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5006U -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5006U
CN213235006U CN202021976081.6U CN202021976081U CN213235006U CN 213235006 U CN213235006 U CN 213235006U CN 202021976081 U CN202021976081 U CN 202021976081U CN 213235006 U CN213235006 U CN 213235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all seat
ball
wellhead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60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欢
徐凤祥
梁月松
黄熠
李中
王科
孟文波
蒋东雷
苏剑波
蔡洪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60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5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5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5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其包括:连通接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一接口;第二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二接口;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还用于连通砂浆供给管路,所述第二阀门还用于连通排放管路,所述第三接口用于接通井下钻杆。本实用新型在压裂填充防砂步骤和循环洗井步骤相切换过程中,无需频繁地拆卸管路,只需要对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启闭状态进行调整即可适应不同的工艺步骤,降低了作业风险和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工程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地层出砂日益加剧。而细分层系的调整开发,使得多层井数量大大增加,分层压裂防砂工艺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整个地层进行区别改造和防砂施工,并确保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已被大范围推广。
压裂防砂工艺包括压裂填充防砂步骤以及在压裂填充防砂步骤之后的循环洗井步骤。现有的井口装置连通于钻杆。在压裂填充防砂步骤中需要通过井口装置向钻杆中注入砂浆,砂浆到达被压裂的底层后可以使得先前填充到裂缝中的砾石不发生沉降。而在循环洗井步骤中,需要向井筒的环空中持续注入洗井介质,洗井介质再依次通过钻杆和井口装置排出,这样洗井介质就能将井筒内的各种物质从井内带出。
目前,为了对砂浆和洗井介质进行分流,还需要额外设置一个地面管汇系统。地面管汇系统连通于井口装置。在切换压裂填充防砂步骤和循环洗井步骤时需要将砂浆供给管线从地面管汇系统的接口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洗井介质排泄管道安装到该接口上。在分层防砂施工时,需要进行多次施工步骤的切换,因此需要多次拆装管路,劳动强度大,且拆装管路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同时,在油井突发井涌和井喷安全事故时,需要临时拆卸管线,抢装拷克实现关井。井控处理操作复杂,处理时间长,增加了井涌进一步发展为井喷事故的风险。
另外,当循环洗井过程中出现反洗不通的情况时,需要快速提起井下钻杆。而现有的井口装置在压裂防砂施工过程中无法通过提升装置快速提起井下钻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通接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第一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一接口;
第二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二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还用于连通砂浆供给管路,所述第二阀门还用于连通排放管路,所述第三接口用于接通井下钻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先将将砂浆供给管路与第一阀门相接通,将排放管路与第二阀门相接通,将第三接头与井下钻杆相接通。
在压裂填充防砂步骤,只需要将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关闭,这样,砂浆供给管路输出的砂浆能依次通过第一阀门、第一接口、第三接口而进入到井下钻杆,再从井下钻杆进入到裂缝中来使得先前填充到裂缝中的砾石不发生沉降。
在循环洗井步骤中,则只需将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打开。作业时向井下钻杆与井筒之间的环空中注入洗井液,洗井液从井下钻杆向地面返回,洗井液依次通过井下钻杆、第三接口、第二接口、第二阀门而进入到排放管路,最后通过排放管路输送到洗井液返出液池。洗井液返出液池中的洗井液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输送到井内,由此实现循环洗井作业。
在压裂填充防砂步骤和循环洗井步骤相切换过程中,无需频繁地拆卸管路,只需要对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启闭状态进行调整即可适应不同的工艺步骤,降低了作业风险和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直通式旋塞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密封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图1显示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100的结构。该井口装置100设置在井口的上方。该井口装置100包括连通接头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和第三阀门4。
连通接头1包括壳体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第三接口14、第一流道15和第二流道16。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第三接口14均设置在壳体11上。第一流道15和第二流道16均设置在壳体11内。第一流道15和第二流道16可以均为直流道。第一流道15贯穿壳体11。第一接口12和第三接口14分别位于第一流道15的相对两端。第二流道16从第一流道15的中部向外延伸至壳体11的表面,第二接口13位于第二流道16朝外的一端。这样,第一接口12、第三接口14和第二接口13相互连通。
井口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钻杆短节5。第一钻杆短节5为直管状。第一钻杆短节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阀门2的一个接口和连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12,第一钻杆短节5用于将第一阀门2和连通接头1相接通。第一钻杆短节5与第一阀门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第一钻杆短节5与连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1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
第一阀门2的另一接口还用于连通砂浆供给管路。在本实施例中,井口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钻杆短节6。第二钻杆短节6为直管状。第二钻杆短节6与第一阀门2之间螺纹连接。砂浆供给管路(图中未示出)接通第二钻杆短节6背离第一阀门2的一端。砂浆供给管路能通过第二钻杆短节6向第一阀门2输入砂浆。
第二阀门3的一个接口连接于第二接口13。第二阀门3与第二接口13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第二阀门3的另一个接口用于接通排放管路(图中未示出)。排放管路可以连通到洗井液返出液池。
第三阀门4的一个接口与第三接口14相互接通。第三阀门4的接口和第三接口14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第三阀门4的另一个接口用于与井下钻杆(图中未示出)相接通。在本实施例中,井口装置100还包括多个第三钻杆短节7。第三钻杆短节7为直管状。多个第三钻杆短节7依次串连在一起。第一个第三钻杆短节7连接于第三阀门4的另一个接口上,最后一个第三钻杆短节7用于连接井下钻杆。第三阀门4能通过多个第三钻杆短节7连通于井下钻杆。第一钻杆短节5、第二钻杆短节6和第三钻杆短节7之间可以是同轴设置。
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和第三阀门4分别用于开关连接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第三接口14的管线。
预先将将砂浆供给管路与第一阀门2相接通,将排放管路与第二阀门3相接通,将第三阀门4与井下钻杆相接通。
在压裂填充防砂步骤,只需要将第一阀门2打开、第二阀门3关闭、第三阀门4打开,这样,砂浆供给管路输出的砂浆能依次通过第一阀门2、第一接口12、第三接口14、第三阀门4而进入到井下钻杆,再从井下钻杆进入到裂缝中来使得先前填充到裂缝中的砾石不发生沉降。
在循环洗井步骤中,则只需将第一阀门2关闭、第二阀门3打开、第三阀门4打开。作业时向井下钻杆与井筒之间的环空中注入洗井液,洗井液从井下钻杆向地面返回,洗井液依次通过井下钻杆、第三阀门4、第三接口14、第二接口13、第二阀门3而进入到排放管路,最后通过排放管路输送到洗井液返出液池。洗井液返出液池中的洗井液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输送到井内,由此实现循环洗井作业。
由此可见,在压裂填充防砂步骤和循环洗井步骤相切换过程中,无需频繁地拆卸管路,只需要对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3的启闭状态进行调整即可适应不同的工艺步骤,降低了作业风险和劳动强度。
另外,在压裂防砂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溢流或井喷等紧急情况,只需要将第三阀门4关闭,切断连通接头1与井下钻杆之间的流道,这样可以保护与连通接头1相接通的其他设备不被井下高压损坏,降低作业风险。
在第一阀门2和连通接头1之间设置第一钻杆短节5能加大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阀门2的启闭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使得在启闭第一阀门2时不会被第二阀门3妨碍。
第二钻杆短节6还能连接到提升装置(图中未示出)上,提升装置可以通过上拉第二钻杆短节6来现实井口装置100和井下钻杆的快速提升,能满足循环洗井过程中反洗不通时快速提起井下钻杆的需求。
井口的卡瓦(图中未示出)能箍在第三钻杆短节7上以将井口装置100固定在井口,从而实现井口悬持钻具。这样能避免井口的卡瓦直接箍在第三阀门4上而使得第三阀门4不便操作。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阀门2和第三阀门4均为直通式旋塞阀。直通式旋塞阀在完全打开时,其内具有较大的流道,投球能顺利地通过第一阀门2和第三阀门4。
在封隔器投球坐封作业过程中,将第一阀门2和第三阀门4均打开并将第二阀门3关闭,向第二钻杆短节6中注入带有投球的完井液,投球随着完井液依次通过第一阀门2、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第二阀门3而进入到井下钻杆中,投球最后能封堵住井下钻杆内的封隔器来完成封隔器的坐封。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直通式旋塞阀包括筒体80、第一球座84、第二球座85、球阀芯83以及操作键87。筒体80可以是直圆筒。筒体80内设置有一个内通道82和一个安装通孔81。该内通道82为直通道。第一球座84、第二球座85、球阀芯83均设置在该内通道82内。
该内通道82包括第一装配段821、第二装配段822和阀芯装配段823。阀芯装配段823位于第一装配段821和第二装配段822之间。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分别设置在第一装配段821和第二装配段822内。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均为套筒形,且均与筒体80同轴设置。第一球座84的外周壁抵接于第一装配段821的内周壁,第二球座85的外周壁接于第二装配段822的内周壁。
球阀芯83设置在阀芯装配段823内。球阀芯83为大致的球形结构。球阀芯83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开启通道831,该开启通道831为直通孔。该开启通道831的轴线过球阀芯83的球心。球阀芯83夹设于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之间。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相互靠近的一端均紧贴于球阀芯83的外表面,
安装通孔81径向贯穿筒体80的侧壁。安装通孔81连通于阀芯装配段823。球阀芯83的球心位于安装通孔81的轴线上。球阀芯83内的开启通道831的轴线垂直于安装通孔81的轴线。球阀芯83朝向安装通孔81的一侧具有键槽832。
操作键87包括柱体871、连接键873和限位凸起874。柱体871可以是圆柱形。柱体871的一端插入到筒体80的安装通孔81内,且与安装通孔81之间间隙配合。柱体871能在安装通孔81内转动。柱体871朝外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多边形的操作孔873。该操作孔873的横截面可以是正六边形。
柱体871朝内的一端伸入到阀芯装配段823中。连接键873设置在柱体871朝内一端的端面上。连接键873插入到球阀芯83的键槽832内,使得操作键87与球阀芯83之间形成键连接。连接键873的形状与球阀芯83的键槽832形状相匹配,例如,连接键873为直条形,键槽832为直条槽。
限位凸起874从柱体871朝内的一端径向向外突出。限位凸起874呈环形,其外径大于安装通孔81的直径。限位凸起874能避免操作键87脱出安装通孔81。
将扳手插入到操作键87的操作孔873中来转动操作键87,该扳手可以是内六角扳手。操作键87转动时带动球阀芯83转动,当球阀芯83转动到其开启通道831与筒体80同轴时,直通式旋塞阀被开启,球阀芯83将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中的内孔接通,流体可以通过直通式旋塞阀;而当球阀芯83转动到其开启通道831与筒体80相互垂直时,直通式旋塞阀被关闭,球阀芯83的外表面完全堵塞住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的内孔,流体不能通过直通式旋塞阀。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垫片88。该垫片88呈环形,套设在柱体871上。该垫片88位于筒体80的内周壁与限位凸起874之间。
由于筒体80的内周壁和限位凸起874之间设置有该垫片88,使得筒体80不会与限位提起相互摩擦,减少了磨损。同时,垫片88还能降低操作键87转动时的滑动摩擦,在操作操作键87时能更加顺畅。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弹性件86。该弹性件86用于对第一球座84施加弹力以使得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夹紧该球阀芯83。
第一装配段821为阶梯孔。第一装配段821包括第一孔段824和第二孔段825。第一孔段824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825的直径。第一孔段824更靠近球阀芯83。
第一球座84包括第一管段841和第二管段842。第一管段841设置在第一孔段824中,且与球阀芯83相抵接。第二管段842从第一管段841背离球阀芯83的一端伸入到第二孔段825内。第一管段841和第二管段842均与筒体80同轴。第一管段841的外径大于第二管段842的外径。第一孔段824背离球阀芯83的一端具有孔肩。
弹性件86设置在第一孔段824的孔肩与第一管段841朝向孔肩的端面之间。弹性件86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8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孔段824的孔肩和第一管段841朝向孔肩的端面。
弹性件86对第一球座84施加一个指向第二球座85的弹力,第一球座84受到该弹力后具有向第二球座85运动的趋势,而第二球座85被固定不动,这样,第一球座84和第二球座85夹紧球阀芯83使得第一球座84与球阀芯83之间的密封以及第二球座85与球阀芯83之间的密封更加可靠。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件86套装在第二管段842上。弹性件86为环形。该弹性件86可以是碟形弹簧、橡胶垫或波形弹簧。弹性件86的外径大于第二孔段825的内径。第一管段841的外径大于第二孔段825的内径。
这样,弹性件86套装在第二管段842上而被定位,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容易从在第一孔段824的孔肩与第一管段841朝向孔肩的端面之间脱出。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装配段822的内周壁凹陷形成第一环形槽826和第二环形槽827。第一环形槽826和第二环形槽827均与筒体80同轴设置。第一环形槽826和第二环形槽827相互分开。第一环形槽826相较于第二环形槽827更靠近球阀芯83。
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第一挡圈89和第二挡圈90。第一挡圈89和第二挡圈90可以为开口弹性挡圈。第一挡圈89的外缘嵌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826内。第二挡圈90的外缘嵌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827内。第一挡圈89和第二挡圈90的内缘凸出于筒体80的内周壁。
第二球座85包括管体851和凸出部852。管体851为圆柱形。管体851的一端抵接于球阀芯83。凸出部852设置在管体851的另一端上。凸出部852从管体851径向向外伸出。凸出部852可以是环形。凸出部852被夹第一挡圈89和第二挡圈90之间。
第一挡圈89和第二挡圈90夹持住凸出部852,使得第二球座85不能轴向移动,从而将第二球座85固定在筒体80内。同时,第一挡圈89和第二挡圈90能起到方便组装的作用。在装配该直通式旋塞阀时,先将弹性件86套装在第一球座84上,然后将第一球座84放置到第一装配段821内,然后将垫片88套装在操作键87上,然后将操作键87放置到安装通孔81内,再将球阀芯83放置到筒体80内并与操作键87装配在一起,再将第一挡圈89放置在第一环形槽826内,然后将第二座体放置到第二装配段822内,最后将第二挡圈90放置在第二环形槽827内。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挡圈套91。挡圈套91为圆环形。挡圈套91设置在第二挡圈90内,挡圈套91的外周壁抵接于第二挡圈90的内周壁。
挡圈套91从第二挡圈90的内部支撑第二挡圈90,使得第二挡圈90不径向向内变形。这样,即便第二座体对第二挡圈90施加巨大的压力,第二挡圈90也不会变形而脱出第二环形槽827,增大了第二挡圈90的承压能力。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挡圈套91靠近第二球座85的端部抵接于第二球座85的端部。这样,能第二球座85阻挡挡圈套91以防止挡圈套91向靠近第二球座85的一侧运动而脱出第二挡圈90。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第三挡圈92。第三挡圈92可以是孔用挡圈。第二挡圈90内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一定位槽901,定位槽901沿第二挡圈90的内周壁的周向延伸。定位槽901设置在挡圈套91背离第二球座85的一侧。第三挡圈92设置在定位槽901内,第三挡圈92与挡圈套91背离第二球座85的一侧相抵靠,防止挡圈套91向背离第二球座85的方向运动而脱出第二挡圈90。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93、第二密封组件94和第三密封组件95。
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组件93、第二密封组件94和第三密封组件95均包括密封圈931和两个垫圈932。密封圈931可以是O形密封圈931。垫圈932和密封圈931同轴设置。密封圈931设置在两个垫圈932之间,两个垫圈932夹住密封圈931。两个垫圈932夹住密封圈931的设计能增强密封效果。
第一球座84的第二管段842的外周壁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843,第一安装槽843为环形槽。第一安装槽843与第二管段842同轴设置。第一密封组件93套装在第一安装槽843内。第一密封组件93的外缘抵接于第一装配段821。第一密封组件93密封第一球座84与筒体80之间的间隙。
第二球座85的凸出部852的外周壁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853,第二安装槽853为环形槽。第二安装槽853与第二球座85同轴设置。第二密封组件94套装在第二安装槽853内。第二密封组件94的外缘抵接于第二装配段822的内周壁。第二密封组件94密封第二球座85与筒体80之间的间隙。
操作键87的柱体871的外周壁凹陷形成第三安装槽875,第三安装槽875为环形槽。第三安装槽875与柱体871同轴设置。第三密封组件95套装在第三安装槽875内。第三密封组件95的外缘抵接于安装通孔81的内周壁。第三密封组件95密封操作键87与安装通孔81之间的间隙。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阀门4包括阀座31、阀瓣32、减速器33和手轮34。阀座31为第三阀门4的外壳。阀座31内设置有一通道。阀瓣32设置在该通道内,且与该阀座31转动连接。通过转动阀瓣32能启闭该通道。
减速器33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和齿轮组。齿轮组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齿轮。输入轴设置在第一个齿轮上,输出轴设置在最后一个齿轮上。输入轴输出的转矩通过齿轮组降速增扭后从输出轴输出。手轮34套装在输入轴上。输出轴与阀瓣32传动连接。
人工转动手轮34时,手轮34所输出的力矩通过减速器33降速增扭后驱动阀瓣32转动,人工启闭第三阀门4时更加轻松。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通接头1还包括第三流道17、第四接口18和堵头19。第四接口18设置在壳体11上。第三流道17设置在壳体11内。第三流道17从第一流道15的中部向外延伸至壳体11的表面。第四接口18设置第三流道17朝外的一端上。堵头19封堵住第四接口18。堵头19与第四接口1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
在需要将其他管线连接到连通接头1上时,只需将该堵头19从该第四接口18上拆卸下来,再将该管线连接到第四接口18上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通接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第一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一接口;
第二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二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还用于连通砂浆供给管路,所述第二阀门还用于连通排放管路,所述第三接口用于接通井下钻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口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接口上的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用于启闭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井下钻杆之间的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均为直通式旋塞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通式旋塞阀包括筒体、第一球座、第二球座、球阀芯以及操作键;
所述筒体包括容纳所述第一球座、所述第二球座和所述球阀芯的内通道以及径向延伸的安装通孔;
所述第一球座和所述第二球座均为与所述内通道同轴的套筒,所示第一球座和所述第二球座的外周面均抵接于所述内通道;
所述球阀芯的球心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轴线上,并夹设于所述第一球座和所述第二球座之间,其内设置有一垂直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开启通道;
所述操作键的一端插入到所述安装通孔内,其另一端与所述球阀芯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球座施加指向第二球座的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一球座和所述第二球座夹紧所述球阀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的内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球阀芯一侧的第一装配段;
所述第一装配段包括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背离所述球阀芯的一端具有孔肩;
所述第一球座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孔段内的第一管段;
其中,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孔肩以及所述第一管段朝向所述孔肩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段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孔段向背离所述第二球座方向延伸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
所述第一球座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管段的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孔段内的第二管段;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弹性件套装在所述第二管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的内通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球阀芯另一侧的第二装配段;
所述第二装配段的内周壁凹陷形成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
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外缘嵌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一挡圈以及外缘嵌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二挡圈;
所述第二球座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段内的管体以及从所述管体径向向外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夹设于所述第一挡圈和所述第二挡圈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挡圈套;
所述第一挡圈相较于所述第二挡圈更靠近所述球阀芯,所述挡圈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圈内且与所述第二挡圈同轴设置,所述挡圈套的外周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圈的内周壁。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通式旋塞阀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和第三密封组件;
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所第一球座的外周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周壁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球座与所述筒体之间的间隙;
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球座的外周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周壁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球座与所述筒体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三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操作键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周壁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操作键与所述安装通孔之间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阀门包括阀座、设置在阀座内且与所述阀座转动连接的阀瓣、设置在阀座上的减速器以及手轮;
其中,所述减速器包括连接于所述手轮的输入轴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阀瓣的输出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口装置还包括第一钻杆短节,所述第一钻杆短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一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口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钻杆短节,所述第二钻杆短节用于与提升装置相连。
CN202021976081.6U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Active CN213235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6081.6U CN213235006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6081.6U CN213235006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5006U true CN213235006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6081.6U Active CN213235006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5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9306122B2 (en) Drill pipe
US4714116A (en) Downhole safety valve operable by differential pressure
US7252153B2 (en) Bi-directional fluid loss device and method
CA2755895C (en) Fracturing system and method
CA2734813C (en) Fracture valve and equalizer system and method
US8960308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solating wellhead pressure
US20060169464A1 (en) Positioning tool with valved fluid diversion path
WO2008070674A1 (en) Flow restri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CA2822998C (en) Fluid seal with swellable material packing
WO2005080745A1 (en) Drill pipe header
US3886967A (en) Downhole safety ball valve
US9038737B2 (en) Inflow control device
US8291981B2 (en) Shear open valve
CN213235006U (zh) 一种油气井的井口装置
US10900324B2 (en) Sliding sleeve having a flow inhibitor for well equalization
CN2821148Y (zh) 一种双通道旋塞阀
US3847372A (en) Drilling fluid saver and safety valve
US11697981B2 (en) Inline fracturing valve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920451B1 (en) Plug valves for fracturing systems
RU2705451C1 (ru) Клапан для герметизации перекрытия канала, соединяющего межтруб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ый в колонне подъёмных труб
AU2015238781B2 (en) Drill pipe
US20220034201A1 (en) Hydraulic screen having a joint with a flow pa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