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7511U -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7511U
CN213297511U CN202021817878.1U CN202021817878U CN213297511U CN 213297511 U CN213297511 U CN 213297511U CN 202021817878 U CN202021817878 U CN 202021817878U CN 213297511 U CN213297511 U CN 213297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baffle
al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78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连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Xinchuangheng Networ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a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ang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a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78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7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7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7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和设置在前挡板上的锁壳,前挡板的正面开设有遮挡槽,遮挡槽的内表面滑动设置有遮挡板,遮挡板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遮挡槽相适配的推架,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该智能报警智能锁,通过在前挡板中滑动设置遮挡板用于对锁孔进行封挡,用户在掀起遮挡板时,会带动顶架触及第一开关,使得延时报警模块开始计时,在超出预设的计时范围时,就会引起蜂鸣器响起、摄像头拍照和无线收发模块将信息传输至用户预设的终端上,用户只要在计时范围内开启门户,就不会产生报警效果,既可以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还可以达到有效的报警效果,实际应用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由此可将使用智能锁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其安全性能和防盗性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智能锁产品,然而对于现有的智能锁产品而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其普遍存在以下缺陷:使用不方便、不具有智能报警功能且安全性较差,如专利号为CN207960201U所述的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其通过在锁眼内部设有弹性片和第一位移开关,在钥匙插入时压迫弹性片使得行程开关导通,智能锁通过报警器开启报警音进行报警,行程开关导通时,报警音长鸣,导通后断开,即是在报警后拔出钥匙,可以在电路板的作用下进行系统定时,直至定时时间到方停止报警;智能锁内部在锁芯周边还设置第二位移开关,若正常转动钥匙解锁,第二位移开关行程开关导通动作停止,停止报警音,这样的设置,在用户正常开门,处于安全状态时,也会出现报警音,此时可以称为噪音,而且在多次开门后导致周围住户对报警音产生疲劳,这样会降低警示的效果,同时在锁眼内部设置弹性片和位移开关,在装置损坏时,维修不便,而智能锁成本较高,直接更换损失较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锁在处于安全状态时,也会出现报警音,会降低警示的效果,同时在装置损坏时,维修不便,而智能锁成本较高,直接更换损失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和设置在前挡板上的锁壳,所述前挡板的正面开设有遮挡槽,所述遮挡槽的内表面滑动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遮挡槽相适配的推架,所述遮挡板的背部固定连接有顶架,且锁壳的正面开设有与顶架相适配的滑槽,所述锁壳的正面且位于滑槽的下方开设有锁孔所述锁壳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弹性机构和与顶架相适配的第一开关,且弹性机构的底端与顶架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锁壳内腔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延时报警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报警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蜂鸣器和无线收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报警模块与摄像头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稳定筒、顶杆和复位弹簧,所述稳定筒的内表面与顶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稳定筒和顶杆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稳定筒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底端与顶架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安装板的底部和顶架横板的顶部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锁壳正面的底部设置有指纹验证壳,所述指纹验证壳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锁壳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指纹验证壳相适配的指纹识别装置,且前挡板的表面开设有与指纹验证壳相适配的倾斜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指纹识别装置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挡板正面的顶部设置有密码输入面板,所述密码输入面板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与密码验证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报警智能锁,通过在前挡板中滑动设置遮挡板用于对锁孔进行封挡,用户在掀起遮挡板时,会带动顶架触及第一开关,使得延时报警模块开始计时,在超出预设的计时范围时,就会引起蜂鸣器响起、摄像头拍照和无线收发模块将信息传输至用户预设的终端上,用户只要在计时范围内开启门户,就不会产生报警效果,既可以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还可以达到有效的报警效果,实际应用效果更佳。
(2)、该智能报警智能锁,通过在指纹验证壳上设置第二开关,在用户需要进行指纹验证开门时,指甲处向上挤压第二开关才会触发指纹识别装置工作,同样第二开关会使得延时报警模块开始计时,在超出预设的计时范围时就会触发报警,用户只要在计时范围内完成指纹验证,就不会产生报警效果,这样可以防止大部分的技术性开锁,从而保证智能锁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前挡板;2、后挡板;3、锁壳;4、遮挡槽;5、遮挡板;6、推架;7、顶架;8、滑槽;9、锁孔;10、安装板;11、弹性机构;12、第一开关;13、单片机;14、蜂鸣器;15、延时报警模块;16、无线收发模块;17、摄像头;18、稳定筒;19、顶杆;20、复位弹簧;21、指纹验证壳;22、第二开关;23、指纹识别装置;24、倾斜孔;25、密码验证模块;26、密码输入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包括前挡板1、后挡板2和设置在前挡板1上的锁壳3,前挡板1的正面开设有遮挡槽4,遮挡槽4的内表面滑动设置有遮挡板5,遮挡板5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遮挡槽4相适配的推架6,遮挡板5的背部固定连接有顶架7,且锁壳3的正面开设有与顶架7相适配的滑槽8,锁壳3的正面且位于滑槽8的下方开设有锁孔9锁壳3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底部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弹性机构11和与顶架7相适配的第一开关12,且弹性机构11的底端与顶架7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锁壳3内腔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单片机13,单片机13为SMC62型号单片机,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14,蜂鸣器14选用市面上常见的蜂鸣器即可,单片机13分别与延时报警模块15和无线收发模块16实现双向连接,延时报警模块15就是用户设定报警阈值,在超出该报警阈值时,会传输信息的一种控制模块,第一开关1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连接,延时报警模块15的输出端分别与蜂鸣器14和无线收发模块16的输入端连接,无线收发模块16为JF24D无线收发模块,延时报警模块15与摄像头17实现双向连接,摄像头17设置在锁壳3中,并且设有两个,两个摄像头17分别设置在锁壳3内腔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如附图2所示,通过在前挡板1中滑动设置遮挡板5用于对锁孔9进行封挡,用户在掀起遮挡板5时,会带动顶架7触及第一开关12,使得延时报警模块15开始计时,在超出预设的计时范围时,就会引起蜂鸣器14响起、摄像头17拍照和无线收发模块16将信息传输至用户预设的终端上,用户只要在计时范围内开启门户,就不会产生报警效果,既可以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还可以达到有效的报警效果,实际应用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弹性机构11包括稳定筒18、顶杆19和复位弹簧20,稳定筒18的内表面与顶杆1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复位弹簧20套设在稳定筒18和顶杆19的外表面,稳定筒18的顶部与安装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顶杆19的底端与顶架7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安装板10的底部和顶架7横板的顶部紧密接触,利用稳定筒18和顶杆19的配合对复位弹簧20进行位置限定,从而保证顶架7的稳定升降。
进一步的,锁壳3正面的底部设置有指纹验证壳21,指纹验证壳2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关22,锁壳3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指纹验证壳21相适配的指纹识别装置23,指纹识别装置2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厂家自行选择适当的型号,且前挡板1的表面开设有与指纹验证壳21相适配的倾斜孔24,第二开关2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13与指纹识别装置23实现双向连接,倾斜孔24的设置,可以避免大部分的灰尘积聚,保证指纹的验证效果。
进一步的,前挡板1正面的顶部设置有密码输入面板26,密码输入面板2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13与密码验证模块25实现双向连接,密码验证模块25就是一个用于与预设密码进行对比的模块,可以选用LM239型号的数据比较器进行对比验证,利用密码验证模块25可以对用户预设的密码进行验证,通过常规的三次密码输出错误即触发报警的方式来达到密码试错报警。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使用时,用户在单片机13上设定钥匙开锁时间和指纹开锁时间作为报警阈值,用户在使用钥匙开锁时,掀起推架6带动遮挡板5沿着遮挡槽4向上滑动,使得顶架7沿着滑槽8向上移动,挤压弹性机构11,在顶架7的立柱顶起第一开关12时,锁孔9漏出,将钥匙插入锁孔9中进行开锁,此时延时报警模块15开始计时,若开锁时间超出预设的报警阈值,摄像头17拍照,蜂鸣器14长鸣,无线收发模块16将信息传输至用户预设的终端(如手机、电脑等)中,若开锁时间低于预设的报警阈值,则不报警,同样的,在指纹解锁时,用户指甲顶起第二开关22,若开锁时间超出预设的报警阈值,摄像头17拍照,蜂鸣器14长鸣,无线收发模块16将信息传输至用户预设的终端(如手机、电脑等)中,若开锁时间低于预设的报警阈值,则不报警,对于密码解锁来说,常规的设置就是连续三次密码输入错误即会触发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包括前挡板(1)、后挡板(2)和设置在前挡板(1)上的锁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1)的正面开设有遮挡槽(4),所述遮挡槽(4)的内表面滑动设置有遮挡板(5),所述遮挡板(5)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遮挡槽(4)相适配的推架(6),所述遮挡板(5)的背部固定连接有顶架(7),且锁壳(3)的正面开设有与顶架(7)相适配的滑槽(8),所述锁壳(3)的正面且位于滑槽(8)的下方开设有锁孔(9)所述锁壳(3)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底部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弹性机构(11)和与顶架(7)相适配的第一开关(12),且弹性机构(11)的底端与顶架(7)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锁壳(3)内腔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单片机(13),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14),所述单片机(13)分别与延时报警模块(15)和无线收发模块(16)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第一开关(1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报警模块(15)的输出端分别与蜂鸣器(14)和无线收发模块(1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报警模块(15)与摄像头(17)实现双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11)包括稳定筒(18)、顶杆(19)和复位弹簧(20),所述稳定筒(18)的内表面与顶杆(1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0)套设在稳定筒(18)和顶杆(19)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筒(18)的顶部与安装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19)的底端与顶架(7)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安装板(10)的底部和顶架(7)横板的顶部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3)正面的底部设置有指纹验证壳(21),所述指纹验证壳(2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关(22),所述锁壳(3)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指纹验证壳(21)相适配的指纹识别装置(23),且前挡板(1)的表面开设有与指纹验证壳(21)相适配的倾斜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2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13)与指纹识别装置(23)实现双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1)正面的顶部设置有密码输入面板(26),所述密码输入面板(2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13)与密码验证模块(25)实现双向连接。
CN202021817878.1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Active CN213297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7878.1U CN213297511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7878.1U CN213297511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7511U true CN213297511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7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7878.1U Active CN213297511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75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7720A (zh) * 2021-12-28 2022-03-15 北京国铁华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监控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7720A (zh) * 2021-12-28 2022-03-15 北京国铁华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监控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8292B (zh) 一种基于智能云锁的家庭监护方法、系统
CN210006112U (zh) 一种具有虹膜识别功能的智能锁
CN207799777U (zh) 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门禁机
CN204838597U (zh) 一种防盗文件柜
CN213297511U (zh)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CN106952445A (zh) 一种家用智能云锁防劫持报警方法及其系统
CN207177655U (zh) 一种智能防盗门
CN103375106A (zh) 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智能防盗判断的防盗门结构和方法
CN105672779A (zh) 智能锁
CN105681755A (zh) 安全监控方法及监控设备
CN210049714U (zh) 一种智能报警智能锁
CN111101823A (zh)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卧室门
CN215717894U (zh) 一种带监控功能的安全防盗锁
CN215642868U (zh) 一种智能酒柜电子锁装置
CN211313695U (zh) 一种防护性能好的智能锁
CN212782131U (zh) 一种可对比云端数据库的掌纹识别门禁
CN106384465A (zh)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CN209539151U (zh) 一种智能控制防盗门
CN114140912A (zh) 一种生物统计装置及其统计方法
CN208280763U (zh) 一种防窃智能门锁控制装置
CN201874328U (zh) 弹子锁自动报警装置
CN216043155U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智能锁
CN207233056U (zh) 一种可自动报警的指纹密码锁
CN217300190U (zh) 一种带有提醒功能的智能门锁
CN219738197U (zh) 一种带有监控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053000 commercial building 1-2, No. 1506, Baoyun street, Taocheng District, Hengshui City, Hebei Province (commercial building 11, floor 1-2, Building 29, Lijing Fuyuan)

Patentee after: Hebei xinchuangheng Networ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213, 12 / F, building 4, yard 18, Kechuang 13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Gangy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