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7725U - 实芯电感线圈 - Google Patents

实芯电感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7725U
CN213277725U CN202022731020.XU CN202022731020U CN213277725U CN 213277725 U CN213277725 U CN 213277725U CN 202022731020 U CN202022731020 U CN 202022731020U CN 213277725 U CN213277725 U CN 213277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coil
magnetic core
core structure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10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正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ij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ij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ij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ij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10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7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7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7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芯电感线圈,包括线圈、骨架、连通导管、磁芯结构及限位组件。线圈缠绕于骨架上,骨架开设有冷却液腔,骨架设置有输入管与输出管,输入管与冷却液腔的一端连通,输出管与冷却液腔的另一端连通,输出管与连通导管连通。磁芯结构的中部区域具有收容通道,连通导管贯穿收容通道中并与磁芯结构抵接。限位组件包括若干限位端粒。各限位端粒分别与骨架连接,各限位端粒沿骨架的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分布。线圈形成有若干等距的节距,每一限位端粒位于一节距中,各限位端粒的两侧分别与线圈抵接。各限位端粒内开设有储液腔,各储液腔分别与冷却液腔连通。上述实芯电感线圈提升了对线圈及磁芯结构的降温效率,改善了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实芯电感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芯电感线圈。
背景技术
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当有电流流过一根导线时,就会在这根导线的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又会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内的导线发生感应作用。对产生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发生的作用,叫做“自感”,即导线自己产生的变化电流产生变化磁场,这个磁场又进一步影响了导线中的电流;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的其他导线产生的作用,叫做“互感”。电感线圈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电感线圈可分为实芯电感线圈和空芯电感线圈。实芯电感线圈又叫磁芯电感线圈,电感线圈中加入磁芯,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电感线圈的电感量。磁芯是一类导磁率很高的物质,同样几何尺寸和圈数的电感线圈加入磁芯后,电感量将比空心时提高数千倍以上。线圈中采用磁芯,减少了线圈的圈数,不仅减小线圈的电阻值,有利q值的提高,而且缩小了线圈的体积。
然而,目前的电感线圈,其冷却方式大都是采用风冷或者是自然冷却,导致冷却效果较差,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散热性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散热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实芯电感线圈。
一种实芯电感线圈,该实芯电感线圈包括:线圈、骨架、连通导管、磁芯结构以及限位组件。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内部开设有冷却液腔,所述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管与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冷却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管与所述冷却液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连通导管收容于所述骨架内,所述输出管与所述连通导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磁芯结构收容于所述骨架内并与所述骨架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磁芯结构的中部区域具有收容通道,所述连通导管贯穿所述收容通道中并与所述磁芯结构抵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若干限位端粒。各所述限位端粒分别与所述骨架连接,各所述限位端粒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分布。所述线圈形成有若干等距的节距,每一所述限位端粒位于一所述节距中,各所述限位端粒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线圈抵接。各所述限位端粒内开设有储液腔,各所述储液腔分别与所述冷却液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若干所述限位组件,各所述限位组件环绕所述骨架的圆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腔为螺旋管线形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端粒呈半椭球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为半椭球形腔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芯电感线圈还包括第一封盖与第二封盖。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骨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骨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封盖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连通导管的输入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口并与所述第一封盖连接。所述第二封盖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连通导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口并与所述第二封盖连接。所述骨架、所述第一封盖、所述第二封盖以及所述连通导管共同围闭形成收容腔。所述磁芯结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骨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连通导管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骨架扣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结构为铁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结构为磁粉。
上述实芯电感线圈,通过骨架支撑线圈,线圈所产生的热量将向骨架传导。连通导管穿插于磁芯结构中,磁芯结构所产生的热量将向骨架及连通导管传导。在外部驱动泵的作用下,冷却液通过输入管进入冷却液腔中,并从输出管流入至连通导管中,最终从连通导管的输出端离开。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带走线圈及磁芯结构所产生的热量,加快线圈及磁芯结构的降温速度。通过限位端粒提升线圈的缠绕便利性,便于用户将线圈间隔缠绕在骨架上。间隔缠绕时线圈的相邻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从而使得线圈有较高的Q值,分布电容小,比较稳定。另外,冷却液腔内的冷却液会流动至各限位端粒中的储液腔,从而利于对线圈进行降温散热,提升散热效果。该实芯电感线圈提升了对线圈及磁芯结构的降温效率,改善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实芯电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实芯电感线圈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实芯电感线圈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芯电感线圈10,该实芯电感线圈10包括:线圈100、骨架200、连通导管300、磁芯结构400以及限位组件500。线圈100缠绕于骨架200上,骨架200内部开设有冷却液腔210,骨架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管220与输出管230,输入管220与冷却液腔210的一端连通,输出管230与冷却液腔210的另一端连通。连通导管300收容于骨架200内,输出管230与连通导管300的输入端连通。磁芯结构400收容于骨架200内并与骨架200的内侧壁抵接。磁芯结构400的中部区域具有收容通道410,连通导管300贯穿收容通道410中并与磁芯结构400抵接。限位组件500包括若干限位端粒510。各限位端粒510分别与骨架200连接,各限位端粒510沿骨架200的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分布。线圈100形成有若干等距的节距,每一限位端粒510位于一节距中,各限位端粒510的两侧分别与线圈100抵接。各限位端粒510内开设有储液腔511,各储液腔511分别与冷却液腔210连通。
上述实芯电感线圈10,通过骨架200支撑线圈100,线圈100所产生的热量将向骨架200传导。连通导管300穿插于磁芯结构400中,磁芯结构400所产生的热量将向骨架200及连通导管300传导。在外部驱动泵的作用下,冷却液通过输入管220进入冷却液腔210中,并从输出管230流入至连通导管300中,最终从连通导管300的输出端离开。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带走线圈100及磁芯结构400所产生的热量,加快线圈100及磁芯结构400的降温速度。通过限位端粒510提升线圈100的缠绕便利性,便于用户将线圈100间隔缠绕在骨架200上。间隔缠绕时线圈100的相邻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从而使得线圈100有较高的Q值,分布电容小,比较稳定。另外,冷却液腔210内的冷却液会流动至各限位端粒510中的储液腔511,从而利于对线圈100进行降温散热,提升散热效果。该实芯电感线圈10提升了对线圈100及磁芯结构400的降温效率,改善了散热效果。
线圈100通过两个引出端接入外部电路,以实现“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磁芯结构400用于提高线圈100的电感量。磁芯结构400是一类导磁率很高的物质,同样几何尺寸和圈数的线圈100加入磁芯后,电感量将比空心时提高数千倍以上。骨架200用于支撑线圈100,并实现对线圈100及磁芯结构400的降温散热作用,连通导管300对磁芯结构400起到了降温散热作用。在外部驱动泵的作用下,冷却液通过输入管220进入冷却液腔210中,并从输出管230流入至连通导管300中,最终从连通导管300的输出端离开。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带走线圈100及磁芯结构400所产生的热量,加快线圈100及磁芯结构400的降温速度。
一实施例中,冷却液腔210为螺旋管线形腔道。这样,使得冷却液的流动行程更长,流动时间较久,以便于带走更多的热量。进而使得流动的冷却液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提升了冷却液与线圈100之间热量交互的有效性,提升了对冷却液的有效利用率。
限位组件500用于提升线圈100缠绕操作的便利性,并优化对线圈100的降温散热作用。各限位端粒5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便于用户将线圈100间隔缠绕在骨架200上。间隔缠绕时线圈100的相邻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从而使得线圈100有较高的Q值,分布电容小,比较稳定。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若干限位组件500,各限位组件500环绕骨架200的圆周设置。具体的,限位端粒510呈半椭球形结构。这样,便于用户将线圈100绕骨架200的圆周进行间隔缠绕,提升了对线圈100间隔缠绕操作的便利性,从而提升生产加工效率。如此,提升了对线圈100缠绕操作的便利性。
限位端粒510还对线圈100起到了降温散热的作用。由于冷却液腔210内的冷却液会流动至各限位端粒510中的储液腔511,储液腔511内的冷却液会不断地更替换动,进而带走了限位端粒510表面的热量。该热量即线圈100传递至限位端粒510的热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液腔511为半椭球形腔槽。各储液腔511内的冷却液的交换流动,利于对线圈100进行降温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
为了提升对磁芯结构400的固定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实芯电感线圈10还包括第一封盖600与第二封盖700。第一封盖600与骨架200的一端连接,第二封盖700与骨架20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封盖600开设有第一通口610,连通导管300的输入端贯穿第一通口610并与第一封盖600连接。第二封盖700开设有第二通口710,连通导管300的输出端贯穿第二通口710并与第二封盖700连接。骨架200、第一封盖600、第二封盖700以及连通导管300共同围闭形成收容腔。磁芯结构400收容于收容腔中。这样,第一封盖600与第二封盖700起到了阻挡作用,从而避免磁芯结构400脱离连通导管300。如此,提升了对磁芯结构400的固定作用,增强了该实芯电感线圈10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便于用户安装拆卸磁芯结构4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封盖700与骨架200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封盖700与连通导管300滑动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盖700与骨架200扣合连接。一实施例中,磁芯结构400为铁芯。这样,拆下第二封盖700后,磁芯结构400便可从收容腔中取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磁芯结构400为磁粉。磁芯结构400填埋于收容腔中。如此,提升了该实芯电感线圈10的安装拆卸便利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连通导管、磁芯结构以及限位组件;
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内部开设有冷却液腔,所述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管与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冷却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管与所述冷却液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连通导管收容于所述骨架内,所述输出管与所述连通导管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磁芯结构收容于所述骨架内并与所述骨架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磁芯结构的中部区域具有收容通道,所述连通导管贯穿所述收容通道中并与所述磁芯结构抵接;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若干限位端粒;各所述限位端粒分别与所述骨架连接,各所述限位端粒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分布;所述线圈形成有若干等距的节距,每一所述限位端粒位于一所述节距中,各所述限位端粒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线圈抵接;各所述限位端粒内开设有储液腔,各所述储液腔分别与所述冷却液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设置若干所述限位组件,各所述限位组件环绕所述骨架的圆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腔为螺旋管线形腔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粒呈半椭球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为半椭球形腔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芯电感线圈还包括第一封盖与第二封盖;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骨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骨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封盖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连通导管的输入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口并与所述第一封盖连接;所述第二封盖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连通导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口并与所述第二封盖连接;所述骨架、所述第一封盖、所述第二封盖以及所述连通导管共同围闭形成收容腔;所述磁芯结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骨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连通导管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骨架扣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结构为铁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芯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结构为磁粉。
CN202022731020.XU 2020-11-24 2020-11-24 实芯电感线圈 Active CN213277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020.XU CN213277725U (zh) 2020-11-24 2020-11-24 实芯电感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020.XU CN213277725U (zh) 2020-11-24 2020-11-24 实芯电感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7725U true CN213277725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4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1020.XU Active CN213277725U (zh) 2020-11-24 2020-11-24 实芯电感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77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99346A1 (en) * 2021-06-02 2022-12-07 ABB Schweiz AG Helicoidal guide for the cooling of a medium-frequency transformer
CN117316606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季华实验室 一种高精度射频空心电感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99346A1 (en) * 2021-06-02 2022-12-07 ABB Schweiz AG Helicoidal guide for the cooling of a medium-frequency transformer
WO2022253916A1 (en) * 2021-06-02 2022-12-08 Abb Schweiz Ag Helicoidal guide for the cooling of a medium-frequency transformer
CN117316606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季华实验室 一种高精度射频空心电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16606B (zh) * 2023-11-28 2024-03-19 季华实验室 一种高精度射频空心电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77725U (zh) 实芯电感线圈
US4897626A (en) Cooling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CN109243779A (zh) 中空环圈形磁功率单元
US20170047156A1 (en) Reactor
JP6562830B2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4966604A (zh) 一种磁性组件及其绕组线圈绕制方法
JP5057534B1 (ja) 高周波トランス
EP2034494A2 (en) Choke of electric device
CN110114846B (zh) 磁芯、线圈组件以及包括线圈组件的电子组件
US20150279548A1 (en) Compact inductor employing redistrubuted magnetic flux
CN213277726U (zh) 液冷式电感线圈
CN201805614U (zh) 一种用于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聚焦线圈
CN212380271U (zh) 一种绝缘树脂浇注式平波电抗器
CN102938294A (zh) 高频电源变压器
JP6287476B2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8107325A (ja) リアクトル
CN208638103U (zh) 一种定子冲片及其应用的定子组件和电机
JP5495382B2 (ja) 自冷有芯コイルとこのコイルを用いた高周波トランス
CN217035348U (zh) 非晶合金立体卷铁芯干式变压器
CN213716676U (zh) 一种电抗器的水冷装置
CN220753212U (zh) 一种低共模电流变压器
CN209993453U (zh) 具有导热结构及线圈的电磁元件
CN219627933U (zh) 加热线圈组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及电池电芯加热装置
US20220208439A1 (en) Magnetic component
CN220456226U (zh) 一种带有新型绕组的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