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2869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2869U
CN213272869U CN202022279773.1U CN202022279773U CN213272869U CN 213272869 U CN213272869 U CN 213272869U CN 202022279773 U CN202022279773 U CN 202022279773U CN 213272869 U CN213272869 U CN 213272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ction
air conditioner
air guide
scrol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97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锡栋
凌敬
付裕
宋英杰
刘乾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797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2869U/zh
Priority to US17/429,457 priority patent/US2022030770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29410 priority patent/WO2022077692A1/zh
Priority to CA3129274A priority patent/CA3129274C/en
Priority to EP20919371.3A priority patent/EP4012273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2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2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贯流风轮和导风部件,所述空调本体具有贯流风道以及与所述贯流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贯流风道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游,在与所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横截面上,所述空调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贯流风道位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之间,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在所述出风口处绕枢转轴线可转动的导风件,当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量最大时,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一蜗壳之间限定出设定风道,所述设定风道在所述横截面上的宽度沿着出风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可以提升风量、送风范围和送风距离。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例如移动空调、窗式空调或空调挂机等,采用贯流风道部件,贯流风轮旋转一次增压,通过贯流风道出风,在出风口处经过导风板导流,满足送风角度要求,然而,导风板在导流阶段,由于强行改变气流转向角度,使得气流转角幅度大,风压下降快,导致送风距离变短,而且会使得风量减少,对换热效果起到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可以提升风量、送风范围和送风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具有贯流风道以及与所述贯流风道连通的出风口;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贯流风道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游,在与所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横截面上,所述空调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贯流风道位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之间;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在所述出风口处绕枢转轴线可转动的导风件,当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量最大时,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一蜗壳之间限定出设定风道,所述设定风道在所述横截面上的宽度沿着出风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可以提升风量、送风范围和送风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设定风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均为光滑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蜗壳的外端点为M,所述第二蜗壳的外端点为N,以O点为圆心,R为半径作基圆,所述枢转轴线的投影点为Oo位于所述基圆内,过点O向线段MN作垂线获得垂足点K,所述导风件在转动周向上的两端点分别为P和Q,过点Oo向线段PQ的中垂线L作垂线获得垂足点B,其中,0.4MN≤MK≤0.6MN,0.25MK≤KO≤0.85MK,0.35KO≤R≤0.75KO,PQ≤0.9MN,OoB≤0.5R。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面和外饰面,所述导风件具有第一导风状态和第二导风状态,在第一导风状态下,所述导风面位于所述外饰面的靠近所述第一蜗壳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蜗壳之间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在第二导风状态下,所述导风面位于所述外饰面的靠近所述第二蜗壳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蜗壳之间限定出第二出风风道,沿所述导风件的转动周向,所述导风面和所述外饰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面为弧面且曲率为ρ1,所述外饰面包括弧面段,所述弧面段的曲率为ρ2,其中,0<ρ1<ρ2≤0.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饰面还包括两个斜面段,两个所述斜面段分别连接在所述弧面段的两端,所述斜面段与所述弧面段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0°≤α≤2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导风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导风件可转动到所述贯流风道内,且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一蜗壳的面对所述第二蜗壳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1,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二蜗壳的面对所述第一蜗壳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2,其中,δ1≥4mm,δ2≥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与所述外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以使所述内导风板和所述外导风板之间限定出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与所述内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导风板和所述外导风板的表面装配间隙W小于等于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壳包括第一直线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内端的蜗舌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外端的第一扩口段,所述第二蜗壳包括第二直线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段外端的第二扩口段,所述第一扩口段从内到外先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的方向延伸,再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扩口段从内到外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延伸线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移动空调,所述第一扩口段位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后侧,所述第一扩口段的上端为所述第一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二扩口段的上端为所述第二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一扩口段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室内挂机,所述第一扩口段位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上侧,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前端为所述第一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前端为所述第二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前端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截面图,图未示出导风件;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器包括导风件的一个状态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器包括导风件的另一个状态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器包括导风件的再一个状态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第一出风风道的截面宽度变化分析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导风件转动至另一个位置的状态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件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1中圈示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空调本体10;
贯流风道101;第一出风风道1011;第二出风风道1012;设定风道1013;
出风口102;进风口103;
第一蜗壳11;第一直线段111;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S1;
蜗舌段112;第一扩口段113;
第二蜗壳12;第二直线段121;第二直线段的延伸线S2;
第二扩口段122;
贯流风轮20;旋转轴线201;
导风部件30;枢转轴线301;导风件31;
导风面311;导风面的延伸线S3;
外饰面312;弧面段3121;斜面段3122;
内导风板31a;外导风板31b;空腔31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空调本体10、贯流风轮20和导风部件30。空调本体10具有贯流风道101以及与贯流风道101连通的出风口102,贯流风轮20设于贯流风道101且位于出风口102的上游。由此,在贯流风轮20转动时,气流可以进入到贯流风道101,然后从出风口102送出到空调本体10外。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本体10的具体构成不限,需要根据空调器100的具体类型确定,这里不作限定。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本体10上还可以具有与贯流风道101连通的进风口103,贯流风轮20设于贯流风道101且位于进风口103的下游,由此,在贯流风轮20转动时,空调本体10外的空气可以从进风口103进入空调本体10内,然后进入到贯流风道101,之后从出风口102送出到空调本体10外。
如图1所示,在与贯流风轮20的旋转轴线201相垂直的横截面上,也就是说,该横截面垂直于贯流风轮20的旋转轴线201,例如图1所示的横截面上,空调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11和第二蜗壳12,贯流风道101位于第一蜗壳11和第二蜗壳1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蜗壳11可以是一体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拼接而成,第二蜗壳12可以是一体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拼接而成,需要根据空调本体10的具体类型确定,这里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导风部件30包括在出风口102处绕枢转轴线301可转动的导风件31,例如图1中虚线表示导风件31的一些可旋转位置。当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最大时,如图5和图6所示,导风件31与第一蜗壳11之间限定出设定风道1013,设定风道1013在上述横截面上的宽度沿着出风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也就是说,当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最大时,设定风道1013的截面宽度沿着出风方向形成为先扩后缩的结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100的出风量可以实际测得或者数值模拟获得,并且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空调器100的具体类型不同。另外,设定风道1013在上述横截面上的宽度指的是,在该横截面上垂直于设定风道1013入口气流方向的宽度,例如图中所示的L2、L3…Li…Ln。
基于伯努利方程,静压+动压=常数,当贯流风道101中的气流达到设定风道1013时,可以先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设定风道1013的截面宽度逐渐变大,基于流量不变,但流道宽度变大,从而气流速度变小,使得气流动压减小、静压增大,第二阶段,设定风道1013的截面宽度逐渐减小,即流道宽度变小,从而气流速度变大,使得气流动压增大,由此,可以提升出风的静压和动压,即提升出风的抗阻能力,使得送风距离远。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例如移动空调、窗式空调或空调挂机等,采用贯流风道部件,贯流风轮旋转一次增压,通过贯流风道出风,在出风口处经过导风板导流,满足送风角度要求,然而,导风板在导流阶段,由于强行改变气流转向角度,使得气流转角幅度大,风压下降快,导致送风距离变短,而且会使得风量减少,对换热效果起到不利影响。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当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最大时,导风面311与第一蜗壳11之间的设定风道1013的截面宽度为沿着出风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由此可以通过贯流风轮20的旋转,实现一次增压,形成稳定气流场,气流流动到设定风道1013时,可以提升出风静压和动压,从而实现二次增压,提升出风的抗阻能力,满足大风量、大范围、远距离送风的要求,解决风量衰减、送风范围小、送风距离短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蜗壳11包括第一直线段111、连接在第一直线段111内端的蜗舌段112、以及连接在第一直线段111外端的第一扩口段113,第二蜗壳12包括第二直线段121、和连接在第二直线段121外端的第二扩口段122,结合图2,第一扩口段113从内到外先朝向远离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S1的方向延伸,再朝向靠近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S1的方向延伸,第二扩口段122从内到外朝向远离第二直线段的延伸线S2的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本段所述的“内”指的是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靠近贯流风道101的进口的方向,“外”指的是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靠近贯流风道101的出口的方向。
由此,通过上述设定第一蜗壳11和第二蜗壳12的形状,结合图2,可以使得第一扩口段113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以及第二扩口段122分别位于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S1和第二直线段的延伸线S2的两侧,从而使得贯流风道101的外端部为扩口形状,以增大贯流风道101在该处的出风面积,从而提升出风风量。简言之,通过对第一扩口段113和第二扩口段122的设计,使得贯流风道101的外端部为扩口形状,以增大贯流风道101在该处的出风面积,从而提升出风风量。
结合图6,当第一蜗壳11和第二蜗壳12构造为上述结构时,设定风道1013在上述横截面上的宽度可以指的是,在上述横截面上,由第二直线段121的外端点D向第一直线段111作垂线段获得垂足A,AD的长度为L1,以该垂线段为基准,做若干平行于该垂线段的直线,每个直线位于第一蜗壳11和导风件31的导风面311之间的线段长度,如图6中所示的L2、L3…Li…Ln即为设定风道1013各处的宽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最大时,导风面的延伸线S3与第一蜗壳11之间的横截宽度,如图6中所示的Ln+1、Ln+2,沿着出风方向相对于设定风道1013的出口横截宽度Ln,继续逐渐减小。由此,可以更好地实现出风气流的二次增压,提升出风的全压,即提升出风的抗阻能力,使得送风距离远。
如图7所示,在与贯流风轮20的旋转轴线201相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蜗壳11的外端点(如图7中所示的第一扩口段113的外端点)为M,第二蜗壳12的外端点(如图7中所示的第二扩口段122的外端点)为N,以O点为圆心,R为半径作基圆,枢转轴线301的投影点为Oo位于基圆内,过点O向线段MN作垂线获得垂足点K,导风件31在转动周向上的两端点分别为P和Q,结合图8,向线段PQ作中垂线L,过点Oo向中垂线L作垂线获得垂足点B,其中,0.4MN≤MK≤0.6MN,0.25MK≤KO≤0.85MK,0.35KO≤R≤0.75KO,PQ≤0.9MN,OoB≤0.5R。
由此,本申请通过巧妙设定上述参数,如上设定导风件31的枢转轴线301的位置,同时匹配设计导风件31的周向宽度,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当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最大时,设定风道1013在横截面上的宽度沿着出风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从而兼顾大风量、低噪音、大送风范围,满足制热、制冷舒适性要求。
例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为移动空调,第一扩口段113位于第二扩口段122的后侧,第一扩口段113的上端为第一蜗壳11的外端,第二扩口段122的上端为第二蜗壳12的外端,第一扩口段113的上端高于第二扩口段122的上端。由此,当导风件31转动至靠近前侧的第二扩口段122的位置时,导风件31的后表面即为导风面311以与第一蜗壳11之间限定出位于导风件31后侧的第一出风风道1011,以实现向后送风(结合图3),当导风件31转动至靠近后侧的第一扩口段113的位置时,导风件31的前表面即为导风面311以与第二蜗壳12之间限定出位于导风件31前侧的第二出风风道1012,以实现向前送风(结合图4)。
此时,通过如上设定上述参数,(1)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强劲风档风量可提升至600方,与以往最大风量为450方的移动空调相比,风量提升了33.3%;(2)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的送风距离可达11.0m,实现超远送风,而以往移动空调在同测试条件下送风距离仅为5.0m;(3)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的摆风范围可达180°,真正实现全屋无死角送风,而以往移动空调仅能够在产品正前方30°范围内扫风。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其他构成例如换热器、底盘、面框、面板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例如图9所示,空调器100为室内挂机,第一扩口段113位于第二扩口段122的上侧,第一扩口段113的前端为第一蜗壳11的外端,第二扩口段122的前端为第二蜗壳12的外端,第一扩口段113的前端位于第二扩口段122的前端的前侧。由此,当导风件31转动至靠近下方的第二扩口段122的位置时,导风件31的上表面即为导风面311以与第一蜗壳11之间限定出位于导风件31上方的第一出风风道1011,以实现向上送风(如图9所示),当导风件31转动至靠近上方的第一扩口段113的位置时,导风件31的下表面即为导风面311以与第二蜗壳12之间限定出位于导风件31下方的第二出风风道1012,以实现向下送风(如图10所示)。
此时,通过如上设定上述参数,(1)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挂机强劲风档风量可提升至750方,与以往最大风量为680方的室内挂机相比,风量提升了10.3%;(2)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挂机的送风距离可达9.0m,实现超远送风,而以往室内挂机在同测试条件下送风距离仅为7.5m;(3)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挂机的摆风范围可达180°,真正实现全屋无死角送风,而以往室内挂机仅能够在75°范围内扫风。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挂机的其他构成例如换热器、底盘、面框、面板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风件31包括导风面311和外饰面312,导风件31具有第一导风状态和第二导风状态,如图3所示,在第一导风状态下,导风面311位于外饰面312的靠近第一蜗壳11的一侧,且导风面311与第一蜗壳11之间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1011,如图4所示,在第二导风状态下,导风面311位于外饰面312的靠近第二蜗壳12的一侧且与第二蜗壳12之间限定出第二出风风道1012。
可以理解的是,在导风件31绕枢转轴线301转动的过程中,将导风件31最大程度地遮挡出风口102的位置定义为初始位置,当导风件31位于初始位置的靠近第二蜗壳12且远离第一蜗壳11的一侧,且导风件31在一个转动角度范围(简称第一角度范围)转动的过程中,导风面311与第一蜗壳11之间都可以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1011,此时,导风件31均位于第一导风状态,也就是说,第一导风状态下的导风件31并不是对应一个角度,而是对应多个角度。
同理,在导风件31绕枢转轴线301转动的过程中,当导风件31位于初始位置的靠近第一蜗壳11且远离第二蜗壳12的一侧,且导风件31在一个转动角度范围(简称第二角度范围)转动的过程中,导风面311与第二蜗壳12之间都可以限定出第二出风风道1012,此时,导风件31均位于第二导风状态,也就是说,第二导风状态下的导风件31并不是对应一个角度,而是对应多个角度。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空调器100的具体类型不同,第一角度范围和第二角度范围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里不作限制。
由此,可以理解,当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最大时,设定风道1013是由导风件31与第一蜗壳11之间限定出的,因此,设定风道1013为一个具体的第一出风风道1011,也就是说,当导风件31位于第一导风状态且转动到设定角度位置时,导风件31与第一蜗壳11之间限定出的第一出风风道1011为设定风道101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出风量最大时,导风件31转动到的具体设定角度位置可能不同,因此,不对设定角度位置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导风件31的转动周向(可以是朝向第一蜗壳11且远离第二蜗壳12的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也可以是朝向第二蜗壳12且远离第一蜗壳11的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导风面311和外饰面312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由此,可以在保证设定风道1013结构形状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导风面311与外饰面312之间形成一定距离,从而改善导风件31上形成凝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设定风道101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均为光滑曲面,例如在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扩口段113的朝向第二扩口段122的一侧表面、以及导风面311均为光滑曲面。由此,当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最大时,设定风道1013的宽度两侧表面分别为流线曲面,设定风道1013的横截面可以为近似球形,使得设定风道1013可以实现截面宽度从逐渐增大到逐渐减小的平滑过渡,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二次增压。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扩口段113的朝向第二扩口段122的一侧表面、以及导风面311还可以构造为非光滑曲面,例如还可以为折线曲面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导风面311可以为弧面且曲率为ρ1,外饰面312可以包括弧面段3121,弧面段3121的曲率为ρ2,其中,0<ρ1<ρ2≤0.03。由此,导风件31的导风面311和外饰面312均符合附壁效应,使得气流局部加速正压,使得气流能够完好地包裹导风件31,避免气流脱离导风件31表面形成旋涡,即避免冷热交汇形成水珠,解决导风件31上形成凝露的问题。
结合图12,外饰面312还包括两个斜面段3122,两个斜面段3122分别连接在弧面段3121的两端,即弧面段3121弧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斜面段3122,斜面段3122与弧面段3121的切线(即斜面段3122与弧面段3121相应端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25°。由此,通过在外饰面312的两端设计非曲线段并与弧面段3121形成α夹角,从而使得外饰面312符合附壁效应,使得气流局部加速正压,使得气流能够完好地包裹导风件31,避免气流脱离导风件31表面形成旋涡,即避免冷热交汇形成水珠,解决导风件31上形成凝露的问题。
结合图1,在导风件31转动的过程中,导风件31可转动到贯流风道101内,也就是说,导风件31可以转动到第一蜗壳11的朝向第二蜗壳12的一侧,此时,导风件31的外饰面312与第一蜗壳11的面对第二蜗壳12的一侧表面之间间隙配合,如图1所示,此时外饰面312与第一蜗壳11的面对第二蜗壳12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1;导风件31也可以转动到第二蜗壳12的朝向第一蜗壳11的一侧,此时,导风件31的外饰面312与第二蜗壳12的面对第一蜗壳11的一侧表面之间间隙配合,如图1所示,此时外饰面312与第二蜗壳12的面对第一蜗壳11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2。或者说,过外饰面312上距离枢转轴线301最远的点作虚线圆,该虚线圆与第一蜗壳11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1,该虚线圆与第二蜗壳12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2,其中,δ1≥4mm,δ2≥4mm。
由此,通过如上设计转动间隙,保证气流能够沿着导风件31的表面流动,符合附壁效应,从而可以保证可以形成二次增压,提升气流速度,使得气流局部加速正压,使得气流能够完好地包裹导风件31,避免气流脱离导风件31表面形成旋涡,即避免冷热交汇形成水珠,解决导风件31上形成凝露的问题。
简言之,通过上述限定导风件31的表面曲率、与贯流风道101的壁面间隙等,从而能够保证气流局部加速正压,气流与导风件31之间的攻角控制在10°以内,解决冷风不能包裹导风件31问题,保证气流不至于脱离壁面,形成旋涡,避免冷热交汇形成水珠,解决出风口102处的凝露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当处于低风高频时,导风板容易过冷形成凝露,凝露水珠容易沿导风板的外观面滴下,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风件31可以包括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内导风板31a的内表面为导风面311,外导风板31b的外表面为外饰面312,内导风板31a转动周向上的两端与外导风板31b转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以使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之间限定出空腔31c。由此,通过在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气腔,从而可以达到保温效果,避免冷热交汇,或者说,空气夹层保温可以避免导风面311或者外饰面312过冷,从原理上解决了导风件31的凝露滴水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腔31c可以用于收纳容纳空气或者保温材料,当收纳空气时,可以在在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气腔获得保温效果,并降低导风件31的重量,降低导风板的成本,简化导风件31的加工和装配。当收纳保温材料时,可以提高保温效果,进一步起到防凝露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内导风板31a转动周向上的两端与内导风板31a转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卡扣连接。由此,可以简化装配,并且可以实现拆卸维修,或者根据需要在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之间增、减保温材料等。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装配,例如热熔焊接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沿枢转轴线301的延伸方向,卡扣的数量不限,可以为多个,从而提高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的连接可靠性。此外,在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装配的位置,内导风板31a和外导风板31b之间的表面配合间隙W可以控制0.5mm以内,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气流流动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30,除了包括导风件31之外,还可以包括驱动导风件31绕枢转轴线301转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具体构成不限,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导风件31的两端可以通过步进电机带动防电轴转动,防电轴通过轴承座与导风件31相连,从而实现导风件31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具有贯流风道以及与所述贯流风道连通的出风口;
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贯流风道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游,在与所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横截面上,所述空调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贯流风道位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之间;
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在所述出风口处绕枢转轴线可转动的导风件,当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量最大时,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一蜗壳之间限定出设定风道,所述设定风道在所述横截面上的宽度沿着出风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设定风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均为光滑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蜗壳的外端点为M,所述第二蜗壳的外端点为N,以O点为圆心,R为半径作基圆,所述枢转轴线的投影点为Oo位于所述基圆内,过点O向线段MN作垂线获得垂足点K,所述导风件在转动周向上的两端点分别为P和Q,过点Oo向线段PQ的中垂线L作垂线获得垂足点B,其中,0.4MN≤MK≤0.6MN,0.25MK≤KO≤0.85MK,0.35KO≤R≤0.75KO,PQ≤0.9MN,OoB≤0.5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面和外饰面,所述导风件具有第一导风状态和第二导风状态,在第一导风状态下,所述导风面位于所述外饰面的靠近所述第一蜗壳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蜗壳之间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在第二导风状态下,所述导风面位于所述外饰面的靠近所述第二蜗壳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蜗壳之间限定出第二出风风道,沿所述导风件的转动周向,所述导风面和所述外饰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为弧面且曲率为ρ1,所述外饰面包括弧面段,所述弧面段的曲率为ρ2,其中,0<ρ1<ρ2≤0.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饰面还包括两个斜面段,两个所述斜面段分别连接在所述弧面段的两端,所述斜面段与所述弧面段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0°≤α≤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导风件可转动到所述贯流风道内,且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一蜗壳的面对所述第二蜗壳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1,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二蜗壳的面对所述第一蜗壳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δ2,其中,δ1≥4mm,δ2≥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与所述外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以使所述内导风板和所述外导风板之间限定出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与所述内导风板转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和所述外导风板的表面装配间隙W小于等于0.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包括第一直线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内端的蜗舌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外端的第一扩口段,所述第二蜗壳包括第二直线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段外端的第二扩口段,所述第一扩口段从内到外先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的方向延伸,再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扩口段从内到外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延伸线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移动空调,所述第一扩口段位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后侧,所述第一扩口段的上端为所述第一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二扩口段的上端为所述第二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一扩口段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上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室内挂机,所述第一扩口段位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上侧,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前端为所述第一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前端为所述第二蜗壳的外端,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前端的前侧。
CN202022279773.1U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Active CN213272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773.1U CN213272869U (zh)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US17/429,457 US20220307701A1 (en) 2020-10-13 2020-11-17 Air conditioner
PCT/CN2020/129410 WO2022077692A1 (zh) 2020-10-13 2020-11-17 空调器
CA3129274A CA3129274C (en) 2020-10-13 2020-11-17 Air conditioner
EP20919371.3A EP4012273A4 (en) 2020-10-13 2020-11-17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773.1U CN213272869U (zh)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2869U true CN213272869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8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9773.1U Active CN213272869U (zh)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2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7322A (zh) 空调器
US7517185B2 (en) Air conditioner
US9759441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5509280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WO2020103602A1 (zh) 离心风机、风道系统及空调
WO202116980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105674399A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11115661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114110758B (zh) 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3197611A1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09340915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272869U (zh) 空调器
EP1975522B1 (en) Air conditioner
TW200404126A (en) Air-conditioner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WO2022077692A1 (zh) 空调器
CN20904256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84880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11041087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630799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177346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177345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A3129274C (en) Air conditioner
WO2020077916A1 (zh) 对旋风扇
CN114440316A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