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3893U -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83893U
CN213283893U CN202021798975.0U CN202021798975U CN213283893U CN 213283893 U CN213283893 U CN 213283893U CN 202021798975 U CN202021798975 U CN 202021798975U CN 213283893 U CN213283893 U CN 213283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
nut
main body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989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燕燕
郑晓缺
王媛
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7989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83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83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83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轮椅不能根据患者需要调节支撑架至伸直支持状态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轮椅主体以及与轮椅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辅助支架;辅助支架包括两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以及与两支撑杆顶端连接的横杆;横杆转动连接有两个放置架,两放置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支撑杆之间设有转动杆,转动杆对称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螺纹配合有第一螺帽,第二螺纹段螺纹配合有第二螺帽;第一螺帽与第二螺帽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架,调节架另一端均与连接杆活动连接,两调节架对称设置;达到减轻家属负担和缩短康复期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背景技术
骨科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专门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以及治疗这一系统的伤病。
腿部在进行骨骼治疗后,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经常会对患者术后体位有所限制,现有技术中,虽有很多种多功能轮椅,但因患肢不能弯曲,都不具有根据患者需要调节支撑架至伸直支持状态的功能,增加家属的负担同时延长康复期。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使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具有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至伸直支持状态的效果,达到减轻家属负担和缩短康复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轮椅主体以及与轮椅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两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以及与两所述支撑杆顶端连接的横杆;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有两个放置架,两所述放置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对称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螺纹配合有第一螺帽,第二螺纹段螺纹配合有第二螺帽;所述第一螺帽与第二螺帽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架,调节架另一端均与连接杆活动连接,两所述调节架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使用轮椅时,整体装置可安装于轮椅端部,随后可把患肢放置于两放置架上,患者在需要不同的支撑高度时,可转动转动杆,通过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在转动杆外壁进行相向或相离的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架运动,进而使与两放置架连接的连接杆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最终达到放置架倾斜度可调的目的,从而实现根据患者需要调节支撑架至伸直支持状态的效果,缩短康复期、减轻家属负担;利用转动杆,使其与两前轮之间的金属杆活动连接,同时转动杆可沿自身圆周方向转动而不改变位置,从而支撑起放置架;利用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使得与此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能够沿转动杆中心实现相向或相离运动;利用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便于带动调节架沿连接杆中心相向或相离运动,相向运动时,使得放置架升高,相离时,使得放置架下降,实现对放置架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设有与轮椅主体前端横梁连接的固定夹,固定夹端部通过螺丝固定;每个所述支撑杆均设有与轮椅主体前端支柱连接的魔术母贴和魔术子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架,便于横杆与轮椅主体前端横梁的连接,使其连接稳固,不易脱落;利用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便于支撑杆与轮椅主体前端的支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架包括与横杆连接的伸缩杆和位于伸缩杆外壁的腿托,以及位于伸缩杆底端的脚架;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和与套杆插接的滑杆;所述滑杆与套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腿托和脚架,便于提高患者腿部的舒适度;利用套杆和滑杆,便于改变伸缩杆整体的高度,从而适合身高不同的患者,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内壁与滑杆端部连接有位于套杆内部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使得伸缩杆在伸长和缩短时具有一定的拉力,便于将伸缩杆进行伸长或者缩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腿托外表面设有与腿部触接的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弧面,便于与患者小腿部位触接,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腿托端部设有捆绑带,以及另一端部设有卡座;所述捆绑带端部设有可与卡座卡接的卡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捆绑带、卡体和卡座;便于将使用者的患肢与腿托固定,防止患肢从腿托表面滑落,使得患肢受到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突伸出支撑杆的端部设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与转动杆端部连接的竖直杆和与竖直杆通过转轴连接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把手,便于通过把手转动转动杆;利用转轴,使得把手在使用完成后,能够向轮椅主体内侧翻转,防止把手突伸过长,而从旁经过的照护者无意触碰把手而改变放置架的高度,从而使患肢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患者使用轮椅时,整体装置可安装于轮椅主体端部,随后可把患肢放置于两放置架上,患者在需要不同的支撑高度时,可转动转动杆,通过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在转动杆外壁进行相向或相离的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架运动,进而使与两放置架连接的连接杆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最终达到放置架倾斜度可调的目的,从而实现根据患者需要调节支撑架至伸直支持状态的效果,缩短康复期、减轻家属负担;利用转动杆,使其与两前轮之间的金属杆活动连接,同时转动杆可沿自身圆周方向转动而不改变位置,从而支撑起放置架;利用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使得与此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能够沿转动杆中心实现相向或相离运动;利用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便于带动调节架沿连接杆中心相向或相离运动,相向运动时,使得放置架升高,相离时,使得放置架下降,实现对放置架高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椅主体;11、辅助支架;12、连接杆;13、转动杆;14、第一螺纹段;15、第二螺纹段;16、第一螺帽;17、第二螺帽;18、调节架;19、腿托;21、脚架;22、套杆;23、滑杆;24、弹簧;25、弧面;26、捆绑带;27、卡座;28、卡体;29、转轴;31、把手;32、竖直杆;33、螺栓;34、固定夹;35、魔术子贴;36、魔术母贴;37、螺丝;38、支撑杆;39、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如图1、图2与图3所示,包括轮椅主体1以及与轮椅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辅助支架11。辅助支架11包括两竖直设置的支撑杆38以及与两支撑杆38顶端连接的横杆39。横杆39转动连接有两个放置架,两放置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两支撑杆38之间设有转动杆13。利用转动杆13,使其与两前轮之间的金属杆活动连接,同时转动杆13可沿自身圆周方向转动而不改变位置,从而支撑起放置架。转动杆13对称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14和第二螺纹段15。利用第一螺纹段14和第二螺纹段15,使得与此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帽16和第二螺帽17能够沿转动杆13中心实现相向或相离运动。第一螺纹段14螺纹配合有第一螺帽16,第二螺纹段15螺纹配合有第二螺帽17。利用第一螺帽16和第二螺帽17,便于带动调节架18沿连接杆12中心相向或相离运动,相向运动时,使得放置架升高,相离时,使得放置架下降,实现对放置架高度的调节。第一螺帽16与第二螺帽17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架18,调节架18另一端均与连接杆12活动连接,两调节架18对称设置。患者使用轮椅时,整体装置可安装于轮椅主体1端部,随后可把患肢放置于两放置架上,患者在需要不同的支撑高度时,可转动转动杆13,通过第一螺帽16和第二螺帽17在转动杆13外壁进行相向或相离的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架18运动,进而使与两放置架连接的连接杆12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最终达到放置架倾斜度可调的目的,从而实现根据患者需要调节支撑架至伸直支持状态的效果,缩短康复期、减轻家属负担。
如图2与图3所示,横杆39设有与轮椅主体1前端横梁连接的固定夹34,固定夹34端部通过螺丝37固定;每个支撑杆38均设有与轮椅主体1前端支柱连接的魔术母贴36和魔术子贴35。利用固定架,便于横杆39与轮椅主体1前端横梁的连接,使其连接稳固,不易脱落;利用魔术子贴35和魔术母贴36,便于支撑杆38与轮椅主体1前端的支柱连接。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放置架包括与横杆39连接的伸缩杆和位于伸缩杆外壁的腿托19,以及位于伸缩杆底端的脚架21。利用腿托19和脚架21,便于提高患者腿部的舒适度。伸缩杆包括套杆22和与套杆22插接的滑杆23。滑杆23与套杆22之间通过螺栓33固定。利用套杆22和滑杆23,便于改变伸缩杆整体的高度,从而适合身高不同的患者,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4所示,套杆22内壁与滑杆23端部连接有位于套杆22内部的弹簧24。利用弹簧24,使得伸缩杆在伸长和缩短时具有一定的拉力,便于将伸缩杆进行伸长或者缩短。
如图4所示,腿托19外表面设有与腿部触接的弧面25。利用弧面25,便于与患者小腿部位触接,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如图4所示,腿托19端部设有捆绑带26,以及另一端部设有卡座27。捆绑带26端部设有可与卡座27卡接的卡体28。利用捆绑带26、卡体28和卡座27,便于将使用者的患肢与腿托19固定,防止患肢从腿托19表面滑落,使得患肢受到二次伤害。
如图2与图3所示,转动杆13突伸出支撑杆38的端部设有转动架,转动架包括与转动杆13端部连接的竖直杆32和与竖直杆32通过转轴29连接的把手31。利用把手31,便于通过把手31转动转动杆13。利用转轴29,使得把手31在使用完成后,能够向轮椅内侧翻转,防止把手31突伸过长,而从旁经过的照护者无意触碰把手31而改变放置架的高度,从而使患肢受到伤害。
工作原理:患者使用轮椅时,整体装置可安装于轮椅主体1端部,随后可把患肢放置于两放置架上,患者在需要不同的支撑高度时,可转动转动杆13,通过第一螺帽16和第二螺帽17在转动杆13外壁进行相向或相离的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架18运动,进而使与两放置架连接的连接杆12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最终达到放置架倾斜度可调的目的,从而实现根据患者需要调节支撑架至伸直支持状态的效果,缩短康复期、减轻家属负担;利用转动杆13,使其与两前轮之间的金属杆活动连接,同时转动杆13可沿自身圆周方向转动而不改变位置,从而支撑起放置架;利用第一螺纹段14和第二螺纹段15,使得与此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帽16和第二螺帽17能够沿转动杆13中心实现相向或相离运动;利用第一螺帽16和第二螺帽17,便于带动调节架18沿连接杆12中心相向或相离运动,相向运动时,使得放置架升高,相离时,使得放置架下降,实现对放置架高度的调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其特征是:包括轮椅主体(1)以及与轮椅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辅助支架(11);所述辅助支架(11)包括两竖直设置的支撑杆(38)以及与两所述支撑杆(38)顶端连接的横杆(39);所述横杆(39)转动连接有两个放置架,两所述放置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两所述支撑杆(38)之间设有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对称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14)和第二螺纹段(15);所述第一螺纹段(14)螺纹配合有第一螺帽(16),第二螺纹段(15)螺纹配合有第二螺帽(17);所述第一螺帽(16)与第二螺帽(17)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架(18),调节架(18)另一端均与连接杆(12)活动连接,两所述调节架(18)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横杆(39)设有与轮椅主体(1)前端横梁连接的固定夹(34),固定夹(34)端部通过螺丝(37)固定;每个所述支撑杆(38)均设有与轮椅主体(1)前端支柱连接的魔术母贴(36)和魔术子贴(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放置架包括与横杆(39)连接的伸缩杆和位于伸缩杆外壁的腿托(19),以及位于伸缩杆底端的脚架(21);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22)和与套杆(22)插接的滑杆(23);所述滑杆(23)与套杆(22)之间通过螺栓(33)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套杆(22)内壁与滑杆(23)端部连接有位于套杆(22)内部的弹簧(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腿托(19)外表面设有与腿部触接的弧面(2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腿托(19)端部设有捆绑带(26),以及另一端部设有卡座(27);所述捆绑带(26)端部设有可与卡座(27)卡接的卡体(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杆(13)突伸出支撑杆(38)的端部设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与转动杆(13)端部连接的竖直杆(32)和与竖直杆(32)通过转轴(29)连接的把手(31)。
CN202021798975.0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Active CN213283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8975.0U CN213283893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8975.0U CN213283893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83893U true CN213283893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98975.0U Active CN213283893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83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59709U (zh) 腋下支撑可调节式助走器
CN211460567U (zh) 一种骨科患者临床治疗用的体位可调控支架
CN213283893U (zh) 一种多功能骨科术后功能支架
CN206372196U (zh) 骨科康复座椅
CN210384355U (zh) 多功能助行器
CN209530005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207822048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CN111150619A (zh) 一种骨科术后用康复护理器
CN215080424U (zh) 一种骨科牵引架
US20240149127A1 (en) Assistive movement training apparatus for the disabled
CN213157505U (zh) 一种多功能术后活动辅助装置
CN214208778U (zh) 一种可调节的临床骨科支架
CN213047536U (zh) 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支架
CN212308377U (zh) 腰椎术后助行器
CN211050108U (zh) 多功能移位机
CN114631922A (zh)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骨科矫形器
CN209122565U (zh) 一种斜位牵引装置
CN203915370U (zh) 胸腔穿刺专用座椅
CN112451291A (zh) 一种骨科病床护理支架
CN212853951U (zh) 坐位椎管内麻醉体位架
CN214415210U (zh) 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辅助行走装置
CN218739490U (zh) 一种老年科护理用搀扶辅助器械
CN216258171U (zh) 一种带餐桌的助行器
CN214910146U (zh) 多功能术后活动辅助装置
CN214550184U (zh) 一种骨科护理康复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