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0173U - 一种风扇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0173U
CN213370173U CN202021441460.5U CN202021441460U CN213370173U CN 213370173 U CN213370173 U CN 213370173U CN 202021441460 U CN202021441460 U CN 202021441460U CN 213370173 U CN213370173 U CN 213370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cap
inner cap
cap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14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洁
陈欢
杨晓丽
衣明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Deyangp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14414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0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0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0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帽,包括:外帽体,其包括外帽顶、设置于外帽顶底边的外帽檐,外帽顶的外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内帽体,其包括内帽顶、内帽檐,内帽顶的外侧壁与外帽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腔体,内帽顶的表面设置有进风孔,内帽檐的顶面与外帽檐的底面之间形成导风腔体,导风腔体内设置有支撑件,导风腔体与容纳腔体相互连通,内帽檐设置有第一出风孔;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包括风机、蓄电池,风机的出风口上部分出风经过内帽顶的顶面,风机的出风口下部分正对内帽顶的外侧壁,本实用新型可对风扇帽附近的空气进行扰动,从而实现物理降温,还避免了长时间使用时风机吹向人体头部而使人体产生不适的问题,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风扇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帽,尤其涉及一种风扇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帽大多只具备遮阳功能,在炎热的夏天中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对于户外作业者,户外作业者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作业,容易中暑,因此,市面上出现一些带有风扇的遮阳帽,风扇可以将风吹向人体头部,降低温度,但由于对头部直吹,在长时间使用下人体容易产生不适,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风扇帽,包括:外帽体,其包括外帽顶、设置于所述外帽顶底边的外帽檐,所述外帽顶的外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内帽体,其包括内帽顶、设置于所述内帽顶底边的内帽檐,所述内帽顶位于所述外帽顶内,所述内帽顶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帽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内帽顶的表面设置有进风孔,所述内帽檐位于所述外帽檐的底侧,所述内帽檐的顶面与所述外帽檐的底面之间形成导风腔体,所述导风腔体内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导风腔体与所述容纳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内帽檐正对所述导风腔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孔;出风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内的风机、与所述风机电性连接的蓄电池,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上部分出风经过所述内帽顶的顶面,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下部分正对所述内帽顶的外侧壁,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下部分与所述内帽顶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外帽顶与外帽檐形成的外帽体具有遮阳功能,当需要吹风时,可启动风机,蓄电池向风机供电,风机出风具有两个风流方向,其中风机上部分的出风经过内帽顶的顶面,内帽顶的顶面处形成负压,使得内帽顶内的气流自下向上流动,穿过进风孔后进入到容纳腔体内,加快了人体头部附近的空气流动,使用时更加舒服,并且风机出风不会对人体的头部直吹,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人体会产生不适的问题,风机下部分的出风经过间隙后吹向内帽檐的外侧壁,被内帽檐阻挡,与从风机上部分的出风一起从容纳腔体进入到导风腔体内,经过第一出风孔排出,进一步地加快人体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风吹的效果,如此整体形成的气流至少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气流扰动,另一种是直吹的气流,可对风扇帽附近的空气进行扰动,从而实现物理降温,还避免了长时间使用时风机吹向人体头部而使人体产生不适的问题,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帽顶的内顶壁与所述内帽顶的外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形成一个倒V形支撑结构。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可对容纳腔体内部形成支撑作用,避免外帽顶受力挤压后容纳腔体内部发生坍塌的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内帽顶的中心线相交。从第一出风孔吹出的风可吹向人体,当第一出风孔的数量为多个时,可形成对人体环绕吹风的效果,使用体验更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帽顶的内壁设置有帽箍。利用帽箍可更方便地将整体定位在人体头部,并且由于帽箍可将人体头部与内帽顶的内壁隔开,可使得空气更好地在内帽顶的内壁与人体头部的顶面之间流过,更好地进行散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帽檐环绕设置于所述外帽顶的底边侧,所述内帽檐环绕设置于所述内帽顶的底边侧。外帽檐与内帽檐之间形成环形的导风腔体,出风效果更好,舒适性更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帽顶的顶面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板,所述太阳能收集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通过太阳能收集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为弹性支撑柱。弹性支撑柱对导风腔体的顶面与底面进行支撑,确保导风腔体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10-外帽顶、111-进风口、112-第二出风孔、120-外帽檐、210-内帽顶、220-内帽檐、221-进风孔、222-第一出风孔、310-上腔体、320-下腔体、330-导风腔体、331-弹性支撑柱、410-风机、420-蓄电池、500-截流板、610-第一支撑柱、620-第二支撑柱、700-帽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风扇帽,包括:外帽体,其包括外帽顶110、设置于所述外帽顶110底边的外帽檐120,所述外帽顶110的外侧壁设置有进风口111;内帽体,其包括内帽顶210、设置于所述内帽顶210底边的内帽檐220,所述内帽顶210位于所述外帽顶110内,所述内帽顶210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帽顶1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内帽顶210的表面设置有进风孔221,所述内帽檐220位于所述外帽檐120的底侧,所述内帽檐220的顶面与所述外帽檐120的底面之间形成导风腔体330,所述导风腔体330内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导风腔体330与所述容纳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内帽檐220正对所述导风腔体33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孔222;出风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1内的风机410、与所述风机410电性连接的蓄电池420,所述风机410的出风口上部分出风经过所述内帽顶210的顶面,所述风机410的出风口下部分正对所述内帽顶210的外侧壁,所述风机410的出风口下部分与所述内帽顶21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由上述可知,外帽顶110与外帽檐120形成的外帽体具有遮阳功能,当需要吹风时,可启动风机410,蓄电池420向风机410供电,风机410出风具有两个风流方向,其中风机410上部分的出风经过内帽顶210的顶面,内帽顶210的顶面处形成负压,使得内帽顶210内的气流自下向上流动,穿过进风孔221后进入到容纳腔体内,加快了人体头部附近的空气流动,使用时更加舒服,并且风机410出风不会对人体的头部直吹,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人体会产生不适的问题,风机410下部分的出风经过间隙后吹向内帽檐220的外侧壁,被内帽檐220阻挡,与从风机410上部分的出风一起从容纳腔体进入到导风腔体330内,经过第一出风孔222排出,进一步地加快人体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风吹的效果,如此整体形成的气流至少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气流扰动,另一种是直吹的气流,可对风扇帽附近的空气进行扰动,从而实现物理降温,还避免了长时间使用时风机410吹向人体头部而使人体产生不适的问题,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
为了避免容纳腔体内的气流紊乱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帽顶210的顶面与所述外帽顶110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截流板500,所述截流板500将所述容纳腔体分隔成上腔体310与下腔体320,所述导风腔体330与所述下腔体320相互连通,所述外帽顶110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风孔112,所述第二出风孔112正对于所述风机410的出风口上部分。截流板500将内帽体的容纳腔体分为上腔体310与下腔体320两部分,用于将风机410上部分的出风与下部分的出风相互独立,进行风量的分配,确保风机410的出风有部分是经过内帽顶210的顶部,可以使得内帽顶210的顶部形成负压,然后气流可从第二出风孔112排出,而风机410的出风有部分则从下腔体320进入到导风腔体330内,再从第一出风孔222排出,避免了容纳腔体内气流紊乱,出风效果差的问题。
风机410的出风后由第二出风孔112后排出,此气流可使容纳腔体保持容纳腔体在一个连通的状态,为了更好提高容纳腔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容纳腔体发生坍塌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帽顶110的内顶壁与所述内帽顶210的外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柱610与第二支撑柱620,所述第一支撑柱610与所述第二支撑柱620形成一个倒V形支撑结构。第一支撑柱610与第二支撑柱620可对容纳腔体内部形成支撑作用,避免外帽顶110受力挤压后容纳腔体内部发生坍塌的问题。
第一出风孔222的出风方向朝下设置,其形成的出风气流具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孔222的出风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内帽顶210的中心线相交。从第一出风孔222吹出的风可吹向人体,当第一出风孔222的数量为多个时,可形成对人体环绕吹风的效果,使用体验更好。
为了提高从内帽顶210内形成更好的从下往上吹的气流,所述内帽顶210的内壁设置有帽箍700。利用帽箍700可更方便地将整体定位在人体头部,并且由于帽箍700可将人体头部与内帽顶210的内壁隔开,可使得空气更好地在内帽顶210的内壁与人体头部的顶面之间流过,更好地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帽檐120环绕设置于所述外帽顶110的底边侧,所述内帽檐220环绕设置于所述内帽顶210的底边侧。外帽檐120与内帽檐220之间形成环形的导风腔体330,出风效果更好,舒适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帽顶110的顶面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板,所述太阳能收集板与所述蓄电池420电性连接。通过太阳能收集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420内。
支撑件主要起到对导风腔体330支撑成型的作用,所述支撑件为弹性支撑柱331,弹性支撑柱331可为硅胶或橡胶材质,弹性支撑柱331对导风腔体330的顶面与底面进行支撑,确保导风腔体330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帽体,其包括外帽顶(110)、设置于所述外帽顶(110)底边的外帽檐(120),所述外帽顶(110)的外侧壁设置有进风口(111);
内帽体,其包括内帽顶(210)、设置于所述内帽顶(210)底边的内帽檐(220),所述内帽顶(210)位于所述外帽顶(110)内,所述内帽顶(210)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帽顶(1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内帽顶(210)的表面设置有进风孔(221),所述内帽檐(220)位于所述外帽檐(120)的底侧,所述内帽檐(220)的顶面与所述外帽檐(120)的底面之间形成导风腔体(330),所述导风腔体(330)内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导风腔体(330)与所述容纳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内帽檐(220)正对所述导风腔体(33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孔(222);
出风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1)内的风机(410)、与所述风机(410)电性连接的蓄电池(420),所述风机(410)的出风口上部分出风经过所述内帽顶(210)的顶面,所述风机(410)的出风口下部分正对所述内帽顶(210)的外侧壁,所述风机(410)的出风口下部分与所述内帽顶(21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顶(110)的内顶壁与所述内帽顶(210)的外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柱(610)与第二支撑柱(620),所述第一支撑柱(610)与所述第二支撑柱(620)形成一个倒V形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222)的出风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内帽顶(210)的中心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帽顶(210)的内壁设置有帽箍(7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檐(120)环绕设置于所述外帽顶(110)的底边侧,所述内帽檐(220)环绕设置于所述内帽顶(210)的底边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顶(110)的顶面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板,所述太阳能收集板与所述蓄电池(420)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弹性支撑柱(331)。
CN202021441460.5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风扇帽 Active CN213370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1460.5U CN213370173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风扇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1460.5U CN213370173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风扇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0173U true CN213370173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0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1460.5U Active CN213370173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风扇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0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70173U (zh) 一种风扇帽
CN111789336B (zh) 一种降温散热遮阳帽
CN110638130A (zh) 新型降温舒适太阳能帽
CN207116521U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汽车电池模组
CN210726795U (zh) 一种可调式环保型空调帽
AU585067B2 (en) Ventilated hat
CN212037917U (zh) 一种便携式降温帽
CN215936432U (zh) 一种头盔
CN21974195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帽子
CN220777521U (zh) 一种降温帽
CN106617446A (zh) 一种可纳凉的遮阳帽
CN204969646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帽
CN207116520U (zh) 一种防爆的电芯支架
CN220631207U (zh) 双向涡轮风扇降温安全帽
CN218185451U (zh) 一种降温帽
CN212233307U (zh) 一种太阳能散热帽
CN215423027U (zh) 一种清凉帽
CN221059688U (zh) 一种多功能帽子
CN219415799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
CN2664430Y (zh) 自动降温帽
CN218635394U (zh) 一种可伸缩且通风透气的遮阳帽
CN220293115U (zh) 一种带有降温功能的安全帽
CN214904111U (zh) 一种多功能旅行帽
CN210471130U (zh) 太阳能风扇帽
CN221241797U (zh) 一种散热安全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9

Address after: 4th Floor, No. 18 Industrial Avenue, Gusan Village, Guzhe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21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Deyangp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41 Guangdong city of Foshan province Chancheng Lanshi Stone Road No. 2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