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9516U -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9516U
CN213369516U CN202021973637.6U CN202021973637U CN213369516U CN 213369516 U CN213369516 U CN 213369516U CN 202021973637 U CN202021973637 U CN 202021973637U CN 213369516 U CN213369516 U CN 213369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nel
trapping device
baffle
transparent plate
m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36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虹
孙海莲
刘亚红
伊风艳
单玉梅
晔薷罕
谢宇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19736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9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9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95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蛾诱捕装置,涉及昆虫取样设备技术领域,飞蛾诱捕装置包括收集桶、漏斗、发光装置和多块透明板,多块所述透明板均竖直设置,多块所述透明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形成挡板,且相邻两块所述透明板均呈角度设置,所述挡板、所述漏斗和所述收集桶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漏斗的上方,所述漏斗的出口插入所述收集桶内,且所述漏斗的外壁面与所述收集桶的上开口边沿接触连接,所述发光装置固定设置在多块所述透明板的连接处,能够提高对飞蛾的诱捕效率,且对环境无污染、不影响人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取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飞蛾属于鳞翅目昆虫,大多是夜行动物,在夜间活动,飞蛾飞行速度快,且飞行方向变换快,难以捕捉,在蛾类科研过程中,蛾类田间调查取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田间取样的方法及设备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试验进行的难易程度,更会对蛾类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现有的飞蛾田间取样方法主要有喷洒杀虫剂、灭蝇器杀灭、粘吸方法捕获,这些方法涉及有毒物质,会对环境和人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由于飞蛾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因此,也有方法利用它的趋光性特点在诱捕装置内设置光源对其诱捕,但现有的飞蛾光诱捕装置普遍存在着光源的透光性较差,使得诱捕效果不佳的情况,还因诱捕装置需要外部电源,存在使用范围受限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蛾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对飞蛾的诱捕效率,且对环境无污染、不影响人身体健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蛾诱捕装置,包括收集桶、漏斗、发光装置和多块透明板,多块所述透明板均竖直设置,多块所述透明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形成挡板,且相邻两块所述透明板均呈角度设置,所述挡板、所述漏斗和所述收集桶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漏斗的上方,所述漏斗的出口插入所述收集桶内,且所述漏斗的外壁面与所述收集桶的上开口边沿接触连接,所述发光装置固定设置在多块所述透明板的连接处。
优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漏斗的内壁面匹配接触,且能够保持所述挡板与所述漏斗相对位置稳定,所述收集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下端用于固定在土壤里。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竖杆,所述上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桶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透明板为透明玻璃板。
优选的,所述透明板的数量为3~6块,且任意相邻两块所述透明板之间的角度均相等。
优选的,还包括蓄电池,所述发光装置为灯管,所述灯管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灯管与所述蓄电池的连接线上设置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灯管为黑光灯管。
优选的,所述黑光灯管的功率为10~20W。
优选的,所述收集桶为塑料圆桶,所述漏斗为金属漏斗。
优选的,所述塑料圆桶的内直径为40~60cm,高度为50~70cm,所述漏斗的出口直径为6~8c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蛾诱捕装置,采用多块透明板连接在一起,且相连两块透明板呈角度设置,透明板上设置有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光能够透过挡板射向四周,从而能够引诱挡板周围各个方向的飞蛾飞向挡板,还采用在挡板下方设置收集桶,收集通上设置有漏斗,飞蛾撞到挡板后会掉入漏斗内,并经漏斗的下端出口进入收集桶内,由于漏斗的出口较小,飞蛾很难从收集桶内跑出,从而提高了飞蛾的诱捕效率;且整个装置未采用有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不影响人身体健康。
进一步的,支架的设置,能够提高飞蛾诱捕装置的高度,提高其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支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竖杆,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进一步的,透明板为透明玻璃板,透明玻璃板易于购买,价格便宜。
进一步的,透明板的数量为3~6个,且任意相邻两块透明板之间的角度均相等,能够增加飞蛾撞向当班的几率,提高诱捕效率。
进一步的,发光装置能够为灯管,灯管易于购买,蓄电池的设置,能够使飞蛾诱捕装置不受外部电源的限制,提高其适用场景。
进一步的,灯管为黑光灯管,黑光灯管能够发出专门引诱飞蛾的特定波长频率的光线,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对飞蛾的诱捕效率。
进一步的,黑光灯管的功率为10~20W,光源范围小,能够保证取样的飞蛾来自同一生境。
进一步的,收集桶为塑料圆桶,易于购买,价格便宜;漏斗为金属漏斗,易于购买,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塑料圆桶的直径为40~60cm,高度为50~70cm,此范围内塑料圆桶,便于携带,且能够满足取样需求;漏斗的出口直径为6~8cm,此范围内的漏斗出口直径防止飞蛾从塑料圆桶中逃走的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蛾诱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桶,2-漏斗,3-发光装置,4-透明板,5-支架,6-上横杆,7-下横杆,8-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蛾诱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对飞蛾的诱捕效率,且对环境无污染、不影响人身体健康。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蛾诱捕装置,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飞蛾诱捕装置包括收集桶1、漏斗2、发光装置3和多块透明板4,多块透明板4均竖直设置,多块透明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形成挡板,且相邻两块透明板4均呈角度设置,挡板、漏斗2和收集桶1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设置,挡板设置在漏斗2的上方,漏斗2的出口插入收集桶1内,且漏斗2的外壁面与收集桶1的上开口边沿接触连接,发光装置3固定设置在多块透明板4的连接处,采用多块透明板4连接在一起,且相连两块透明板4呈角度设置,透明板4上设置有发光装置3,发光装置3的光能够透过挡板射向四周,从而能够引诱挡板周围各个方向的飞蛾飞向挡板,还采用在挡板下方设置收集桶1,收集通上设置有漏斗2,飞蛾撞到挡板后会掉入漏斗2内,并经漏斗2的下端出口进入收集桶1内,由于漏斗2的出口较小,飞蛾很难从收集桶1内跑出,从而提高了飞蛾的诱捕效率;且整个装置未采用有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不影响人身体健康。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5,挡板的下端与漏斗2的内壁面匹配接触,且能够保持挡板与漏斗2相对位置稳定,收集桶1固定设置在支架5上,支架5的下端用于固定在土壤里,支架5的设置,能够提高飞蛾诱捕装置的高度,提高其适用范围。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支架5包括上横杆6、下横杆7和竖杆8,上横杆6的一端与竖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横杆6的另一端与挡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杆7的一端与竖杆8的中部固定连接,下横杆7的另一端与收集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5包括上横杆6、下横杆7和竖杆8,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透明板4为透明玻璃板,透明玻璃板易于购买,价格便宜。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透明板4的数量为3~6块,且任意相邻两块透明板4之间的角度均相等,能够增加飞蛾撞向当班的几率,提高诱捕效率。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飞蛾诱捕装置还包括蓄电池,发光装置3为灯管,灯管与蓄电池电连接,灯管与蓄电池的连接线上设置有开关,灯管易于购买,蓄电池的设置,能够使飞蛾诱捕装置不受外部电源的限制,提高其适用场景。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灯管为黑光灯管,黑光灯管能够发出专门引诱飞蛾的特定波长频率的光线,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对飞蛾的诱捕效率。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黑光灯管的功率为10~20W,优选为15W,光源范围小,能够保证取样的飞蛾来自同一生境。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收集桶1为塑料圆桶,易于购买,价格便宜;漏斗2为金属漏斗,易于购买,使用寿命长。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塑料圆桶的内直径为40~60cm,优选为,50cm,高度为50~70cm,优选为60cm,此范围内塑料圆桶,便于携带,且能够满足取样需求;漏斗2的出口直径为6~8cm,优选为7cm,此范围内的漏斗2出口直径防止飞蛾从塑料圆桶中逃走的效果最好。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桶、漏斗、发光装置和多块透明板,多块所述透明板均竖直设置,多块所述透明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形成挡板,且相邻两块所述透明板均呈角度设置,所述挡板、所述漏斗和所述收集桶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漏斗的上方,所述漏斗的出口插入所述收集桶内,且所述漏斗的外壁面与所述收集桶的上开口边沿接触连接,所述发光装置固定设置在多块所述透明板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漏斗的内壁面匹配接触,且能够保持所述挡板与所述漏斗相对位置稳定,所述收集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下端用于固定在土壤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竖杆,所述上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桶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为透明玻璃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的数量为3~6块,且任意相邻两块所述透明板之间的角度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所述发光装置为灯管,所述灯管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灯管与所述蓄电池的连接线上设置有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黑光灯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光灯管的功率为10~20W。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为塑料圆桶,所述漏斗为金属漏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蛾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圆桶的内直径为40~60cm,高度为50~70cm,所述漏斗的出口直径为6~8cm。
CN202021973637.6U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369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3637.6U CN213369516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3637.6U CN213369516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9516U true CN213369516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16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363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369516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9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59410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林间病虫害防治用诱捕灯装置
CN204518952U (zh) 一种新能源全智能园林杀虫灯
CN202266970U (zh) 太阳能杀虫照明一体灯
CN205922595U (zh)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CN202524947U (zh) 趋光味频振混合式数码太阳能杀虫器
CN201821805U (zh) 昆虫捕捉器
CN203775976U (zh) 一种多功能昆虫捕捉器
CN203913084U (zh) 一种户外灯箱式杀虫灯
CN213369516U (zh) 一种飞蛾诱捕装置
CN205624008U (zh) 一种用于城市森林公园的长效昆虫诱捕系统及装置
CN201928852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驱虫灯
CN201860655U (zh) 太阳能杀虫灯
CN103858842B (zh) 一种多功能昆虫捕捉器
CN201011822Y (zh) 笼式电网灭虫器
CN201992547U (zh) 一种带诱虫器的太阳能草坪灯
CN201742832U (zh) 一种多功能鞘翅目昆虫诱捕器
CN205284698U (zh) 一种太阳能杀虫灯
CN220694206U (zh) 一种全天候杀虫装置
CN213819483U (zh) 一种太阳能双波灭蚊灯
CN212087727U (zh) 一种利用电网灭虫的水果生长监测设备
CN212589778U (zh) 一种用于植物保护的灭虫装置
CN214229532U (zh) 一种风吸性诱的太阳能led杀虫灯
CN218184851U (zh) 一种用于植物保护的农作物害虫诱杀装置
CN215224169U (zh) 一种太阳能高效智能捕虫器
CN208708538U (zh) 一种林业诱虫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