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20460U - 一种伤口送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伤口送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20460U
CN213220460U CN202021823502.1U CN202021823502U CN213220460U CN 213220460 U CN213220460 U CN 213220460U CN 202021823502 U CN202021823502 U CN 202021823502U CN 213220460 U CN213220460 U CN 213220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wound
communicating pipe
feeding barrel
medicine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35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敏
杨慧
刘超
赵新月
田仁娣
彭银
颜仁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8235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20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20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20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伤口送药器,包括送药筒和连通管,所述送药筒内设置有用于存放药物的内部通道,送药筒设置有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连通,连通管的前端用于输出药物,所述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伤口送药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不仅可以方便的将药物准确注入伤口内的预定的位置处,有利于实现精确注药;而且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伤口的创面,尤其适用于窦道伤口的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伤口送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送药器。
背景技术
窦道伤口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伤口,通常是指机体组织感染、坏死,经体表排出体外后而形成的一个开口于体表的、不与体内空腔脏器相通的潜性盲管,可发生于软组织、脂肪、肌肉甚至骨质等;窦道伤口的形成主要与感染有关,多种原因所致的伤口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在慢性炎症、脓肿或异物的刺激下,逐渐增生、肥厚,形成窦道。如果窦道清除不彻底或异物、坏死组织残留,会使窦道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常见的有腹壁切口感染后引流不畅或切口内遗留异物造成的腹壁窦道伤口,骨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质坏死形成的慢性窦道伤口,外伤或手术后异物残留形成的慢性窦道伤口等。
临床中,在治疗窦道伤口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定期清理窦道伤口、为窦道伤口消毒、并需要向窦道伤口内注药(通常是敷料),然而,由于窦道伤口的形状五花八门,没有规律,且窦道伤口的深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医护人员向患者的伤口内注药的过程非常麻烦,不仅操作复杂,而且非常不便于将药物准确的注入到窦道伤口内预定的位置处,从而达到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伤口的愈合,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伤口送药器,有利于实现精确注药;而且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伤口的创面,尤其适用于窦道伤口的治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便于向窦道伤口内精确送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伤口送药器,包括送药筒和连通管,所述送药筒内设置有用于存放药物的内部通道,送药筒设置有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
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连通,连通管的前端用于输出药物,
所述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送药筒,可以将调配好的药物,如胶状膏药等,转入送药筒内的内部通道中;而通过设置连通管,且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以便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窦道伤口走向弯曲连通管,以改变连通管的走向,且撤去外力后,连通管的形变可以保持不变,以便与窦道伤口相适配;在进行注药操作时,医护人员可以沿窦道伤口将连通管的前端延伸到窦道伤口的预定位置处,然后可以将医用棉签的前端经由注药口插入送药筒的内部通道中,以便在插入的过程中将内部通道中的药物经由连通管推送出去,从而达到精确送药的目的。
有便于精确注药,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内药物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既有利于控制从连通管排出的药物的量,提高注药的精度,又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内部通道内的药物,达到提高药物在连通管内输送速度的目的。
为解决所述内部通道的密封和无菌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隔离部件,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并用于封闭所述注药口。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件,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送药筒,不仅可以有效封闭所述注药口,达到封闭所述内部通道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隔离所述内部通道,达到保持内部通道无菌,避免被污染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橡皮塞,
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盖子,且所述盖子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送药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张贴于所述送药筒一端的保护膜。既可以有效封闭所述注药口,又可以方便的开启所述注药口。
为解决药物,尤其是胶状膏药均匀的敷设于窦道伤口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涂药部,所述涂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药口,涂药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且所述出药口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涂药部用于敷涂从连通管输出的药物。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连通管的前端设置涂药部,不仅可以使药物从所述涂药部排出,而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合理的移动送药筒和连通管,带动涂药部相对于输出的药物移动,从而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在窦道伤口表面,实现更好的送药效果。
为解决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窦道伤口周围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涂药部为球状结构或椭球状结构。采用球状结构或椭球状结构的涂药部,使得沿涂药部没有方向之分,可以对涂药部周围的药物进行敷涂,以便将输出的药物均匀的敷涂到涂药部周围的窦道伤口。
为解决可塑片的无菌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隔离部件,所述第二隔离部件用于隔离保护所述连通管,或隔离保护所述连通管及所述涂药部,所述第二隔离部件为保护膜或隔离保护袋。通过设置第二隔离部件,可以有效隔离连通管和涂药部,确保连通管和涂药部保持消毒后的无菌状态,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感染。
为解决将药物推送出内部通道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推送部件,所述推送部件包括推杆及设置于所述推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所述内部通道相是适配,所述活塞头具有弹性,用于沿内部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专门的推送部件与送药筒相适配,尤其是与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适配,使得活塞头可以卡入所述内部通道中,并可以在外力推动推杆时沿内部通道移动,从而达到增加内部通道内压力并通过压力推送药物的目的。
为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优选的,所述活塞头的横截面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或,所述活塞头为圆台形结构。使得活塞头可以与内部通道的侧壁紧密接触,以便实现更好的气密效果,从而更便于通过推送部件推送内部通道的药物。
优选的,所述活塞头采用橡胶材料和/或硅胶材料制成。以便具有一定的弹性。
为便于加药,进一步的,所述送药筒还设置有加药口及用于封闭所述加药口的密封部件,所述加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并设置于靠近所述连通管的一端,
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并封闭所述加药口。通过设置专门的加药口,不仅便于添加药物,而且有利于实现药物的连续、多次输送,非常的方便。
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件为橡皮塞,
或,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加药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既可以有效封闭所述加药口,又便于开启加药口,有利于使用更加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伤口送药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不仅可以方便的将药物准确注入伤口内的预定的位置处,有利于实现精确注药;而且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伤口的创面,尤其适用于窦道伤口的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伤口送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伤口送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利用棉签推送药物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伤口送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利用推送部件推送药物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伤口送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伤口送药器,推送药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送药筒101、连通管102、涂药部103、内部通道104、注药口105、第一隔离部件106、出药口107、加药口108、密封部件109、药物110、外螺纹111、孔112、
棉签201、棉花头202、
推送部件301、推杆302、活塞头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伤口送药器,包括送药筒101和连通管102,所述送药筒101内设置有用于存放药物110的内部通道104,送药筒101设置有注药口105,所述注药口105与所述内部通道104相连通,所述连通管102的后端与所述送药筒101的内部通道104相连通,连通管102的前端用于输出药物110,所述连通管102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使得连通管102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外力撤去后可以保持弯曲状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送药筒101,可以将调配好的药物,如胶状膏药等,转入送药筒101内的内部通道104中;而通过设置连通管102,且连通管102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以便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窦道伤口走向弯曲连通管102,以改变连通管102的走向,且撤去外力后,连通管102的形变可以保持不变,以便与窦道伤口相适配;在进行注药操作时,医护人员可以沿窦道伤口将连通管102的前端延伸到窦道伤口的预定位置处,然后可以将医用棉签201的前端经由注药口105插入送药筒101的内部通道104中,以便在插入的过程中将内部通道104中的药物经由连通管102推送出去,从而达到精确送药的目的。
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棉签201推送内部通道104中的药物,因为棉签201都是经过消毒处理的,不会出现感染的问题;为更好的利用棉签201推动药物,优选的,所述设置于棉签头部的棉花头202的直径可以大于内部通道104的直径,以便将棉签头部的棉花头202挤压进内部通道104中,并实现良好的气密效果,以便实现有效的推送。
可以理解,在使用过程中,送药筒101还可以作为把手进行握持,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药筒101可以优先采用塑料制成,以便降低成本,所述连通管102可以优先采用铝管,或连通管102的内侧为铝管,外侧包覆一层塑料或橡胶,采用铝制成的连通管102,通过合理的控制连通管102的壁厚,使得使用者可以手动弯曲连通管102,且连通管102可以保持弯曲后的状态。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送药器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深度的窦道伤口,且窦道伤口可以具有一定的弯曲(即,在本实施例中,窦道伤口通常比较直,窦道伤口弯曲幅度不是太大,通常是可以看到窦道伤口的底部),以便连通管102通过适当的手动塑形就可以与窦道伤口相适配,而对于弯曲度较大的窦道伤口,如从外面看不到底部的窦道伤口,本送药器虽然可以顺利的完成送药工作,但操作相对麻烦,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102内药物110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内部通道104的横截面面积,即,连通管102较细,以便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窦道伤口,送药筒101较粗,以便容纳更多的药物;既有利于控制从连通管102排出的药物的量,提高注药的精度,又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内部通道104内的药物,达到提高药物在连通管102内输送速度的目的。
为密封所述内部通道104,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一隔离部件106,所述第一隔离部件106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101,并用于封闭所述注药口105;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件106,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送药筒101,不仅可以有效封闭所述注药口105,达到封闭所述内部通道104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隔离所述内部通道104,达到保持内部通道104无菌,避免被污染的目的。
第一隔离部件106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离部件106可以为橡皮塞,以便塞住所述注药口105,从而达到密封内部通道104,防止被污染的目的;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部件106可以为盖子,且所述盖子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送药筒10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111,如图1-图3所示,盖子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101,也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而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部件106还可以为张贴于所述送药筒101一端的保护膜,在完成消毒后贴上所述保护膜,从而可以有效封闭注药口105,在使用时,只需撕开保护膜,即可方便的开启所述注药口105。
为使得药物,尤其是胶状膏药可以均匀的敷设于窦道伤口内,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涂药部103,所述涂药部103设置有至少一个出药口107,涂药部103设置于所述连通管102的前端,且所述出药口107与所述连通管102相连通,所述涂药部103用于敷涂从连通管102输出的药物,如图1-图3所示,通过在连通管102的前端设置涂药部103,不仅可以使药物从所述涂药部103排出,而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合理的移动送药筒101和连通管102,带动涂药部103相对于输出的药物移动,从而可以涂药部103将药物均匀的敷涂在窦道伤口表面,实现更好的送药效果。
涂药部103可以有多种构造,作为优选,所述涂药部103可以为球状结构或椭球状结构,因为采用球状结构或椭球状结构的涂药部103,可以方便的对涂药部103周围的药物进行敷涂,以便将输出的药物均匀的敷涂到涂药部103周围的窦道伤口。而为了不同满足不同场合的涂药需求,所述涂药部103可以采用可更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连通管102的前端,以便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形状的涂药部103,例如,涂药部103设置有内螺纹,连通管102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涂药部103与连通管102的可拆卸连接,以便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涂药部103可以优先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本伤口送药器还包括第二隔离部件,所述第二隔离部件用于隔离保护所述连通管102,或隔离保护所述连通管102及所述涂药部103,所述第二隔离部件为保护膜或隔离保护袋,因为连通管102的前端和涂药部103都会深入到窦道伤口内,需要保持无菌状态,而通过设置第二隔离部件,可以有效隔离连通管102和涂药部103,确保连通管102和涂药部103保持消毒后的无菌状态,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手动撕开所述保护膜或隔离保护袋即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感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伤口送药器,还包括推送部件301,所述推送部件301包括推杆302及设置于所述推杆302一端的活塞头303,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活塞头303与所述内部通道104相是适配,所述活塞头303具有弹性,用于沿内部通道104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在本方案中,为送药筒101单独配置了一个推送部件301,可以与送药筒101的内部通道104相适配,在使用时,药物可以经由注药口105加入所述内部通道104中,而活塞头303可以经由注药口105卡入所述内部通道104中,并与内部通道104形成气密结构,并可以在外力推动推杆302时沿内部通道104移动,从而达到增加内部通道104内压力并通过压力推送药物的目的。
作为优选,活塞头303可以优先采用橡胶材料和/或硅胶材料制成,以便具有一定的弹性。而由于活塞头303具有弹性,为实现更好的气密效果,所述活塞头303的横截面面积可以等于或大于内部通道104的横截面面积,以便卡入内部通道104的活塞头303与送药筒101之间具有一定的挤压力,从而可以实现气密效果。
作为举例,如图4或图5所示,所述活塞头303可以优先采用圆台形结构,即活塞头303的前端小,后端大,以便在前端的引导下整个活塞头303可以顺利的卡入内部通道104中,且使得后端与内部通道104之间具有一定的挤压力。
由于推送所需的力通常不大,可以不在推杆302的末端设置把手,也可以设置,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伤口送药器,所述送药筒101还设置有加药口108及用于封闭所述加药口108的密封部件109,如图6所示,所述加药口108与所述内部通道104相连通,并设置于靠近所述连通管102的一端,如图6所示,以便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将药物添加在靠近连通管102的位置处,
所述密封部件109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101,并封闭所述加药口108,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专门的加药口108和密封部件109,不仅便于医护人员添加药物,而且有利于实现药物的连续、多次输送,非常的方便。
此时,按照实施例1所提供的实施方式,依然可以利用棉签201经由所述注药口105进行药物的推送,而按照实施例2所提供的实施方式,依然可以利用推送部件301由所述注药口105进行药物的推送,还可以将推送部件301的活塞头303直接设置于所述内部流道中,并在第一隔离部件106上开设用于通过推杆302的孔112,以便推杆302可以延伸出内部流道,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隔离部件106(如盖子)起到便于装配推送部件301及防止活塞头303脱出内部流道的作用。
密封部件109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密封部件109可以为橡皮塞;以便塞住加药口108,既可以有效封闭所述加药口108,又便于开启加药口108,有利于使用更加方便;作为另一种优选,如图6或图7所示,所述密封部件109可以为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加药口108处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111,密封盖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送药筒101,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送药筒和连通管,所述送药筒内设置有用于存放药物的内部通道,送药筒设置有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
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连通,连通管的前端用于输出药物,
所述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内药物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部件,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并用于封闭所述注药口;
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橡皮塞,
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盖子,且所述盖子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送药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张贴于所述送药筒一端的保护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采用的是铝管,
或所述连通管的内侧为铝管,外侧包覆一层塑料或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药部,所述涂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药口,涂药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且所述出药口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涂药部用于敷涂从连通管输出的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药部为球状结构或椭球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送部件,所述推送部件包括推杆及设置于所述推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所述内部通道相是适配,所述活塞头具有弹性,用于沿内部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的横截面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或,所述活塞头为圆台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筒还设置有加药口及用于封闭所述加药口的密封部件,所述加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并设置于靠近所述连通管的一端,
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并封闭所述加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为橡皮塞,
或,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加药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CN202021823502.1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伤口送药器 Active CN213220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3502.1U CN213220460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伤口送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3502.1U CN213220460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伤口送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0460U true CN213220460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90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3502.1U Active CN213220460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伤口送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0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240194B2 (en) Device for the manual metering of a medical fluid, particularly bone cement
US20100190133A1 (en) Irrigation and aspiration device
JP2014532476A5 (zh)
CN203576627U (zh) 用于注射骨水泥的设备
EP2100632A1 (en) Applicator device for body cavity
CN213220460U (zh) 一种伤口送药器
US4859182A (en) Dental syringe safety sheath apparatus
CN103908325A (zh) 用于注射骨水泥的设备
US6290503B1 (en) Dental carrier device for dispensing slurry-like filling materials
CN113509628B (zh) 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药物注入用具
US20200222174A1 (en) Closed funnel for the delivery of a prosthetic implant
CN109260582B (zh) 一种阴道或肛门的药膏均匀涂抹装置
CN215741307U (zh) 一种带有消毒功能妇科护理用给药器
WO1995013105A2 (en) Secure adaptor for sterile fluid packs which allows their use in wound and medical lavage
CN213249864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医用针筒
CN205391213U (zh) 笔状的喷射抽吸一体手柄
CN211884772U (zh) 一种输液器接头护帽
CN209474965U (zh) 一种具有给药功能的创面护理贴
JP2020103805A (ja) 薬剤注入器具
KR102258962B1 (ko) 비강 밀착 기구
CN208693482U (zh) 一种牙科根管材料输送器
CN215608603U (zh) 一种窦道给药装置
CN204274592U (zh) 一种预防宫腔粘连的装置
CN213941857U (zh) 用于骨钉钉道的护理装置
CN210963551U (zh) 一种用于连接输液器及引流管的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