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2996U -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2996U
CN213272996U CN202022197679.1U CN202022197679U CN213272996U CN 213272996 U CN213272996 U CN 213272996U CN 202022197679 U CN202022197679 U CN 202022197679U CN 213272996 U CN213272996 U CN 213272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shop body
liquid
liquid storage
storage tank
suction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76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年
彭力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zhao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zhao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zhao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zhao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76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2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2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2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包括车间本体、顶盖、蓄液箱、单片机和冷却箱,所述车间本体内部的顶端设有蓄液箱,蓄液箱两侧的外壁皆通过连杆与车间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蓄液箱内部的一侧设有液位机构,并且蓄液箱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注液口的底端延伸至蓄液箱的内部,所述车间本体的上方设有顶盖,且顶盖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斜支撑架,斜支撑架远离顶盖的一端与车间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蓄液箱下方的车间本体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湿效果,确保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调节效果,而且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温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尘车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无尘车间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使其呈所给予特别设计的房间,亦即是不论外在之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的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为了确保无尘车间内部的温度与湿度,需实时对其进行调节控制处理,因此需使用到相应的调节装置。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调节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调节装置不便于均匀将水源雾化喷洒至车间本体的内部,导致其控湿性能一般,还需加以改善;
(2)现有的此类调节装置不便于对蓄液箱内部水源的液位进行监测处理,难以及时对其内部添加水源处理,导致其易产生干涸的现象,进而影响其调节效果;
(3)现有的此类调节装置不便于高效进行换热处理,导致车间本体内部的空气难以充分与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接触,进而影响其控温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调节装置不便于均匀将水源雾化喷洒至车间本体的内部、不便于对蓄液箱内部水源的液位进行监测处理以及不便于高效进行换热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包括车间本体、顶盖、蓄液箱、单片机和冷却箱,所述车间本体内部的顶端设有蓄液箱,蓄液箱两侧的外壁皆通过连杆与车间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蓄液箱内部的一侧设有液位机构,并且蓄液箱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注液口的底端延伸至蓄液箱的内部,所述车间本体的上方设有顶盖,且顶盖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斜支撑架,斜支撑架远离顶盖的一端与车间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蓄液箱下方的车间本体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且车间本体远离湿度传感器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并且车间本体表面的一端设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警报器,且警报器一侧的冷却箱顶端安装有第一吸风机,第一吸风机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车间本体的内部,并且警报器远离第一吸风机一侧的冷却箱顶端安装有第二吸风机,第二吸风机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车间本体的内部,所述顶盖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吸风机、警报器以及第二吸风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液箱下方的车间本体内部设有格状蓄液槽,且格状蓄液槽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承载杆,承载杆远离格状蓄液槽的一端与车间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便水源进行流通处理。
优选的,所述液位机构的内部依次设有距离传感器、柱形网框以及漂浮块,所述蓄液箱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柱形网框,以便对距离传感器以及漂浮块进行安置处理。
优选的,所述柱形网框内部的底端设有漂浮块,且漂浮块上方的蓄液箱顶部安装有距离传感器,以便对蓄液箱内部水源的液位进行监测处理。
优选的,所述格状蓄液槽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流通管,流通管的顶端延伸至蓄液箱的内部,且格状蓄液槽的底端安装有等间距的雾化喷嘴,使得水源经雾化喷嘴均匀雾化喷洒至车间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远离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一吸风机的外壁相连通,并且换热管远离进液口的一端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远离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吸风机的外壁相连通,以便高效调节车间本体内部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不仅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湿效果,确保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调节效果,而且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温效率;
(1)通过设置有蓄液箱、格状蓄液槽、承载杆以及雾化喷嘴,通过湿度传感器对车间本体内部的湿度进行监测,相关数据会反馈至单片机,如车间本体内部的湿度较低,单片机则会控制流通管表面所设置的电磁阀,使得流通管呈开合状态,此时蓄液箱内部的水源则会经流通管流入至格状蓄液槽的内部,再而由雾化喷嘴均匀雾化喷洒至车间本体的内部,从而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湿效果;
(2)通过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柱形网框以及漂浮块,通过漂浮块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使其始终位于柱形网框的内部进行漂浮处理,当蓄液箱内部的水源液位逐渐下降,漂浮块则会同步进行下移,同时距离传感器会对漂浮块的距离进行监测,相关数据会反馈至单片机,如水源液位较低,距离传感器所监测的距离值则会较高,此时单片机则会对警报器发出相应指令,使得警报器发出警报进行提示,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及时知晓水源不足的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蓄液箱进行注水处理,进而可避免其产生干涸的现象,从而确保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调节效果;
(3)通过设置有第一吸风机、第二吸风机、出液口、换热管以及冷却箱,通过温度传感器对车间本体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相关数据会反馈至单片机,如温度较高,通过操作单片机控制第一吸风机,使其将车间本体内部的空气经进液口输送至换热管的内部,同时操作单片机控制第二吸风机,使其经出液口将换热管内部的空气输送至车间本体的内部,因换热管呈环形结构,使其与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液能够充分进行接触,进而使得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位机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格状蓄液槽仰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间本体;2、湿度传感器;3、承载杆;4、斜支撑架;5、顶盖;6、蓄液箱;7、单片机;8、注液口;9、流通管;10、液位机构;1001、距离传感器;1002、柱形网框;1003、漂浮块;11、格状蓄液槽;12、雾化喷嘴;13、温度传感器;14、第一吸风机;15、警报器;16、第二吸风机;17、出液口;18、换热管;19、冷却箱;20、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包括车间本体1、顶盖5、蓄液箱6、单片机7和冷却箱19,车间本体1内部的顶端设有蓄液箱6,蓄液箱6两侧的外壁皆通过连杆与车间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蓄液箱6下方的车间本体1内部设有格状蓄液槽11,且格状蓄液槽11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承载杆3,承载杆3远离格状蓄液槽11的一端与车间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便水源进行流通处理;
格状蓄液槽1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流通管9,流通管9的顶端延伸至蓄液箱6的内部,且格状蓄液槽11的底端安装有等间距的雾化喷嘴12,使得水源经雾化喷嘴12均匀雾化喷洒至车间本体1的内部;
且蓄液箱6内部的一侧设有液位机构10,液位机构10的内部依次设有距离传感器1001、柱形网框1002以及漂浮块1003,蓄液箱6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柱形网框1002,柱形网框1002内部的底端设有漂浮块1003,且漂浮块1003上方的蓄液箱6顶部安装有距离传感器1001,该距离传感器1001的型号可为E2EM-X16MX,距离传感器100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通过漂浮块1003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使其始终位于柱形网框1002的内部进行漂浮处理,当蓄液箱6内部的水源液位逐渐下降,漂浮块1003则会同步进行下移,同时距离传感器1001会对漂浮块1003的距离进行监测,相关数据会反馈至单片机7,如水源液位较低,距离传感器1001所监测的距离值则会较高,此时单片机7则会对警报器15发出相应指令,使得警报器15发出警报进行提示,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及时知晓水源不足的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蓄液箱6进行注水处理,进而可避免其产生干涸的现象,确保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调节效果;
并且蓄液箱6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8,注液口8的底端延伸至蓄液箱6的内部,车间本体1的上方设有顶盖5,且顶盖5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斜支撑架4,斜支撑架4远离顶盖5的一端与车间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蓄液箱6下方的车间本体1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2,该湿度传感器2的型号可为HIH9000,且车间本体1远离湿度传感器2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该温度传感器13的型号可为PT100,并且车间本体1表面的一端设有冷却箱19,冷却箱19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管18,换热管18的一端设有进液口20,进液口20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一吸风机14的外壁相连通,并且换热管18远离进液口20的一端设有出液口17,出液口17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吸风机16的外壁相连通,以便高效调节车间本体1内部的温度;
冷却箱19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警报器15,该警报器15的型号可为FU-JS001,且警报器15一侧的冷却箱19顶端安装有第一吸风机14,该第一吸风机14的型号可为GZI-4M,第一吸风机14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车间本体1的内部,并且警报器15远离第一吸风机14一侧的冷却箱19顶端安装有第二吸风机16,该第二吸风机16的型号可为GZI-4M,第二吸风机16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车间本体1的内部,顶盖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单片机7,该单片机7的型号可为SH69P25,单片机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吸风机14、警报器15以及第二吸风机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7的输入端分别与湿度传感器2与温度传感器1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当调节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湿度传感器2对车间本体1内部的湿度进行监测,相关数据会反馈至单片机7,如车间本体1内部的湿度较低,单片机7则会控制流通管9表面所设置的电磁阀,使得流通管9呈开合状态,此时蓄液箱6内部的水源则会经流通管9流入至格状蓄液槽11的内部,再而由雾化喷嘴12均匀雾化喷洒至车间本体1的内部,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湿效果,之后通过漂浮块1003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使其始终位于柱形网框1002的内部进行漂浮处理,当蓄液箱6内部的水源液位逐渐下降,漂浮块1003则会同步进行下移,同时距离传感器1001会对漂浮块1003的距离进行监测,相关数据会反馈至单片机7,如水源液位较低,距离传感器1001所监测的距离值则会较高,此时单片机7则会对警报器15发出相应指令,使得警报器15发出警报进行提示,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及时知晓水源不足的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蓄液箱6进行注水处理,进而可避免其产生干涸的现象,确保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调节效果,最后通过温度传感器13对车间本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相关数据会反馈至单片机7,如温度较高,通过操作单片机7控制第一吸风机14,使其将车间本体1内部的空气经进液口20输送至换热管18的内部,同时操作单片机7控制第二吸风机16,使其经出液口17将换热管18内部的空气输送至车间本体1的内部,因换热管18呈环形结构,使其与冷却箱19内部的冷却液能够充分进行接触,进而使得换热管18的换热效率得到提升,提高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控温效率,从而完成调节装置的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包括车间本体(1)、顶盖(5)、蓄液箱(6)、单片机(7)和冷却箱(19),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本体(1)内部的顶端设有蓄液箱(6),蓄液箱(6)两侧的外壁皆通过连杆与车间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蓄液箱(6)内部的一侧设有液位机构(10),并且蓄液箱(6)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8),注液口(8)的底端延伸至蓄液箱(6)的内部,所述车间本体(1)的上方设有顶盖(5),且顶盖(5)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斜支撑架(4),斜支撑架(4)远离顶盖(5)的一端与车间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蓄液箱(6)下方的车间本体(1)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2),且车间本体(1)远离湿度传感器(2)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并且车间本体(1)表面的一端设有冷却箱(19),所述冷却箱(19)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警报器(15),且警报器(15)一侧的冷却箱(19)顶端安装有第一吸风机(14),第一吸风机(14)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车间本体(1)的内部,并且警报器(15)远离第一吸风机(14)一侧的冷却箱(19)顶端安装有第二吸风机(16),第二吸风机(16)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车间本体(1)的内部,所述顶盖(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单片机(7),单片机(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吸风机(14)、警报器(15)以及第二吸风机(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7)的输入端分别与湿度传感器(2)与温度传感器(1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箱(6)下方的车间本体(1)内部设有格状蓄液槽(11),且格状蓄液槽(11)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承载杆(3),承载杆(3)远离格状蓄液槽(11)的一端与车间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机构(10)的内部依次设有距离传感器(1001)、柱形网框(1002)以及漂浮块(1003),所述蓄液箱(6)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柱形网框(10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网框(1002)内部的底端设有漂浮块(1003),且漂浮块(1003)上方的蓄液箱(6)顶部安装有距离传感器(100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状蓄液槽(1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流通管(9),流通管(9)的顶端延伸至蓄液箱(6)的内部,且格状蓄液槽(11)的底端安装有等间距的雾化喷嘴(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9)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管(18),换热管(18)的一端设有进液口(20),进液口(20)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一吸风机(14)的外壁相连通,并且换热管(18)远离进液口(20)的一端设有出液口(17),出液口(17)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吸风机(16)的外壁相连通。
CN202022197679.1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Active CN213272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7679.1U CN213272996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7679.1U CN213272996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2996U true CN213272996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7679.1U Active CN213272996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2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431B (zh) 除湿装置和方法
CN108731151B (zh) 一种节能环保除尘通风设备
CN101813351A (zh) 散热系统和通信系统
CN207846003U (zh) 一种纺织车间专用的喷雾加湿器
CN102809306A (zh) 等焓加湿降温节水闭式冷却塔
CN206019387U (zh) 一种节水冷却塔
CN111587042A (zh) 一种电力系统计算机机房温度控制系统
CN213272996U (zh) 一种无尘车间用的恒温、恒湿调节装置
JP2013536398A (ja) 空冷式冷却装置のための冷却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02835632U (zh) 一种湿膜加湿机
CN106731471A (zh) 一种固态风扇耦合吸附净化的中大型空气净化系统
CN207009936U (zh) 一种设有除湿装置的配电柜
CN201438016U (zh) 一种湿膜恒温恒湿机
CN206600897U (zh) 一种湿膜加湿器
CN206500001U (zh) 一种固态风扇耦合吸附净化的中大型空气净化系统
CN204902070U (zh) 降温-杀菌一体式蒸发冷气机
CN21267762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计算机机房
CN208939420U (zh) 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设备
CN205305696U (zh) 一种鸡舍湿帘喷雾降温装置
CN215027183U (zh) 一种工厂除尘装置
CN112423542A (zh) 一种电网调度自动化电信公网通信通道安全装置
CN215637744U (zh) 一种库房用加湿装置
CN217303043U (zh) 一种控温节能的柜式机房
CN215637492U (zh) 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
CN111682435B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散热电力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