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3883U - 灯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3883U
CN213333883U CN202022199546.8U CN202022199546U CN213333883U CN 213333883 U CN213333883 U CN 213333883U CN 202022199546 U CN202022199546 U CN 202022199546U CN 213333883 U CN213333883 U CN 213333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digital display
control chip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95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e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e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e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e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95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3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3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3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灯包括发光组件、控制组件和固定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控制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电源和光源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固定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其中,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控制组件包括数显装置,数显装置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数显装置的设置使得在用户工作学习等使用场景中,灯提供照明的同时也能为使用者提供时间显示、闹钟定时等功能,增加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
背景技术
在人们生活当中,照明灯作为一种照明器具,广泛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因为灯大多在自然光线不足的的场景下为人提供光线,现有技术中存在具有红外感应功能的灯,在人靠近时智能开启,在人远离后智能关闭。
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灯功能较为单一,很多场景需要结合其他物品使用,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解决灯的照明方向不便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包括:包括:
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所述电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光源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朝向所述透光件;
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光源的发光模式;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mm至10mm;
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所述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数显装置,所述数显装置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开关、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数显装置均穿设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数显装置包括数显屏和透光片,所述透光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数显屏安装在所述控制芯片朝向所透光片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数显装置用于显示时间,所述开关时间调节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数显装置用于定时,所述开关包括定时调节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形状呈弧面,所述第一端设有磁吸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第一端上设有沉槽,所述磁吸件与所述沉槽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
和/或,所述第一端上设有凸部,所述磁吸件与所述凸部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支撑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端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透光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平面区,所述平面区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于所述平面区,且沿朝向所述透光件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弧面区,所述弧面区和所述平面区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源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弧面区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面上设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电源相适配,用于固定所述电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灯包括发光组件、控制组件和固定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电源位于支撑件内,光源与支撑件连接且朝向透光件。控制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电源和光源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光源的发光模式。固定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其中,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控制组件包括数显装置,数显装置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数显装置的设置使得在用户工作学习等使用场景中,灯提供照明的同时也能为使用者提供时间显示、闹钟定时等功能,增加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固定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发光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支撑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控制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灯;
100、发光组件;110、支撑件;111、弧面区;1111、第二支撑臂;1112、第三支撑臂;11121、螺纹孔;112、平面区;1121、第一支撑臂;1122、第一分支;1123、第二分支;1124、第一凹槽;1125、第二凹槽;113、开口区;114、容纳空间;120、透光件;130、光源;140、电源;
200、固定组件;210、端盖;211、凸部;212、沉槽;220、磁吸件;230、限位件;
300、控制组件;310、支撑架;320、红外感应装置;321、红外滤光片;322、红外模组;3221、安装架;32211、定位孔;3222、发射器;3223、接收器;330、开关;340、控制芯片;350、充电接口;360、指示灯;370、数显装置;371、数显屏;372、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10,灯10包括发光组件100、控制组件300和固定组件200。发光组件100包括支撑件110、透光件120、电源140和光源130;电源140位于支撑件110内,光源130与支撑件110连接且朝向透光件120。控制组件300安装在发光组件100上,控制组件300包括控制芯片340、开关330和红外感应装置320。开关330和红外感应装置320均与控制芯片340电连接,电源140和光源130均与控制芯片340电连接。开关330和红外感应装置320用于调节光源130的发光模式。固定组件200安装在发光组件100的两端,用于固定发光组件100,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灯10固定在外界环境中。其中,红外感应装置320包括发射器3222和接收器3223,发射器3222与接收器3223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控制组件300包括数显装置370,数显装置370与控制芯片34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具有红外感应功能的灯10中,发射、接收两管距离为4.1毫米左右,以发射、接收两管有效夹角为40°计算,红外模块有效的感应距离为0-6厘米,超出该范围后橱柜灯10的感应灵敏度会明显降低,起不到红外感应的作用。通过在灯10中设置控制组件300,并在控制组件300中设置红外感应装置320,同时将红外感应装置320中发射器3222和接收器3223之间的间距设计为8毫米至10毫米,能够有效增大灯10的感应范围,灯10的最大有效感应范围为9.5厘米至12厘米,在这个范围内既提升了灯10的感应性能,又使得灯10不会因为感应范围过大而导致异常开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数显装置370的设置使得在用户工作学习等使用场景中,灯10提供照明的同时也能为使用者提供时间显示,防止用户因双手无法解放而需要暂停学习工作去寻找其他时间显示装置,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数显装置370还具有定时闹钟功能,用于提醒用户,防止错过重要的时刻,如在厨房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灯10过程中,用户在煲汤或焖煮食物时,可使用数字时钟进行预设时间的闹钟提醒,防止食物烹饪时间过长或过短,同时提高等待食物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灯10的适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数显装置370还具有语音识别功能及语音播报功能,可以识别简单的指令,同时语音播报当前的时间,也能在使用闹钟功能时发出语音提示,提高灯10的交互性。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300安装在发光组件100的中间,控制组件300包括控制芯片340、开关330和红外感应装置320。开关330和红外感应装置320均与控制芯片340电连接,电源140和光源130均与控制芯片340电连接。开关330和红外感应装置320用于调节光源130的发光模式。
红外感应装置320是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实现感应功能,当人体的手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器3222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或身体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器3223,通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脉冲电磁阀,电磁阀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当人体的手或身体离开红外线感应范围,电磁阀没有接受信号,电磁阀阀芯则通过内部的弹簧进行复位。具体地,发射器3222为透明的发射管,便于红外线的发射,接收器3223为黑色的接收管,便于红外线的接收。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320为红外动作感应器,在灯10处于自动模式时,红外感应装置320感应到用户的手靠近红外感应装置320时,发出信号使光源130发光,当再次感应到用户的手靠近红外感应装置320时,发出信号使光源130不发光。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光源130的发光亮度为100%时,在红外感应装置320感应到用户的手一直保持靠近红外感应装置320的状态时,光源130的发光亮度从100%开始无级变化直至10%,整个过程持续两秒钟至三秒钟,当再次红外感应装置320感应到用户的手一直保持靠近红外感应装置320的状态时,光源130的发光亮度从10%开始无级变化直至100%,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10的发光模式具有多样性,提高灯10的适用性,同时实现了灯10的亮度无级变化,减少因光强变化对用户眼睛的影响,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关330包括多个按钮,多个按钮中的其中两个用于调整时间显示和/或闹钟显示。开关330至少有三个工作位,灯10的调节模式至少包括自动模式、关闭模式和长亮模式三种。本实施例中,在灯10处于长亮模式时,此时灯10点亮,并且发出的光为100%亮度。
请参阅图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00还包括支撑架310,支撑架310上设有多个通孔,开关330和红外感应装置320均穿设于通孔与控制芯片340电连接。示例性地,控制组件300还包括充电接口350和指示灯36010,支撑架310上设有开关330孔、感应孔、指示孔和充电孔,控制组件300中的各个零部件通过上述通孔与使用者交互,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控制组件300控制灯10的发光状态。
请参阅图2和图3,安装架3221设有限位部,支撑件110设有开口区113,限位部与开口区113113配合装配,且限位部与电源140抵接,用于固定电源140。
请参阅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140为可充放电的锂电池,控制组件300还设有为电源140充电的充电接口350,充电接口350可以为usb的接口类型,也可以为Type-c的接口类型。
可理解的是,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10的持续照明时间及照明范围,电源140的重量和体积占据了整个灯10的50%以上,因此电源140的固定非常重要。在保证灯10整体的平衡性的前提下,电源140包括两个呈圆柱形的电池,分别位于控制组件300与两个固定组件200之间,其中控制组件300中安装架3221的限位部和固定组件200中的限位件230用于限制电源140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使得灯10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架310上设有安装部,支撑件110通过安装部与开口区113配合安装,安装部与开口区113的连接安装方式可以为卡扣连接、胶水连接、螺钉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口区113上还设有避让部,用于方便光源130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为了保证支撑件110的强度,增加灯10的适用性,如放入衣柜中照明的同时起到挂衣杆的作用,支撑件110的强度要求较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110采用铝合金制成,避让部可以有效防止光源130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过程中与导电的铝合金支撑件110接触,大大增强灯10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指示灯36010用于显示电源140的状态,在对电源140进行充电时,指示灯36010发出红光,在电源140的电量充满时,指示灯36010发出绿光。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指示灯36010用于显示光源130的发光模式,在指示灯36010发出黄光,光源130为长亮模式,指示灯36010发出黄光且按预设频率进行闪烁,闪烁的频率为每秒两次,光源130为自动模式。
具体地,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00上还设有用于给负载充电的放电接口,通过放电接口,可以将电源140的电量传输至负载,如手机、蓝牙耳机和平板等,放电接口可以为USB的接口类型。
请参阅图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320还包括红外滤光片321,发射器3222和接收器3223均通过红外滤光片321与外界交互。红外滤光片321安装在支撑架310上的通孔处。可以理解的是,在自然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自然光线容易干扰到红外感应装置320正常发射和接收红外线,通过安装只有红外线能够通过的红外滤光片321,配合控制芯片340中的红外编码器和红外解码器,能够有效消除自然光线对红外感应装置320的干扰。
请参阅图4,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320包括安装架3221,安装架3221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2211,发射器3222安装在其中一个定位孔32211内,接收器3223安装在另一个定位孔32211内。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架3221用于定位并固定发射器3222和接收器3223,安装架3221、发射器3222和接收器3223共同组成红外模组322。发射器3222与接收器3223之间的间距为发射器3222的中心线与接收器3223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红外感应装置320不包括安装架3221,发射器3222和接收器3223通过焊接固定在控制芯片340上。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发射器3222设有第一限位部,接收器3223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的外径和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均大于定位孔32211的内径。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使得发射器3222和接收器3223安装在安装架3221上之后稳定地固定在控制芯片340上,不会因为灯10翻转等原因脱离原来的位置。
请参阅图5和图1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的形状呈弧面,第一端设有磁吸件220。具体地,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灯10与固定面接触时,第一端朝向固定面,第二端朝向需要照明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不适合用磁吸件220进行吸附固定的情形中,固定组件200能够安装在支撑架310或挂钩上,此时第二端与支撑架310或挂钩抵接固定,第二端的形状呈弧面,以使得第二端与支撑架310或挂钩的固定效果更好。例如,在木制的衣柜中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10时,固定组件200的第二端能够安装在挂钩位置,甚至替换挂衣杆的位置,发挥照明效果的同时也能起到挂衣杆的作用。
请参阅图5,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上设有沉槽212,磁吸件220与沉槽212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磁吸件220通过沉槽212固定在固定组件200中时,固定组件200与外界安装位置的距离更小,即灯10所占据的空间更小,同时灯10的整体外观更平滑,更具观赏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0,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上设有凸部211,磁吸件220与凸部211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磁吸件220通过凸部211固定在固定组件200中时,固定组件200与固定面的距离更大,方便灯10固定在一些表面不平整的外界安装位置,提高灯10的适用性。
具体地,磁吸件220与沉槽212或凸部211的连接位置设有铁片,铁片的形状与磁吸件220的形状相适配,用于增加磁吸件220背离沉槽212或凸部211方向的磁力。铁具有顺磁性和铁磁性,在磁吸件220的一面设置铁片,铁片会将磁吸件220朝向铁片的磁力反射到背离铁片的一侧,以增加加磁吸件220背离沉槽212或凸部211方向的磁力。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吸件220由永磁材料制成,磁吸件220用于与外部的安装位置进行连接,例如,安装位置可以为铁板,磁吸件220与铁板磁性连接在一起,便于对灯10进行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10可放置于平台上,也可吸附于铁磁类的斜面或垂直面上,甚至可悬挂吸附于磁性金属的顶面下,适用的范围更广。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00位于发光组件100的中间位置,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10的重心始终位于灯10的中央位置,灯10在吸附于磁性金属表面时稳定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组件200在发光组件100两端磁吸件220的磁感应强度大致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磁吸件220的磁感应强度大致相同是指两个磁吸件220的磁感应强度在预设范围内,或者,两个磁吸件220的磁感应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例如,预设值为50mT,或者为100mT,或者为150mT,在此不做限制。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200在发光组件100两端磁吸件220330的磁感应强度大致相同,使得固定组件200在发光组件100两端磁吸件220均能与外界的安装部磁性连接在一起,避免因为发光组件100两端磁吸件220的磁感应强度相差太大出现固定组件200在与固定面磁性连接的过程中,磁感应强度较弱的磁吸件220不能与外接紧密连接而出现滑动的现象。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至图8,支撑件110的形状与第一端的形状相适配,透光件120的形状与第二端的形状相适配。具体地,透光件120的形状与第二端的形状同样都为弧形,以使得光源130发出的光经过透光件120时,照射的范围更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透光件120的内表面呈磨砂状设置,便于对光源130发出的光进行发散,提供一种柔和光,增大灯10的照射范围。但是透光件120也可以为光滑的面,本申请并不限制。
具体地,透光件120的制作材料为纳米PC材质,PC材质本身机械强度高、高温蠕变小、耐热老化,同时绝缘性能优良,潮湿、高温条件下也能保持电性能稳定,是制造电子、电气零件的理想材料,使得灯10的结构更稳定,性能更安全,且在商业化过程中更利于大规模制造,纳米PC材质在上述优点上更具有耐磨性和抗压性,使得透光件120的适用性更强。
请参阅图6至图9,支撑件110包括平面区112,平面区11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臂1121,两个第一支撑臂1121垂直于平面区112,且沿朝向透光件120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支撑臂1121上设有第一分支1122,两个第一分支1122垂直于第一支撑臂1121相向延伸,并与第一支撑臂1121和平面区112形成用于容纳连接光源130的第一凹槽1124。两个第一支撑臂1121上还设有第二分支1123,两个第二分支1123垂直于第一支撑臂1121背向延伸,并与第一支撑臂1121和平面区112形成用于容纳连接透光件120的第二凹槽1125。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光源130为设有发光晶片的PCB板,光源130安装在第一凹槽1124中时,设有发光晶片的一面朝向透光件120。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透光件120设有与第二凹槽1125相适配的两个相向设置的连接部。两个第二凹槽1125背向设置,支撑件110外表面与第二凹槽1125连接处还设有防脱部,防脱部与第二凹槽1125的内表面呈一定夹角,防脱部与透光件120上的连接部相配合,以防止透光件120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从第二凹槽1125滑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分支1122从第一支撑臂1121的中部延伸,两个第二分支1123从第一支撑臂1121的自由端部延伸,同时第一支撑臂1121上第一分支1122与第二分支1123的间隔区域为斜面,以使得光源130发出的光可以从斜面发射至透光面,增强灯10的照明效果。
请参阅图6至图9,支撑件110还包括弧面区111,弧面区111和平面区112形成用于容纳电源140的容纳空间114。其中,弧面区111朝向容纳空间114的面上设有第二支撑臂1111,第二支撑臂1111与电源140相适配,用于固定电源140。弧面区111朝向容纳空间114的面上还设有第三支撑臂1112,用于固定支撑电源140。其中,第三支撑臂1112上设有螺纹孔11121,固定组件200上设有通孔,螺纹孔11121和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平面区112朝向电源140的一侧还设有与电源140相适配的凹部,第二支撑臂1111与凹部相对设置,两个第三支撑臂1112设置在第二支撑臂1111与凹部之间的位置,以限制电源140径向方向的位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固定组件200装设于发光组件100相对的两端,固定组件20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支撑件110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端盖210上均设有通孔,支撑件110上设有与该通孔相对应且相适配的螺纹孔11121,螺钉穿过通孔与螺纹孔11121配合,从而达到将两个固定组件200与支撑件110紧固连接在一起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固定组件200还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与发光组件100紧固在一起,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数显装置370包括数显屏371和透光片372.可以理解的是,数显屏371用于显示时间等交互信息,透光片372安装在支撑架310上,用于保护支撑架310内的数显装置370等零部件,同时用户能够通过透光片372观察数显屏371显示的交互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所述电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光源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朝向所述透光件;
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光源的发光模式;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mm至10mm;
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所述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数显装置,所述数显装置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开关、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数显装置均穿设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显装置包括数显屏和透光片,所述透光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数显屏安装在所述控制芯片朝向所透光片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显装置用于显示时间,所述开关时间调节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显装置用于定时,所述开关包括定时调节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形状呈弧面,所述第一端设有磁吸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设有沉槽,所述磁吸件与所述沉槽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
和/或,所述第一端上设有凸部,所述磁吸件与所述凸部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端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透光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平面区,所述平面区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于所述平面区,且沿朝向所述透光件的方向延伸,用于固定所述透光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弧面区,所述弧面区和所述平面区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源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弧面区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面上设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电源相适配,用于固定所述电源。
CN202022199546.8U 2020-09-29 2020-09-29 Active CN213333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9546.8U CN213333883U (zh) 2020-09-29 2020-09-29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9546.8U CN213333883U (zh) 2020-09-29 2020-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3883U true CN213333883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9546.8U Active CN213333883U (zh) 2020-09-29 2020-09-29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3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3618B (zh) 发光安全插扣
US20150256126A1 (en) Luminous Sphere
CN203348930U (zh) 自控头灯
CN213333883U (zh)
CN213333882U (zh)
CN210637987U (zh)
CN202927701U (zh) 直射信号灯
CN201748266U (zh) 衣柜灯
CN209311825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眼镜
CN208048535U (zh) 一种照明水杯及其杯盖
CN207740866U (zh) 一种感应灯
US20150043219A1 (en) Blue light LED sensor lamp
CN207687814U (zh) 一种组合式灯具
CN210637880U (zh)
CN215675100U (zh) 感应器及感应灯
CN213334070U (zh)
CN216716027U (zh) 发光挂件
CN205065551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小夜灯
CN210696447U (zh) 美妆镜
CN214180012U (zh) 一种红外感应式自动发光衣架
CN204513229U (zh) 无线充电感应led小夜灯
CN210511163U (zh) 一种柜式led感应灯条
CN208268973U (zh) 一种感应灯
CN212573045U (zh) 一种感应灯系统
CN218514545U (zh) 一种感应式衣柜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