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7191U -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7191U
CN213217191U CN202021907755.7U CN202021907755U CN213217191U CN 213217191 U CN213217191 U CN 213217191U CN 202021907755 U CN202021907755 U CN 202021907755U CN 213217191 U CN213217191 U CN 213217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eat
plate
data transmission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77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耀恩
翟运开
赵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9077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7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7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7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主机固定座,所述主机固定座的上表面连接有主机箱,所述主机箱的前侧壁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数据传输端口和第二数据传输端口,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线缆与医用窥镜相连,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线缆与超声检测头相连,本实用新型在检测过程结束后,可将撑腿板向后上方推动,使坐板绕L形固定板转动,从而使坐板和撑腿板在竖直方向上折叠起来,以节省诊室空间,在诊疗时,配合万向轮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转移,当需要大型医疗设备检测时,医护人员无需对患者进行转移。

Description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背景技术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海岛或舰船上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就目前的远程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目前的远程医疗设备通常为多个设备集成的一台设备,设备体积通常较大,无论是转移和存放都比较麻烦,在治疗无法移动的急诊患者时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主机固定座,所述主机固定座的上表面连接有主机箱,所述主机箱的前侧壁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数据传输端口和第二数据传输端口,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线缆与医用窥镜相连,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线缆与超声检测头相连,所述主机箱的上侧壁左端设有心率监测仪,所述主机箱的上侧壁中间设有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杆的一端,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触控屏,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侧壁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L形横梁,所述L形横梁弯折处设有转轴,所述L形横梁的后侧壁左端设有第二触控屏,所述第二触控屏的上表面设有摄像头,所述主机固定座的左侧壁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坐板,所述坐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撑腿板和L形固定板,所述L形固定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靠板。
优选的,所述主机箱的前侧表面中间设有医用窥镜固定架和超声检测头固定架,所述医用窥镜固定架和所述超声检测头固定架的内侧壁两端均设有消毒灯板。
优选的,所述坐板的左侧壁设有扶手一,所述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有输液挂钩。
优选的,所述坐板的左侧壁设有扶手一,所述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有输液挂钩。
优选的,所述L形固定板的右侧壁与所述支撑杆的左侧壁相连接,所述底板的下侧壁设有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本实用新型在检测过程结束后,可将撑腿板向后上方推动,使坐板绕L形固定板转动,从而使坐板和撑腿板在竖直方向上折叠起来,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在诊疗时,配合万向轮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转移,当需要大型医疗设备检测时,医护人员无需对患者进行转移,只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急诊时的救治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L形横梁与支撑杆的角度来调节第二触控屏的高度,随后通过调节L形横梁弯折处的转轴来调整第二触控屏的角度,使之可以正对患者面部,从而模拟了面对面问诊环境,可以提高患者与远程连线的医生的沟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主机固定座、3-主机箱、4-第一数据传输端口、5-第二数据传输端口、6-医用窥镜、7-超声检测头、8-心率监测仪、9-伸缩支杆、10-转杆、11-第一触控屏、12-支撑杆、13-L形横梁、14-第二触控屏、15-摄像头、16-支撑板、17-坐板、18-撑腿板、19-L形固定板、20-靠板、21-医用窥镜固定架、22-超声检测头固定架、23-消毒灯板、24-扶手一、25-支撑架、26-输液挂钩、27-扶手二、28-心率监测臂环、2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主机固定座2,所述主机固定座2的上表面连接有主机箱3,所述主机箱3的前侧壁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数据传输端口4和第二数据传输端口5,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口4通过数据线缆与医用窥镜6相连,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口5通过数据线缆与超声检测头7相连,所述主机箱3的上侧壁左端设有心率监测仪8,所述主机箱3的上侧壁中间设有伸缩支杆9,所述伸缩支杆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杆10的一端,所述转杆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触控屏11,所述医用窥镜6和所述超声检测头7可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无需患者移动到其他检测诊室检查,检查结果可显示在所述第一触控屏11上,并且检查结果可通过线上数据传输系统实时传送到远程连线医生的接收端,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间设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左侧壁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L形横梁13,所述L形横梁13弯折处设有转轴,所述L形横梁13的后侧壁左端设有第二触控屏14,所述第二触控屏14的上表面设有摄像头15,所述主机固定座2的左侧壁设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上表面设有坐板17,所述坐板17的前端转动连接有撑腿板18,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可将所述撑腿板18向后上方推动,使所述坐板17和所述撑腿板18在竖直方向上折叠起来,以节省诊室空间,所述坐板17的后端转动连接有L形固定板19,所述L形固定板1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靠板20。
具体而言,所述主机箱3的前侧表面中间设有医用窥镜固定架21和超声检测头固定架22,所述医用窥镜固定架21和所述超声检测头固定架22的内侧壁两端均设有消毒灯板23,所述消毒灯板23可对医用窥镜6和超声检测头7进行消毒,以防止患者二次感染。
具体而言,所述坐板17的左侧壁设有扶手一24,所述扶手一24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架25,所述支撑架25的上端设有输液挂钩26。
具体而言,所述坐板17的右侧壁设有扶手二27,所述扶手二27的上表面设有心率监测臂环28,所述心率监测仪8可实时监测患者心率,所述心率监测臂环28与所述心率监测仪8电连接,所述心率监测仪8、第一触控屏11、第二触控屏14、医用窥镜6、超声检测头7均与主机箱3内主机之间电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L形固定板19的右侧壁与所述支撑杆12的左侧壁相连接,所述底板1的下侧壁设有万向轮29,医护人员无需对患者进行转移,只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急诊时的救治效率。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可坐立于坐板17上,如若患者病情原因难以坐立,医护人员可调节靠板20和撑腿板18的角度,使患者可以仰卧于坐板17上,随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位置,通过调节L形横梁13与支撑杆12的角度来调节第二触控屏14的高度,随后通过调节L形横梁13弯折处的转轴来调整第二触控屏14的角度,使之可以正对患者面部,从而模拟了面对面问诊环境,可以使患者与远程连线的医生直接沟通,底板1下侧壁设置的万向轮29可以更加方便快速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主机箱3的前侧壁设置的医用窥镜6和超声检测头7可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无需患者移动到其他检测诊室检查,检查结果可显示在第一触控屏11上,并且检查结果可通过线上数据传输系统实时传送到远程连线医生的接收端,心率监测仪8可实时监测患者心率,医护人员可通过转杆10调节第一触控屏11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医生的身高,消毒灯板23可对医用窥镜6和超声检测头7进行消毒,以防止患者二次感染,在检测结束后,医护人员可将撑腿板18向后上方推动,使坐板17和撑腿板18在竖直方向上折叠起来,以节省诊室空间,同时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转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主机固定座(2),所述主机固定座(2)的上表面连接有主机箱(3),所述主机箱(3)的前侧壁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数据传输端口(4)和第二数据传输端口(5),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口(4)通过数据线缆与医用窥镜(6)相连,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口(5)通过数据线缆与超声检测头(7)相连,所述主机箱(3)的上侧壁左端设有心率监测仪(8),所述主机箱(3)的上侧壁中间设有伸缩支杆(9),所述伸缩支杆(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杆(10)的一端,所述转杆(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触控屏(1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间设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左侧壁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L形横梁(13),所述L形横梁(13)弯折处设有转轴,所述L形横梁(13)的后侧壁左端设有第二触控屏(14),所述第二触控屏(14)的上表面设有摄像头(15),所述主机固定座(2)的左侧壁设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上表面设有坐板(17),所述坐板(17)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撑腿板(18)和L形固定板(19),所述L形固定板(1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靠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箱(3)的前侧表面中间设有医用窥镜固定架(21)和超声检测头固定架(22),所述医用窥镜固定架(21)和所述超声检测头固定架(22)的内侧壁两端均设有消毒灯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7)的左侧壁设有扶手一(24),所述扶手一(24)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架(25),所述支撑架(25)的上端设有输液挂钩(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7)的右侧壁设有扶手二(27),所述扶手二(27)的上表面设有心率监测臂环(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固定板(19)的右侧壁与所述支撑杆(12)的左侧壁相连接,所述底板(1)的下侧壁设有万向轮(29)。
CN202021907755.7U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Active CN213217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7755.7U CN21321719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7755.7U CN21321719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7191U true CN213217191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7755.7U Active CN21321719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7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95738U (zh) 一种多功能远程医疗移动工作站
JP2005199064A (ja) 患者看護拠点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201139553Y (zh) 多功能全科诊断检查设备
CN111084618A (zh) 一种可穿戴式多功能呼吸循环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1492416U (zh) 母亲/胎儿生命体征移动监护信息系统
CN206044610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监视仪
CN218633991U (zh) 通讯模块、医疗设备及监护系统
CN202120263U (zh) 远程健康监护管理系统便携式终端
CN213217191U (zh) 一种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
CN109008492A (zh) 一种红外生命监护穿衣镜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33265A (zh) 一种智慧云门诊工作站
CN111759350A (zh) 一种多功能心内科临床检查诊断装置
Pan et al. A mobile health system design for home and community use
CN201899492U (zh) 多功能模块化监护仪
CN110838362A (zh) 一种智慧病房信息交互系统及其方法
CN212880013U (zh) 一种多功能远程诊疗工作台
CN205307251U (zh) 实时监护病床
CN211658190U (zh) 一种超声科辅助检查装置
CN209474668U (zh) 方便拆装的乳腺超声诊断装置
CN202821325U (zh) 一种全科检测装置
CN113317769A (zh) 一种远程问诊机
CN211634125U (zh) 一种多功能检查床
CN207125722U (zh) 一种远程自助健康终端设备
CN105476615A (zh) 一种基于近远程无线传输的健康智能监护终端
CN214588052U (zh) 急危重症救治平台病区床旁思维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