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5508U -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5508U
CN213375508U CN202022137629.4U CN202022137629U CN213375508U CN 213375508 U CN213375508 U CN 213375508U CN 202022137629 U CN202022137629 U CN 202022137629U CN 213375508 U CN213375508 U CN 213375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shaped
rectangular
sewag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76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林
汪德生
王远飞
王米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Huadian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1376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5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5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5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有L形污水进管,沉淀池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L形污水进管的顶部延伸至沉淀池的上方,所述沉淀池的四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分隔板,且分隔板固定套设在L形污水进管上,L形污水进管的底端与分隔板的底部平齐,分隔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连通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对污水中的颗粒杂质集中收集,且便于人员将收集的杂质快速取出清理,通过预先对颗粒杂质过滤收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沉淀效率,且通过过滤遮挡的方式能够避免污水进入时将脏污振起至上方,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沉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除去水中的杂质,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现有的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其沉淀池大都存在不便于将颗粒杂质预先收集、和不方便人员快速将杂质取出的缺点,且在污水进入时容易将沉淀池内的脏污震起,影响沉淀效果的情况,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有L形污水进管,沉淀池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L形污水进管的顶部延伸至沉淀池的上方,所述沉淀池的四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分隔板,且分隔板固定套设在L形污水进管上,L形污水进管的底端与分隔板的底部平齐,分隔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连通孔,且连通孔内固定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
所述分隔板的底部活动接触有顶部和右侧均为开口设置的集渣盒,集渣盒位于L形污水进管的下方,集渣盒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过滤板,且第一过滤板位于L形污水进管的右侧,第一过滤板的左侧粘接固定有透水布,第一过滤板的顶部与分隔板的底部活动接触,集渣盒的左侧延伸至沉淀池外并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沉淀池的左侧底部转动安装有L形挡杆,且L形挡杆的右侧底部与集渣盒的左侧顶部活动接触,L形挡杆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分隔板的底部和沉淀池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水板,且挡水板的右侧开设有圆台形通水孔,沉淀池的右侧内壁上嵌装有右端为封堵结构的矩形外管,且矩形外管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矩形杆的左端延伸至矩形外管内并固定连接有堵球,堵球与圆台形通水孔相适配,堵球的左侧固定连接有T形挤压杆,且T形挤压杆的左侧贯穿圆台形通水孔并与第一过滤板的右侧活动接触,矩形杆的右端与矩形外管的右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形穿孔,且矩形穿孔的内壁与集渣盒的外侧活动接触,集渣盒的外侧开设有矩环形槽,且矩环形槽内粘接固定有矩形密封圈,矩形密封圈的外侧与矩形穿孔的内壁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左侧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内焊接套装有转轴,转轴的左端延伸至沉淀池外并与L形挡杆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沉淀池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侧壁与L形污水进管的外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位于分隔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孔,且矩形孔的内壁与矩形外管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左侧与集渣盒的右侧底部活动接触,沉淀池的顶部螺纹固定有透明盖板,且透明盖板固定套设在L形污水进管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沉淀池、L形污水进管、出水管、分隔板、连通孔、活性炭过滤板、集渣盒、第一过滤板、透水布、挡水板、堵球、T形挤压杆、矩形外管、矩形杆、压缩弹簧、U形把手、L形挡杆、配重块、矩形密封圈、矩形穿孔与圆台形通水孔相配合,污水经L形污水进管进入并向下流至集渣盒内,污水再向右依次穿过透水布和第一过滤板流入沉淀池,再依次穿过圆台形通水孔和活性炭过滤板后流至分隔板的上方,透水布和第一过滤板能够将污水中的颗粒杂质过滤遮挡收集在集渣盒内,取出杂质清理时,向后转动L形挡杆使其与集渣盒的左侧分离,此时向左拉动U形把手带动集渣盒向左抽出,集渣盒带动第一过滤板以及收集在其内部的颗粒杂质向左移出,第一过滤板移出时放松对T形挤压杆的挤压力,此时多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的弹力通过矩形杆带动堵球向左插入圆台形通水孔内进行封堵,此时人员便可将集渣盒内收集的颗粒杂质倒掉清理,清理完整后,再次向后转动L形档杆,将集渣盒经矩形穿孔向左插入,集渣盒带动第一过滤板向左对T形挤压杆进行挤压,在挤压力下,T形挤压杆向右移动并带动堵球向右与圆台形通水孔分离,此时堵球带动矩形杆在矩形外管内向右滑动并对多个压缩弹簧进行压缩,直至集渣盒向右移动至与限位块的左侧接触,此时放松对L形档杆的转动力,此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配重块带动L形档杆向下回转复位并再次对集渣盒遮挡,此时便可继续进行过滤沉淀工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对污水中的颗粒杂质集中收集,且便于人员将收集的杂质快速取出清理,通过预先对颗粒杂质过滤收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沉淀效率,且通过过滤遮挡的方式能够避免污水进入时将脏污振起至上方,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集渣盒移出后堵球向左对圆台形通水孔进行封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的矩形密封圈左视示意图。
图中:100沉淀池、101L形污水进管、102出水管、1分隔板、2连通孔、3活性炭过滤板、4集渣盒、5第一过滤板、6透水布、7挡水板、8堵球、9 T形挤压杆、10矩形外管、11矩形杆、12压缩弹簧、13 U形把手、14 L形挡杆、15配重块、16矩形密封圈、17矩形穿孔、18圆台形通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100,沉淀池100内设有L形污水进管101,沉淀池100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出水管102,出水管10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阀门,L形污水进管101的顶部延伸至沉淀池100的上方,沉淀池100的四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分隔板1,且分隔板1固定套设在L形污水进管101上,L形污水进管101的底端与分隔板1的底部平齐,分隔板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连通孔2,且连通孔2内固定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3;
分隔板1的底部活动接触有顶部和右侧均为开口设置的集渣盒4,集渣盒4位于L形污水进管101的下方,集渣盒4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过滤板5,且第一过滤板5位于L形污水进管101的右侧,第一过滤板5的左侧粘接固定有透水布6,第一过滤板5的顶部与分隔板1的底部活动接触,集渣盒4的左侧延伸至沉淀池100外并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13,沉淀池100的左侧底部转动安装有L形挡杆14,且L形挡杆14的右侧底部与集渣盒4的左侧顶部活动接触,L形挡杆14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5,分隔板1的底部和沉淀池100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水板7,且挡水板7的右侧开设有圆台形通水孔18,沉淀池100的右侧内壁上嵌装有右端为封堵结构的矩形外管10,且矩形外管10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11,矩形杆11的左端延伸至矩形外管10内并固定连接有堵球8,堵球8与圆台形通水孔18相适配,堵球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T形挤压杆9,且T形挤压杆9的左侧贯穿圆台形通水孔18并与第一过滤板5的右侧活动接触,矩形杆11的右端与矩形外管10的右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1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对污水中的颗粒杂质集中收集,且便于人员将收集的杂质快速取出清理,通过预先对颗粒杂质过滤收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沉淀效率,且通过过滤遮挡的方式能够避免污水进入时将脏污振起至上方,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100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形穿孔17,且矩形穿孔17的内壁与集渣盒4的外侧活动接触,集渣盒4的外侧开设有矩环形槽,且矩环形槽内粘接固定有矩形密封圈16,矩形密封圈16的外侧与矩形穿孔17的内壁活动接触,沉淀池100的左侧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内焊接套装有转轴,转轴的左端延伸至沉淀池100外并与L形挡杆14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挡水板7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沉淀池100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分隔板1的顶部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侧壁与L形污水进管101的外侧固定连接,出水管102位于分隔板1的上方,沉淀池100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孔,且矩形孔的内壁与矩形外管10的外侧固定连接,沉淀池100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左侧与集渣盒4的右侧底部活动接触,沉淀池100的顶部螺纹固定有透明盖板,且透明盖板固定套设在L形污水进管101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对污水中的颗粒杂质集中收集,且便于人员将收集的杂质快速取出清理,通过预先对颗粒杂质过滤收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沉淀效率,且通过过滤遮挡的方式能够避免污水进入时将脏污振起至上方,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工作原理:污水经L形污水进管101进入并向下流至集渣盒4内,此时污水再向右依次穿过透水布6和第一过滤板5流入沉淀池100,再穿过圆台形通水孔18向右流出,最终再流入连通孔2并穿过活性炭过滤板3流至分隔板1的上方,其中在污水穿过透水布6和第一过滤板5时,透水布6和第一过滤板5能够对污水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并将颗粒杂质遮挡收集在集渣盒4内,而活性炭过滤板3能够进一步对污水进行杀菌净化,实现能够将污水中的杂质预先过滤收集在集渣盒4内的目的;
当人员需要取出收集的颗粒杂质进行清理时,首先向后转动L形挡杆14,L形档杆14带动转轴转动,使得L形档杆14逐渐向后转动至与集渣盒4的左侧分离,此时向左拉动U形把手13,U形把手13带动集渣盒4向左经矩形穿孔17抽出,集渣盒4带动第一过滤板5以及收集在其内部的颗粒杂质向左移出,其中在第一过滤板5左移时会逐渐向左放松对T形挤压杆9的挤压力,此时多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12的弹力带动矩形杆11向左移动,矩形杆11带动堵球8向左插入圆台形通水孔18内,此时堵球8对圆台形通水孔18进行封堵,能够有效的避免沉淀池100内过滤后的水经圆台形通水孔18向左流出,此时人员便可将集渣盒4内收集的颗粒杂质倒掉清理,实现方便人员快速移出收集的杂质进行清理的目的;
清理完整后,再次向后转动L形档杆14,然后将集渣盒4经矩形穿孔17向左插入,集渣盒4带动第一过滤板5向左对T形挤压杆9进行挤压,在挤压力下,T形挤压杆9向右移动并带动堵球8向右与圆台形通水孔18分离,此时堵球8带动矩形杆11在矩形外管10内向右滑动并对多个压缩弹簧12进行压缩,直至集渣盒4向右移动至与限位块的左侧接触,此时放松对L形档杆14的转动力,此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配重块15带动L形档杆14向下回转复位,此时L形档杆14再次对集渣盒4遮挡,此时便可继续进行过滤沉淀工作,通过预先对颗粒杂质过滤收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沉淀效率,且通过过滤遮挡的方式能够避免污水进入时将脏污振起至上方。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100),所述沉淀池(100)内设有L形污水进管(101),沉淀池(100)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出水管(102),出水管(10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污水进管(101)的顶部延伸至沉淀池(100)的上方,所述沉淀池(100)的四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分隔板(1),且分隔板(1)固定套设在L形污水进管(101)上,L形污水进管(101)的底端与分隔板(1)的底部平齐,分隔板(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连通孔(2),且连通孔(2)内固定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3);
所述分隔板(1)的底部活动接触有顶部和右侧均为开口设置的集渣盒(4),集渣盒(4)位于L形污水进管(101)的下方,集渣盒(4)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过滤板(5),且第一过滤板(5)位于L形污水进管(101)的右侧,第一过滤板(5)的左侧粘接固定有透水布(6),第一过滤板(5)的顶部与分隔板(1)的底部活动接触,集渣盒(4)的左侧延伸至沉淀池(100)外并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13),沉淀池(100)的左侧底部转动安装有L形挡杆(14),且L形挡杆(14)的右侧底部与集渣盒(4)的左侧顶部活动接触,L形挡杆(14)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5),所述分隔板(1)的底部和沉淀池(100)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水板(7),且挡水板(7)的右侧开设有圆台形通水孔(18),沉淀池(100)的右侧内壁上嵌装有右端为封堵结构的矩形外管(10),且矩形外管(10)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11),矩形杆(11)的左端延伸至矩形外管(10)内并固定连接有堵球(8),堵球(8)与圆台形通水孔(18)相适配,堵球(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T形挤压杆(9),且T形挤压杆(9)的左侧贯穿圆台形通水孔(18)并与第一过滤板(5)的右侧活动接触,矩形杆(11)的右端与矩形外管(10)的右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00)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形穿孔(17),且矩形穿孔(17)的内壁与集渣盒(4)的外侧活动接触,集渣盒(4)的外侧开设有矩环形槽,且矩环形槽内粘接固定有矩形密封圈(16),矩形密封圈(16)的外侧与矩形穿孔(17)的内壁活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00)的左侧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内焊接套装有转轴,转轴的左端延伸至沉淀池(100)外并与L形挡杆(14)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7)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沉淀池(100)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的顶部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侧壁与L形污水进管(101)的外侧固定连接,出水管(102)位于分隔板(1)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00)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孔,且矩形孔的内壁与矩形外管(10)的外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00)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左侧与集渣盒(4)的右侧底部活动接触,沉淀池(100)的顶部螺纹固定有透明盖板,且透明盖板固定套设在L形污水进管(101)上。
CN202022137629.4U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Active CN213375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7629.4U CN213375508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7629.4U CN213375508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5508U true CN213375508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82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7629.4U Active CN213375508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5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13761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的吸附过滤装置
CN215505730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固液分离装置
CN20889868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废渣收集装置
CN214763804U (zh) 一种成品油检测装置清洗用废水回收装置
CN112900591B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地的施工路面排水设备
CN213375508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沉淀装置
CN214889729U (zh) 一种市政用具有过滤功能的排水管道
CN217511282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电解装置
CN112403078B (zh) 一种自溢溶解剂污水处理用过滤装置
CN108395010A (zh) 一种节能减排型污水处理系统
CN104878833B (zh) 一种用于带有积水的排水检查井的清掏工具
CN210786499U (zh) 一种便于清理杂物的污水处理用过滤装置
CN210229261U (zh) 一种弧形滤篮
CN210933950U (zh) 一种反洗水处理装置
CN209630845U (zh) 一种固废收集的湿式除尘机
CN208104091U (zh) 一种可循环过滤且可分离浮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8653597U (zh) 一种制砂用选粉机收尘结构
CN109987733A (zh) 一种复合式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CN219646875U (zh) 一种河道岸的流水滤净结构
CN220345284U (zh) 一种可回收废水的净水设备
CN220159350U (zh) 一种刷式除污过滤器
CN212864365U (zh) 一种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过滤净水装置
CN209583822U (zh) 一种焦化废水处理器
CN219950580U (zh) 一种超滤膜污水处理装置
CN219440895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结构的废水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8

Address after: Room 501, No. 46-2 Huanghai Stre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ngshan New District, Jinzh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21100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Huadian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No.10 Xuefu street, Dalian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116622

Patentee before: DALI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