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8069U -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8069U
CN213218069U CN202020936136.4U CN202020936136U CN213218069U CN 213218069 U CN213218069 U CN 213218069U CN 202020936136 U CN202020936136 U CN 202020936136U CN 213218069 U CN213218069 U CN 213218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implanted
ostomy
connecting cylinder
ba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61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英明
曾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9361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8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8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8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久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所述造瘘底盘包括用于植入体内的植入部分及与植入部分相连的体外部分,体外部分用于留在体外,体外部分用于沿造瘘口的圆周方向包围造瘘口,且体外部分构造有用于可拆卸连接袋体的第一连接部;本造瘘底盘,造瘘底盘可以永久植入患者体内,并通过与袋体的配合收集人体的排泄物,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底盘,只需定期更换袋体即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患者自己即可方便的完成袋体的更换工作,非常的方便;此外,由于本造口底盘采用植入的方式设置于患者的腹壁,不涉及粘胶,因此不存在连接不牢靠、容易渗漏、且容易引起皮肤病等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Description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背景技术
造瘘口是由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而形成的一个开口,通常开设于腹部;可以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泌尿系统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后需取一段肠道造瘘收集并引流尿液,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
对于设置有造瘘口的患者,如设置有回肠造瘘口的患者,通常需要在造瘘口处设置造口袋,以便收集人体的排泄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造口袋是两件式造口袋,所述两件式造口袋通常包括底盘和袋体,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粘胶,所述袋体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底盘,袋体用于储存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粘胶将底盘固定于造瘘口周围的皮肤上,而后将袋体安装在底盘上即可。然而,现有的两件式造口袋通常还存在一些问题,1、使用成本较高,因为所述底盘通常3~5天需要更换一次,最长不超过7天,且当内底盘发生渗漏时需要立刻进行更换,每个底盘的成本都较高,频繁的更换,大大增加了成本,增加患者的负担;2、容易发生渗漏,由于底盘采用粘胶固定于患者的皮肤,连接不牢靠,尤其是在夏天容易出汗的天气,非常容易脱落;3、更换不方便,现有的底盘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对准造瘘口,患者自己通常不便于更换,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协助,非常的方便;4、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造口袋的底盘,容易引起皮肤发炎、红肿等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的造瘘底盘,可以永久植入患者体内,并与设置于体外的袋体配合即可,不仅使用成本低、不会发生渗漏等问题,而且方便患者自行更换袋体,且不会出现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要解决造瘘底盘更换频繁、成本高、易渗漏、个人无法更换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包括用于植入体内的植入部分及与所述植入部分相连的体外部分,所述体外部分用于留在体外,体外部分用于沿造瘘口的圆周方向包围造瘘口,且体外部分构造有用于可拆卸连接袋体的第一连接部。在本方案中,所述造瘘底盘中的植入部分可以在造瘘手术的过程中植入患者体内,通常是植入患者的皮肤内,而所述体外部分可以正好沿造瘘口的圆周方向包围造瘘口,使得从而造瘘口流出的排泄物可以被约束在体外部分之内,避免泄漏,而体外部分延伸出体外,且可以永久的留置于患者的体外,体外部分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便与袋体上的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不仅可以使得造瘘口与体外的袋体相连通,而且便于袋体的更换;采用本方案所提供的造瘘底盘,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都不需要更换底盘,只需定期更换与之相配合的袋体即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便于更换,患者自己即可方便的完成袋体的更换工作,无需他人的协助,非常的方便;此外,由于本造口底盘采用植入的方式设置于患者的腹壁,不涉及粘胶,因此不存在连接不牢靠、容易渗漏、且容易引起皮肤病等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防止植入于患者体内的植入部分脱落,优选的,所述植入部分包括连接筒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外侧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筒的一端与所述体外部分相连,连接筒用于植入体内并将造瘘口包围在内部,所述连接片用于植入体内并为所述连接筒提供沿连接筒中心轴线方向的约束,即,在本方案中,植入部分被植入体内后,所述连接筒正好包围住造瘘口,而连接片可以在卡在连接筒外侧的皮下的肌肉组织里,受到肌肉组织的约束,从而可以为连接筒提供沿连接筒中心轴线方向的约束,从而有效防止连接筒沿自身轴线方向脱出。
优选的,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连接筒的中心轴线垂直。更便于造瘘手术过程中植入部分的定位和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圆周方向设置有一片环状结构的连接片,或设置有多片相互独立的连接片。既便于植入部分的生产、成型,又便于在植入所述植入部分时,可以方便的设置连接片,以便将连接片卡在造瘘口周围的皮下肌肉组织内,实现对整个植入部分的固定。
为使得植入部分可以安全的植入体内,优选的,所述连接筒和连接片分别采用采用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或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制成。所述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及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都是现有技术中可以用于植入体内的材料,用于制作连接筒和连接片后,可以安全的植入体内,没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要解决植入部分与人体肌肉组织更相生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和/或所述连接片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
或,所述连接筒和/或所述连接片分别为网状结构。通过设置若干通孔,使得当连接筒和连接片植入体内后,连接筒和连接片两侧的肌肉组织可以在生长、愈合的过程中,通过通孔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从而可以将连接筒和连接片牢牢的夹紧在肌肉组织内,植入部分与人体肌肉组织更相生,有利于植入于体内的连接筒和连接片更牢靠。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方孔、圆孔、条孔、三角形孔、椭圆孔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为更好的包围造瘘口,避免泄漏,优选的,所述体外部分为筒状结构。以便与连接筒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植入本造瘘底盘时,造瘘口可以被罩在造瘘底盘的内部,而当造瘘底盘与袋体连接之后,既可以确保造瘘口与袋体的连通,又可以避免排泄物的泄漏。
优选的,所述体外部分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内,从而实现体外部分与连接筒的连接,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一方面,连接筒可以包裹体外部分的一端,使得在将植入部分植入体内时,体外部分的一端可以在连接筒的包裹下延伸进体内一段距离,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排泄物从体外部分与连接筒相连接的位置处渗漏出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体外部分的外螺纹、内螺纹、卡扣或槽口等。以便与设置于袋体的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从而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袋体的更换。
一种造口袋套件,包括袋体和所述造瘘底盘,所述袋体设置有用于容纳排泄物的内部空腔,袋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配合实现袋体与所述体外部分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袋体与造瘘底盘的配合,可以有效封闭造瘘口,且可以方便的收集造瘘口处的排泄物,使用成本低、不存在渗漏等问题,而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不仅便于袋体的安装和更换,而且有利于患者自己进行更换操作,非常的简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造瘘底盘可以永久植入患者体内,并通过与袋体的配合收集人体的排泄物,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底盘,只需定期更换与之相配合的袋体即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便于更换,患者自己即可方便的完成袋体的更换工作,无需他人的协助,非常的方便;此外,由于本造口底盘采用植入的方式设置于患者的腹壁,不涉及粘胶,因此不存在连接不牢靠、容易渗漏、且容易引起皮肤病等问题,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且相比于现有的两件式造口袋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另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又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植入患者体内后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植入患者体内后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另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植入部分101、连接筒102、连接片103、体外部分104、第一连接部105、通孔106、
造瘘口200、皮肤201、肌肉组织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6及图7,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包括用于植入体内的植入部分101及与所述植入部分101相连的体外部分104,所述体外部分104用于留在体外,以便连接袋体,体外部分104用于沿造瘘口200的圆周方向包围造瘘口200,防止排泄物泄露,且体外部分104构造有用于可拆卸连接袋体的第一连接部105,以便袋体的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造瘘底盘中的植入部分101可以在造瘘手术的过程中植入患者体内,通常是植入患者的皮肤201内(后文不再赘述),而所述体外部分104可以正好沿造瘘口200的圆周方向包围造瘘口200,使得从而造瘘口200流出的排泄物可以被约束在体外部分104之内,避免泄漏,而体外部分104延伸出体外,且可以永久的留置于患者的体外,如图1、图6及图7所示,体外部分104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5,以便与袋体上的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不仅可以使得造瘘口200与体外的袋体相连通,而且便于袋体的更换。
在本造瘘底盘的整个使用过程中,只需定期更换与之相配合的袋体即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便于更换,患者自己即可方便的完成袋体的更换工作,无需他人的协助,非常的方便;此外,由于本造口底盘采用植入的方式设置于患者的腹壁,不涉及粘胶,因此不存在连接不牢靠、容易渗漏、且容易引起皮肤201病等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植入部分101有多种实施方式,为防止植入于患者体内的植入部分101脱落,作为优选,所述植入部分101包括连接筒102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筒102外侧的连接片103,所述连接筒102的一端与所述体外部分104相连,连接筒102用于植入体内并将造瘘口200包围在内部,所述连接片103用于植入体内并为所述连接筒102提供沿连接筒102中心轴线方向的约束,如图1、图6及图7所示;在本方案中,植入部分101被植入体内后,所述连接筒102正好包围住造瘘口200,而连接片103可以在卡在连接筒102外侧的皮下的肌肉组织202里,受到肌肉组织202的约束,从而可以为连接筒102提供沿连接筒102中心轴线方向的约束,从而有效防止连接筒102沿自身轴线方向脱出。
可以理解,所述连接片103与连接筒102有多种相对位置关系,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103与所述连接筒102的中心轴线垂直,如图1及图2所示,更便于造瘘手术过程中植入部分101的定位和固定。
连接片103的构造和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筒102的圆周方向设置有一片环状结构的连接片103,如图1及图2所示,既便于植入部分101的生产、成型,又便于在植入所述植入部分101时,可以方便的设置连接片103,以便将连接片103卡在造瘘口200周围的皮下肌肉组织202内,实现对整个植入部分101的固定。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筒102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片相互独立的连接片103(即,连接片103的数目大于或等于2),作为一种举例,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筒102的圆周方向设置有三片相互独立的连接片103,且三片连接片103沿连接筒10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作为另一种举例,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筒102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四片相互独立的连接片103,且四片连接片103沿连接筒10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均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所述连接片103可以设置于所述连接筒102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于连接筒102的中间位置处,且当包括多片连接片103时,各连接片103可以设置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以分别设置与不同的平面内,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筒102可以优先采用圆筒,也可以采用方筒、锥形筒等结构。
为使得植入部分101可以安全的植入体内,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102和连接片103可以分别采用现有的植入式材料制成,例如,可以分别采用采用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或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制成;所述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及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都是现有技术中可以用于植入体内的材料,用于制作连接筒102和连接片103后,可以安全的植入体内,且没有并发症。
如图1及图2所示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体外部分104也为筒状结构,以便与连接筒102的形状相适配,如图6及图7所示,使得植入本造瘘底盘时,造瘘口200可以被罩在造瘘底盘的内部,而当造瘘底盘与袋体连接之后,既可以确保造瘘口200与袋体的连通,又可以避免排泄物的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体外部分104的材料可以与所述植入部分101不同,作为优选,所述体外部分104可以优先采用塑料、高分子材料、碳纤维等材料制成。
为防止排泄物从体外部分104与连接筒102相连接的位置处渗漏出来,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所述体外部分104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筒102的一端内,插入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如图5所示,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一方面,连接筒102可以包裹体外部分104的一端,使得在植入部分101被植入体内时,体外部分104的一端可以在连接筒102的包裹下延伸进体内(延伸到皮下)一段距离,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排泄物从体外部分104与连接筒102相连接的位置处渗漏出来;另一方面,采用连接筒102的包裹体外部分104,可以有效隔离体外部分104,从而防止体外部分104直接接触人体的肌肉组织202,避免发生并发症。
为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5可以采用现有两件式造口袋中底盘的连接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105为设置于所述体外部分104的外螺纹、内螺纹、卡扣或槽口等,以便与设置于袋体的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从而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袋体的更换,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5为设置于所述体外部分104的外螺纹,如图1、图6及图7所示,结构简单、便于成型。
实施例2
为使得植入部分101与人体肌肉组织202更相生,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造瘘底盘中,所述连接筒102和/或所述连接片103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106,如图8所示,通过设置若干通孔106,使得当连接筒102和连接片103植入体内后,连接筒102和连接片103两侧的肌肉组织202可以在生长、愈合的过程中,通过通孔106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从而可以将连接筒102和连接片103牢牢的夹紧在肌肉组织202内,植入部分101与人体肌肉组织202更相生,有利于植入于体内的连接筒102和连接片103更牢靠。
可以理解,所述通孔106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优先,所述通孔106可以为方孔、圆孔、条孔、三角形孔、椭圆孔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而所述通孔106的大小和密度也可以根据事实需求而定,当通孔106的密度较大时,所述连接筒102和/或连接片103可以分别构成网状结构,即,所述连接筒102和/或连接片103也可以为网状结构,其中通孔也可以成为筛孔,如图9所示,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造口袋套件,包括袋体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造瘘底盘,所述袋体设置有用于容纳排泄物的内部空腔,袋体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5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05的配合实现袋体与所述体外部分104的可拆卸连接。当袋体设置于所述造瘘底盘后,所述内部空腔与所述造瘘口200相连通,通过袋体与造瘘底盘的配合,可以有效封闭造瘘口200,且可以方便的收集造瘘口200处的排泄物,使用成本低、不存在渗漏等问题,而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105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不仅便于袋体的安装和更换,而且有利于患者自己进行更换操作,非常的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袋体。
可以理解,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05为外螺纹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05为内螺纹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05为卡扣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槽口,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05为槽口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槽口相适配的槽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植入式造瘘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植入体内的植入部分及与所述植入部分相连的体外部分,所述体外部分用于留在体外,体外部分用于沿造瘘口的圆周方向包围造瘘口,且体外部分构造有用于可拆卸连接袋体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植入部分包括连接筒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外侧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筒的一端与所述体外部分相连,连接筒用于植入体内并将造瘘口包围在内部,所述连接片用于植入体内并为所述连接筒提供沿连接筒中心轴线方向的约束;
所述连接筒和/或所述连接片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或,所述连接筒和/或所述连接片分别为网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造瘘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连接筒的中心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造瘘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的圆周方向设置有一片环状结构的连接片,或设置有多片相互独立的连接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造瘘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和连接片分别采用采用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或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植入式造瘘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部分为筒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式造瘘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部分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内。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植入式造瘘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体外部分的外螺纹、内螺纹、卡扣或槽口。
8.一种造口袋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植入式造瘘底盘,所述袋体设置有用于容纳排泄物的内部空腔,袋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配合实现袋体与所述体外部分的可拆卸连接。
CN202020936136.4U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Active CN213218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6136.4U CN213218069U (zh)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6136.4U CN213218069U (zh)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8069U true CN213218069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6136.4U Active CN213218069U (zh)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8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61533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ow in a bodily organ
US20200038229A1 (en) Stomal support device
US20180243074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ow in a bodily organ
US8900116B2 (en) Inflatable stomal implant
US9226848B2 (en) Percutaneous implant and ostomy method
CN111818885B (zh) 用于与以手术方式形成的腔道一起使用的装置
CN110522485B (zh) 一种可降解的肠道完全转流支架
WO1996001084A1 (en) Inflatable vaginal pessary
CN111467115A (zh) 一种永久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US20140083433A1 (en) Inflatable multilevel vaginal pessary device
US20140114266A1 (en) Ostomy Implant System and Method
CN213218069U (zh) 植入式造瘘底盘及造口袋套件
US20220143300A1 (en) Flushing vaginal stent devic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7040465U (zh) 一种简易背带式巨大脐膨出治疗装置
CN210144839U (zh) 一种肠袢式造口支架和用该肠袢式造口支架的造口袋
CN109363823A (zh) 一种造口专用腹带
CN209933139U (zh) 一种腹壁管道及经腹壁可调节回肠造口装置
CN211460362U (zh) 一种外置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
CN214342871U (zh) 一种经腹壁可调节回肠造口装置
CN219579190U (zh) 一种造口术后用腹带
CN217138775U (zh) 一种防止渗液且便于携带的一次性引流包
CN215385166U (zh) 一种一次性肛门手术敷料贴
CN213156857U (zh) 一种防肠管脱垂用造口底盘
CN209933144U (zh) 一种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接尿装置
CN215273751U (zh) 一种造口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