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1968U -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1968U
CN213311968U CN202021996014.0U CN202021996014U CN213311968U CN 213311968 U CN213311968 U CN 213311968U CN 202021996014 U CN202021996014 U CN 202021996014U CN 213311968 U CN213311968 U CN 213311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upporting
sleeve
medica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60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治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Qingdao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9960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1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1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1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属于医用消毒设备技术领域。该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包括底板、移动机构、支撑机构和灭菌器。所述底板顶端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且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转盘和套管,所述转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顶端中心,所述套管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中心,且所述套管表面通过连杆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压滑杆,可将托盘推动到壳体外部,医务人员无需将手部移动到壳体内便能够将托盘表面的医用器具取下,而医务人员可通过推动支撑块移动,进而支撑托盘表面的医用器具移动,使医用器具与托盘分离,利于医务人员对医用器具进行拿取。

Description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消毒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消毒设备是指用来杀死物件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的装置,在医院中,经常使用消毒设备对病患使用过的器件、医疗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物件进行消毒、杀菌。
现有的消毒设备,通常设计为封闭式的壳体,待消毒的医疗用具需要放置到消毒设备内进行杀菌、消毒,医务人员在拿取医疗用具时,需要将手部移动到消毒设备内,不利于对医疗用具进行拿取,不利于消毒设备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旨在改善传统消毒设备不便对医疗用具进行拿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包括底板、移动机构、支撑机构和灭菌器。
所述底板顶端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且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转盘和套管,所述转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顶端中心,所述套管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中心,且所述套管表面通过连杆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表面滑动安装有托盘,所述套管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托盘铰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条和支撑块,所述托盘表面开设有沉孔,所述支撑条滑动插接于所述沉孔孔内,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托盘底端,且所述支撑块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条固定连接,所述灭菌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通孔内部均铰接有门板,且所述门板边部安装有密封胶条,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与所述密封胶条贴合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盘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和所述套管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单向轴承,且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和所述壳体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为L形杆,所述连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且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杆错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杆为棱杆,所述套管中心设置为棱形槽,所述滑杆滑动穿过所述套管中心的棱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杆顶端固定有手持块,所述手持块和所述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下端面固定有滑动条,所述转盘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条一侧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槽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上端面为凹形,所述支撑条沉入所述沉孔内,且所述支撑条的上端面与所述托盘上端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为凸形块,且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托盘下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圆筒状,所述灭菌器沿周向等距设置有至少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使用时,将待灭菌、消毒的医用器具放置在托盘表面,通过转动套管,使托盘在壳体内移动,壳体内的灭菌器可对托盘表面的医用器具进行灭菌、消毒,当托盘转动至通孔处时,通过下压滑杆,可将托盘推动到壳体外部,医务人员无需将手部移动到壳体内便能够将托盘表面的医用器具取下,利于医务人员对医用器具进行拿取,此外,医务人员可推动支撑块移动,进而支撑条移动,支撑条可支撑托盘表面的医用器具,使医用器具与托盘分离,也利于医务人员对医用器具进行拿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套管与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与托盘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底板;110-壳体;120-通孔;130-门板;140-密封胶条;200-移动机构;210-转盘;211-滑槽;220-套管;230-连杆;240-托盘;241-滑动条;250-滑杆;251-手持块;252-第一弹簧;260-支杆;270-沉孔;300-支撑机构;310-支撑条;320-支撑块;330-第二弹簧;400-灭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包括底板100、移动机构200、支撑机构300和灭菌器400。
其中,移动机构200设置在底板100表面,移动机构200用于移动待杀菌、消毒的医用器具,而支撑机构300用于支撑医用器具,使医用器具与移动机构200分离,利于医务人员拿取医用器具,灭菌器400用于对医用器具进行灭菌、消毒。
请参阅图1,底板100顶端固定有壳体110,壳体110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20,且两个通孔120相对设置,在具体实施时,该壳体11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板100连接,通孔120的设置,利于医用器具进出壳体110。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通孔120内部均铰接有门板130,且门板130边部安装有密封胶条140,壳体110和底板100与密封胶条140贴合密封,增设门板130和密封胶条140,利于对通孔120进行密封。
请参阅图1-3,移动机构200包括转盘210和套管220,转盘210转动安装于底板100顶端中心,套管220转动安装于壳体110中心,且套管220表面通过连杆230与转盘210固定连接,转盘210表面滑动安装有托盘240,套管220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250,滑杆250的一端铰接有支杆260,支杆260的另一端与托盘240铰接,在具体实施时,转动套管220,可带动连杆230和转盘210转动,可将转盘210表面的托盘240转动至通孔120处,下压滑杆250,滑杆250可推动支杆260,进而推动托盘240移动,可使托盘240穿过通孔120移动到壳体110外部,医务人员可将医用器具放置在托盘240表面,也可以将托盘240表面的医用器具取下,利于医务人员对医用器具进行拿取。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210与底板100的连接处和套管220与壳体11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单向轴承,且转盘210的转动方向和壳体110的转动方向相同,医务人员可将两个通孔120分别设置医用器具的进出口,并且可将进口、出口的字样刻设在壳体110表面,并使进口、出口的字样分别位于两个通孔120处,医务人员可通过位于进口字样处的通孔120将未消毒、灭菌的医用器具放置到托盘240表面,然后通过单向转动的转盘210和套管220配合,将托盘240移动到位于出口字样的通孔120处,然后再对托盘240表面的医用器具进行拿取,托盘240由一个通孔120移动到另一个通孔120处时,壳体110内部的灭菌器400便可以对托盘240表面的医用器具进行灭菌、消毒;
连杆230为L形杆,连杆230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且连杆230与支杆260错开设置,套管220和转盘210与连杆230之间均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杆230的设置,使套管220与转盘210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滑杆250为棱杆,套管220中心设置为棱形槽,滑杆250滑动穿过套管220中心的棱形槽,提高滑杆250滑动的稳定性,减小滑杆250滑动时发生转动的可能性,滑杆250顶端固定有手持块251,手持块251和套管22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52,该手持块251为椭圆形,增设手持块251,利于医务人员对滑杆250进行握持,而第一弹簧252的设置,可对手持块251进行支撑,进而支撑滑杆250,在第一弹簧252处于自然状态时,可使托盘240位于转盘210表面;托盘240下端面固定有滑动条241,转盘210表面开设有滑槽211,滑动条241一侧滑动插接于滑槽211槽内,通过滑槽211限制滑动条241的移动范围,可使托盘240的移动更稳定。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支撑机构300包括支撑条310和支撑块320,托盘240表面开设有沉孔270,支撑条310滑动插接于沉孔270孔内,支撑块320设置于托盘240底端,且支撑块320的顶端与支撑条310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当托盘240移动到壳体110外部后,医务人员推动支撑块320,可使支撑条310移动,支撑条310可支撑托盘240表面的医用器具,使医用器具与托盘240分离,利于医务人员对医用器具进行拿取。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240上端面为凹形,利于托盘240限制医用器具的移动,支撑条310沉入沉孔270内,且支撑条310的上端面与托盘240上端面平齐,利于医用器具放置在托盘240表面;支撑块320为凸形块,且支撑块320与托盘240下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330,增设第二弹簧330,可对支撑块320进行支撑,在第二弹簧330处于自然状态下时,该支撑条310可以位于沉孔270内。
请参阅图1,灭菌器400安装于壳体110内,在具体实施时,该灭菌器400可以为红外线杀菌灯、紫外线杀菌灯等,该灭菌器400可对壳体110内部的医用器具进行灭菌、消毒。
具体的,该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待灭菌、消毒的医用器具放置在托盘240表面,转动套管220,可带动连杆230和转盘210转动,可使转盘210表面的托盘240转动,在托盘240的转动过程中,灭菌器400可对托盘240表面的医用器具进行灭菌、消毒,当托盘240转动至通孔120处时,下压滑杆250,滑杆250可推动支杆260,进而推动托盘240移动,可使托盘240穿过通孔120移动到壳体110外部,医务人员无需将手部移动到壳体110内便能够将托盘240表面的医用器具取下,利于医务人员对医用器具进行拿取,并且,医务人员可将医用器具放置在托盘240表面,此外,医务人员可推动支撑块320移动,进而支撑条310移动,支撑条310可支撑托盘240表面的医用器具,使医用器具与托盘240分离,也利于医务人员对医用器具进行拿取。
需要说明的是,灭菌器40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灭菌器40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00),所述底板(100)顶端固定有壳体(110),所述壳体(110)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20),且两个所述通孔(120)相对设置;
移动机构(200),所述移动机构(200)包括转盘(210)和套管(220),所述转盘(210)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100)顶端中心,所述套管(220)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10)中心,且所述套管(220)表面通过连杆(230)与所述转盘(210)固定连接,所述转盘(210)表面滑动安装有托盘(240),所述套管(220)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250),所述滑杆(250)的一端铰接有支杆(260),所述支杆(260)的另一端与所述托盘(240)铰接;
支撑机构(300),所述支撑机构(300)包括支撑条(310)和支撑块(320),所述托盘(240)表面开设有沉孔(270),所述支撑条(310)滑动插接于所述沉孔(270)孔内,所述支撑块(320)设置于所述托盘(240)底端,且所述支撑块(320)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条(310)固定连接;
灭菌器(400),所述灭菌器(400)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通孔(120)内部均铰接有门板(130),且所述门板(130)边部安装有密封胶条(140),所述壳体(110)和所述底板(100)与所述密封胶条(140)贴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10)与所述底板(100)的连接处和所述套管(220)与所述壳体(11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单向轴承,且所述转盘(210)的转动方向和所述壳体(110)的转动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30)为L形杆,所述连杆(230)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且所述连杆(230)与所述支杆(260)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50)为棱杆,所述套管(220)中心设置为棱形槽,所述滑杆(250)滑动穿过所述套管(220)中心的棱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50)顶端固定有手持块(251),所述手持块(251)和所述套管(22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40)下端面固定有滑动条(241),所述转盘(210)表面开设有滑槽(211),所述滑动条(241)一侧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槽(211)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40)上端面为凹形,所述支撑条(310)沉入所述沉孔(270)内,且所述支撑条(310)的上端面与所述托盘(240)上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320)为凸形块,且所述支撑块(320)与所述托盘(240)下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3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为圆筒状,所述灭菌器(400)沿周向等距设置有至少两个。
CN202021996014.0U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Active CN213311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6014.0U CN213311968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6014.0U CN213311968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1968U true CN213311968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6014.0U Active CN213311968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1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11968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CN202128658U (zh) 医用护理抢救车
CN213283351U (zh) 一种多功能皮肤病检查治疗桌
CN209966909U (zh) 一种手术室护士用多功能推车
CN211584575U (zh) 一种临床外科用清创护理装置
CN211834704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小推车
CN209847997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架升降装置
CN210355435U (zh) 一种内科医生用便携式工具消毒盒
CN216221670U (zh) 一种医学皮肤科用手术医疗箱
CN211934915U (zh) 一种胃镜室用消毒操作台
CN215459648U (zh) 一种骨科用小推车
CN216258395U (zh) 一种护理器械消毒装置
CN216496649U (zh) 一种医药用消毒柜
CN220546424U (zh) 一种护理用消毒装置
CN210078155U (zh) 一种手术室用护理托盘
CN210020459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消毒装置
CN213048352U (zh) 一种护理用消毒装置
CN214397657U (zh) 一种老年护理用药箱
CN214318662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消毒箱
CN220046070U (zh) 一种护理用具无菌存放柜
CN220125141U (zh) 一种消毒辅助架
CN217853337U (zh) 一种医疗心理科护理医疗器械消毒托盘
CN212879579U (zh) 一种胃肠外科辅助架
CN213552400U (zh) 一种多功能临床麻醉科用辅助麻醉装置
CN218010436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手术器械护理杀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