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52047U -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 Google Patents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52047U
CN213252047U CN202020553185.XU CN202020553185U CN213252047U CN 213252047 U CN213252047 U CN 213252047U CN 202020553185 U CN202020553185 U CN 202020553185U CN 213252047 U CN213252047 U CN 213252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ottle
ridge
inserting needle
limi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31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5531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52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52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52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包括针体,针体上开设有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通过隔离层隔开,药液通道的一端贯通针体形成进液口,空气通道的一端贯通针体形成出气口,空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本插瓶针还包括限位块,隔离层上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凹槽,限位块通过复位结构与凹槽内壁相连接,复位结构对限位块具有径向向外的预紧力,限位块上设有上中棱突和位于上中棱突两侧的上侧棱突。优点在于:能够防止插瓶针脱落,即使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无意碰触到输液瓶,或者在外力作用下输液瓶出现晃动,也不用担心插瓶针脱落,更为安全。

Description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背景技术
输液是医院常用的疾病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往往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为患者输液。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使用时直接将瓶塞穿刺器插入输液瓶中,没有其他固定措施。而整个输液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或者他人的无意触碰可能导致瓶塞穿刺器脱落,造成回血,医护人员还需要更换输液器重新输液,且输液量还需要重新计算,非常费时费力。安全意识薄弱的病人家属还会迅速将掉落在地上的瓶塞穿刺器重新插入到输液瓶中继续输液,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专利文献[CN201920607809.9]公开了一种防脱输液器,包括输液管、依次设置在所述输液管上的皮针、滴管、排气管以及穿刺器;所述穿刺器设置有药剂流道,所述药剂流道内置有连接杆,所述穿刺器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药剂流道相连通;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药剂流道的槽壁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透所述穿刺器外壁且设置有推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孔内,且所述限位块的端面可随所述推杆压紧弹簧缩入所述限位孔孔内,或随所述弹簧的回复超出限位孔的孔口。
该防脱输液器的使用方法:按压推块,推块带动推杆迫使连接杆移动,使得弹簧压缩,且带动连接杆另一端上的限位块向远离限位孔孔口方向移动,缩入限位孔,从而使得穿刺器无阻碍地穿透输液袋上的软塞插入输液袋。当穿刺器插入输液袋后,医护人员松手,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使得连接杆向限位孔孔口的方向移动,迫使推杆带动推块外移,且使得连接杆上另一端的限位块外移,限位块的端面超出限位孔的槽口。
该防脱穿刺器需要手动按压推块,较为麻烦,且推动推块的力需要保持水平,万一发生偏离,则连接杆的方向发生偏转,限位块仍处于原先位置,未缩入限位孔,导致穿刺器无法顺利穿入软塞,继而穿刺失败;再者,推块、推杆、连接杆、弹簧和限位孔均设置在药剂流道或者与药剂流道相通,对密封性要求高,推块、推杆、连接杆、弹簧均需采用不能与药液不能发生反应的材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脱结构,插瓶简单方便的插瓶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插瓶针从输液瓶脱落,且插瓶简单方便的防脱式输液器插瓶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插瓶针,包括针体,针体上开设有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通过隔离层隔开,药液通道的一端贯通针体形成进液口,空气通道的一端贯通针体形成出气口,空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本插瓶针还包括限位块,隔离层上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凹槽,限位块通过复位结构与凹槽内壁相连接,复位结构对限位块具有径向向外的预紧力,限位块上设有上中棱突和位于上中棱突两侧的上侧棱突。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限位块上还设有下中棱突和位于下中棱突两侧的下侧棱突。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上中棱突和上侧棱突均为线形,所述下中棱突和下侧棱突均为线形。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上中棱突沿着针尖到针尾方向由陡峭变平缓,所述上侧棱突沿着针尖到针尾方向由陡峭变平缓,所述下中棱突沿着针尾到针尖方向由陡峭变平缓,所述下侧棱突沿着针尾到针尖方向由陡峭变平缓。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上中棱突和所述下中棱突之间通过中缓冲部相连接,所述上侧棱突和所述下侧棱突通过侧缓冲部相连接。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针体上还滑动连接有滑动按钮,滑动按钮通过牵引线与限位块相连接,且当滑动按钮向针尾方向滑动时牵引线带动限位块向针体中轴线方向径向移动。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隔离层内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道,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定位环,牵引线依次穿过定位环、通道与滑动按钮相连接。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限位块具有底座,底座与凹槽滑动连接,凹槽的周壁上设有若干挡块,底座位于挡块和凹槽的底壁之间。
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限位块至少为两个,且绕着针体的中轴线周向分布。
具有上述的插瓶针的防脱式输液器,包括输液管,输液管上依次设置输液针、流速调节器、滴斗、插瓶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的优点在于:
第一,插瓶针插入输液瓶软塞时限位块缩入凹槽中,插瓶针插入到输液瓶中后,限位块凸出于凹槽,从而防止插瓶针脱落,即使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无意碰触到输液瓶,或者在外力作用下输液瓶出现晃动,也不用担心插瓶针脱落,更为安全。
第二,通过滑动按钮、牵引线、定位环的设置,控制限位块缩入或者凸出凹槽,使得插瓶针能够顺利插入输液瓶或者从输液瓶中拔出,避免出现限位块卡在软塞处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的等轴测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6-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8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9的等轴测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限位块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限位块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限位块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限位块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限位块的主视图。
图中,针体1、药液通道2、空气通道3、隔离层4、进液口 5、出气口6、限位块8、凹槽9、复位结构10、上中棱突11、上侧棱突12、下中棱突13、下侧棱突14、中缓冲部15、侧缓冲部16、滑动按钮17、牵引线18、通道19、定位环20、底座21、挡块22、输液管23、输液针24、流速调节器25、滴斗26、插瓶针 27、底壁28、周壁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12所示,本插瓶针包括针体1,针体1上开设有药液通道2和空气通道3,药液通道2和空气通道3通过隔离层4隔开,药液通道2的一端贯通针体1形成进液口5,空气通道3的一端贯通针体1形成出气口6,空气通道3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
本插瓶针还包括限位块8,限位块8至少为两个,且绕着针体1的中轴线周向分布。隔离层4上开设有与限位块8相配合的凹槽9,限位块8通过复位结构10与凹槽9内壁相连接,复位结构10为复位弹簧,复位结构10对限位块8具有径向向外的预紧力,限位块8上设有上中棱突11和位于上中棱突11两侧的上侧棱突12。以上中棱突11所在面为第一面,以上侧棱突12所在面为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交。插瓶针未插入输液瓶软塞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位块8凸出于凹槽9,将插瓶针插入输液瓶软塞时,限位块8上的上中棱突11和上侧棱突12对软塞进行切割,利于限位块8进入到软塞,且在切割过程中,限位块8 的侧部受到软塞的压力,逐渐缩入到凹槽9中,当插瓶针插入到输液瓶中后,限位块8离开软塞,且限位块8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凸出于凹槽9,此时,限位块8与软塞相阻挡,即使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无意碰触到输液瓶,或者在外力作用下输液瓶出现晃动,插瓶针也不容易从输液瓶中脱落,即能够防止插瓶针脱落,且插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进一步,限位块8上还设有下中棱突13和位于下中棱突13 两侧的下侧棱突14。下中棱突13位于第一面上,下侧棱突14位于第二面上。上中棱突11和上侧棱突12均为线形,下中棱突13 和下侧棱突14均为线形。当需要将插瓶针拔出时,用力拉动插瓶针,限位块8上的下中棱突13和下侧棱突14对软塞进行切割,利于限位块8重新进入到软塞,且在切割过程中,限位块8的侧部受到软塞的压力,逐渐缩入到凹槽9中,从而顺利从软塞中脱出,即插瓶针顺利从输液瓶中拔出。
上中棱突11和下中棱突13之间通过中缓冲部15相连接,上侧棱突12和下侧棱突14通过侧缓冲部16相连接。上中棱突11 和下中棱突13直接相接形成的结构较为尖锐,上侧棱突12和下侧棱突14相接形成的结构也较为尖锐,中缓冲部15和侧缓冲部 16避免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扎伤。且通过中缓冲部15、侧缓冲部16的设置,上中棱突11、下中棱突13、上侧棱突12和下侧棱突14的水平最大长度缩短,利于插瓶针的插入。
作为一种改进,凹槽9的底壁28上设有定位环20,隔离层4 内开设有与凹槽9连通的通道19,针体1上还滑动连接有滑动按钮17,限位块8与牵引线18的一端相连接,牵引线18依次穿过定位环20、通道19与滑动按钮17相连接。当滑动按钮17向针尾方向滑动时牵引线18带动限位块8向针体1中轴线方向径向移动。位于限位块8和定位环20之间的牵引线18部分的方向与限位块8径向移动的方向相同,利于准确拉动限位块8,避免拉动方向出现偏转。
使用方法:向下推动滑动按钮17,通过牵引线18拉动限位块8,限位块8逐渐缩入到凹槽9中,插瓶针能够无阻碍地插入到输液瓶中。当插瓶针插入到输液瓶中后,向上推动滑动按钮17,限位块8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凸出于凹槽9,此时,限位块8与软塞相阻挡。当需要拔出插瓶针时,向下推动滑动按钮17,插瓶针能够无阻碍地拔出。通过滑动按钮17、牵引线18、定位环20 的设置,使得插瓶针能够顺利插入输液瓶或者从输液瓶中拔出,避免出现限位块8卡在软塞处的情况。
限位块8具有底座21,底座21与凹槽9滑动连接,使得限位块8的滑动方向保持不变,避免在插瓶时候出现限位块8滑动方向发生偏转的情况,保证插瓶能顺利进行。凹槽9的周壁30 上设有若干挡块22,底座21位于挡块22和凹槽9的底壁28之间。挡块22能够避免限位块8在插瓶过程中出现从凹槽9中滑脱的情况。
实施例2
如图14-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上中棱突11沿着针尖到针尾方向由陡峭变平缓,上侧棱突12沿着针尖到针尾方向由陡峭变平缓,下中棱突13沿着针尾到针尖方向由陡峭变平缓,下侧棱突14沿着针尾到针尖方向由陡峭变平缓。上中棱突11和上侧棱突12形成较为尖锐的结构,容易插入软塞,利于插瓶针的插入。下中棱突13和下侧棱突14形成较为尖锐的结构,需要拔出时,容易从软塞中拔出,即利于插瓶针的拔出。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为具有实施例1或者及实施例2中的插瓶针的防脱式输液器,包括输液管23,输液管23上依次设置输液针24、流速调节器25、滴斗26、插瓶针27。该插瓶针27具有限位块8,插瓶后,限位块8与软塞相阻挡。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无意碰触到输液瓶,或者在外力作用下输液瓶出现晃动,插瓶针也不容易从输液瓶中脱落,即能够防止插瓶针脱落,且插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插瓶针,包括针体(1),针体(1)上开设有药液通道(2)和空气通道(3),药液通道(2)和空气通道(3)通过隔离层(4)隔开,药液通道(2)的一端贯通针体(1)形成进液口(5),空气通道(3)的一端贯通针体(1)形成出气口(6),空气通道(3)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插瓶针还包括限位块(8),隔离层(4)上开设有与限位块(8)相配合的凹槽(9),限位块(8)通过复位结构(10)与凹槽(9)内壁相连接,复位结构(10)对限位块(8)具有径向向外的预紧力,限位块(8)上设有上中棱突(11)和位于上中棱突(11)两侧的上侧棱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上还设有下中棱突(13)和位于下中棱突(13)两侧的下侧棱突(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棱突(11)和上侧棱突(12)均为线形,所述下中棱突(13)和下侧棱突(14)均为线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棱突(11)沿着针尖到针尾方向由陡峭变平缓,所述上侧棱突(12)沿着针尖到针尾方向由陡峭变平缓,所述下中棱突(13)沿着针尾到针尖方向由陡峭变平缓,所述下侧棱突(14)沿着针尾到针尖方向由陡峭变平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棱突(11)和所述下中棱突(13)之间通过中缓冲部(15)相连接,所述上侧棱突(12)和所述下侧棱突(14)通过侧缓冲部(16)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上还滑动连接有滑动按钮(17),滑动按钮(17)通过牵引线(18)与限位块(8)相连接,且当滑动按钮(17)向针尾方向滑动时牵引线(18)带动限位块(8)向针体(1)中轴线方向径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4)内开设有与凹槽(9)连通的通道(19),所述凹槽(9)的底壁(28)上设有定位环(20),牵引线(18)依次穿过定位环(20)、通道(19)与滑动按钮(17)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具有底座(21),底座(21)与凹槽(9)滑动连接,凹槽(9)的周壁(30)上设有若干挡块(22),底座(21)位于挡块(22)和凹槽(9)的底壁(2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至少为两个,且绕着针体(1)的中轴线周向分布。
10.一种防脱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管(23),输液管(23)上依次设置输液针(24)、流速调节器(25)、滴斗(26)、权利要求1-9中的插瓶针(27)。
CN202020553185.XU 2020-04-15 2020-04-15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Active CN213252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3185.XU CN213252047U (zh) 2020-04-15 2020-04-15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3185.XU CN213252047U (zh) 2020-04-15 2020-04-15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52047U true CN213252047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3185.XU Active CN213252047U (zh) 2020-04-15 2020-04-15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520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4622A (zh) * 2022-02-14 2022-04-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防脱落输液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4622A (zh) * 2022-02-14 2022-04-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防脱落输液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61266B1 (en) Pre-slit injection site and tapered cannula
US5135489A (en) Pre-slit injection site and tapered cannula
US5514117A (en) Connector having a medical cannula
CN110167508B (zh) 用来与原封未动的单独的注射小瓶释放工具一起使用的液体药物转移装置
US6193697B1 (en) Pre-slit injection site and tapered cannula
US5195985A (en) Syringe having a retractable needle
US5478328A (en) Methods of minimizing disease transmission by used hypodermic needles, and hypodermic needles adapted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US4878897A (en) Injection site device having a safety shield
EP1581296B1 (en) Safety catheter system
US5242423A (en) Needleless syringe
EP0551465B1 (en) Needleless vial access device
US6213978B1 (en) Intravenous catheter insertion apparatus
US5147329A (en) Intravenous access devices
EP0460821A1 (en) Safety needle containers
CN114176588A (zh) 可释放导管座保持器
WO2000007539A1 (en) Device for reconstituting medicaments for injection
CN213252047U (zh) 防脱式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CN219071581U (zh) 一种防误伤的安全蝶形针
AU635736C (en) Pre-slit injection site and tapered cannula
JP2004526521A (ja) 予め充填可能な皮内送出装置
CA2022166A1 (en) Medicament vial end cap membrane pierc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