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8774U -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8774U
CN213358774U CN202021355979.1U CN202021355979U CN213358774U CN 213358774 U CN213358774 U CN 213358774U CN 202021355979 U CN202021355979 U CN 202021355979U CN 213358774 U CN213358774 U CN 213358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barrel
net
trapezoidal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559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angyu Irrig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angyu Irrig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angyu Irrig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angyu Irrig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559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8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8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8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涉及园林建设技术领域。该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两个引水导轨和第一处理桶,两个引水导轨均插接在第一处理桶的内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第一处理桶的内底壁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第一处理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梯形处理网A,梯形处理网A的下端为贯通状结构。该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通过设置引水导轨、第一处理桶、第二处理桶、梯形处理网A和梯形处理网B,达到了在收集雨水的时候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雨水收集装置在收集雨水的时候,不能够剔除杂质,只是简单的设立滤网,当滤网堵塞之后还需要定期更换滤网,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园林建设是指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休息、游览场所而进行的绿化、景观建设和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其具体内容除公园、庭园的设计、建造外,还包括古迹名胜地的绿化,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环境的绿化,道路、广场和滨河、滨湖、滨海地段的绿化,园林建设离不开水的灌溉,但全世界水资源是原来越匮乏,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水资源,收集雨水用来灌溉是个非常好的主意。
但是现有技术的雨水收集装置在收集雨水的时候,不能够剔除杂质,只是简单的设立滤网,当滤网堵塞之后还需要定期更换滤网,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雨水收集装置在收集雨水的时候,不能够剔除杂质,只是简单的设立滤网,当滤网堵塞之后还需要定期更换滤网,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两个引水导轨和第一处理桶,两个引水导轨均插接在第一处理桶的内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第一处理桶的内底壁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第一处理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梯形处理网A,梯形处理网A的下端为贯通状结构,梯形处理网A的下端与通孔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一处理桶的左侧面底端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污口,第一处理桶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圆弧槽,第一处理桶的内部插接有梯形处理网B,梯形处理网B的圆周面与圆弧槽转动连接,梯形处理网A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刮板,若干个刮板远离梯形处理网A的一端与梯形处理网B的圆周面接触,第一处理桶的底端圆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第一处理同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处理桶,连接板远离第一处理桶的一端与第二处理桶上端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二处理桶的圆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水管,梯形处理网B的上表面圆心处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远离梯形处理网B的一端贯穿梯形处理网A之后固定安装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桶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插槽,两个插槽的上方均贯穿第一处理桶,两个引水导轨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插接在插槽的内部,两个引水导轨互相靠近的一端位于梯形处理网A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桶的上端开口较大,排污口与第一处理桶的内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圆弧槽为不完全圆结构,圆弧槽与第一处理桶的底端弧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梯形处理网A和梯形处理网B同心设置,若干个刮板以梯形处理网A的轴心线等距离圆周阵列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桶与第一处理桶同心设置,若干个连接板等距离分布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通过设置引水导轨、第一处理桶、第二处理桶、梯形处理网A和梯形处理网B,雨水可以经过两个引水导轨进入到第一处理桶的内部,雨水可以流到梯形处理网A上,进而经过第一次过滤之后,然后经过梯形处理网B进行过滤,较大的杂质可以被梯形处理网A进行阻挡,杂质可以经过排污口排出,扇叶可以被风力带动,转轴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梯形处理网B旋转,此时多个刮板可以刮除梯形处理网B外部的杂质,杂质可以经过圆弧槽的缺口排出,进而较为干净的水资源可以排放到第二处理桶的内部,达到了在收集雨水的时候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雨水收集装置在收集雨水的时候,不能够剔除杂质,只是简单的设立滤网,当滤网堵塞之后还需要定期更换滤网,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2、该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通过设置引水导轨,引水导轨可以组合安装,可以设置较长的距离,进而可以达到大面积收集雨水的效果,通过设置圆弧槽,圆弧槽可以支撑梯形处理网B旋转,又可以排出杂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梯形处理网A与第一处理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引水导轨、2第一处理桶、3通孔、4梯形处理网A、5排污口、6圆弧槽、7梯形处理网B、8刮板、9连接板、10第二处理桶、11出水管、12转轴、13扇叶、14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两个引水导轨1和第一处理桶2,两个引水导轨1均插接在第一处理桶2的内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第一处理桶2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插槽14,两个插槽14的上方均贯穿第一处理桶2,两个引水导轨1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插接在插槽14的内部,两个引水导轨1互相靠近的一端位于梯形处理网A4的上方,引水导轨1可以拼接安装,可以安装较长的距离,进而起到大面积收集雨水的效果,第一处理桶2的内底壁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3,第一处理桶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梯形处理网A4,梯形处理网A4具有较大的网孔,可以处理较大的杂质,梯形处理网A4的下端为贯通状结构,梯形处理网A4的下端与通孔3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一处理桶2的左侧面底端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污口5,第一处理桶2的上端开口较大,排污口5与第一处理桶2的内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处理桶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圆弧槽6,第一处理桶2的内部插接有梯形处理网B7,梯形处理网B7的网孔直径较小,梯形处理网B7的圆周面与圆弧槽6转动连接,圆弧槽6为不完全圆结构,圆弧槽6与第一处理桶2的底端弧度相同,圆弧槽6可以起到支撑梯形处理网B7的效果,梯形处理网A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刮板8,若干个刮板8远离梯形处理网A4的一端与梯形处理网B7的圆周面接触,梯形处理网A4和梯形处理网B7同心设置,若干个刮板8以梯形处理网A4的轴心线等距离圆周阵列分布设置,第一处理桶2的底端圆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9,第一处理桶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处理桶10,连接板9远离第一处理桶2的一端与第二处理桶10上端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二处理桶10与第一处理桶2同心设置,若干个连接板9等距离分布设置,第二处理桶10的圆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水管11,梯形处理网B7的上表面圆心处固定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远离梯形处理网B7的一端贯穿梯形处理网A4之后固定安装有扇叶13。
工作原理,雨水可以经过两个引水导轨1进入到第一处理桶2的内部,雨水可以流到梯形处理网A4上,进而经过第一次过滤之后,然后经过梯形处理网B7进行过滤,较大的杂质可以被梯形处理网A4进行阻挡,杂质可以经过排污口5排出,扇叶13可以被风力带动,转轴12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梯形处理网B7旋转,此时多个刮板8可以刮除梯形处理网B7外部的杂质,杂质可以经过圆弧槽6的缺口排出,进而较为干净的水资源可以排放到第二处理桶10的内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两个引水导轨(1)和第一处理桶(2),其特征在于:两个引水导轨(1)均插接在第一处理桶(2)的内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第一处理桶(2)的内底壁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3),第一处理桶(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梯形处理网A(4),梯形处理网A(4)的下端为贯通状结构,梯形处理网A(4)的下端与通孔(3)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一处理桶(2)的左侧面底端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污口(5),第一处理桶(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圆弧槽(6),第一处理桶(2)的内部插接有梯形处理网B(7),梯形处理网B(7)的圆周面与圆弧槽(6)转动连接,梯形处理网A(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刮板(8),若干个刮板(8)远离梯形处理网A(4)的一端与梯形处理网B(7)的圆周面接触,第一处理桶(2)的底端圆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9),第一处理桶(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处理桶(10),连接板(9)远离第一处理桶(2)的一端与第二处理桶(10)上端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二处理桶(10)的圆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水管(11),梯形处理网B(7)的上表面圆心处固定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远离梯形处理网B(7)的一端贯穿梯形处理网A(4)之后固定安装有扇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桶(2)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插槽(14),两个插槽(14)的上方均贯穿第一处理桶(2),两个引水导轨(1)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插接在插槽(14)的内部,两个引水导轨(1)互相靠近的一端位于梯形处理网A(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桶(2)的上端开口较大,排污口(5)与第一处理桶(2)的内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6)为不完全圆结构,圆弧槽(6)与第一处理桶(2)的底端弧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处理网A(4)和梯形处理网B(7)同心设置,若干个刮板(8)以梯形处理网A(4)的轴心线等距离圆周阵列分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桶(10)与第一处理桶(2)同心设置,若干个连接板(9)等距离分布设置。
CN202021355979.1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Active CN213358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5979.1U CN213358774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5979.1U CN213358774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8774U true CN213358774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55979.1U Active CN213358774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8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2643A (zh) 一种城市道路快速排水结构
CN214940834U (zh) 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
CN211873165U (zh) 一种园林用雨水收集装置
CN111962605A (zh) 海绵城市房屋雨水收集装置
CN2143021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3358774U (zh) 一种园林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1787144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的排水防堵塞管道
CN217217710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CN109529448A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14714861U (zh) 一种煤炭地质工程专用的防治水装置
CN212714364U (zh) 一种蓄水灌溉的绿化排水渠道
CN212714507U (zh) 一种城市高架桥便捷排水装置
CN21277257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3114906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建筑地漏装置
CN204817378U (zh) 一种用于排水管网清淤机器人的双对称螺旋污泥收集器
CN209040448U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临时排水结构
CN112962713A (zh) 市政园林景观用雨水收集机构
CN218233640U (zh) 一种新型雨水收集装置
CN210658246U (zh) 一种便于垃圾阻断的建筑水渠的排水结构
CN217782110U (zh) 一种深基坑工程降水循环利用收集器
CN213539254U (zh)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结构
CN112112205B (zh) 一种道路排水沟清理装置
CN215253292U (zh) 一种具有导水效果的排水沟
CN215594289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结构的市政工程用排水装置
CN220908564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防堵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