U (zh) 2020-09-08 2020-09-08 头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32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2086B2 (en) Eyeglass frame, eyewear, and an eyewear assembly method
CN109603001B (zh) 便携式颈部按摩仪
KR101068738B1 (ko) 목 보호대
CA2933856C (en) Safety glasses deployment system
JP4170333B2 (ja) 伏臥用枕
CN115778659B (zh) 基于柔性预紧的可调节驼背矫正器
CN213432451U (zh) 头箍
US6000797A (en) Spectacles
CN210348098U (zh) 一种具有缓冲鼻托的眼镜框
KR102027312B1 (ko) 사용자맞춤 코받침대 구비형 안경
PT2021867E (pt) Óculos amovíveis com ponte elástica em u
JPWO2019082459A1 (ja) 眼鏡の支持具及び支持具付き眼鏡
US20060139568A1 (en) Eye mask
CN212090186U (zh) 眼镜式眼部按摩仪
KR100603534B1 (ko) 수면안대
JP5934791B2 (ja) ゴーグル
CN212590440U (zh) 护耳器以及口罩以及眼镜
CN211669458U (zh) 支撑部和眼镜
CN211478770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16777054U (zh) 一种用眼行为矫正仪
JP7422993B2 (ja) 眼鏡フレーム、眼鏡フレーム型身体姿勢矯正具
CN215425484U (zh) 一种新型护目镜
CN219049382U (zh) 颈部按摩装置
KR200495852Y1 (ko) 오토바이 헬멧 받침대
CN218390396U (zh) 一种颈枕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