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7486U -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7486U
CN213217486U CN202021336396.4U CN202021336396U CN213217486U CN 213217486 U CN213217486 U CN 213217486U CN 202021336396 U CN202021336396 U CN 202021336396U CN 213217486 U CN213217486 U CN 213217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mounting
plate
lifting devi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63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抗寒
陈莹
杨伊雅
梁玉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363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7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7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7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它包括底板、调节斜板、弹力约束带、斜板升降装置与穿刺点定位装置;本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专用于颈部中心静脉置管时,固定、调节头部体位;设有的底板便于患者头部枕垫,铰接在底板上的调节斜板配合弹力约束带,便于将患者头部偏转相应角度后进行体位固定;设置于调节斜板上的支撑杆用于将口鼻部的无菌巾撑起,有利于患者呼吸,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设置的穿刺点定位装置通过可灵活调节位置的激光笔发射的十字线光标定位穿刺点,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颈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避免了使用棉签按压皮肤及记号笔导致的患者舒适性差、穿刺点丢失及不能保证无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置管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血液透析的重要方法。由于保留时间长、操作简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上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滤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在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的选择中,目前临床上最常选用的是颈内静脉,一般在病人的左颈或右颈处进行;目前,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时,患者一般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30-45度,使一侧的颈部完全展开,并要求患者保持这个头部体位,但在消毒、铺无菌巾及置管过程中,往往由于紧张、害怕等因素,头颈部会不自主的改变位置,可能越偏越厉害,造成患者颈部血管、肌肉、神经位置变化,造成穿刺困难,降低第一针穿刺成功率,甚至失败,并增加给患者误伤动脉等并发症;同时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时,需要在患者的头颈部铺上一块轻薄的无菌治疗巾只暴露出颈部置管部位,而无菌治疗巾会覆盖到患者的患者的头面部,导致患者呼吸不畅,增加患者紧张情绪,也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随着超声技术的推广,在置管前医生会使用超声机查看颈内静脉和颈动脉位置,可以准确的调整患者头颈部偏斜的角度,并找到适合穿刺的穿刺点,这时,患者头颈部偏斜的角度对于不能熟练掌握超声实时引导穿刺的医生来说就十分的重要;患者头颈部偏斜的角度的改变,会降低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如术中再行超声确认位置,在使用探头时会不可避免的增加感染风险,另外,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调整并固定患者头颈部偏斜的角度并选择好最佳穿刺点后,由于超声需要使用耦合剂,医生只能在选定的穿刺点采用棉签按压皮肤留下压痕作为标记,待擦干耦合剂后再用记号笔在棉签按压皮肤留下压痕处再次进行标记,但在消毒过程中这些标记很容易就被抹去,从而失去最佳穿刺点,如术中再行超声确认穿刺点位置,在使用探头时同样会不可避免的增加感染风险;采用棉签按压皮肤留下压痕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也会产生痛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在超声引导下固定患者头颈部偏斜的角度并标记好最佳穿刺点位置,又能将患者面部无菌巾撑起,利于患者呼吸的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它包括底板、调节斜板、弹力约束带与斜板升降装置;底板为一块平板,在底板正面设有调节斜板安装座、调节斜板安装轴、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约束带安装槽与约束带安装轴,两个调节斜板安装座分别安装在底板前后侧中部,调节斜板安装轴固定安装在两个调节斜板安装座之间,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安装在底板左侧,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上,约束带安装槽设于底板右侧后部,约束带安装轴固定安装在约束带安装槽内;在调节斜板正面设有支撑杆隐藏槽、支撑杆、约束带套圈,支撑杆一端铰接在支撑杆隐藏槽内一端设有的旋转轴上,支撑杆隐藏槽设于调节斜板上侧,约束带套圈设于调节斜板后侧,处于支撑杆隐藏槽下部;在调节斜板背面设有升降装置第二安装座,在升降装置第二安装座上固定有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在调节斜板底端设有调节斜板安装通孔;调节斜板通过调节斜板安装通孔铰接在调节斜板安装轴上;弹力约束带一端固定连接在约束带安装轴上,另一端可通过约束带套圈可拆卸固定;斜板升降装置两端分别铰接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与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上。
优选的,在所述的支撑杆隐藏槽上设有支撑杆便取槽,支撑杆便取槽为垂直于支撑杆隐藏槽的延伸槽,支撑杆便取槽设于支撑杆铰接端对侧。
优选的,所述弹力约束带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约束带套圈上通过魔术贴实现,弹力约束带外表面全部设有魔术贴毛面,在弹力约束带外表面的活动端端部设有魔术贴刺面。
优选的,在底板右侧及调节斜板上表面铺设有一层软布层或海绵层。
优选的,所述的斜板升降装置为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杆。
进一步的,该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还包括穿刺点定位装置;穿刺点定位装置包括竖杆、横杆、定位部;竖杆与横杆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定位部安装在横杆的另一端,且可绕横杆的另一端转动;竖杆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板前端或后端,横杆另一端往底板右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调节旋钮;第二横杆可在第一横杆内部缩进伸出,第一调节旋钮安装在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连接处;在第二横杆的另一端安装有调节球适配球槽,在定位部上设有调节球,调节球匹配安装在调节球适配球槽内,调节球可沿调节球适配球槽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还包括激光笔安装部、第二调节旋钮与激光笔;在激光笔安装部中部设有激光笔安装通孔,激光笔安装在激光笔安装通孔内,第二调节旋钮固定激光笔在激光笔安装部上的位置;调节球安装在激光笔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的激光笔可发射出十字线光标。
优选的,所述竖杆与底板呈一定夹角安装,该夹角角度为30-90度。
优选的,该角度为45度或60度。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本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专用于颈部中心静脉置管时,固定、调节头部体位;设有的底板便于患者头部枕垫,铰接在底板上的调节斜板配合弹力约束带,便于将患者头部偏转相应角度后进行体位固定;设置于调节斜板上的支撑杆用于将口鼻部的无菌巾撑起,有利于患者呼吸,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设置的穿刺点定位装置通过可灵活调节位置的激光笔发射的十字线光标定位穿刺点,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颈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避免了使用棉签按压皮肤及记号笔导致的患者舒适性差、穿刺点丢失及不能保证无菌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穿刺点定位装置5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斜板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穿刺点定位装置5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球适配球槽531的安装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部5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见如下表格。
标记数字 标记名称 标记数字 标记名称
1 底板1 3 弹力约束带3
11 调节斜板安装座11 4 斜板升降装置4
12 调节斜板安装轴12 5 穿刺点定位装置5
13 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13 51 竖杆51
14 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 52 第一横杆52
15 约束带安装槽15 53 第二横杆53
16 约束带安装轴16 531 调节球适配球槽531
2 调节斜板2 54 第一调节旋钮54
21 支撑杆隐藏槽21 55 定位部55
22 支撑杆便取槽22 551 调节球551
23 支撑杆23 552 激光笔安装部552
24 约束带套圈24 5521 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
25 调节斜板安装通孔25 553 第二调节旋钮553
26 升降装置第二安装座26 554 激光笔554
27 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2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3、4,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它包括底板1、调节斜板2、弹力约束带3与斜板升降装置4;底板1为一块平板,在底板1正面设有调节斜板安装座11、调节斜板安装轴12、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13、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约束带安装槽15与约束带安装轴16,两个调节斜板安装座11分别安装在底板1前后侧中部,调节斜板安装轴12固定安装在两个调节斜板安装座11之间,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13安装在底板1左侧,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13上,约束带安装槽15设于底板1右侧后部,约束带安装轴16固定安装在约束带安装槽15内,约束带安装轴16隐藏式设计避免了患者头部置于底板1上时,约束带安装轴16对头部的挤压;在调节斜板2正面设有支撑杆隐藏槽21、支撑杆便取槽22、支撑杆23、约束带套圈24,支撑杆23一端铰接在支撑杆隐藏槽21内一端设有的旋转轴上,支撑杆隐藏槽21设于调节斜板2上侧,约束带套圈24设于调节斜板2后侧,处于支撑杆隐藏槽21下部,所述的支撑杆隐藏槽21一个或两个均可,当为一个时,支撑杆隐藏槽21设于调节斜板2上侧前部(患者口鼻部),当为一个时,支撑杆隐藏槽21对称设于调节斜板2上侧前、后部(患者额头部及口鼻部);支撑杆便取槽22为垂直于支撑杆隐藏槽21的延伸槽,支撑杆便取槽22设于支撑杆23铰接端对侧,在调节斜板2背面设有升降装置第二安装座26,在升降装置第二安装座26上固定有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27,在调节斜板2底端设有调节斜板安装通孔25;调节斜板2通过调节斜板安装通孔25铰接在调节斜板安装轴12上;弹力约束带3一端固定连接在约束带安装轴16上,另一端可通过约束带套圈24可拆卸固定;斜板升降装置4两端分别铰接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与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27上,所述的斜板升降装置4一个或两个均可,当为一个时,斜板升降装置4安装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与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27前后位置的中部;当为两个时,斜板升降装置4对称安装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与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27前后侧,且在进行升降时同步进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力约束带3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约束带套圈24上通过魔术贴实现,弹力约束带3外表面全部设有魔术贴毛面,在弹力约束带3外表面的活动端端部设有魔术贴刺面;安装约束带时,将弹力约束带3活动端穿过约束带套圈24后翻折弹力约束带3,将弹力约束带3外表面的活动端端部的魔术贴刺面粘贴在弹力约束带3外表面设有的魔术贴毛面上实现弹力约束带3活动端的可拆卸固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底板1右侧及调节斜板2上表面铺设有一层软布层或海绵层;保证在约束患者头颈部时,使患者头颈部与底板1、调节斜板2软性接触,提高舒适性,同时在软布层或海绵层相应的位置开设有便于弹力约束带3、支撑杆隐藏槽21、支撑杆23、约束带套圈24暴露出来的开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斜板升降装置4为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杆;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杆均可采用电力驱动,当有多个时,其升降同步。
参照附图1、2、5、6、7、8,该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还包括穿刺点定位装置5;穿刺点定位装置5包括竖杆51、横杆、定位部55;竖杆51与横杆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定位部55安装在横杆的另一端,且可绕横杆的另一端转动;竖杆51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板1前端或后端,横杆另一端往底板1右侧延伸,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横杆52、第二横杆53、第一调节旋钮54;第二横杆53可在第一横杆52内部缩进伸出,第一调节旋钮54安装在第一横杆52与第二横杆53连接处;在第二横杆53的另一端安装有调节球适配球槽531,所述定位部55包括调节球551、激光笔安装部552、第二调节旋钮553与激光笔554;调节球551匹配安装在调节球适配球槽531内,调节球551可沿调节球适配球槽531任意角度转动;在激光笔安装部552中部设有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激光笔554安装在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内,第二调节旋钮553固定激光笔554在激光笔安装部552上的位置(第二调节旋钮553上的调节轴一端贯穿激光笔安装部552的一侧边进入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调节旋钮安装在调节轴的另一端,调节轴可在调节旋钮的作用下旋进旋出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调节球551安装在激光笔安装部552的一侧;所述的激光笔554可发射出十字线光标。
具体的,所述的激光笔554选用初起点品牌的850货号二级以下(0.4至1毫瓦)的家用激光笔,对人体的眼睛和皮肤不会造成伤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十字线光标的中心点对应相应的穿刺点,而十字线光标的十字线中的一根可以指引出颈静脉的走向,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穿刺及后续的导管置入。
参照附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杆51与底板1呈一定夹角安装,该夹角角度为30-90度;目的在于将整个穿刺点定位装置5朝底板1外侧偏转,在保证穿刺点定位装置5正常定位穿刺点的情况下,避免穿刺点定位装置5对颈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过程的铺无菌巾、导管置入等具体操作中造成的医护人员视线阻碍或妨碍医护人员站位。
具体的,该角度为45度或60度。
该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底板1平置于颈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平台或病床上,将调节斜板2调到最低、穿刺点定位装置5上的横杆调到最短,后协助患者的头部置放于底板1的右侧,告知患者头颈部放松,不要用力,医生轻推患者头部使一侧的颈部完全展开,将穿刺点定位装置5上的横杆调整到合适长度位置,并调节调节球551在调节球适配球槽531内的位置,使激光笔554发射出的十字线光标落在患者右侧颈部穿刺位置;再使用超声机查看颈内静脉和颈动脉位置后准确的轻推患者头部调整患者头颈部偏斜的角度,并找到适合穿刺的穿刺点,当医生找到患者头颈部偏斜的较好角度时,一边的助手操控斜板升降装置4上升,使调节斜板2的上表面与患者的左侧脸贴合,然后将弹力约束带3活动端绕过约束带套圈24约束在患者的额头部将患者头部固定在调节斜板2上,并继续调节调节球551在调节球适配球槽531内的位置将激光笔554发射出的十字线光标中心点对应在找到的穿刺点位置,并将十字线光标的十字线中的一根指引出颈静脉的走向;最后将支撑杆23直立使其与调节斜板2垂直,对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将整个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的区域铺上无菌巾,穿刺点定位装置5露出,相应无菌巾上的操作孔对应穿刺部位;就可以进行后续的穿刺、导管置入等操作。
具体的,后续的穿刺、导管置入等操作包括:戴无菌手套;0.5%~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采用穿刺针或套管针静脉穿刺,穿入静脉后有静脉血液抽出;固定穿刺针并插入导引钢丝;如用套管针者,先将套管针拔出,将套管留置在中心静脉内,沿套管插入导引钢丝,并拔出套管针,注意插入引导钢丝困难时,不可强行插入;应用扩张器沿导引钢丝扩张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中心静脉;插入导管:取相应的导管,导管各腔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沿导引钢丝插入中心静脉;抽出导引钢丝;分别检查导管各腔血流是否通畅;用0.2~0.4mg/mL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各腔,并盖好肝素帽;将导管缝合固定到皮肤上;局部行无菌包扎。
需要说明的是:医生在进行穿刺、导管置入等操作时是站立在患者头部左右侧中的一侧,在该专利中,医生是处在底板1的右侧(患者头部的右侧),而激光笔554是处在底板1的前侧或后侧,因此激光笔554发射出的十字线光标并不会被医生遮挡。
很显然,能够对上述的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进行部件的修改和/或增加,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和范围。
同样清楚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对该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必定能够获得许多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的其它等效形式的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和相应的方法,该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和相应的方法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因此都位于由此限定的保护领域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1)、调节斜板(2)、弹力约束带(3)与斜板升降装置(4);底板(1)为一块平板,在底板(1)正面设有调节斜板安装座(11)、调节斜板安装轴(12)、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13)、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约束带安装槽(15)与约束带安装轴(16),两个调节斜板安装座(11)分别安装在底板(1)前后侧中部,调节斜板安装轴(12)固定安装在两个调节斜板安装座(11)之间,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13)安装在底板(1)左侧,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座(13)上,约束带安装槽(15)设于底板(1)右侧后部,约束带安装轴(16)固定安装在约束带安装槽(15)内;在调节斜板(2)正面设有支撑杆隐藏槽(21)、支撑杆(23)、约束带套圈(24),支撑杆(23)一端铰接在支撑杆隐藏槽(21)内一端设有的旋转轴上,支撑杆隐藏槽(21)设于调节斜板(2)上侧,约束带套圈(24)设于调节斜板(2)后侧,处于支撑杆隐藏槽(21)下部;在调节斜板(2)背面设有升降装置第二安装座(26),在升降装置第二安装座(26)上固定有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27),在调节斜板(2)底端设有调节斜板安装通孔(25);调节斜板(2)通过调节斜板安装通孔(25)铰接在调节斜板安装轴(12)上;弹力约束带(3)一端固定连接在约束带安装轴(16)上,另一端可通过约束带套圈(24)可拆卸固定;斜板升降装置(4)两端分别铰接在升降装置第一安装轴(14)与升降装置第二安装轴(2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杆隐藏槽(21)上设有支撑杆便取槽(22),支撑杆便取槽(22)为垂直于支撑杆隐藏槽(21)的延伸槽,支撑杆便取槽(22)设于支撑杆(23)铰接端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约束带(3)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约束带套圈(24)上通过魔术贴实现,弹力约束带(3)外表面全部设有魔术贴毛面,在弹力约束带(3)外表面的活动端端部设有魔术贴刺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右侧及调节斜板(2)上表面铺设有一层软布层或海绵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升降装置(4)为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还包括穿刺点定位装置(5);穿刺点定位装置(5)包括竖杆(51)、横杆、定位部(55);竖杆(51)与横杆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定位部(55)安装在横杆的另一端,且可绕横杆的另一端转动;竖杆(51)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板(1)前端或后端,横杆另一端往底板(1)右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横杆(52)、第二横杆(53)、第一调节旋钮(54);第二横杆(53)可在第一横杆(52)内部缩进伸出,第一调节旋钮(54)安装在第一横杆(52)与第二横杆(53)连接处;在第二横杆(53)的另一端安装有调节球适配球槽(531),在定位部(55)上设有调节球(551),调节球(551)匹配安装在调节球适配球槽(531)内,调节球(551)可沿调节球适配球槽(53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55)还包括激光笔安装部(552)、第二调节旋钮(553)与激光笔(554);在激光笔安装部(552)中部设有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激光笔(554)安装在激光笔安装通孔(5521)内,第二调节旋钮(553)固定激光笔(554)在激光笔安装部(552)上的位置;调节球(551)安装在激光笔安装部(552)的一侧;所述的激光笔(554)可发射出十字线光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51)与底板(1)呈一定夹角安装,该夹角角度为30-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角度为45度或60度。
CN202021336396.4U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Active CN213217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6396.4U CN213217486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6396.4U CN213217486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7486U true CN213217486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6396.4U Active CN213217486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7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59046A (en) Apparatus for intravenous therapy and hyperalimentation
JPS62500145A (ja) 臨床的カテーテル挿入装置
CN213217486U (zh) 一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头部体位固定调节装置
CN207545565U (zh) 方便进针固定的留置针
CN210932395U (zh) 移动式手臂托架
Ortega et al.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CN207855760U (zh) 一种麻醉用穿刺定位装置
CN204394873U (zh) 一种picc置管固定装置
CN214860390U (zh) 一种鞘座固定器
EP3273860B1 (en) Device for int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a port in an umbilical vessel
CN212140618U (zh) 一种用于手术患者手臂的固定结构
CN209172814U (zh) 一种picc置管床
SE1551145A1 (en) Guidance device for ultrasonography guided device placement
CN211705491U (zh) 无损伤针
CN214969891U (zh) 一种肾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辅助装置
CN216021301U (zh) 一种便于调整穿刺角度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器
CN217593301U (zh) 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
CN214909933U (zh) 一种适用中心静脉穿刺的体位垫
CN204394684U (zh) 抽拉式无痛胃肠镜肘臂固定架
US7655023B2 (en) Blood vessel locating and stabiliz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214231562U (zh) 一种方便婴幼儿动脉穿刺的固定垫
Stevens et al. A simple method for percutaneous cannul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CN219001478U (zh) 一种可调控式负压留置针
CN219721642U (zh) 一种医用引流管固定座
CN213031521U (zh) 一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防回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