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23580U -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23580U
CN213423580U CN202022423891.5U CN202022423891U CN213423580U CN 213423580 U CN213423580 U CN 213423580U CN 202022423891 U CN202022423891 U CN 202022423891U CN 213423580 U CN213423580 U CN 213423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lens
optical
image
lens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38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利
杨懿
刘秀
蔡雄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38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23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23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23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f*43/(2*ImgH)>6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通过透镜具有上述屈折力、物侧面与像侧面的凸凹设计,及满足f*43/(2*ImgH)>62这一关系式,使光学镜头能够在满足最大像高范围的同时,还可控制光学镜头的焦距,使光学镜头具有长焦功能,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分辨率,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以及高质量的成像品质的需求日渐提高。在各种电子设备,例如车载装置、行车记录仪等使用轻薄、短小且功能优异的光学镜头成为发展趋势。相关技术中,光学镜头往往由多片透镜组成,通过增加透镜的数量,可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的分辨率,实现长焦特征,但是,增加透镜数量,不仅增加光学镜头的成本,而且还会导致光学镜头的重量、体积增加,无法满足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能够在实现光学镜头的轻薄、小型化设计的同时,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的分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f*43/(2*ImgH)>62;
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中,采用六片式透镜,通过设置各透镜具有上述屈折力、物侧面与像侧面的凸凹设计,以及满足f*43/(2*ImgH)>62这一关系式,使得该光学镜头能够在满足最大像高范围的同时,还可有效控制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使得该光学镜头具有长焦功能,从而有效提高该光学镜头的成像分辨率,进而有效提高该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f123/f|<1;
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通过合理配置前透镜组(即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的比值,能够进一步使得光学镜头具有长焦特征,同时控制该前透镜组的焦距,使得前透镜组的组装更加紧凑,满足该光学镜头的轻薄、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6<f123/f456<0.4;
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通过这样合理控制前透镜组(即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和后透镜组(即第四、第五、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的分配比例,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前透镜组的入射光线亮度,以减小光学镜头的高级像差和镜片的外径;另一方面可减小经过后透镜组的主光线出射角度,从而提高该光学镜头的相对亮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BFL/f<0.5;
其中,B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的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即光学镜头的后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将光学镜头的后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合理分配,容易确保从透镜后端到光学镜头成像面的距离而适当地配置透镜,另外,当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一定时,后焦距越大,能够使光学镜头具有长焦特性,从而可使得光线更好地在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上汇聚成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3.2<TTL/BFL<3.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B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的于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即光学镜头的后焦距)。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使得光学镜头在满足摄远功能的同时,也可有效限制光学镜头的总长,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的特征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TTL/f<1.9;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光学镜头的总长),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通过限定光学镜头的总长与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之间的比值,能够在满足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的同时,控制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从而使得光学镜头满足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5mm<f*tan(HFOV)<3mm;
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容易确保从透镜后端到成像面的距离而适当地配置透镜。另外,视场角一定时,有效焦距越大,可使光学镜头具有长焦、望远功能;当焦距一定时,视场角越小,能够使该光学镜头具有小口径的特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1<TTL/∑AT<8.5;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A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相邻的两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空气间隔的总和。
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总长和相邻镜片之间空气间隔的总和的比值,有利于在可加工范围内减小相邻镜片于光轴的空气间隔,进而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从而减小光学镜头的体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R10+R11)/(R10-R11)<9;
其中,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通过对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控制第五透镜的弯曲程度,使第五透镜的镜片形状平滑均匀,从而可降低长焦镜头的敏感度,同时像面中心到边缘的整体成像面画质清晰均匀,降低鬼影产生的风险,提升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AT12+AT23)/(CT1+CT2+CT3)<0.4;
其中,AT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AT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1、CT2和CT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前三片透镜结构紧凑,有利于该光学镜头满足小型化的特点,同时能降低鬼影产生风险,提高成像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V2>45,V4<30;
其中,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通过对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的限定,可控制光线通过第二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的偏折程度,可以良好地校正轴上的色像差(也称轴向色像差)和倍率的色像差(也称倍率色像差),从而有利于强化透镜的像差修正能力,且能平衡色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光阑和滤光片,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物侧。
为保证被拍摄物体在成像面的成像清晰度,通过滤光片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经第六透镜后的光线中的红外光线过滤掉,从而保证被被摄物在像侧的成像清晰度,提高成像质量。此外,在第四透镜的物侧设置光阑,能够有效提高该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
具有该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在满足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实现长焦、望远功能,提高成像质量。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具有该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满足小型化设计,还可有效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实现长焦、望远功能,提高成像质量。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车体上以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
具有该摄像模组的汽车,能够有效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实现长焦、望远功能,提高成像质量,从而对驾驶汽车的驾驶员提供更高清的成像信息,进而提高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该光学镜头采用六片式透镜,并对各个透镜的屈折力、面型、以及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与最大成像像高的比值做出限定,从而在透镜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提升该光学镜头的成像分辨率,使其具有长焦、望远功能,从而无需通过进一步增加透镜数量,满足该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轻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13是本申请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100,该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成像时,光线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依次进入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并最终成像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上。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包括第一物侧面L10和第一像侧面L12,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包括第二物侧面L20和第二像侧面L22。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包括第三物侧面L30和第三像侧面L32。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包括第四物侧面L40和第四像侧面L42。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包括第五物侧面L50和第五像侧面L52。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包括第六物侧面L60和第六像侧面L62。
进一步地,第一物侧面L10和第一像侧面L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物侧面L20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二像侧面L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第三物侧面L30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三像侧面L3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四物侧面L40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或凹面,第四像侧面L44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五物侧面L50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五像侧面L5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物侧面L6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或凸面,第六像侧面L6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
考虑到光学镜头多应用于车载装置、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中,因此,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均可为球面镜片。此外,为了降低温度对透镜的性能参数影响,进而导致影响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当该光学镜头应用于车载装置、行车记录仪时,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均采用玻璃透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光学镜头100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电子设备时,则该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质也可选用塑料。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光阑102,光阑102可为孔径光阑102和/或视场光阑102,其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示例性的,该光阑102可设置在第四透镜L4的物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光阑102也可设置在其他透镜之间或者设置在光学镜头100的物面与第一透镜L1的第一物侧面L10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光学镜头100还包括滤光片70,滤光片70设置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的物侧。可选的,该滤光片70为红外滤光片,采用红外滤光片70的设置,其可有效过滤经过第六透镜L6的红外光线,从而保证被摄物在像侧的成像清晰度,提高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f*43/(2*ImgH)>62;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可选的,f*43/(2*ImgH)的比值可取值为63.3866、65.2679、66.3836、67.5714等。
通过限定光学镜头的焦距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像高的关系,即等效焦距的计算公式,能够在满足光学镜头的最大像高范围的同时,控制学镜头的焦距,从而使得光学镜头能够具有长焦的特征。此外,在最大像高的一半ImgH一定时,有效焦距f越大,光学镜头的等效焦距越大,使得该光学镜头能够形成为长焦远射镜头,能够有效提高该光学镜头的成像分辨率,进而有效提高该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f123/f|<1;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可选地,f123与f的比值可为0.5636、0.5894、0.6682、0.7274、0.7357、0.7750等。
通过合理配置前透镜组(即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能够进一步使得光学镜头具有长焦特征,同时控制该前透镜组的焦距,使得前透镜组的组装更加紧凑,满足该光学镜头的轻薄、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0.6<f123/f456<0.4;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可选的,该f123与f456的比值可取值可为-0.5792、-0.5172、-0.0616、0.2109、0.2495、0.3575等。通过这样合理控制前透镜组(即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和后透镜组(即第四、第五、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的分配比例,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前透镜组的入射光线亮度,以减小光学镜头的高级像差和镜片的外径;另一方面可减小经过后透镜组的主光线出射角度,从而提高该光学镜头的相对亮度。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BFL/f<0.5;其中,B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的于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即光学镜头的后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示例性地,BFL/f的取值可为0.3401、0.3443、0.4042、0.4358、0.4756、0.4934等。
将光学镜头的后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合理分配,容易确保从透镜后端到光学镜头成像面的距离而适当地配置透镜,另外,当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一定时,后焦距越大,能够使光学镜头具有长焦特性,从而可使得光线更好地在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上汇聚成像。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3.2<TTL/BFL<3.6;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B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的于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即后焦距)。可选地,上述关系式中,TTL/BFL的取值可为3.2019、3.3001、3.3411、3.3354、3.4056、3.5035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使得光学镜头在满足摄远功能的同时,也可有效限制光学镜头的总长,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的特征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1<TTL/f<1.9;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可选地,TTL/f的取值可为1.1364、1.2941、1.4357、1.6198、1.7281等。
通过限定光学镜头的总长与光学镜头的焦距之间的比值,能够在满足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的同时,控制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从而使得光学镜头满足小型化的设计要求。当TTL/f>1.9时,在有效焦距f不变时,该光学镜头的总长过长,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当TTL/f<1时,在有效焦距f不变时,光学镜头的总长较小,则光学镜头的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变小,透镜间的组装公差敏感度降低,则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100还满足以下关系式:2.5mm<f*tan(HFOV)<3mm;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可选的,tan(HFOV)的取值可为0.3038、0.3039、0.3271、0.3324、0.3478等,f*tan(HFOV)的取值可为2.6736mm、2.6743mm、2.8269mm、2.8613mm、2.8711mm、2.8734mm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容易确保从透镜后端到成像面的距离而适当地配置透镜。另外,视场角一定时,焦距越大,可使光学镜头具有长焦、望远功能;当焦距一定时,视场角越小,能够使该光学镜头具有小口径的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满足以下关系式:4.1<TTL/∑AT<8.5;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A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相邻的两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空气间隔的总和。可选的,TTL/∑AT的取值可为4.2199、4.5053、6.0241、7.2189、8.3990等。
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总长和相邻镜片之间空气间隔的总和的比值,有利于在可加工范围内减小相邻镜片于光轴的空气间隔,进而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从而减小光学镜头的体积。当TTL/∑AT>8.5时,相邻的镜片于光轴的空气间隔过小,容易增加光学镜头的敏感度,不利于镜片的组装,增加加工难度;而当TTL/∑AT<4.5时,相邻镜片于光轴的空气间隔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100还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0<(R10+R11)/(R10-R11)<9;其中,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示例性地,(R10+R11)/(R10-R11)的取值可为0.31、1.44、2.21、5.60、6.28、8.60等。
通过对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控制第五透镜的弯曲程度,使第五透镜的镜片形状平滑均匀,从而可降低长焦镜头的敏感度,同时像面中心到边缘的整体成像面画质清晰均匀,降低鬼影产生的风险,提升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
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100还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AT12+AT23)/(CT1+CT2+CT3)<0.4;其中,AT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AT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1、CT2和CT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可选的,(AT12+AT23)/(CT1+CT2+CT3)的比值可为0.0693、0.0789、0.0806、0.0877、0.1022、0.3485等。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该光学镜头满足小型化的特点,同时能降低鬼影产生风险,提高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100还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V2>45,V4<30;其中,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可选的,V2可取值为46、47.8等。V4可取值为18.9、23.0、28等。
以下将结合具体参数对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10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红外滤光片70。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2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30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像侧面L3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40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像侧面L4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50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像侧面L5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60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像侧面L6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
进一步地,上述提及的六片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球面。且该上述六片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从而在光学镜头100应用于车载装置等电子设备时,能够降低温度对透镜的影响,确保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8.6453mm、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的一半HFOV=18.3853°、光圈大小FNO=2,光学镜头的总长TTL=14.9397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给出。其中,沿光学镜头100的光轴O由物侧向像侧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在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该透镜的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如面序号1和2分别对应第一透镜L1的第一物侧面L10和第一像侧面L12。表1中的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近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第一透镜L1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O上的厚度(中心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空气间隔)。光阑102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102至后一透镜的物侧面顶点(顶点指透镜与光轴O的交点)于光轴O上的距离,默认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最后一枚镜片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O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102设置于后一透镜的物侧面顶点的右侧,若光阑102厚度为正值时,光阑102在后一透镜物侧面顶点的左侧。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中的折射率、阿贝数、焦距等均在参考波长下得到。
表1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01
请参阅图2(A),图2(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486.1327nm、587.5618nm、666.2725nm、852.1100nm下的光线球差曲线图。图2(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2(A)可以看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2(B),图2(B)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2(B)可以看出,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2(C),图2(C)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2(C)可以看出,在波长587.5618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10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红外滤光片70。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12为于近光轴处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2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3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4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5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L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6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6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进一步地,上述提及的六片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球面。且该上述六片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从而在光学镜头100应用于车载装置等电子设备时,能够降低温度对透镜的影响,确保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在第二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8.2550mm、光学镜头100的半视场角HFOV=19.1776°、光圈大小FNO=2,光学镜头的总长TTL=12mm为例。
该第二实施例中的其他各项参数由下列表2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2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2中的折射率、阿贝数、焦距等均在参考波长下得到。
表2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11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2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A),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486.1327nm、587.5618nm、666.2725nm、852.1100nm下的光线球差曲线图。图4(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4(A)可以看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4(B),图4(B)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4(B)可以看出,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4(C),图4(C)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4(C)可以看出,在波长587.5618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10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红外滤光片70。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2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3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4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5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L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6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6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进一步地,上述提及的六片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球面。且该上述六片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从而在光学镜头100应用于车载装置等电子设备时,能够降低温度对透镜的影响,确保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在第三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8.6432mm、光学镜头100的半视场角HFOV=18.111°、光圈大小FNO=2,光学镜头的总长TTL=14mm为例。
该第三实施例中的其他各项参数由下列表3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3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3中的折射率、阿贝数以及焦距等均在参考波长下得到。
表3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3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A),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486.1327nm、587.5618nm、666.2725nm、852.1100nm下的光线球差曲线图。图6(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6(A)可以看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6(B),图6(B)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6(B)可以看出,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6(C),图6(C)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6(C)可以看出,在波长587.5618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10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红外滤光片70。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2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3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4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5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L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6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进一步地,上述提及的六片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球面。且该上述六片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从而在光学镜头100应用于车载装置等电子设备时,能够降低温度对透镜的影响,确保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在第四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8.5mm、光学镜头100的半视场角HFOV=18.6046°、光圈大小FNO=2.0,光学镜头的总长TTL=11mm为例。
该第四实施例中的其他各项参数由下列表4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4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表4中的折射率、阿贝数、焦距等均在参考波长下得到
表4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41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5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A),示出了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486.1327nm、587.5618nm、666.2725nm、852.1100nm下的光线球差曲线图。图8(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8(A)可以看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8(B),图8(B)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8(B)可以看出,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8(C),图8(C)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8(C)可以看出,在波长587.5618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9,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10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红外滤光片70。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2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3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4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5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L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6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进一步地,上述提及的六片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球面。且该上述六片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从而在光学镜头100应用于车载装置等电子设备时,能够降低温度对透镜的影响,确保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在第五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8.8mm、光学镜头100的半视场角HFOV=16.9039°、光圈大小FNO=2,光学镜头的总长TTL=10mm为例。
该第五实施例中的其他各项参数由下列表5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5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表5中的折射率、阿贝数、焦距等均在参考波长下得到。
表5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6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A),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486.1327nm、587.5618nm、666.2725nm、852.1100nm下的光线球差曲线图。图10(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10(A)可以看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10(B),图10(B)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10(B)可以看出,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10(C),图10(C)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10(C)可以看出,在波长587.5618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11,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10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红外滤光片70。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于近光轴O处,其物侧面L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2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3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4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L5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L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L6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L6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进一步地,上述提及的六片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球面。且该上述六片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从而在光学镜头100应用于车载装置等电子设备时,能够降低温度对透镜的影响,确保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在第六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8.8mm、光学镜头100的半视场角HFOV=16.8997°、光圈大小FNO=2.0,光学镜头的总长TTL=10mm为例。
该第六实施例中的其他各项参数由下列表6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6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表6中的折射率、阿贝数、焦距等均在参考波长下得到。
表6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71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8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A),示出了第六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486.1327nm、587.5618nm、666.2725nm、852.1100nm下的光线球差曲线图。图12(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12(A)可以看出,第六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12(B),图12(B)为第六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12(B)可以看出,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12(C),图12(C)为第六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12(C)可以看出,在波长587.5618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请参阅表7,表7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满足的各关系式的比值汇总表。
表7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82
Figure BDA0002745908660000191
请参阅图13,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200,该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201以及如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镜头100,该图像传感器201设于光学镜头100的像侧。该光学镜头100用于接收被摄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图像传感器201,图像传感器201用于将对应于被摄物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这里不做赘述。可以理解,具有上述光学镜头100的摄像模组200具有上述光学镜头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即能够在透镜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提升该光学镜头的成像分辨率,使其具有长焦、望远功能,从而无需通过进一步增加透镜数量,满足该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轻薄设计要求。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光学镜头100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300,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301和上述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设于壳体301。其中,该电子设备300可以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监控器等。可以理解,具有上述摄像模组200的电子设备300,也具有上述光学镜头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即,能够在透镜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提升该光学镜头的成像分辨率,使其具有长焦、望远功能,从而无需通过进一步增加透镜数量,满足该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轻薄设计要求。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光学镜头100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摄像模组200,该摄像模组200设置于车体上以获取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摄像模组200设置于车体上时,该摄像模组200为车载摄像模组,其能够获取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以为驾驶员提供更高清、更佳质量的成像效果,从而便于驾驶员能够及时获知车体周边环境情况,提高驾驶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f*43/(2*ImgH)>62;
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f123/f|<1;
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6<f123/f456<0.4;
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BFL/f<0.5;
其中,B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3.2<TTL/BFL<3.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B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TTL/f<1.9;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5mm<f*tan(HFOV)<3mm;
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1<TTL/∑AT<8.5;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A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相邻的两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空气间隔的总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R10+R11)/(R10-R11)<9;
其中,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AT12+AT23)/(CT1+CT2+CT3)<0.4;
其中,AT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AT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1、CT2和CT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V2>45,V4<30;
其中,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光阑和滤光片,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成像面的物侧。
13.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
1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车体及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以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
CN202022423891.5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Active CN213423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3891.5U CN21342358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3891.5U CN21342358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23580U true CN213423580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4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3891.5U Active CN21342358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235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6809A (zh) * 2021-06-28 2021-09-10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3960759A (zh) * 2021-11-05 2022-01-21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6809A (zh) * 2021-06-28 2021-09-10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3960759A (zh) * 2021-11-05 2022-01-21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25423B (zh)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84984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786316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180560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N112099197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N111965789A (zh) 光学镜头、摄像装置及终端
CN113534407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423580U (zh)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N114114645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88474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3156612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77751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19628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65184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88466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N212433495U (zh)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N113866940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423581U (zh)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N113484985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023741U (zh)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装置及终端
CN114706197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185161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960761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3866942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034591A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