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4052U -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4052U
CN213374052U CN202021014767.7U CN202021014767U CN213374052U CN 213374052 U CN213374052 U CN 213374052U CN 202021014767 U CN202021014767 U CN 202021014767U CN 213374052 U CN213374052 U CN 213374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groove
tray
communicated
steriliz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147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礼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nyi Enterpri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nyi Enterpr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nyi Enterpri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nyi Enterpr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147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4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4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4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其中,该臭氧杀菌装置包括:机座、第一三通管、臭氧发生组件及气泵组件;机座设置有容置槽、安装槽及出气孔,容置槽与安装槽呈间隔设置,出气孔与安装槽连通;第一三通管设于容置槽内,第一三通管包括第一管口以及与第一管口连通的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第一管口连通出气孔;臭氧发生组件设于安装槽内,臭氧发生组件设置有臭氧输出口,臭氧输出口与第二管口连通;气泵组件,设于安装槽内并与臭氧发生组件相邻设置,气泵组件设置有吸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吸气端口与第三管口连通,出气端口排出臭氧至安装槽或机座外。本实用新型臭氧杀菌装置实现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臭氧杀菌装置和应用所述臭氧杀菌装置的杀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臭氧消毒的方式普遍应用在医疗器械领域、饮食餐具领域以及食品加工领域等。物品在进行臭氧消毒时,需将待消毒物品放置在封闭空间内,并将臭氧通入封闭空间内实现消毒。由于通入臭氧的空间较为封闭,且需要大量通入臭氧才能实现全面消毒,导致物品消毒后,臭氧部分残留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而在用户取出物品时,会吸入臭氧,使得用户的嗅觉系统对封闭空间内的气体产生刺鼻难闻的反应;另一方面,大量吸入臭氧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臭氧杀菌装置,旨在提高臭氧杀菌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臭氧杀菌装置用于消毒呼吸装置,所述呼吸装置包括呼吸机、软管及面罩。
所述臭氧杀菌装置包括:
机座,设置有容置槽、安装槽及出气孔,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安装槽呈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面罩,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
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三通管包括第一管口以及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的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出气孔;
臭氧发生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设置有臭氧输出口,所述臭氧输出口与所述第二管口连通;及
气泵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相邻设置,所述气泵组件设置有吸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吸气端口与所述第三管口连通,所述出气端口排出臭氧至所述安装槽或所述机座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臭氧吸收组件,所述臭氧吸收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气泵组件和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相邻设置,所述臭氧吸收组件与所述出气端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吸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壁的壳体、第一滤化层及第二滤化层,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气孔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第一滤化层和所述第二滤化层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滤化层邻近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二滤化层邻近所述排气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吸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排气孔对应设置,并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滤化层,所述套管侧壁设置有多个漏气孔;
且/或,所述第一滤化层与所述进气孔所在的内壁面呈间隔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滤化层与所述第二滤化层呈间隔设置;
且/或,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孔,每一所述排气孔对应所述第二滤化层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滤化层和/或所述第二滤化层包括石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托载盘,所述托载盘可抽拉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托载盘设置有定位槽和连通所述定位槽的避让孔,所述定位槽用于承托所述面罩,所述避让孔用于所述软管穿过;
所述托载盘容纳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密闭所述定位槽的槽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载盘还包括密封件,所述避让孔的壁面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密封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卡位槽,以使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避让孔配合定位所述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载盘包括盘托和凸设于所述盘托周缘的侧板,所述盘托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定位槽,所述盘托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侧板设置有所述避让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盘托的一侧凸设有扣紧件,所述扣紧件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盘托的一端;所述机座对应所述扣紧件设置有锁紧件,所述扣紧件与所述锁紧件锁合,以使所述托载盘定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且/或,所述机座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环绕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
且/或,所述托载盘还包括扣手部,所述扣手部设于所述侧板背向所述定位槽的一侧,所述扣手部用于用户抓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至少一个安装孔;
所述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和操作面板,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操作面板均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及所述气泵组件电连接,所述操作面板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杀菌系统,包括:呼吸机、软管、面罩、第二三通管及所述臭氧杀菌装置;
所述呼吸机、所述第二三通管、所述软管及所述面罩依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设置有分流腔以及与所述分流腔连通的接入端口、连通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接入端口与所述臭氧杀菌装置的出气孔管道连通,所述连通端口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呼吸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机座上设置容置槽和与容置槽间隔设置的安装槽结构,在安装槽内设置有臭氧发生组件,臭氧输出口与出气孔连通,将面罩设于安装槽内;当对呼吸装置进行消毒时,臭氧经由出气孔流经至呼吸机,臭氧再经由呼吸机内部的管路流向软管和面罩,最终,臭氧经由面罩流入到容置槽内,实现面罩的全面杀菌。另一方面,在安装槽内还设置有气泵组件,所述气泵组件设置有吸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在通过第一三通管连接所述气泵组件的吸气端口、臭氧发生组件的臭氧输出口及机座的出气孔,使得机座的出气孔、气泵组件及臭氧发生组件的管路相互连通;当对呼吸装置杀菌过后,臭氧发生组件停止工作,并调动气泵组件工作,气泵组件产生负压,气泵组件抽取呼吸装置管路内的臭氧、臭氧发生组件管路内的臭氧和机座的容置槽内的臭氧,减少臭氧残留在呼吸装置、臭氧发生组件及容置槽内的容量,避免用户在取用呼吸装置时吸入臭氧的事故发生,提高用户使用臭氧杀菌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臭氧杀菌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机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机座的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臭氧吸收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臭氧杀菌装置另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臭氧杀菌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托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本臭氧杀菌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24774140000041
Figure BDA000252477414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臭氧杀菌装置用于消毒呼吸装置,呼吸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呼吸机9、软管91及面罩92。可以理解地,呼吸机9与面罩92之间通过软管91连接,软管91的一端与呼吸机9连通,另一端与面罩92连通,也就是说,呼吸机9和软管9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面罩92和软管9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臭氧杀菌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图1中机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为图1中机座的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为图3中臭氧吸收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为图1中臭氧杀菌装置另一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为图5中臭氧杀菌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为图6中托载盘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为图1本臭氧杀菌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该臭氧杀菌装置,包括:机座1、第一三通管、臭氧发生组件3及气泵组件4,第一三通管、臭氧发生组件3及气泵组件4设于机座1,机座1至少设置有容置槽11和出气孔121,臭氧发生组件3和气泵组件4通过第一三通管相互连通后,再与出气孔121连通,出气孔121可外接呼吸装置和/或面罩92,面罩92放置在容置槽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机座1设置有容置槽11、安装槽12及出气孔121,容置槽11与安装槽12呈间隔设置,出气孔121与安装槽12连通,容置槽11用于放置面罩92,出气孔121与软管91的一端连通。也就是说,容置槽11和安装槽12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槽体结构,出气孔121连通了安装槽12,当臭氧发生组件3产生臭氧时,可通过出气孔121向外排出臭氧。
第一三通管设于容置槽11内,第一三通管包括第一管口以及与第一管口连通的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及第三管口之间相互连通,第一管口连通出气孔121。
臭氧发生组件3设于安装槽12内,臭氧发生组件3设置有臭氧输出口,臭氧输出口与第二管口连通;也就是说,臭氧发生组件3产生的臭氧可经由第二管口传送到,再经由第一三通管连通到出气孔121,最终可将臭氧经由软管91传送到呼吸机9和面罩92,臭氧还可经由面罩92输送到容置槽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气泵组件4设于安装槽12内,并与臭氧发生组件3相邻设置,气泵组件4设置有吸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吸气端口与第三管口连通,出气端口排出臭氧至安装槽12或机座1外。也就是说,气泵组件4通过吸气端口和第三管口与第一三通管连通,当消毒完成后,可调用气泵组件4工作,气泵组件4的内部产生负压,以使得呼吸机9、软管91、面罩92及容置槽11内的臭氧被气泵组件4吸收,吸收后的气体可经由出气端口排出至安装槽12或机座1外,以达到减少呼吸机9管道和容置槽11内臭氧浓度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机座1上设置容置槽11和与容置槽11间隔设置的安装槽12结构,在安装槽12内设置有臭氧发生组件3,臭氧输出口与出气孔121连通,将面罩92设于安装槽12内;当对呼吸装置进行消毒时,臭氧经由出气孔121流经至呼吸机9,臭氧再经由呼吸机9内部的管路流向软管91和面罩92,最终,臭氧经由面罩92流入到容置槽11内,实现面罩92的全面杀菌。另一方面,在安装槽12内还设置有气泵组件4,气泵组件4设置有吸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在通过第一三通管连接气泵组件4的吸气端口、臭氧发生组件3的臭氧输出口及机座1的出气孔121,使得机座1的出气孔121、气泵组件4及臭氧发生组件3的管路相互连通;当对呼吸装置杀菌过后,臭氧发生组件3停止工作,并调动气泵组件4工作,气泵组件4产生负压,气泵组件4抽取呼吸装置管路内的臭氧、臭氧发生组件3管路内的臭氧和机座1的容置槽11内的臭氧,减少臭氧残留在呼吸装置、臭氧发生组件3及容置槽11内的容量,避免用户在取用呼吸装置时吸入臭氧的事故发生,提高用户使用臭氧杀菌装置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臭氧吸收组件5,臭氧吸收组件5设于安装槽12内,并与气泵组件4和臭氧发生组件3相邻设置,臭氧吸收组件5与出气端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安装槽12内设置有臭氧吸收组件5,使得气泵组件4吸收的臭氧可直接排放到臭氧吸收组件5内,避免臭氧腐蚀机座1内的电路,可减少机座1内电路的防护结构,节省制造成本的同时,也避免臭氧排放带空气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机座1可为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第一机壳设置有安装槽12和容纳槽,第二机壳可用于盖合安装槽12,使得安装槽12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槽腔结构,以有效地保护臭氧吸收组件5、臭氧发生组件3及气泵组件4。
可选地,臭氧吸收组件5、臭氧发生组件3及气泵组件4可设于第一壳体51或第二壳体51,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臭氧吸收组件5包括设于安装槽12内壁的壳体51、第一滤化层52及第二滤化层53,壳体51设置有安装腔511以及连通安装腔511的进气孔512和至少一个排气孔513,第一滤化层52和第二滤化层53设于安装腔511内,第一滤化层52邻近进气孔512设置,第二滤化层53邻近排气孔513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51内设置有第一滤化层52和第二滤化层53,气泵组件4的出气端口向臭氧吸收组件5的进气孔512输入气体时,气体可经过第一滤化层52和第二滤化层53以有效地将气体中的臭氧滤除或吸附。
可选地,第一滤化层52和/或第二滤化层53可为活性炭;或者,第一滤化层52和/或第二滤化层53可为水。亦或者,第一滤化层52和/或第二滤化层53可包括浸湿的滤纸。
可选地,第一滤化层52和/或第二滤化层53可为石墨。
可选地,第一滤化层52和第二滤化层53为活性炭层。壳体51的底壁连通有进气孔512,排气孔513设于壳体51,并与进气孔512相对设置在安装腔511的顶壁。当气泵组件4的出气端口向臭氧吸收组件5的进气孔512输入气体时,气体经由进气孔512从安装腔511底壁通入,经由第一滤化层52和第二滤化层53过滤后,从排气孔513排出,以实现完全滤除或吸附臭氧。
可选地,壳体51设置有多个排气孔5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臭氧吸收组件5还包括设于壳体51的至少一个套管54,套管54与排气孔513对应设置,并部分嵌入第二滤化层53,套管54侧壁设置有多个漏气孔。也就是说,在每一排气孔513处设置有一个套管54,且每一个套管54的侧壁面均设置有多个漏气孔,有效增大第二滤化层5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使得进入到第二滤化层53的气体能够快速排出,提高吸附和去除臭氧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一滤化层52与进气孔512所在的内壁面呈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可采用第一滤化层52为一相对独立的结构,第一滤化层52与进气孔512所在的内壁面呈间隔设置,使得进气孔512具有一空腔,能够便于提高进气效率,同时,能够有效地增大第一滤化层52与气体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第一滤化层52可包括滤纸和石墨层,滤纸包覆于石墨层的外壁面,使得石墨层具有一定的形状,避免第一滤化层52松散和变形。
可选地,第二滤化层53可包括滤纸和石墨层,滤纸包覆于石墨层的外壁面,使得石墨层具有一定的形状,避免第二滤化层53松散和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一滤化层52与第二滤化层53呈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滤化层52和第二滤化层53之间具有一空腔,以便于气体从第一滤化层52导出后,经由空腔再进入到第二滤化层53,空腔起到缓压作用,提高气体在第一滤化层52和第二滤化层53的流动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壳体51设置有多个排气孔513,每一排气孔513对应第二滤化层53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滤化层52和/或第二滤化层53包括石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托载盘6,托载盘6可抽拉地设于容置槽11内,托载盘6设置有定位槽63和连通定位槽63的避让孔621,定位槽63用于承托面罩92,避让孔621用于软管91穿过;托载盘6容纳于容置槽11内时,容置槽11的槽壁密闭定位槽63的槽口。
在本实施例的应用中,可将口罩设于定位槽63,对口罩进行初步定位,以托载盘6为助力件,稳定地将口罩送入到容置槽11内。另一方面,托载盘6设置有与容置槽11的槽口形状相匹配的侧板62,当托载盘6容纳于容置槽11内时,容置槽11的槽壁密闭定位槽63的槽口,提高容置槽11的密封性,使得容置槽11空间内的臭氧浓度恒定,提高口罩杀菌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及图8所示,托载盘6还包括密封件64,避让孔621的壁面设置有卡位槽622,密封件64可滑动地设于卡位槽622,以使密封件64与避让孔621配合定位软管91。也就是说,密封件64与避让孔621配合形成用于定位软管91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避让孔621设置有密封件64的结构,当软管91卡设在避让槽时,可将密封件64插入至卡位槽622,实现定位软管91;另一方面,当托载盘6的侧板62盖合在容置槽11的槽口时,通过密封件64实现密封软管91和容置槽11内壁面,以及软管91和托载盘6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密封件64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预先卡设在卡位槽622,将面罩92和软管91放置在第一部分后,第二部分卡设在卡位槽622,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贴合,以有效定位面罩92和软管91。
可选地,密封件64为塑胶或硅胶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托载盘6包括盘托61和凸设于盘托61周缘的侧板62,盘托61和侧板62围合形成定位槽63,盘托61可滑动地设于容置槽11内;侧板62设置有避让孔6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侧板62朝向盘托61的一侧凸设有扣紧件623,扣紧件623位于侧板62远离盘托61的一端;机座1对应扣紧件623设置有锁紧件13,扣紧件623与锁紧件13锁合,以使托载盘6定位于容置槽11内;其中,扣紧件623可为卡扣,锁紧件13可为扣孔,卡扣卡紧于扣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机座1还包括密封垫14,密封垫14环绕容置槽11的槽口设置;其中,密封垫14为塑胶或硅胶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托载盘6还包括扣手部624,扣手部624设于侧板62背向定位槽63的一侧,扣手部624用于用户抓取。可以理解地,托载盘6设于容置槽11时,扣手部624位于容置槽11的槽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所示,机座1还设置有连通安装槽12的至少一个安装孔;
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7和操作面板71,控制组件7和操作面板71均设于安装槽12的槽壁,控制组件7与操作面板71、臭氧发生组件3及气泵组件4电连接,操作面板71对应安装孔设置。其中,也就是说,控制组件7为具有运算功能的组件,控制组件7可包括微控制单元;另一方面,操作面板71可包括触控面板和机械按钮,用户通过操作面板71控制控制组件7,以调整臭氧发生组件3和气泵组件4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制组件7可包括电路板、按钮及显示屏,按钮和显示屏设于电路板上。操作面板71对应显示屏设置有透光部,对应按钮设置有触控面板和/或机械按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杀菌系统,结合图1和图8所示,该杀菌系统包括呼吸机9、软管91、面罩92、第二三通管8及所述臭氧杀菌装置。该臭氧杀菌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杀菌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呼吸机9、所述第二三通管8、所述软管91及所述面罩92依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8设置有分流腔以及与所述分流腔连通的接入端口、连通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接入端口与所述臭氧杀菌装置的出气孔121管道连通,所述连通端口与所述软管91连通,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呼吸机9相连。
可以理解地,呼吸机9可为任意型号的理疗气体输出设备。另一方面,面罩92也可为全覆盖面部的面罩92和/或部分覆盖面部的面罩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臭氧杀菌装置,用于呼吸装置消毒,所述呼吸装置包括呼吸机、软管及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杀菌装置包括:
机座,设置有容置槽、安装槽及出气孔,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安装槽呈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面罩,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
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三通管包括第一管口以及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的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出气孔;
臭氧发生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设置有臭氧输出口,所述臭氧输出口与所述第二管口连通;及
气泵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相邻设置,所述气泵组件设置有吸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吸气端口与所述第三管口连通,所述出气端口排出臭氧至所述安装槽或所述机座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臭氧吸收组件,所述臭氧吸收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气泵组件和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相邻设置,所述臭氧吸收组件与所述出气端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吸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壁的壳体、第一滤化层及第二滤化层,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气孔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第一滤化层和所述第二滤化层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滤化层邻近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二滤化层邻近所述排气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吸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排气孔对应设置,并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滤化层,所述套管侧壁设置有多个漏气孔;
且/或,所述第一滤化层与所述进气孔所在的内壁面呈间隔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滤化层与所述第二滤化层呈间隔设置;
且/或,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孔,每一所述排气孔对应所述第二滤化层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滤化层和/或所述第二滤化层包括石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托载盘,所述托载盘可抽拉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托载盘设置有定位槽和连通所述定位槽的避让孔,所述定位槽用于承托所述面罩,所述避让孔用于所述软管穿过;
所述托载盘容纳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密闭所述定位槽的槽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载盘还包括密封件,所述避让孔的壁面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密封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卡位槽,以使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避让孔配合定位所述软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载盘包括盘托和凸设于所述盘托周缘的侧板,所述盘托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定位槽,所述盘托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侧板设置有所述避让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盘托的一侧凸设有扣紧件,所述扣紧件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盘托的一端;所述机座对应所述扣紧件设置有锁紧件,所述扣紧件与所述锁紧件锁合,以使所述托载盘定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且/或,所述机座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环绕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
且/或,所述托载盘还包括扣手部,所述扣手部设于所述侧板背向所述定位槽的一侧,所述扣手部用于用户抓取。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至少一个安装孔;
所述臭氧杀菌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和操作面板,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操作面板均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及所述气泵组件电连接,所述操作面板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
10.一种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系统包括:呼吸机、软管、面罩、第二三通管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杀菌装置;
所述呼吸机、所述第二三通管、所述软管及所述面罩依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设置有分流腔以及与所述分流腔连通的接入端口、连通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接入端口与所述臭氧杀菌装置的出气孔管道连通,所述连通端口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呼吸机相连。
CN202021014767.7U 2020-06-04 2020-06-04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Active CN213374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4767.7U CN213374052U (zh) 2020-06-04 2020-06-04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4767.7U CN213374052U (zh) 2020-06-04 2020-06-04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4052U true CN213374052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7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14767.7U Active CN213374052U (zh) 2020-06-04 2020-06-04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4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68753U (zh) 一种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的电子口罩
CN212327223U (zh) 空气净化呼吸器
CN210020475U (zh)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JP6346997B2 (ja) 負圧発生装置及びその応用
CN111466642A (zh) 杀菌消毒口罩装置
CN112023092B (zh)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方法
CN210020474U (zh)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CN213374052U (zh) 臭氧杀菌装置和杀菌系统
CN212880292U (zh) 臭氧杀菌装置
CN210020473U (zh) 臭氧消毒的杀菌箱、杀菌装置及杀菌系统
CN212545657U (zh) 防护口罩
CN211345633U (zh) 一种感染科病人临床用的通风装置
CN213158601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呼吸机
CN111165942A (zh) 一种防疫用口罩
CN212280038U (zh) 一种新型临床麻醉用的面罩结构
CN111165970A (zh) 一种负压隔离服
CN215649354U (zh) 一种全封闭式防护服
CN215275481U (zh) 一种新型呼吸装置
KR102509252B1 (ko) 마스크를 구비하는 항균 방역용 건식 산소발생기
CN212679669U (zh) 一种臭氧消毒设备和臭氧消毒系统
CN213220267U (zh) 一种可以吸痰的加压呼吸面罩
CN215841076U (zh) 一次性便携式湿化器
CN212679415U (zh)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电焊面罩
CN217430622U (zh) 一种耳挂式口腔吸氧雾化面罩
CN215309370U (zh) 一种手术中使用的可远程控制的麻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