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50853U -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 Google Patents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50853U
CN213250853U CN202021458724.8U CN202021458724U CN213250853U CN 213250853 U CN213250853 U CN 213250853U CN 202021458724 U CN202021458724 U CN 202021458724U CN 213250853 U CN213250853 U CN 213250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g
groove
head
head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87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ak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ak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ak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ak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87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50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50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50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涉及智能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防压伤头垫,包括固定台和设置在固定台中的头部固定槽,固定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颈部支撑槽,颈部支撑槽与头部固定槽连通;对应于头部固定槽和/或颈部支撑槽的支撑面设置有柔性气囊形成气囊支撑面,所述柔性气囊通过气管与气源相连,对应于气源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气源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气管对柔性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整气囊压力,从而调整支撑面的受力部位。本实用新型包括头部固定槽和颈部支撑槽,并通过气囊充气放气调整支撑面的受力部位,可以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Description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科学的手术体位摆放要求将患者安置在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生理功能的位置,同时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以眼科手术为例,眼科手术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准确固定,目前临床上出现了各种面部保护性头垫——比如采用软质头托、或者头托加垫C型海绵垫、或者充气头垫,以便缓解患者头面部的压伤状况。然而,现有的头垫存在如下缺陷:软质头垫一般通过前额和下颏支撑部进行支撑,患者的额头和下颏的部位受压于支撑部上,时间较长时还是会造成皮肤压疮,严重时会引起眼部损伤。尤其的,患者在麻醉后知觉丧失,肌肉趋于松弛无力,保护性反射作用消失,患者失去自主调节能力,无法自主地改变身体的负重点和支撑点,额头和下颏成为俯卧位时头部的支撑点。
另一方面,对于颅脑外伤、颈椎骨折等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和体位等限制,医护人员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考虑患者枕后等局部减压的问题,以预防出现压疮和促进受损皮肤创面愈合。目前,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使用水枕、U 型枕、凝胶垫、气圈和凝胶圈等对枕后等局部进行减压。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措施经常出现减压不充分而导致出现压疮或外伤创面不愈合的情况,如果在头部创面、枕后等部位出现压疮,会影响患者病程和患者预后。
再一方面,对于一些病重的患者,手术或护理时常常需经口气管插管,现有的头垫难以实时便捷观察气管导管位置及管道衔接情况,一旦管道脱落,如未能及时发现,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本实用新型包括头部固定槽和颈部支撑槽,对应于头部固定槽和/或颈部支撑槽的支撑面设置多个气囊,通过气囊充气放气调整支撑面的受力部位,可以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包括固定台和设置在固定台中的头部固定槽;
所述头部固定槽为漏斗型槽,漏斗型槽的大口径端位于固定台的上表面;固定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颈部支撑槽,所述颈部支撑槽与头部固定槽连通;
对应于头部固定槽和/或颈部支撑槽的支撑面设置有柔性气囊形成气囊支撑面,所述柔性气囊通过气管与气源相连,对应于气源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气源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气管对柔性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整气囊压力,从而调整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台中对应于头部固定槽设置有开口作为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一端与头部固定槽的空腔连通,观察窗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台侧面贯通所述固定台;
所述头部固定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镜面,通过前述观察窗查看所述第一镜面中呈现的使用者俯卧时的面部影像。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镜面,所述第二镜面通过调节支座安装在固定台上,所述调节支座用于调节第二镜面的高度位置、平面位置和/或反射角度使得能够通过第二镜面观察到使用者的面部影像。
进一步,所述观察窗设置在头部固定槽的左侧、右侧和/或前侧,所述观察窗、头部固定槽和颈部支撑槽相互连通形成一体。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台中对应于头部固定槽设置有插管槽,所述插管槽设置在头部固定槽的口鼻部放置区域的一侧或两侧作为插管通道。
进一步,所述柔性气囊为球体气囊,多个球体气囊在支撑面中并排设置并被分为至少二个气囊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进一步,所述柔性气囊为环形气囊,对应着支撑面设置多个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为C形气垫环构成,一个支撑面中的多个C形气垫环位于同一平面且在C形开口处相互咬合,相互咬合的多个C形气垫环置被分为至少二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进一步,所述气囊为条形气囊,对应着支撑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条形气囊;一个支撑面的多个条形气囊并排相邻设置并被分成至少二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进一步,气囊组为二组,包括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所述气源为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分别对应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由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在控制器控制下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工作,从而调整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充放气。
进一步,对应所述头部固定槽设有光源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有显示设备,通过摄像头获取使用者面部图像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设备输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使用者可以俯卧或侧卧,且使用方面。使用时将其放置在患者头部下方即可,患者的头部位于漏斗型槽内,患者的颈部位于颈部支撑槽内,由于漏斗型槽与患者头部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患者头部承受的压力较为分散,不易出现压疮;漏斗型槽是中空的,避免了原有压疮、外伤创面受压,如果患者侧卧,还可以避免耳部受压而出现压疮。
2)患者的颈部位于颈部支撑槽内,可以起到固定颈椎的作用,防止颈椎骨折患者自行活动造成颈椎移位。
3)通过设置多组气囊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充气放气,可以智能调整各支撑部的支撑面中受力部位,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出现压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压伤头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压伤头垫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观察窗的防压伤头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二镜面的防压伤头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支撑面的气囊组的气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头垫10,固定台11,头部固定槽12,大口径端121,小口径端122,头部气囊支撑面123,颈部支撑槽13,颈部气囊支撑面133,气管14,气源15,气泵151,控制盒152,观察窗16,第一镜面17,插管槽18,第二镜面19,调节支座191;
第一气囊组1231,第二气囊组1232,进气电磁阀1,出气电磁阀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所述防压伤头垫10包括固定台11和设置在固定台11中的头部固定槽12。
所述头部固定槽12为漏斗型槽,漏斗型槽的大口径端121位于固定台的上表面,漏斗型槽的小口径端122位于固定台的下部,头部固定槽12的槽侧壁形成头部支撑面。
所述固定台1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颈部支撑槽13,所述颈部支撑槽13与头部固定槽12连通,颈部支撑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台11 的侧面。优选的,所述颈部支撑槽13的底部高于头部固定槽12的底部以适配于患者头部与颈部之间的高度差。
作为典型方式的优选,所述头部固定槽12为圆锥形槽(或称圆锥形孔),所述圆锥形槽的锥面倾角优选为45-60 度。所述颈部支撑槽13为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直槽(竖向横截面为圆弧形),直槽的一端与圆锥形槽连通,直槽的另一端向固定台11的侧部延伸并贯穿固定台11。
使用时,将头垫10放置在患者头部下方即可,患者的头部正好处于圆锥形槽内,患者的颈部位于直槽内,由于锥形槽与患者头部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患者头部承受的压力较为分散,不易出现压疮。同时,由于圆锥形槽的设置使得固定台中部为空腔,可以使患者的已有压疮或外伤创面处于中空的位置,避免其受压;另一方面,患者侧卧时耳部可以处于中空位置,耳部不会受压而出现压疮;同时,患者的颈部位于直槽内,可以起到固定颈椎的作用,防止颈椎骨折患者自行活动造成颈椎移位。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头部固定槽12的头部支撑面和/或颈部支撑槽13的颈部支撑面设置有柔性气囊形成气囊支撑面,所述柔性气囊通过气管与气源相连,对应于气源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气源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气管对柔性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整气囊压力,从而调整支撑面的受力部位。所述的气源,可以采用气泵,也可以采用手术室内中央供气气源。
结合图2所示,对应于头部固定槽12通过柔性气囊构造了头部气囊支撑面123,对应于颈部支撑槽13通过柔性气囊构造了颈部气囊支撑面133。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气囊可以采用乳胶作为内胆,用高弹的柔性布包裹后,再用柔性塑料作为保护层。
以气源采用气泵为例,气源15可以包括气泵151和控制盒152,控制器设置在控制盒152中,每个柔性气囊均可以通过气管14与气源15相连。气泵151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气管14对柔性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整气囊压力,从而调整气囊支撑面(包括头部气囊支撑面123和颈部气囊支撑面133)的受力部位。即,通过气囊的充气、放气操作调整气囊支撑面的受力部位所在的区域,避免患者的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盒152设置在气管14与气泵151之间,控制盒152内设置有控制器和多个气阀,一个柔性气囊或一个柔性气囊组的气管从头垫侧部伸出后分别连接至控制盒内的对应的气阀,对应于每个气阀在控制盒的壳体上设置有气阀开关,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控制盒上的气阀开关来调整气阀的启闭状态或者通气流量,从而调整对应气囊或气囊组的充排气状态,实现气囊或气囊组的充气、放气调节。
调节气阀开关的方式,可以手动调节,比如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根据需要或定时旋转或按压气阀开关;也可以是自动调节,比如将充气放气操作的调节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充气放气的调整频率、调整时长、气体流量大小、充气速度、放气速度等数据)作为控制信息存储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中,控制器中的处理器根据前述控制信息控制气阀;或者通过传感器监测气囊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设压力和预设温度要求控制气阀。
优选的,对应于气管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气囊的进气电磁阀和出气电磁阀,每个气囊均设置有进气电磁阀和出气电磁阀,气囊的充气和放气分别通过进气电磁阀和出气电磁阀控制。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在所述固定台11中对应于头部固定槽12还可以设置有开口作为观察窗16。所述观察窗16的一端与头部固定槽12的空腔连通,观察窗16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台1侧面贯通所述固定台11。所述观察窗16可以设置在头部固定槽12的左侧、右侧和/或前侧,所述观察窗16、头部固定槽12和颈部支撑槽13可以相互连通形成一体。
所述头部固定槽12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镜面17,医务人员通过前述观察窗16查看所述第一镜面17中呈现的使用者(患者)俯卧时的面部影像。患者头部放置在头垫10上时,医务人员可以确保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是可见的;同时,手术中,医务人员可以实时地通过观察窗和镜面检查患者的眼睛、鼻子和嘴部,以确保没有什么与眼睛或眼睑接触,使其处于安全位置。
考虑到插管需求,所述固定台11上还可以设置有插管槽18作为插管通道。具体的,可以在所述固定台11中对应于头部固定槽12设置插管槽18,所述插管槽18可以设置在头部固定槽的口鼻部放置区域的一侧或两侧。优选的,参见图3所示,所述插管槽18在头部固定槽12的两侧对称设置。以头垫在手术中的使用为例,在患者需要麻醉时,还可以将麻醉插管从插管槽18中穿过,便于手术中麻醉管理。
考虑到医务人员观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参见图4所示,所述固定台1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镜面19。所述第二镜面19可以通过调节支座191安装在固定台上,所述调节支座191可以调节第二镜面19的高度位置、平面位置和/或反射角度,使得医务人员能够通过第二镜面19观察到使用者的面部影像。
作为典型方式的优选,所述调节支座191可以包括折叠臂,折叠臂的一端通过球铰安装在底座侧部,折叠臂的另一端通过球铰连接第二镜面19,通过球铰可以对折叠臂以及镜面的位置进行360度全方位调整,便于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方位找到适合观察的镜面角度。所述折叠臂可以包括能相互折叠或收缩的至少两节支撑杆,通过两节支撑杆的折叠或收缩来调整镜面与头垫之间的距离、镜面高度和镜面水平位置等,便于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观察的镜面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气囊由多个球体气囊组合而成。多个球体气囊在支撑面中并排设置并被分为至少二个气囊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气囊可以采用环形气囊,对应着支撑面设置多个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为C形气垫环构成,一个支撑面中的多个C形气垫环位于同一平面且在C形开口处相互咬合,相互咬合的多个C形气垫环置被分为至少二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可以采用条形气囊,对应着支撑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条形气囊;一个支撑面的多个条形气囊并排相邻设置并被分成至少2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作为典型实施方式的优选,所述气囊组为二组,包括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所述气源为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分别对应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由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在控制器控制下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工作,从而调整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充放气。
下面以头部气囊支撑面123为例来详细描述气囊组的周期性交替过程。参见图5所示,所述头部气囊支撑面123包括第一气囊组1231和第二气囊组1232。所述第一气囊组1231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气囊,多个气囊成排设置,所述第二气囊组1232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气囊,多个气囊成排设置,第一气囊组1231和第二气囊组1232的气囊间隔设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将多个气囊构造成8排气囊排,从上往下依次为第1、2、3、4、5、6、7、8排,其中,第1、3、5、7排属于第一气囊组,第2、4、6、8排属于第一气囊组。
对应第一气囊组1231设置有一个进气电磁阀1和一个出气电磁阀2,对应第二气囊组1232也设置有一个进气电磁阀1和一个出气电磁阀2(所述进气电磁阀和出气电磁阀可以设置在控制盒的壳体内)。第一气囊组1231的进气电磁阀1连接第一气泵的进气孔,出气电磁阀2连接第一气泵的排气孔;第二气囊组1232的进气电磁阀1连接第二气泵的进气孔,出气电磁阀2连接第二气泵的排气孔。
在第一气囊组需要充气时,控制第一气泵启动,对应的进气电磁阀开启且出气电磁阀关闭,气体进入第一气囊组的气囊。同时,第二气囊组需要放气,第二气泵关闭,对应的出气电磁阀开启且进气电磁阀关闭,第二气囊组的气囊进行放气操作。优选的,所述气囊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监测到气囊压力大于设定高值时,控制器可以关闭进气电磁阀停止充气,当气囊内压力低于设置低值,关闭出气电磁阀停止放气。
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第三气囊组、第四气囊组或更多气囊组,以将支撑面划分为更小的分区,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放气的气囊组所在的区域不作为受力部位。每间隔一端时间,就可以控制不同组的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来调整受力部位,使得患者面部皮肤的支撑点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改变,减轻了对面部同一个位置的皮肤的挤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应所述头部固定槽还可以设有摄像头和光源,所述摄像头连接有显示设备,通过摄像头获取使用者面部图像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设备输出。如此,便于医务人员直接从显示屏幕上观察患者的面部状态。
本实施例中,为监测患者面部与气囊支撑面的温度和压力信息还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具体的,所述气囊支撑面上可以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以探测面部皮肤的温度和压力,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当传感器组件检测到对应位置的皮肤的温度过高或压力过高后,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以通过连接的报警器和/或显示器输出该温度信息、压力信息,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盒对气囊进行充气、放气调节。
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包括固定台和设置在固定台中的头部固定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固定槽为漏斗型槽,漏斗型槽的大口径端位于固定台的上表面;
固定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颈部支撑槽,所述颈部支撑槽与头部固定槽连通;
对应于头部固定槽和/或颈部支撑槽的支撑面设置有柔性气囊形成气囊支撑面,所述柔性气囊通过气管与气源相连,对应于气源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气源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气管对柔性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整气囊压力,从而调整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台中对应于头部固定槽设置有开口作为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一端与头部固定槽的空腔连通,观察窗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台侧面贯通所述固定台;
所述头部固定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镜面,通过前述观察窗查看所述第一镜面中呈现的使用者俯卧时的面部影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镜面,所述第二镜面通过调节支座安装在固定台上,所述调节支座用于调节第二镜面的高度位置、平面位置和/或反射角度使得能够通过第二镜面观察到使用者的面部影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设置在头部固定槽的左侧、右侧和/或前侧,所述观察窗、头部固定槽和颈部支撑槽相互连通形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台中对应于头部固定槽设置有插管槽,所述插管槽设置在头部固定槽的口鼻部放置区域的一侧或两侧作为插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气囊为球体气囊,多个球体气囊在支撑面中并排设置并被分为至少二个气囊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气囊为环形气囊,对应着支撑面设置多个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为C形气垫环构成,一个支撑面中的多个C形气垫环位于同一平面且在C形开口处相互咬合,相互咬合的多个C形气垫环置被分为至少二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条形气囊,对应着支撑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条形气囊;一个支撑面的多个条形气囊并排相邻设置并被分成至少二组,不同组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或放气,充气的气囊组所在的支撑面区域作为支撑面的受力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气囊组为二组,包括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所述气源为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分别对应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由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在控制器控制下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工作,从而调整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充放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头垫,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头部固定槽设有光源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有显示设备,通过摄像头获取使用者面部图像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设备输出。
CN202021458724.8U 2020-07-22 2020-07-22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Active CN213250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8724.8U CN213250853U (zh) 2020-07-22 2020-07-22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8724.8U CN213250853U (zh) 2020-07-22 2020-07-22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50853U true CN213250853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6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8724.8U Active CN213250853U (zh) 2020-07-22 2020-07-22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50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60494A (en) Facial support mask accommodating prone position surgery
CN206548266U (zh) 一种可矫正睡姿的枕头
US20070083995A1 (en) Fluidized position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
US20150174354A1 (en) Respiratory interface device for delivering gas to a user
CN105919368A (zh) 智能保健枕头
US4979249A (en) Inflatable pillow having controlled deflation
CN206006639U (zh) 一种能够根据角度调节气压的充气床垫
CN213076392U (zh) 防压伤的俯卧位头垫及头垫系统
CN213250853U (zh) 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防压伤头垫
CN218075541U (zh) 一种俯卧位充气减压按摩头垫
CN107485529B (zh) 神经外科手术辅助监护床
CN211835122U (zh) 便携式俯卧位睡垫
CN107518976A (zh) 智能枕头
CN211705103U (zh) 一种能够改善使用者睡眠状态的护理床
CN212368731U (zh) 一种颈椎枕
CN212698408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头枕装置
CN213218459U (zh) 一种在医疗手术中及术后康复期预防压疮的压力管理装置
CN115737349A (zh) 医疗设备辅助固定装置
CN215607304U (zh) 胃镜检查专用枕
CN110141438A (zh) 固定头枕结构
CN109602570A (zh) 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
CN213047833U (zh) 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装置
CN216439551U (zh) 一种头部固定托架
CN208259868U (zh) 甲状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气垫枕
CN219166801U (zh) 一种外科颈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