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3602U -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3602U
CN213243602U CN202022224311.XU CN202022224311U CN213243602U CN 213243602 U CN213243602 U CN 213243602U CN 202022224311 U CN202022224311 U CN 202022224311U CN 213243602 U CN213243602 U CN 213243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top cover
box body
cooling system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43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威
穆晓鹏
付伟
杨帅岭
南洋
贾京州
王倩倩
张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43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3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3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3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和充电机,充电机散热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包括设置电气元件的下腔室和与下腔室相互独立的上腔室,下腔室内设有用于将气流由下腔室引入上腔室的引风装置,上腔室为空腔室,上腔室具有排气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中箱体为具有内腔的结构,箱体中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相互独立,下腔室内部设置有引风装置,引风装置可以包括风扇或其他动力装置,以便将下腔室中的气体引入上腔室中。由于上腔室是空腔室,当引风装置将下腔室的气体引入到上腔室内时,相对空间较大,气流进入后能够实现降速,从而实现降噪。本申请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能够实现充电机箱体的排气和降噪。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充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机通常包括箱体及顶盖,箱体内部腔室用于放置电气元件,例如电源模块等,散热通常都是风流通经过电气元件后,从箱体侧部输出,造成侧部噪音较大,整体的降噪性能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充电机的噪音,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该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噪音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充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设置电气元件的下腔室和与所述下腔室相互独立的上腔室,所述下腔室内设有用于将气流由所述下腔室引入所述上腔室的引风装置,所述上腔室为空腔室,所述上腔室具有排气结构。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箱体主体和罩设于所述箱体主体的顶部的顶盖,所述下腔室位于所述箱体主体,所述上腔室位于所述顶盖。
优选的,所述上腔室的气流出口位于所述顶盖的下部,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箱体主体时,所述顶盖的下部与所述箱体主体的上部具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箱体主体和所述顶盖可拆卸设置,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箱体主体的顶部时,封闭所述箱体主体。
优选的,所述上腔室内设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底端位于所述下腔室内,顶端与所述上腔室的顶部接触,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顶端的侧部,以将气流导通至所述通风管道的顶部实现降速变向,并由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流入所述上腔室。
优选的,所述上腔室还设置有顶盖流道,所述箱体主体设置有连通所述顶盖流道和所述箱体主体外侧的斜向的主体流道,所述顶盖流道连通于所述主体流道。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侧部设置有用于截断外部水流的槽型结构,所述顶盖还设置有与所述槽型结构连接的回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腔室内设有用于放置热源的热源风道,所述引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热源风道的、用于将气流引入所述通风管道的风机。
优选的,所述热源风道竖直设置,所述热源风道的顶端出风口连接所述通风管道,所述热源风道的下端进风口与所述下腔室的进风口对应。
一种充电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中箱体为具有内腔的结构,箱体中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是相互独立的,下腔室内部设置有引风装置,引风装置可以包括风扇或其他动力装置,以便将下腔室中的气体引入上腔室中。
由于上腔室是空腔室,不用于放置电气元件,相对较为空阔。当引风装置将下腔室的气体引入到上腔室内时,相对空间较大,气流进入后能够实现降速,从而实现降噪。本申请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能够实现充电机箱体的排气和降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三的右视图;
图9为图8的C-C向剖视图。
图1-9中:
1为箱体、11为上腔室、12为下腔室、121为热源风道;13为箱体主体、14为顶盖、141为回纹结构、142为槽型结构、15为间隙、151为进风口;
2为引风装置、3为通风管道、4为顶盖流道、5为主体流道;
6为开关电源、7为充电模块、8为进线组件、9为出线组件、10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该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噪音较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充电机。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外部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左视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其主要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设置电气元件的下腔室12和上腔室11,上腔室11与下腔室12相互独立设置,下腔室12内设有用于将气流由下腔室12引入上腔室11的引风装置2,上腔室11为空腔室,上腔室11具有排气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电气元件为充电机中的主要工作元件,可以包括开关电源6、充电模块7、进线组件8、出线组件9、控制器10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也不限于以上元件,根据充电机的类型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电气元件。
箱体1为具有内腔的结构,本申请的箱体1中设置有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是相互独立的,下腔室12内部设置有引风装置2,引风装置2可以包括风扇或其他动力装置,以便将下腔室12中的气体引入上腔室11中。由于上腔室11是空腔室,不用于放置电气元件,相对较为空阔。当引风装置2将下腔室12的气体引入到上腔室11内时,相对空间较大,气流进入后能够实现降速,从而实现降噪。
下腔室12设置有进风口151或其他进风结构,进入下腔室12后的气流在引风装置2的作用下,进入到上腔室11中,实现降速并由排气结构排出。气流引入到上腔室11的过程中,因上腔室11为空腔室,气流实现降速并在排出上腔室11过程中实现了噪音的降低,解决了气流排出箱体1的过程噪音较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下腔室形成的方式,二者可以通过管路或通道连通,但并不相互包含。上、下腔室可以是设置在箱体1内的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二者通过隔板隔开,使得箱体分隔成上下腔室,并留有连通孔或连通管路。例如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下腔室12,在下腔室12的上部设置上腔室11。
或者,箱体1的不同结构上分别设置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通过组合箱体1,实现将两个腔室组合在箱体1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箱体1包括箱体主体13和罩设于箱体主体13的顶部的顶盖14,下腔室12位于箱体主体13,上腔室11位于顶盖14。
请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箱体主体13上罩设或放置有顶盖14,下腔室12设置在箱体主体13中,其内部设置有电气元件,上腔室11设置在顶盖14中。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之间通过管路等装置连通。上腔室11可以占用顶盖14的全部空间,或者仅占用顶盖14内部的部分空间。
可选的,箱体主体13和顶盖14区别于常见的纵剖面为U形的结构,在二者的端口分别设置有盖体结构,从而箱体主体13与对应的盖体结构形成下腔室12,顶盖14与对应的盖体结构形成上腔室11。
本实施例中,将上腔室11设置在顶盖14内,可以避免因设置上腔室11而占用箱体主体13的空间,能够保证下腔室12内电气元件的设置空间不受影响,避免影响电气元件的散热。
上腔室11的气流输出可以通过顶盖14的侧部向外部输出,或者顶盖的底部向外部输出;同时上腔室11的气流输出既可以直接向外部排气,也可以将气流输入箱体主体13内的主体流道5中,再通过主体流道5向外排出,此处的主体流道5可以设置在下腔室12中,但需要与下腔室12内的气体分隔为两个不互通的区域,主体流道5与下腔室12内的气流不能够进行直接交换。
可选的,主体流道5的流向可以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以使气流斜向流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上腔室11的气流出口位于顶盖14的下部,顶盖14罩设于箱体主体13时,顶盖14的下部与箱体主体13的上部具有间隙15。
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三的右视图;图9为图8的C-C向剖视图。
在顶盖14的下部设置有上腔室11的气流出口,气流径气流出口流出后并不流入下腔室12中,而是通过顶盖14和箱体主体13之间的间隙15向外部流出,实现气体的排出。
气流出口具体可以设置在顶盖14的盖体结构上,即朝向箱体主体13的一侧,或者设置在顶盖14与箱体主体13之间的任何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箱体主体13和顶盖14可拆卸设置,顶盖14罩设于箱体主体13的顶部时,封闭箱体主体13。
箱体主体13和顶盖14通过连接管路连通,顶盖14设置在箱体主体13上时,连接管路对接箱体主体13的气流出口和顶盖14的气流进口,将二者连通的同时还可以为二者提供支撑力。
箱体主体13和顶盖14的连接方式多样,本申请中所提供的顶盖14包括通过升降操作扣设在箱体主体13的结构、通过翻转操作盖在箱体主体13的结构,当然,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箱体主体13上的结构,即箱体主体13和顶盖14是不可以分离的固定结构。
上述各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了上、下腔室的位置关系,下面针对二者的连通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上述连通管路具体为通风管道3,请参考图3至图7,具体地,上腔室11内设有通风管道3,通风管道3的底端位于下腔室12内,顶端与上腔室11的顶部接触,通风管道3的出口设置于通风管道3的顶端的侧部,以将气流导通至通风管道3的顶部实现降速变向,并由通风管道3的出口排出。
通风管道3是连通上、下腔室的管路结构,通过引风装置2将下腔室12内的气流引入上腔室11中,通风管道3的底端为其气流进口,可以靠近电气元件设置,通风管道3的顶部可以接触上腔室11的顶部,或者固定于上腔室11的顶部。通风管道3的顶部的侧部设有气流出口,气流在接触到通风管道3的顶部后变向,从侧部的气流出口流如上腔室11中。
可选的,在通风管道3的气流出口设置过滤网,和/或,在通风管道3的气流进口设置过滤网。
可选的,上述气流出口可以设置在通风管道3一个侧部,或者在通风管道3顶部的多个侧部,若通风管道3为方形管道,可以在顶部的至少两侧设置气流出口,方便对应顶盖14的气流出口,以便排气;若通风管道3为圆形管道,可以在其顶部的环向设置气流出口。
可选的,通风管道3的出风方式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上腔室11还设置有顶盖流道4,箱体主体13设置有连通顶盖流道4和箱体主体13外侧的斜向的主体流道5,顶盖流道4连通于主体流道5。
请参考图7,图7为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其中在顶盖14内设置顶盖流道4,在箱体主体13内设置主体流道5,顶盖流道4用于连通上腔室11和主体流道5,主体流道5设置在下腔室12,主体流道5的气流出口连通箱体1的外部。引入上腔室11的气流,可以依次通过顶盖流道4、主体流道5,并排出箱体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计需要在顶盖14罩设在箱体主体13上时,保证各个流道的连接,避免形成漏气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顶盖14的侧部设置有用于截断外部水流的槽型结构142,顶盖14还设置有与槽型结构142连接的回纹结构141。
需要说明的是,回纹结构141包括迷宫通道结构,避免水流过快或水流向非预期方向溢出。
可选的,回纹结构141连通存水结构或排水结构,或者回纹结构141的出水口设置在箱体1外部,以便实现排水。
优选地,回纹结构141连接上述主体流道5,且主体流道5具有斜向下的延伸,从而使得水流通过斜向向下部流出。
通常情况下,顶盖14的作用为防水、防尘等,为了避免水流进入顶盖14与箱体主体13中,槽型结构142具有镂空孔或引流结构,顶盖14上出现水流时,水流进入槽型结构142中,并流入回纹结构141中,雨水从顶盖14侧部孔进入后会流入槽型结构142内,继而通过回纹结构141输出至充电柜的外部。
可选的,还可以通过屋檐形式的导流结构,将顶盖14位置的雨水沿斜向下的方向导流至箱体1外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下腔室12内设有用于放置热源的热源风道121,引风装置2包括设于热源风道121的、用于将气流引入通风管道3的风机。
可选的,通风管道3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热源风道121竖直设置,热源风道121的顶端出风口连接通风管道3,热源风道121的下端进风口与下腔室12的进风口151对应。
请参考图4和图6,热源模块可以竖直放置,通过热源风道121和风机的配合实现柜内气流循环,以便实现整机通风散热功能。充电机内的主要热源产生的热风可以通过风机、热源风道121直接排出下腔室12,减小对下腔室12内其他元器件的影响,可选的,上述风机可以选择热源自带的风机,从而可以不用布置整机通风散热风机、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控制系统,从而降低整机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顶盖14具有腔室,并与箱体1的箱体主体13隔开,顶盖14底部具有与箱体主体13的下腔室12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中设置有通风管道3,通风管道3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通风管道3的下端连接至下腔室12内,通风管道3的上端与顶盖14的顶部接触,通风管道3的四周或至少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通过设置过滤网实现过滤。通风管道3将下腔室12内的热风引到顶盖14的顶部,热风与顶盖14顶部接触后产生变向,并从通风管道3侧部的出风口输出至顶盖14的腔室中。顶盖14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排气孔,热风最终从排风孔输出外界,或输出至下腔室12的主体流道5中。
在箱体主体13的内部,通过开关电源6、充电模块7等元件自带的风扇对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进入通风管道3中。
可选的,开关电源6、充电模块7等元件需要设置于远离进风口151的位置,使得其自带的风机能够远离进风口151和出风口,从而降低整机噪音。
充电模块7包括多个产热的模块,依次沿竖直方向设置,充电模块7外设置热源风道121,该热源风道121的上部与通风管道3相通。
可选的,热源风道121的下部与箱体进风口151在横向上相对应设置。
可选的,箱体1的进风口151位于箱体1的侧下部,进风口151的下端为斜坡状,便于排水。
本申请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在热源自身风机的带动下,将气流从箱体1的进风口151进入箱体主体13的下腔室12内,并于下腔室12的下部进入到热源风道121中,为热源(充电模块7)散热,并继续沿竖直方向流入通风管道3,并沿着通风管道3与顶盖14的顶部接触并变向,继而从通风管道3的侧部输出至上腔室11中,最后从顶盖14侧部或底部的排风通道输出至外界或输出至主体流道5中在排向外界。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机散热系统的充电机,该充电机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设置电气元件的下腔室(12)和与所述下腔室(12)相互独立的上腔室(11),所述下腔室(12)内设有用于将气流由所述下腔室(12)引入所述上腔室(11)的引风装置(2),所述上腔室(11)为空腔室,所述上腔室(11)具有排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箱体主体(13)和罩设于所述箱体主体(13)的顶部的顶盖(14),所述下腔室(12)位于所述箱体主体(13),所述上腔室(11)位于所述顶盖(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11)的气流出口位于所述顶盖(14)的下部,所述顶盖(14)罩设于所述箱体主体(13)时,所述顶盖(14)的下部与所述箱体主体(13)的上部具有间隙(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主体(13)和所述顶盖(14)可拆卸设置,所述顶盖(14)罩设于所述箱体主体(13)的顶部时,封闭所述箱体主体(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11)内设有通风管道(3),所述通风管道(3)的底端位于所述下腔室(12)内,顶端与所述上腔室(11)的顶部接触,所述通风管道(3)的出口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3)的顶端的侧部,以将气流导通至所述通风管道(3)的顶部实现降速变向,并由所述通风管道(3)的出口流入所述上腔室(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11)还设置有顶盖流道(4),所述箱体主体(13)设置有连通所述顶盖流道(4)和所述箱体主体(13)外侧的斜向的主体流道(5),所述顶盖流道(4)连通于所述主体流道(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4)的侧部设置有用于截断外部水流的槽型结构,所述顶盖(14)还设置有与所述槽型结构连接的回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室(12)内设有用于放置热源的热源风道(121),所述引风装置(2)包括设于所述热源风道(121)的、用于将气流引入所述通风管道(3)的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风道(121)竖直设置,所述热源风道(121)的顶端出风口连接所述通风管道(3),所述热源风道(121)的下端进风口与所述下腔室(12)的进风口对应。
10.一种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散热系统。
CN202022224311.X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Active CN213243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4311.XU CN2132436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4311.XU CN2132436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3602U true CN213243602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7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4311.XU Active CN2132436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3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88018B2 (ja) 充電器
CN112922797A (zh) 风电储能系统和多能互补能量站
CN211017827U (zh) 一种防尘防水动力柜
CN114013312A (zh)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
CN213243602U (zh) 一种充电机散热系统及充电机
CN109589042B (zh) 用于吸尘器的电机罩、吸尘器的电机模组及吸尘器
CN211981316U (zh) 一种底部具有疏水结构的防潮型配电柜
CN206332343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低压开关柜结构
CN212182829U (zh) 一种防尘配电柜
CN214798515U (zh)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CN212587906U (zh) 一种综合管廊用配电柜
CN214626027U (zh) 箱式变电站的空气循环装置
CN213186030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防尘散热式光伏接线盒
CN211556642U (zh) 一种新型通风箱变
CN207010026U (zh) 一种配电柜防尘通风防水装置
CN206759835U (zh) 注塑机控制电柜
CN214588997U (zh) 风冷储能柜和多能互补能源系统
CN214506181U (zh) 一种通风散热效果好的户外动力箱
CN205509327U (zh) 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CN210808020U (zh) 一种5gbbu专用机柜
CN215645757U (zh) 具有新型散热机构的配电箱
CN216146000U (zh)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及其散热结构
CN212751434U (zh) 一种用于产生随机数的电力系统用的新型控制柜
CN215816863U (zh) 一种适用于高扬尘地区的变电箱
CN215817973U (zh) 一种新型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