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51822U -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51822U
CN213251822U CN202020149711.6U CN202020149711U CN213251822U CN 213251822 U CN213251822 U CN 213251822U CN 202020149711 U CN202020149711 U CN 202020149711U CN 213251822 U CN213251822 U CN 213251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ranch pipe
internal fistula
pipe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97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欢欢
李儿
朱苏美
沈琴红
沈益琴
年素娟
来利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x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x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x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x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1497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51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51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51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包括针头(1)、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和分叉套管(4),所述分叉套管(4)总管末端分化为两个支管,分别为A支管(7)和B支管(6);所述分叉套管的B支管(6)最上端为密封结构(5),密封结构(5)下面为B支管活动段(6‑1);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可穿过密封结构(5)一直延伸到针头(1)出口以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在血管的一个位置穿刺一次即可完成透析工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避免血液通路再循环问题,便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背景技术
内瘘针是一种血液采集装置。传统内瘘针是一体式结构,钢针连着蝶形翼(用于手持操作,以及进行固定)再连着软管,软管上有管夹,软管末端有管塞,只有单腔。
目前在临床上,内瘘针一般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通过内瘘针以及与内瘘针连接的血透管路被导入血液透析设备内进行透析后,再回流到患者体内。传统内瘘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别穿刺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所以每次必须使用两枚传统内瘘针,寻找两个穿刺点进行穿刺,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伤害,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中国专利CN204468816U公开了一种双腔内瘘针,包括针头、蝶形翼和Y型套管。针头为双腔,腔孔一位于腔孔二的前端,双腔之间设有隔层,针头末端置于蝶形翼内;蝶形翼为双腔,腔孔三和腔孔四,双腔之间设有隔层,蝶形翼末端置于Y型套管总管内;Y型套管总管为双腔,腔孔五和腔孔六,双腔之间设有隔层;腔孔五和腔孔六在Y型套管总管末端分化为两个支管;针头双腔、蝶形翼双腔、Y型套管双腔内的隔层相互衔接,腔孔一、腔孔三和腔孔五贯通,腔孔二、腔孔四和腔孔六贯通。Y型套管支管上设有管夹。Y型套管支管末端设有管塞。
中国专利 CN204468816U发明的单针双腔内瘘针虽然只用穿刺一针,可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但是中国专利CN204468816U公开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存在很大的血液再循环问题,严重降低透析效果。所谓血液再循环是指透析时静脉端已经透析过的“干净”血液沿血管通路逆流至动脉端,再次进入体外循环的过程称为通路再循环。中国专利CN204468816U公开的单针双腔内瘘针的动静脉点为同一个位置,必然存在严重的通路再循环问题,所以并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血透中使用的任何穿刺针都是一次性物品,不能循环使用,每次血透仍然要重新扎针。如果使用留置针的话,是把留置在血管内的钢针替换成软管,所谓留置,只是留置血透过程的4小时,血透结束仍然要拔针。使用血透留置针比传统钢针,相对更安全,减少透析过程中渗漏的风险,对病人而言相对更舒适,血透留置针目前市场已有普及,但血透时仍然需要分别穿刺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对护士穿刺技术要求甚高,对病人而言,仍然要扎两针,痛两次,对内瘘血管也要求有适当可穿刺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的血透内瘘针或者需要在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上分别穿刺两针,或者存在血液再循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血透病人、只需在血管上的一个位置穿刺一针即可完成血透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减少再循环的措施之一就是保持动脉针与静脉针之间的适当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就是实现只穿刺一针的同时避免血液再循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包括针头(1)、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和分叉套管(4),所述分叉套管(4)总管末端分化为两个支管,分别为A支管(7)和B支管(6);所述分叉套管(4)的B支管(6)最上端为密封结构(5),密封结构(5)下面为B支管活动段(6-1);所述内瘘针在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可穿过密封结构(5)一直延伸到针头(1)出口以外。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套在针头(1)外面,针头(1)末端为连接装置(3);所述分叉套管(4)总管上端为连接装置(3),针头(1)与分叉套管(4)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B支管(6)包含活动段(6-1)和非活动段(6-2);其中,活动段(6-1)可推入分叉套管(4)、连接装置(3)和针头(1)内,非活动段(6-2)不能推入分叉套管(4)、连接装置(3)和针头(1)内。
进一步地,所述B支管活动段(6-1)的管径通常小于B支管非活动段(6-2)。
进一步地,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可穿过密封结构(5),在分叉套管(4)、连接装置(3)和针头(1)内形成分隔的双腔。
进一步地,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外面全面覆盖薄膜外套(8)。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1)为单腔。
进一步地,所述分叉套管(4)为单腔。
进一步地,所述分叉套管(4)的支管上设有管夹(10),所述分叉套管(4)的支管末端设有管塞(11)。
进一步地,所述内瘘针在未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端口位于针头(1)以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瘘针在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可延伸到针头(1)出口以外5~10cm。
进一步地,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延伸至针头(1)出口以外时,分叉套管(4)、连接装置(3)和针头(1)内形成分隔的双腔。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为动脉血流量大于250ml/min的针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带有可伸出针头以外的活动段支管的单针双腔结构保证了只需一根针头在血管的一个位置穿刺一针即可完成透析工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内瘘,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推入血管的针管活动段还保证了动、静脉端之间存在适当的距离,避免了血液再循环问题,透析效果不受影响。连接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的针头(1)和分叉套管(4)独立分开。分叉套管(4)既可连接一次性钢针(包括锐针和钝针),也可以连接安全型留置针,适用面广泛,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为钢针,2为辅助握针固定装置,3连接装置,4为分叉套管总管,5为密封结构,6为B支管,6-1为B支管活动段,6-2为B支管非活动段,7为A支管,8为薄膜外套,10为管夹,11为管塞。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为钢针,2为辅助握针固定装置,3连接装置,4为分叉套管总管,5为密封结构,6为B支管,6-1为B支管活动段,6-2为B支管非活动段,7为A支管,8为薄膜外套,10为管夹,11为管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包括针头1、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和分叉套管4。连接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套在针头1外面,针头1和分叉套管4独立两个部分,可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针头1为单腔,针头1末端为连接装置3,分叉套管4总管上端为连接装置3;分叉套管4总管为单腔,分叉套管4总管末端分化为两个支管,左侧支管为A支管7,右侧支管为B支管6,B支管6最上端为密封结构5,密封结构5下面为B支管活动段6-1,B支管活动段6-1外面全面覆盖薄膜外套8;未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端口位于针头1出口端以内,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端口可穿过密封结构5一直延伸到针头1出口端外;分叉套管4的A支管7和B支管6上设有管夹10。分叉套管4的A支管7和B支管6末端设有管塞11。
使用时,针头1和分叉套管4连接,排气,将针头1向心方向刺入患者需要透析的血管内,分叉套管4的B支管活动段6-1向血管内送入约10cm,并固定好,打开A支管管塞11,透析管路动脉端连接A支管,打开管夹10,血透机引血后,打开B支管管塞11,透析管路静脉端连接B支管,打开B支管管夹10,调节血透机流量,治疗开始。
实施例2: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包括分叉套管4。分叉套管4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血透专用留置针接口(目前血透专用留置针市场已有普及,但留置针型号大小与本专利未必合适)。分叉套管4总管上端为连接装置3,分叉套管4总管为单腔,分叉套管4总管末端分化为两个支管。左侧支管为A支管7,右侧支管为B支管6,分叉套管4的B支管6最上端为密封结构5,密封结构5下面为B支管活动段6-1,B支管活动段6-1外面全面覆盖薄膜外套8,未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端口位于针头1出口端以内,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端口可穿过密封结构5一直延伸到针头1出口端外;A、B支管上设有管夹10。A、B支管末端设有管塞11。
使用时,血透专用留置针穿刺血管,拔出内部钢针,软管留于血管内,分叉套管4排气,与血透专用留置针出口端连接,分叉套管4的B支管活动段6-1向血管内送入约10cm,并固定好,打开A支管管塞11,透析管路动脉端连接A支管,打开管夹10,血透机引血后,打开B支管管塞11,透析管路静脉端连接B支管,打开B支管管夹10,调节血透机流量,治疗开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包括针头(1)、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和分叉套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套管(4)总管末端分化为两个支管,分别为A支管(7)和B支管(6);所述分叉套管(4)的B支管(6)最上端为密封结构(5),密封结构(5)下面为B支管活动段(6-1);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可穿过密封结构(5)一直延伸到针头(1)出口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握针固定装置(2)套在针头(1)外面,针头(1)末端为连接装置(3);所述分叉套管(4)总管上端为连接装置(3),针头(1)与分叉套管(4)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B支管(6)包含活动段(6-1)和非活动段(6-2);其中,活动段(6-1)可推入分叉套管(4)、连接装置(3)和针头(1)内,非活动段(6-2)不能推入分叉套管(4)、连接装置(3)和针头(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B支管活动段(6-1)的管径小于B支管非活动段(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可穿过密封结构(5),在分叉套管(4)、连接装置(3)和针头(1)内形成分隔的双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外面全面覆盖薄膜外套(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为单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套管(4)为单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套管(4)的支管上设有管夹(10),所述分叉套管(4)的支管末端设有管塞(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瘘针在未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端口位于针头(1)以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瘘针在使用时,B支管活动段(6-1)端口可延伸到针头(1)出口以外5~10c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B支管活动段(6-1)延伸至针头(1)出口以外时,针头(1)内形成分隔的双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腔内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为动脉血流量大于250ml/min的针头。
CN202020149711.6U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Active CN213251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9711.6U CN213251822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9711.6U CN213251822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51822U true CN213251822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9711.6U Active CN213251822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51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10623Y (zh) 密闭式安全静脉留置针
CN213251822U (zh) 一种单针双腔内瘘针
CN206454070U (zh) 一种临床穿刺置管装置
CN112587754A (zh) 一种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89179U (zh) 双向导管交换鞘
CN203525135U (zh) 一种穿刺针用防止血液溢流的y型连接器
CN204840496U (zh) 一种具有正压装置的留置针
CN211383152U (zh) 一种蝶型防逆流无针快速连接留置针
US10039899B2 (en) Multiple lumen catheters
CN210144717U (zh) 一种简易深静脉置管组套
CN217162736U (zh) 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CN201015667Y (zh) 注射输液两用头皮针
CN215995042U (zh) 一种y型多功能血液透析循环管路
CN219538451U (zh) 一种穿刺装置
CN206304167U (zh) 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
CN204468880U (zh) 一种适用于婴幼儿负压式静/动脉留置针
CN205964681U (zh) 一种输出废弃血液的换血导管及换血器
CN206492052U (zh) 一种动脉侧管路
CN214485193U (zh) 一种ecmo侧肢循环管
CN218793320U (zh) 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
CN214232263U (zh) 一种透析管路连接装置
CN217408931U (zh) 一种提前给药血液透析内瘘静脉端穿刺装置
CN211096655U (zh) 一种适用于腹水浓缩回输术的静脉留置针
JPH02209159A (ja) 多重ルーメンカテーテル
CN211409284U (zh) 一种便携式双腔动脉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