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52370U - 一种胸腔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腔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52370U
CN213252370U CN202021314350.2U CN202021314350U CN213252370U CN 213252370 U CN213252370 U CN 213252370U CN 202021314350 U CN202021314350 U CN 202021314350U CN 213252370 U CN213252370 U CN 213252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mmunicated
bottle
collecting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43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Provincial Che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Provincial Che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Provincial Che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enan Provincial Che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3143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52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52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52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体内收集导管、无菌贴、医用塑料板、体外收集导管、斜三通管、流量调节阀、弯曲导流管、收集装置和滤气恒压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胸腔引流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胸腔引流管,通过设置与弯曲导流管相通的螺旋管提高了胸腔内引流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引流时积液在管内堵塞的可能,通过设置滤气恒压装置避免了收集瓶内积液回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平衡了收集装置的内外气压,也为带有过滤功能的胸腔引流管提供了可能,避免了废弃积液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通过设置浮片固定了积液管和螺旋管的位置,使得管体在收集装置内保持稳定,提升了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胸腔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胸腔引流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但现有的胸腔引流管的输送管均为一体的直管,胸腔积液杂质中细菌和杂质较多可能会在管内堵塞,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危害且污染环境,当收集瓶内积液储存较多时,引流管在收集瓶内无法固定,会随着液面上升而上升,使得管体弯曲变形,影响引流效率,而收集瓶内气压变低时会产生倒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管,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胸腔引流管引流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胸腔内引流的效率和安全性,避免了收集瓶内积液回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提高了引流过程的顺畅性,为带有过滤功能的胸腔引流管提供了可能,提高了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体验,解决了胸腔引流管自身结构复杂且维护较为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体内收集导管、无菌贴、医用塑料板、体外收集导管、斜三通管、流量调节阀、弯曲导流管、收集装置和滤气恒压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于表面光滑的平面上,所述滤气恒压装置设于收集装置外侧的左上方且与收集装置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弯曲导流管设于收集装置外侧的右上方且与收集装置之间贯通连接,所述体外收集导管贯通设于弯曲导流管的右上方,所述流量调节阀固接于体外收集导管的外侧壁上,所述斜三通管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上,所述体内收集导管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的右端,所述医用塑料板和无菌贴均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和体内收集导管之间,所述无菌贴固接于医用塑料板的右侧壁上,所述体内收集导管、斜三通管、体外收集导管和弯曲导流管相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透明瓶身、瓶盖、螺旋管、连接器、瓶内连接管、浮片、积液管和通气口,所述透明瓶身为中空且上底壁开口的方形瓶体,所述瓶盖嵌合设于透明瓶身的开口内,所述浮片为方形且滑动嵌合设于透明瓶身的内侧壁上,所述通气口设于浮片上,所述瓶内连接管固接于瓶盖内且延伸至瓶盖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旋管贯通设于瓶内连接管的下方且和瓶内连接管连通,所述积液管固接于浮片上且延伸至浮片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旋管设于透明瓶身内且螺旋管的下端贯通连接于积液管上,所述连接器固设于瓶内连接管外侧壁的上端,所述瓶内连接管通过连接器和弯曲导流管相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浮片的尺寸与透明瓶身相对应,所述积液管伸出浮片下端的高度为两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滤气恒压装置包括气体过滤器、进气口、排气口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贯通设于瓶盖内且弯曲延伸至透明瓶身的左侧,所述气体过滤器设于透明瓶身的左侧,所述进气口设于气体过滤器的上底壁上,所述排气口设于气体过滤器的下底壁上,所述排气管的左端贯穿设于进气口内,所述滤气恒压装置通过排气管与收集装置相连,所述气体过滤器内设有吸附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体内收集导管上设有直收集孔和侧收集孔,所述直收集孔设于体内收集导管的右侧壁上,所述侧收集孔设于体内收集导管的前后两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滑槽和控制轮,所述阀体为中空的梯形体,所述滑槽设于阀体内,所述控制轮滑动设于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斜三通管为倒Y字形管,所述斜三通管包括主通导管和备用导管,所述主通导管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上,所述备用导管向下倾斜且贯通设于主通导管的右侧壁上,所述备用导管与主通导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为软管。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胸腔引流管,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胸腔引流管引流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设置与弯曲导流管相通的螺旋管提高了胸腔内引流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引流时积液在管内堵塞的可能,通过设置滤气恒压装置避免了收集瓶内积液回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平衡了收集装置的内外气压,提高了引流过程的顺畅性,也为带有过滤功能的胸腔引流管提供了可能,避免了废弃积液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通过设置浮片固定了积液管和螺旋管的位置,使得管体在收集装置内保持稳定,提升了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体验,解决了胸腔引流管自身结构复杂且维护较为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的俯视图。
其中,1、体内收集导管,2、无菌贴,3、医用塑料板,4、体外收集导管,5、斜三通管,6、流量调节阀,7、弯曲导流管,8、收集装置,9、滤气恒压装置,10、透明瓶身,11、瓶盖,12、螺旋管,13、连接器,14、瓶内连接管,15、浮片,16、积液管,17、通气口,18、气体过滤器,19、进气口,20、排气口,21、排气管,22、吸附性材料,23、直收集孔,24、侧收集孔,25、阀体,26、滑槽,27、控制轮,28、主通导管,29、备用导管。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包括体内收集导管1、无菌贴2、医用塑料板3、体外收集导管4、斜三通管5、流量调节阀6、弯曲导流管7、收集装置8和滤气恒压装置9,所述收集装置8设于表面光滑的平面上,所述滤气恒压装置9设于收集装置8外侧的左上方且与收集装置8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弯曲导流管7设于收集装置8外侧的右上方且与收集装置8之间贯通连接,所述体外收集导管4贯通设于弯曲导流管7的右上方,所述流量调节阀6固接于体外收集导管4的外侧壁上,所述斜三通管5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4上,所述体内收集导管1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4的右端,所述医用塑料板3和无菌贴2均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4和体内收集导管1之间,所述无菌贴2固接于医用塑料板3的右侧壁上,所述体内收集导管1、斜三通管5、体外收集导管4和弯曲导流管7相导通。
所述收集装置8包括透明瓶身10、瓶盖11、螺旋管12、连接器13、瓶内连接管14、浮片15、积液管16和通气口17,所述透明瓶身10为中空且上底壁开口的方形瓶体,所述瓶盖11嵌合设于透明瓶身10的开口内,所述浮片15为方形且滑动嵌合设于透明瓶身10的内侧壁上,所述通气口17设于浮片15上,所述瓶内连接管14固接于瓶盖11内且延伸至瓶盖11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旋管12贯通设于瓶内连接管14的下方且和瓶内连接管14连通,所述积液管16固接于浮片15上且延伸至浮片15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旋管12设于透明瓶身10内且螺旋管12的下端贯通连接于积液管16上,所述连接器13固设于瓶内连接管14外侧壁的上端,所述瓶内连接管14通过连接器13和弯曲导流管7相导通。
所述浮片15的尺寸与透明瓶身10相对应,所述积液管16伸出浮片15下端的高度为两厘米。
所述滤气恒压装置9包括气体过滤器18、进气口19、排气口20和排气管21,所述排气管21贯通设于瓶盖11内且弯曲延伸至透明瓶身10的左侧,所述气体过滤器18设于透明瓶身10的左侧,所述进气口19设于气体过滤器18的上底壁上,所述排气口20设于气体过滤器18的下底壁上,所述排气管21的左端贯穿设于进气口19内,所述滤气恒压装置9通过排气管21与收集装置8相连,所述气体过滤器18内设有吸附性材料22。
所述体内收集导管1上设有直收集孔23和侧收集孔24,所述直收集孔23设于体内收集导管1的右侧壁上,所述侧收集孔24设于体内收集导管1的前后两侧壁上。
所述流量调节阀6包括阀体25、滑槽26和控制轮27,所述阀体25为中空的梯形体,所述滑槽26设于阀体25内,所述控制轮27滑动设于滑槽26内。
所述斜三通管5为倒Y字形管,所述斜三通管5包括主通导管28和备用导管29,所述主通导管28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4上,所述备用导管29向下倾斜且贯通设于主通导管28的右侧壁上,所述备用导管29与主通导管28相连通。
所述螺旋管12为软管。
具体使用时,用户首先在透明瓶身10内注入三厘米高的清水,使得浮片15向上浮动一厘米,由于瓶内连接管14固接于瓶盖11上且积液管16固接于浮片15上,而螺旋管12固接于瓶内连接管14和积液管16之间,从而使旋紧瓶盖11时带动螺旋管12形成螺旋形状,然后将体内收集导管1插入患者的胸腔,直至无菌贴2可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贴好无菌贴2后,患者胸腔内的积液通过直收集孔23和侧收集孔24依次流经体内收集导管1、斜三通管5、体外收集导管4、弯曲导流管7、瓶内连接管14、螺旋管12,最后通过积液管16流至透明瓶身10内,浮片15继续向上浮动,此时滤气恒压装置9开始工作,气体过滤器18持续对透明瓶身10内产生的空气进行过滤,同时排气管21也可平衡透明瓶身10内外的气压,从而达到防止透明瓶身10内气压变化带来的危害,当需要调整积液在管内的流量时,滑动控制轮27使其在滑槽26上下滚动,从而调整流量的大小,当需要用其他设备抽出患者胸腔内的积液时,将该设备连通至备用导管29上即可抽出积液,以上便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工作流程,下次使用时重复此步骤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内收集导管、无菌贴、医用塑料板、体外收集导管、斜三通管、流量调节阀、弯曲导流管、收集装置和滤气恒压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于表面光滑的平面上,所述滤气恒压装置设于收集装置外侧的左上方且与收集装置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弯曲导流管设于收集装置外侧的右上方且与收集装置之间贯通连接,所述体外收集导管贯通设于弯曲导流管的右上方,所述流量调节阀固接于体外收集导管的外侧壁上,所述斜三通管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上,所述体内收集导管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的右端,所述医用塑料板和无菌贴均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和体内收集导管之间,所述无菌贴固接于医用塑料板的右侧壁上,所述体内收集导管、斜三通管、体外收集导管和弯曲导流管相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透明瓶身、瓶盖、螺旋管、连接器、瓶内连接管、浮片、积液管和通气口,所述透明瓶身为中空且上底壁开口的方形瓶体,所述瓶盖嵌合设于透明瓶身的开口内,所述浮片为方形且滑动嵌合设于透明瓶身的内侧壁上,所述通气口设于浮片上,所述瓶内连接管固接于瓶盖内且延伸至瓶盖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旋管贯通设于瓶内连接管的下方且和瓶内连接管连通,所述积液管固接于浮片上且延伸至浮片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旋管设于透明瓶身内且螺旋管的下端贯通连接于积液管上,所述连接器固设于瓶内连接管外侧壁的上端,所述瓶内连接管通过连接器和弯曲导流管相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片的尺寸与透明瓶身相对应,所述积液管伸出浮片下端的高度为两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气恒压装置包括气体过滤器、进气口、排气口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贯通设于瓶盖内且弯曲延伸至透明瓶身的左侧,所述气体过滤器设于透明瓶身的左侧,所述进气口设于气体过滤器的上底壁上,所述排气口设于气体过滤器的下底壁上,所述排气管的左端贯穿设于进气口内,所述滤气恒压装置通过排气管与收集装置相连,所述气体过滤器内设有吸附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收集导管上设有直收集孔和侧收集孔,所述直收集孔设于体内收集导管的右侧壁上,所述侧收集孔设于体内收集导管的前后两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滑槽和控制轮,所述阀体为中空的梯形体,所述滑槽设于阀体内,所述控制轮滑动设于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三通管为倒Y字形管,所述斜三通管包括主通导管和备用导管,所述主通导管贯通设于体外收集导管上,所述备用导管向下倾斜且贯通设于主通导管的右侧壁上,所述备用导管与主通导管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为软管。
CN202021314350.2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胸腔引流管 Active CN213252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4350.2U CN213252370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胸腔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4350.2U CN213252370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胸腔引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52370U true CN213252370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4350.2U Active CN213252370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胸腔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523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8323A (zh) * 2021-07-12 2021-09-1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便携式胶囊型防反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8323A (zh) * 2021-07-12 2021-09-1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便携式胶囊型防反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97967A1 (en) Context-sensitive flow interrupter and drainage outflow optimization system
ES2580133T5 (es) Sistema para proporcionar drenaje continuo en terapia de heridas de presión negativa
CN213252370U (zh) 一种胸腔引流管
CN207342014U (zh) 一种持续精确冲洗型防堵塞的引流管
CN201168107Y (zh) 用于男性尿失禁患者的集尿器
CN202699373U (zh) 一次性多功能稀薄便液收集器
CN211243997U (zh) 一种实用女性防漏接尿器
CN205549190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导尿管
CN215537070U (zh) 一种胃肠外科临床防积血引流手术装置
CN111956881A (zh) 引流压力可调可控的伤口引流管
CN214911137U (zh) 一种引流管
CN211724148U (zh) 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
CN218045967U (zh) 一种腹腔引流管戳孔周围渗液收集袋
CN220989306U (zh) 一种引流装置
CN206198133U (zh) 一种男性体外导尿器
CN211658842U (zh) 一种内分泌科临床用引流装置
CN215535496U (zh) 一种新型集尿器
CN215460546U (zh) 一种泌尿科用导尿装置
CN213076335U (zh) 一种外置负压式女性尿液收集器
CN220608763U (zh) 一种无菌引流导管套装
CN214908982U (zh) 一种泌尿外科护理用防漏导尿装置
CN212575432U (zh) 一种用于甲状腺手术后的导流管装置
CN207384535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重症监护室用手术后护理引流装置
CN211158030U (zh) 一种防脱落的医用引流管
CN211357017U (zh) 一种外科手术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