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7241U -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7241U
CN213357241U CN202021605101.9U CN202021605101U CN213357241U CN 213357241 U CN213357241 U CN 213357241U CN 202021605101 U CN202021605101 U CN 202021605101U CN 213357241 U CN213357241 U CN 213357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filter
tank
roo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51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如意
郑伟波
余敏露
余坦立
陈成
王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each Gre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each Gre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each Gre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each Gre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051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7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7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7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内设置优化改造区,优化改造区包括絮凝池、配水池、推流段、沉淀入口段、沉淀区、管道间、第一滤池、第二滤池、第三滤池、设备间、清水池加药间和配电间。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达到了保护水体水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推动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二大部分,污水的污染负荷取决于城市总人口、行业特点及工业预处理程度等因素。污水流量的组成与污水收集系统有关,包括生活污水,指从住宅的商业、公共设施类以及类似设施排出的污水。工业废水,指以工业废水为主要成分的废水;雨水,指由于降雨径流形成的水;地下水,指地下水渗入污水管道形成的流量。
对于分流制排水系统来说,污水管内的污水只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于合流制排水系统而言,除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外,还包括雨水。两种排水体制都可能有地下水渗入污水管道。污水处理还需要考虑SS、BOD5、CODcr、氮及磷等的去除。
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放,影响环境、污染地下水及区域内水体,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生活对水环境治理要求提高,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须提高,根据环保部门要求,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排放系统必须予以全面改造和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的一侧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格栅集水井泵房 (1)、配电室(8)、污泥池(6)和污泥脱水间(7);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的另一侧设置有流量计槽(5)、消毒池(4)和门卫间(10);所述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排布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硅藻土滤池(3)和办公附属用房(9);所述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内设置硅藻土悬浮生物反应器(2);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内设置优化改造区(04),所述优化改造区(04)包括依次排布的六道空间;第一道空间包括絮凝池(412)和配水池(411),还包括依次相邻的推流段(413)、沉淀入口段(414)和沉淀区(415),第二道空间包括管道间(421),第三道空间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第四道空间包括设备间(441),第五道空间包括清水池(451),第六道空间包括相邻的加药间(461)和配电间(462)。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配水池(411)、絮凝池(412)、推流段(413)、沉淀入口段(414)、沉淀区(415)、管道间(421)、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第三滤池 (433)、设备间(441)、清水池(451)、加药间(461)和配电间(462)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加药间(461)与所述清水池(451)之间还设置有消毒池。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絮凝池(412)内设置絮凝反应搅拌机,所述絮凝反应搅拌机的搅拌机电机(51)处于所述絮凝池(412)外,所述絮凝反应搅拌机的搅拌部件处于所述絮凝池(412)内且自上而下依次经过导流桶(52)、絮凝桶(53)、锥形桶(54)、过水管(55)和第一污泥循环管(56)。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搅拌机电机(51)由搅拌机支架(71)隔离于所述絮凝池(412)之外。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沉淀区(415)内设置中心转动刮泥机,所述中心转动刮泥机的刮泥机电机(61)处于所述沉淀区(415)外,所述中心转动刮泥机的搅拌杆处于所述沉淀区(415)内且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排水总渠(62)、集水堰槽(63)和蜂窝斜管(64);所述中心转动刮泥机的搅拌杆的底部具有展开的刮泥片(65);所述沉淀区(415)的底部连通第二污泥循环管(66)。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刮泥机电机(61)由搅拌机支架(71)隔离于所述沉淀区(415)之外。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 均自上而下包括石英砂滤料(4311)、承托层卵石(4312)、滤板滤头(4313)和反硝化滤池层(4314)。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 的反硝化滤池层(4314)分别设置有若干反洗进气管(4315);所述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滤池出水管(4316)且三个滤池出水管(4316)相互连通。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絮凝池(412)和所述沉淀区(415)的外侧由栏杆(72)围住。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达到了保护水体水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推动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系统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工程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可行,在治污设施连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以及确保化学品安全贮存使用的前提条件下,项目建成运行后不会改变项目区域现有的环境区域功能,工程的建设符合“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原则,在环保设施得到实施和完善环评要求前提条件下,工程对改善投资环境均具有积极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工程是可行的。本系统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使本工程设计更为合理、更为节省、更为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对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提高区内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放,影响环境、污染地下水及区域内水体,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和实现污水资源的利用,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优化区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絮凝池和沉淀区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优化区剖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滤池剖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直接启动控制单元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阀门控制单元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电气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格栅集水井泵房1、配电室8、污泥池6、污泥脱水间7、流量计槽5、消毒池4、门卫间10、硅藻土滤池3、办公附属用房9、硅藻土悬浮生物反应器2、优化改造区04、絮凝池412、配水池411、推流段413、沉淀入口段 414、沉淀区415、管道间421、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第三滤池433、设备间441、清水池451、加药间461、配电间462、搅拌机电机51、导流桶 52、絮凝桶53、锥形桶54、过水管55、第一污泥循环管56、刮泥机电机61、排水总渠62、集水堰槽63、蜂窝斜管64、刮泥片65、第二污泥循环管66、搅拌机支架71、石英砂滤料4311、承托层卵石4312、滤板滤头4313、反硝化滤池层4314、栏杆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实用新型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相邻设置;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 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的一侧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格栅集水井泵房1、配电室 8、污泥池6和污泥脱水间7;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的另一侧设置有流量计槽 5、消毒池4和门卫间10;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排布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硅藻土滤池3和办公附属用房9;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内设置硅藻土悬浮生物反应器2。
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内设置优化改造区04,如图2所示,优化改造区04 包括依次排布的六道空间;第一道空间包括絮凝池412和配水池411,还包括依次相邻的推流段413、沉淀入口段414和沉淀区415,第二道空间包括管道间 421,第三道空间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第四道空间包括设备间441,第五道空间包括清水池451,第六道空间包括相邻的加药间461和配电间462。
配水池411、絮凝池412、推流段413、沉淀入口段414、沉淀区415、管道间421、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第三滤池433、设备间441、清水池 451、加药间461和配电间462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加药间461与清水池451 之间还设置有消毒池。
在絮凝区中会产生悬浮絮体和含磷沉淀物,并在沉淀区内进行固液分离,实现泥水分离进一步降低水中悬浮物和总磷,其他污染物随SS降低将进一步减少。设计本实施例的絮凝池,主要参数如下,设计流量:1万m3/d;总变化系数:KZ=1.6;混合时间:80s;絮凝时间:8min;化学沉淀污泥量:3.75t.drs/d;排泥浓度1%。
反硝化滤池能实现脱氮功能,保证出水总氮达标,并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物。本实施例的滤池设计参数如下,设计规模:Q=1×104m3/d;水量总变化系数:KZ=1.6;设计滤速:V=4.5m/h;反冲洗强度:气冲强度为15L/ (sm·2),水冲强度为5L/(sm·2);承托层厚度:级配卵石,0.4m;过滤水头:0.3-1.2m;冲洗周期:T=12-24h。
配制的加药间可向絮凝池投加絮凝剂、反硝化滤池投加碳源及消毒池投加次氯酸钠。本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投加量:絮凝剂采用PAC,投加量 5mg/L(有效铝);碳源采用乙酸钠,投加量37.6mg/l;投加浓度:PAC, C=5%;乙酸钠,C=5%;次氯酸钠,C=原液;药剂贮存按最大用量时15天用量计,絮凝剂药剂采用固体PAC,碳源药剂采用固体乙酸钠粉末,消毒剂采用有效氯为10%的液态次氯酸钠。
管道间用于促使反硝化滤池反冲洗废水排放,其安装了高效沉淀池污泥循环泵。管道间还可用于设置反硝化滤池反冲洗水管、气管,以及滤池放空管等。消毒池则将处理后污水进行消毒并外排。
厂区的管道系统中,进水管道中污水由一期工程曝气生物滤池出水,经管道自流至高效沉淀池配水池。构筑物放空管接入放空主管道,引至一期工程集水井进行再处理。出水管道(尾水排放管)最终接入标准排放口外排。
供电电源方面,一期配电房给本次污水厂设计预留容量约400KW,并已引入两路10KV电源,一用一备,由供电局10kV变电站供给。在正常情况下,两路电源互为备用;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由另一个电源带全部负荷运行。本实施例用电负荷分为工业动力负荷和辅助照明负荷两大类,主要动力设备负荷为风机和泵类负荷。主要动力设备负荷量按照轴功率法计算;其余机械设备负荷量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辅助照明用电负荷按实际安装负荷取同时系数计算。本实施例主要用电设备分布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滤池、消毒池等。
本实施例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方式,实现厂内各主要用电设备的现场就地手动控制与PLC自动控制,二者可以通过设于机旁的手、自动转换开关进行选择,手动控制主要用于设备的检修和调试,也可作为生产过程中临时、应急操作手段;正常情况下,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工艺流程要求实现自动控制。
设备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以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和先进、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原则来选择设备,同时也应注意结构新颖及经济上的合理性。本实施例优先选择国内外先进的电气设备,并能与全厂先进的控制系统相匹配,以彰显污水厂的特点,以保证安全、科学地生产。
0.4kV低压配电柜采用组合式(固定分隔、抽屉)柜型,组柜简单,功能分隔明确,接线简单,可靠性高,便于操作维护、检修更换、美观大方。变压器采用三维立体卷铁芯干式变压器。低压线圈采用全箔式结构,高压线圈采用饼式结构,铁芯采用优质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片制成。产品具有工作稳定、效率高、体积小、耐高温、防火性能好、免维修、抗突发短路能力强、散热效果好、低噪音、低损耗等特点。谐波保护器为防止谐波对电网和用户产生危害,本工程选用有源谐波保护器。电控箱、非标控制箱选用防腐全绝缘箱体,外壳防护等级最低要求为户内无水场所IP4X,户内有水场所IP44;材质采用不锈钢。低压进线柜应设置具有通讯功能的测量仪表,并能通过数据总线的方式传送各种电气参数,如进线柜电流、电压等电气测量及电能计量状态。大型动力设备馈电线路应具有电流测量模块,并能将电流信号及相关数据信号经数据总线上传。电气插座不应选用普通民用插座,应选用具有防水、防尘功能的、适合工业场所的工业连接器。户内插座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在必要的场所插座其防护等级不低于IP67。上述设备的配套性以及对今后的运行管理极其有利,且多为免维护产品,这就大大节省了日常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并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技术先进等特点。
如图3所述,絮凝池412内设置絮凝反应搅拌机,絮凝反应搅拌机的搅拌机电机51处于絮凝池412外,絮凝反应搅拌机的搅拌部件处于絮凝池412内且自上而下依次经过导流桶52、絮凝桶53、锥形桶54、过水管55和第一污泥循环管56。
沉淀区415内设置中心转动刮泥机,中心转动刮泥机的刮泥机电机61处于沉淀区415外,中心转动刮泥机的搅拌杆处于沉淀区415内且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排水总渠62、集水堰槽63和蜂窝斜管64;中心转动刮泥机的搅拌杆的底部具有展开的刮泥片65;沉淀区415的底部连通第二污泥循环管66。
搅拌机电机51和刮泥机电机61由搅拌机支架71隔离于沉淀区415之外。
本实施例的搅拌器可采用潜水式搅拌器、立式搅拌器或桨式搅拌器。潜水搅拌器安装使用方便,在容积较小或环形沟道的池子搅拌效果好。在容积较大的池子,需多台搅拌器配合,且搅拌不充分不均匀,存在沉淀区域和极高流速区域;用于混合时,需较高的装机功率,一般在5W/m3~8W/m3。潜水搅拌器适用于污水、废水,污泥水的混合、均匀稠化过程、污泥脱水过程、传热优化、污水池清洁、防止颗粒在池壁和地底的凝结和沉淀、去除悬浮物、创建水流。立式搅拌器双曲面立式搅拌器是一种新型的低速搅拌器,搅拌器圆盘和主轴材料是用强化玻璃钢制成(特殊情况轴采用不锈钢材料),搅拌接近与池底,搅拌均匀无死角,反应池里污泥浓度均匀;所需搅拌功率很低,一般1.5W/m3~2.0 W/m3;作用范围大,适用与大容积、方形的池子。桨式搅拌器适用于各种药剂的稀释、溶解搅拌、以及给水排水处理在混凝过程中的混合搅拌。螺旋桨式搅拌可以通过坚管向上或向下两个方向推动污泥,因此在固定污泥液面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消除浮渣层。螺旋桨式搅拌器特别适用卵形或者带陡峭锥底的圆柱形消化池。
如图4所示,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均自上而下包括石英砂滤料4311、承托层卵石4312、滤板滤头4313和反硝化滤池层4314。
如图5所示,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的反硝化滤池层4314分别设置有若干反洗进气管4315;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滤池出水管4316且三个滤池出水管4316相互连通。絮凝池412和沉淀区415的外侧由栏杆72围住。
如图6所示,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受直接启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直接启动控制单元由控制回路电源电路引出;控制回路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端L1和电源端N;电源端L1和电源端N 之间并联有自动控制选择电路、手动启停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启停电路、热过载故障电路、运行指示电路和故障指示电路;自动控制选择电路上连接延时开关FR1、转换开关SA1和交流接触器KM1;手动启停控制电路上连接转换开关 SA1、按钮开关SB2、按钮开关SB1和交流接触器KM2,还包括与按钮开关SB1并联的中间继电器KA1;转换开关SA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接于自动控制选择电路,第一端和第二端接于手动启停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启停电路上连接中间继电器KA2、端子X:6、PLC柜H1和端子X:7;热过载故障电路上连接延时开关 FR2和交流接触器KM3;运行指示电路上连接中间继电器KA3和指示灯HR1;故障指示电路上连接中间继电器KA4和指示灯HY1;电源端L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熔断器FU1。PLC柜H1内设置开关K1。
如图7所示,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还受阀门控制单元的控制。阀门控制单元由电源端L1和电源端N 引出;电源端L1和电源端N之间并联有自动控制选择电路、手动开阀门电路、手动关阀门电路、自动开阀门电路、自动关阀门电路、开到位指示电路和关到位指示电路;自动控制选择电路上连接熔断器FU2、转换开关SA2和交流接触器KM4;转换开关SA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于自动控制选择电路,第三端和第三端接于熔断器FU2与按钮开关SB5之间,按钮开关引出手动开阀门电路和手动关阀门电路;手动开阀门电路上连接并联的中间继电器KA5和按钮开关SB3,还连接中间继电器KA6、中间继电器KA7和交流接触器KM5;手动关阀门电路上连接并联的按钮开关SB4和中间继电器KA10,还连接中间继电器KA8、中间继电器KA9和交流接触器KM6;熔断器FU2还连接至中间继电器KA11,中间继电器KA11引出并联的两路,一路为连接至手动开阀门电路的自动开阀门电路,另一路为连接至手动关阀门电路的自动关阀门电路;自动开阀门电路上连接端子X:14、开关K2和端子X:16;自动关阀门电路上连接端子X:15、开关K3和端子X:17;开关K2和开关K3设置于PLC柜H2内;熔断器FU2还连接至端子X:4,端在X:4引出并联的两路,一路为开到位指示电路,另一路为关到位指示电路;开到位指示电路上连接开关K6、端子X:5和并联的交流接触器 KM7、指示灯HG1;关到位指示电路上连接开关K7、端子X:6和并联的交流接触器KM8、指示灯HR2。
电源端L1还连接至空气开关QF,空气开关QF连接至并联的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第二支路上连接开关K4、端子X:2和开启行程到位开关OLS;第三支路上连接开关K5、端子X:3和关闭行程到位开关CLS;电源端N还引出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连接端子X:1和延时开关FR3;延时开关FR3、开启行程到位开关OLS和关闭行程到位开关CLS共同连接至电机M1;开启行程到位开关 OLS和关闭行程到位开关CLS之间还连接电容C1。
延时开关FR3、开启行程到位开关OLS、关闭行程到位开关CLS、电机M1 电容C1、开关K6和开关K7共同组成电动执行机构。电源端L1和电源端N之间为AC 220V电源。
如图8所示,配电室8内设置配电电源05,配电电源05通过三个电力接线井06向优化改造区04供电;三个电力接线井06之间通过0.4KV电缆07相连接。
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水中剩余的一些污染质还需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视处理目的和要求的不同,本实施例采用以下工艺的组合: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化等生物除氮、离子交换、电渗析和反渗透等。
在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过程中,混凝沉淀起以下作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及BOD5;除磷。因污水中的磷酸盐大部分为可溶性,一级处理去除很少,一般的二级处理也只能去除20%左右,强化二级处理则可大幅度提高除磷率至 70%~80%。混凝沉淀能除磷90~95%,是有效的除磷方法;还能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和其他工业水污染物。
过滤在深度处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后水中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显著降低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和浊度,能使出水清澈透明,为出水的安全回用提供保证;增加悬浮固体、浊度、磷、BOD、COD、重金属、细菌、病毒和其他物质的去除效率;去除化学絮凝过程中产生的铁盐、铝盐、石灰等沉积物;去除化学法除磷时水中不溶性磷;由于去除了悬浮物和其他干扰物质,因而可增进消毒效率,并降低消毒剂用量;在深度处理厂中,过滤能克服生物和化学处理的不规则性,从而提高回用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活性炭在城市污水三级处理中的作用,主要是去除生物法所不能去除的某些溶解有机物。活性炭还能去除痕量重金属、色度。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消毒药剂,主要是提高卫生指标和去除一些重金属。其主要作用为:杀菌能力非常强,能杀死氯所不能杀死的病毒和胞囊。它在使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失活方面,比氯的效率高好几倍;能氧化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如酚、氧化物、铁和锰等;去除水中的臭味以及色度。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水质已经改善,但水中仍含有大量的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本实施例对污水厂尾水消毒的方法采用氯消毒(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或紫外线消毒等。
液氯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HOCl),离解出OCl-,利用OCl-极强的消毒能力,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液氯消毒效果可靠,投配设备简单,投量准确,价格便宜,但出水中的余氯及某些氯化合物对水生物有毒害作用,同时可能产生THMS等致癌物质。液氯消毒系统主要由加氯机,氯瓶及余氯吸收装置组成。
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具有与液氯相似的消毒效果,可选市售,也可自制,对于小水厂而言采用商品次氯酸钠较为经济,占地小,运行较为安全。
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它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芽孢等均有较高的杀死作用。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工艺成熟,效果好。二氧化氯只起氧化作用,不起氯化作用,不会生成有机氯化物;杀菌能力强,消毒效力持续时间较长,效果可靠,具有脱色、助凝、除氰、除臭等多种功能,不受污水pH值及氨氮浓度影响,消毒杀菌能力高于氯,但必须现场制备,设备复杂,原料具有腐蚀性,需化学反应生成,操作管理要求高。二氧化氯消毒系统包括二个药液储罐、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设备。
紫外线消毒细菌受紫外光照射后,紫外光谱能量为细菌核酸所吸收,使核酸结构破坏,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消毒速度快、接触时间短,反应快速、效率高,无需投加任何化学药剂,不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增加水的臭和味,操作简单,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
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为主的深度处理工艺,沉淀采用高效沉淀池处理,过滤采用反硝化滤池,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工艺。
通过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排放水质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即长期、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如下效果:CODcr去除率86.84%,出水≤50mg/L;BOD5去除率93.75%,出水≤10mg/L;SS去除率96.43%,出水≤10mg/L;NH3-N去除率85.71(77.14)%,出水≤5(8) mg/L;TN去除率70.00%,出水≤15mg/L;TP去除率87.50%,出水≤0.5mg/L。
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与规划相结合,结合还建项目性质,依据有关污水处理厂运行资料,对水量、水质进行了分析,系统安全可靠,可持续运行并实现出水排放。本着运行安全、维修方便、造价经济的原则,设计中采用成熟、安全、可靠并对进水水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考虑进水水质水量的实时变化特征,保证工艺运行应具备相应的调整灵活性。
电气专业设计严格遵守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运行维护简单方便的原则,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设计标准和选定设计方案。从实际出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促进技术进步。
对于自控仪表,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是设计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前提。关键控制环节采用冗余的控制器配置,同时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采用多控制器“分散控制”的方式,即可使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得到保证,又使局部故障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低,理流程和设施安排,能适应不同时期进水水质及水量的变化。能灵活调整运行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处理装置和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能力;厂区总平面布置合理、工艺流程顺畅、环境布置优美,节约用地、节省投资。
本实施例污水处理系统中,构筑物十分贯通、连接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管、渠、使之便捷、直通,避免了迂回曲折。
厂区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主要用于生活及消防。引入总管与污水厂给水管相接,给水管网在厂区内形成环网以利于消防。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汇入厂区雨水管,并自流进入河流。厂区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清洗水池污水、构筑物放空水等经厂内污水管道收集后进入厂区污水泵房,经提升后进入细格栅间与一期工程进厂污水一并处理。
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达到了保护水体水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推动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建设符合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工程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可行,在治污设施连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以及确保化学品安全贮存使用的前提条件下,项目建成运行后不会改变项目区域现有的环境区域功能,工程的建设符合“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原则,在环保设施得到实施和完善环评要求前提条件下,工程对改善投资环境均具有积极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工程是可行的。本实施例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使本工程设计更为合理、更为节省、更为优化。
本实施例的系统对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提高区内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放,影响环境、污染地下水及区域内水体,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影响。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和实现污水资源的利用,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相邻设置;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和第三污水处理子系统(03)的一侧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格栅集水井泵房(1)、配电室(8)、污泥池(6)和污泥脱水间(7);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的另一侧设置有流量计槽(5)、消毒池(4)和门卫间(10);
所述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排布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硅藻土滤池(3)和办公附属用房(9);
所述第一污水处理子系统(01)内设置硅藻土悬浮生物反应器(2);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子系统(02)内设置优化改造区(04),所述优化改造区(04)包括依次排布的六道空间;第一道空间包括絮凝池(412)和配水池(411),还包括依次相邻的推流段(413)、沉淀入口段(414)和沉淀区(415),第二道空间包括管道间(421),第三道空间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第四道空间包括设备间(441),第五道空间包括清水池(451),第六道空间包括相邻的加药间(461)和配电间(46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配水池(411)、絮凝池(412)、推流段(413)、沉淀入口段(414)、沉淀区(415)、管道间(421)、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第三滤池(433)、设备间(441)、清水池(451)、加药间(461)和配电间(462)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药间(461)与所述清水池(451)之间还设置有消毒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池(412)内设置絮凝反应搅拌机,所述絮凝反应搅拌机的搅拌机电机(51)处于所述絮凝池(412)外,所述絮凝反应搅拌机的搅拌部件处于所述絮凝池(412)内且自上而下依次经过导流桶(52)、絮凝桶(53)、锥形桶(54)、过水管(55)和第一污泥循环管(5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机电机(51)由搅拌机支架(71)隔离于所述絮凝池(412)之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415)内设置中心转动刮泥机,所述中心转动刮泥机的刮泥机电机(61)处于所述沉淀区(415)外,所述中心转动刮泥机的搅拌杆处于所述沉淀区(415)内且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排水总渠(62)、集水堰槽(63)和蜂窝斜管(64);所述中心转动刮泥机的搅拌杆的底部具有展开的刮泥片(65);所述沉淀区(415)的底部连通第二污泥循环管(6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泥机电机(61)由搅拌机支架(71)隔离于所述沉淀区(415)之外。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均自上而下包括石英砂滤料(4311)、承托层卵石(4312)、滤板滤头(4313)和反硝化滤池层(431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的反硝化滤池层(4314)分别设置有若干反洗进气管(4315);
所述第一滤池(431)、第二滤池(432)和第三滤池(43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滤池出水管(4316)且三个滤池出水管(4316)相互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池(412)和所述沉淀区(415)的外侧由栏杆(72)围住。
CN202021605101.9U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357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5101.9U CN213357241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5101.9U CN213357241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7241U true CN213357241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5101.9U Active CN213357241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7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271A (zh) * 2021-09-30 2021-11-23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271A (zh) * 2021-09-30 2021-11-23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10049A1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with communication network links and methods
US20140054206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onents for water treatment and remediation
CN101817613A (zh) 饮用水二次污染深度处理净化器及方法
CN201817345U (zh) 中水回用、直饮水集成供应系统
CN108911310B (zh) 一种工业废水中高浓度cod的连续式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Dubois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design criteria of 141 onsit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vailable on the French market
CN103848535A (zh) 多介质可再生生物过滤方法及装置
CN213357241U (zh)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01785809U (zh) 社区给排水循环装置
CN213357240U (zh) 一种空间合理化利用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5347131U (zh) 一种餐饮废水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
CN2900513Y (zh) 集成化式居民小区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Petrasek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effluents
CN1295981A (zh) 一种处理餐饮污水的方法及装置
CN203700114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5072873A (zh) 一种污水a2o一体化池系统及工艺方法
CN205710337U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一体处理设备
CN204897649U (zh) 一种半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9024342U (zh) 一种工业废水中高浓度cod的连续式处理系统
CN203754564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KR20100115856A (ko) 분산처리식 용수공급시스템
CN217535765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858535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9058789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CN210065377U (zh) 一种模块化移动式供水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