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0879U -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0879U
CN213300879U CN202021867403.3U CN202021867403U CN213300879U CN 213300879 U CN213300879 U CN 213300879U CN 202021867403 U CN202021867403 U CN 202021867403U CN 213300879 U CN213300879 U CN 213300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pipe
rotary kiln
waste hea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74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贵祥
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an Hongxiang Iron Ox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an Hongxiang Iron Ox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an Hongxiang Iron Ox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an Hongxiang Iron Ox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74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0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0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0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螺纹安装有安装盘,安装盘上端贯穿设置有对接箱体内腔的进气管,进气管外侧设置有进气阀,箱体底部设置有出气管,箱体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箱体,侧箱体内腔底部放置有水箱,侧箱体内腔顶部安装有循环泵,侧箱体位于箱体内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架,侧箱体的外侧连接有贯穿箱体的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基于回转窑外侧设置箱体将回转窑排出的热气经过过滤后进行热量回收,通过回型的循环水管配合水管外侧的导热片能够提升热量回收的效率,并且箱体内外壁的真空层以及隔热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有效防止热量散失,实现最大限度的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领域,具体为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回转窑在使用时采用风冷降温,大量的热能直接散发到大气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热能,也造成了窑体周围的高温污染。因此目前的专利市场上申请号为CN201920205636.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设有窑体,所述储水箱的两侧均设有与储水腔相通的通口,所述窑体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口,所述通口内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窑体的侧壁相抵,所述窑体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固定套,两个所述固定套分别与储水腔内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窑体上固定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位于两个固定套之间,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侧壁上设有水槽。
但是现有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依旧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通过简单的水箱配合导热机构利用余热对水箱的水加热进行热量回收,但是现有的机构整体回收的效率差,仍有一部分热量会造成散失。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支撑地面的支腿,所述箱体正面设置有可开闭的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箱体顶部螺纹安装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上端贯穿设置有对接箱体内腔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外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箱体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箱体,所述侧箱体内腔底部放置有水箱,所述侧箱体内腔顶部安装有循环泵,所述侧箱体位于箱体内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架,且水箱、循环泵、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连接管循环连通,所述侧箱体的外侧连接有贯穿箱体的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真空层,所述箱体与侧箱体的外壁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由开关组与显示屏组成,开关组电连接循环泵,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电连接显示屏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安装盘的底部设置有对接进气管的过滤网,所述安装盘侧壁设置有卡槽,所述滤网两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卡槽的卡块,且卡块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内固定安装有回型水管,所述回型水管的两端均连接连接管,所述回型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片。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外侧设置有出水阀,所述出水管以及连接管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回转窑的热气经过过滤后导入至箱体的内腔,通过箱体内腔两侧安装的安装框架内的回型水管配合循环泵与连接管将水箱内的水进行循环流动,回型水管可增加与热气的接触面便于将热量回收对内部水源进行加热,配合回型水管外侧的导热片能够实现快速导热对热量进行回收,其整体的回收效率高;另外箱体内腔壁的真空层以及隔热层配合侧箱体外侧的隔热层能够有效避免热空气的热量外流,最大限度的对回转窑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综上,本实用新型基于回转窑外侧设置箱体将回转窑排出的热气经过过滤后进行热量回收,通过回型的循环水管配合水管外侧的导热片能够提升热量回收的效率,并且箱体内外壁的真空层以及隔热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有效防止热量散失,实现最大限度的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箱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安装盘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安装框架结构侧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101-真空层,102-隔热层,2-支腿,3-箱门,4-控制面板,401-温度传感器,5-进气阀,6-安装盘,601-过滤网,602-卡槽,603-卡块,7-进气管,8-出气管,9-侧箱体,10-水箱,11-循环泵,12-安装框架,1201-回型水管,1202-导热片,13-连接管,14-出水管,1401-出水阀,140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地面的支腿2,箱体1正面设置有可开闭的箱门3,箱门3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4,箱体1顶部螺纹安装有安装盘6,安装盘6上端贯穿设置有对接箱体1内腔的进气管7,进气管7外侧设置有进气阀5,箱体1底部设置有出气管8,箱体1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箱体9,侧箱体9内腔底部放置有水箱10,侧箱体9内腔顶部安装有循环泵11,侧箱体9位于箱体1内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架12,且水箱10、循环泵11、安装框架12之间通过连接管13循环连通,侧箱体9的外侧连接有贯穿箱体1的出水管14。
更进一步的,箱体1内壁设置有真空层101,箱体1与侧箱体9的外壁设置有隔热层102。箱体1内外腔壁的真空层101配合隔热层102以及侧箱体9外壁的隔热层102大大提升整体隔热效果防止热量散失。
更进一步的,控制面板4由开关组与显示屏组成,开关组电连接循环泵11,水箱10内设置有电连接显示屏的温度传感器401。水箱10内的温度传感器401将水箱水源的温度通过控制面板4正面的显示屏显示便于工作人员实时监测。
更进一步的,安装盘6的底部设置有对接进气管7的过滤网601,安装盘6侧壁设置有卡槽602,滤网601两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卡槽601的卡块602,且卡块60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卡槽601内。后续还可以螺纹转动安装盘6将安装盘6从箱体1顶部取出,拆卸卡块603与卡槽602连接的螺栓将过滤网601拆卸,对其进行清理维护,以增加整体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安装框架12内固定安装有回型水管1201,回型水管1201的两端均连接连接管13,回型水管1201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片1202。回型水管1201接触热气后对内部水源进行加热实现对余热回收,并且回型水管1201外侧的导热片1202可增加热量传递效率提升余热回收效率。
更进一步的,出水管14外侧设置有出水阀1401,出水管14以及连接管13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密封圈1402。打开出水管14上的出水阀1401将水箱10的水排出,密封圈1402可增加水管连接的密封性。
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体1上端的进气管7对接回转窑的排气管,打开进气管7的进气阀5将热气经过安装盘6以及安装盘6底部的过滤网601过滤后通入箱体1的内腔,此时通过控制面板4上的开关启动循环泵11,箱体1内腔两侧的循环泵11分别将对应的侧箱体9内的水箱10内的水源经过连接管13以及安装框架12内的回型水管1201循环流通,回型水管1201接触热气后对内部水源进行加热实现对余热回收,并且回型水管1201外侧的导热片1202可增加热量传递效率提升余热回收效率,加热后的水源继续循环,并且水箱10内的温度传感器401将水箱水源的温度通过控制面板4正面的显示屏显示便于工作人员实时监测。当水箱10内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关闭进气管7上的进气阀,通过打开出水管14上的出水阀1401将水箱10的水排出,后续通过出水管14重新注入冷水于水箱10中随后关闭出水阀1401,重复上述流程继续进行回转窑余热回收。此外,箱体1内外腔壁的真空层101配合隔热层102以及侧箱体9外壁的隔热层102大大提升整体隔热效果防止热量散失。后续还可以螺纹转动安装盘6将安装盘6从箱体1顶部取出,拆卸卡块603与卡槽602连接的螺栓将过滤网601拆卸,对其进行清理维护,以增加整体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地面的支腿(2),所述箱体(1)正面设置有可开闭的箱门(3),所述箱门(3)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4),所述箱体(1)顶部螺纹安装有安装盘(6),所述安装盘(6)上端贯穿设置有对接箱体(1)内腔的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外侧设置有进气阀(5),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出气管(8),所述箱体(1)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箱体(9),所述侧箱体(9)内腔底部放置有水箱(10),所述侧箱体(9)内腔顶部安装有循环泵(11),所述侧箱体(9)位于箱体(1)内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架(12),且水箱(10)、循环泵(11)、安装框架(12)之间通过连接管(13)循环连通,所述侧箱体(9)的外侧连接有贯穿箱体(1)的出水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真空层(101),所述箱体(1)与侧箱体(9)的外壁设置有隔热层(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4)由开关组与显示屏组成,开关组电连接循环泵(11),所述水箱(10)内设置有电连接显示屏的温度传感器(4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6)的底部设置有对接进气管(7)的过滤网(601),所述安装盘(6)侧壁设置有卡槽(602),所述过滤网(601)两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卡槽(602) 的卡块(603),且卡块(60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卡槽(60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2)内固定安装有回型水管(1201),所述回型水管(1201)的两端均连接连接管(13),所述回型水管(1201)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片(12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外侧设置有出水阀(1401),所述出水管(14)以及连接管(13)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密封圈(1402)。
CN202021867403.3U 2020-09-01 2020-09-01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Active CN213300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7403.3U CN213300879U (zh) 2020-09-01 2020-09-01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7403.3U CN213300879U (zh) 2020-09-01 2020-09-01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0879U true CN213300879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7403.3U Active CN213300879U (zh) 2020-09-01 2020-09-01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08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1213A (zh) * 2020-12-19 2021-04-06 安徽龙鼎家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窑用气流循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1213A (zh) * 2020-12-19 2021-04-06 安徽龙鼎家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窑用气流循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602B (zh) 一种双干燥室多功能干燥设备
CN207112996U (zh) 一种太阳能热风热泵采暖系统
CN204301425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农副产品干燥设备
CN105115315B (zh) 一种节能闭式冷却塔
CN213300879U (zh)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US11547027B2 (en)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waste heat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system
CN103791633A (zh) 一种太阳能热风机
CN213434962U (zh) 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用粉碎装置的水冷进风系统
CN109827335B (zh) 一种全模块化烟道式挤压铝冷凝换热器
CN105042857A (zh) 一种电热蓄能装置
CN106123309A (zh) 进水预热式电热水器
CN207180201U (zh) 节能型食物储存柜
CN216588544U (zh) 一种防冻型井口加热器
CN213514043U (zh) 一种多加热方式的电暖器
CN212299288U (zh) 一种新型空气能地暖空调结构
CN211425166U (zh) 一种聚葡萄糖生产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2692644U (zh) 一种高效的板式换热器
CN209689457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余热利用系统
CN204438687U (zh) 一种太阳能烘干装置
CN210885773U (zh) 分离式热泵污泥低温干化机
CN208157937U (zh) 一种换热站系统专用配电箱
CN203605772U (zh) 浸渍水口砖制品密闭快速降温的热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6422744U (zh) 一种附带水冷结构的集成太阳能电池板
CN207778660U (zh) 一种冬夏两用的热管式间接制冷、制热空调系统
CN212431020U (zh) 一种固体蓄热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