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7428U -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7428U
CN213157428U CN202020883564.5U CN202020883564U CN213157428U CN 213157428 U CN213157428 U CN 213157428U CN 202020883564 U CN202020883564 U CN 202020883564U CN 213157428 U CN213157428 U CN 213157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ody
wheel
bed
rotating
drive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835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相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 Xiangpu
Zang Yanya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835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7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7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7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属于医疗保健设备领域,包括床体以及铺设在所述床体上的床垫,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活动连接有所述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面为弧形面;升降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床体的脚部一侧,所述升降系统与床体连接以推动床体倾斜设定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床体活动连接在底座上,并通过升降系统可以推动床体倾斜设定角度,在使用时,患者自身对滚轮的压力较小,便于滚轮往复移动并顶压脊柱,从而提高矫正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缺乏运动,导致脊柱疾病在年轻人中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而脊柱作为人体的生命线,85%的疾病都来源于脊椎病变,因此,脊柱的保养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的脊柱保养主要以中医推拿为主,虽然市面上也存在一些脊柱理疗床,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脊柱理疗床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的理疗床在使用时,患者躺在理疗床上,通过往复移动的滚轮进行按摩矫正,由于患者自身重量对滚轮的压力较大,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床体在使用时可倾斜,这样患者自身对滚轮的压力较小,便于滚轮往复移动并顶压脊柱,从而提高矫正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包括床体以及铺设在所述床体上的床垫,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活动连接有所述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面为弧形面;升降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床体的脚部一侧,所述升降系统与床体连接以推动床体倾斜设定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的底面沿床体延伸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滑配连接的固定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的脚部一侧设有用于固定使用者脚部的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与振动机构连接以带动使用者抖动。
优选地,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滑块,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滑配连接在滑轨上,用于固定所述束缚带;转盘,通过驱动件驱动转动;连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转盘的表面,另一端与所述滑块活动连接,以在转盘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块沿滑轨往复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体上还设有红外线理疗罩,所述红外线理疗罩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理疗罩沿床体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
其中,所述床体内设有理疗组件,所述理疗组件包括:转轮组,包括多个转轮,多个所述转轮异步转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多个所述转轮异步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组包括:沿床体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以及第三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均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床体内;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驱动轮、与主驱动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以及通过第二链条连接的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套设在第一转轮的转轴上以带动第一转轮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套设在第二转轮的转轴上以带动第二转轮转动;所述第三从动轮套设在第二转轮的转轴上,所述第四从动轮套设在第三转轮的转轴上,以带动第三转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主驱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还转动设有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还设有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的尺寸小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脊柱矫正滚轮床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屏,设置在床体一侧;遥控器,设置有操控面板,用于控制脊柱矫正滚轮床的工作;控制器,设置在床体内,用于接收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并将输出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床体活动连接在底座上,并通过升降系统可以推动床体倾斜设定角度,在使用时,患者自身对滚轮的压力较小,便于滚轮转动并顶压脊柱,从而提高矫正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床体上设有脚部束缚带,束缚带与振动机构连接,以带动使用者抖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理疗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床体上设有红外线理疗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抗炎镇痛、消毒杀菌等,并能促进局部皮肤的新陈代谢,有效改善关节炎等问题;红外线理疗罩可移动设置,满足了不同部位的理疗。
4、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以及第三滚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以及第三滚轮异步转动,按摩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脊柱矫正滚轮床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脊柱按摩床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脊柱矫正滚轮床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如图1和2所示,包括床体1、床垫2以及底座3,所述床垫2铺设在床体1上,所述床体1的底面为弧形面,床体2与所述底座3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现床体1与底座3活动连接的具体结构是:如图1所示,所述床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滑槽101,所述滑槽101沿床体1的延伸方向(即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底座3上设有与所述滑槽101滑配连接的固定块102,本实施例中设置滑槽101和固定块102的纵截面均为T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的升降系统为升降柱103,所述升降柱103设置在底座3上,且设置在床体1的脚部一侧,以图1为例,即所述升降柱103设置在底座3的右侧,升降柱103的伸缩端与所述床体1的底面连接,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升降柱103可以竖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当升降柱103伸长带动床体1倾斜时,床体1上的滑槽101沿着固定块102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升降系统与后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可以设置倾斜角度为三档,第一档倾斜10°,第二档倾斜20°,第三档倾斜30°,即本实施例中床体1最大倾斜角度为3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为了防止床体1倾斜时使用者沿床体1滑落,如图2所示,所述床体1与脚部位置对应处设有束缚带104,所述束缚带104与振动机构连接,以在理疗过程中能够带动使用者抖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使用者全身放松。
所述振动机构设置在床体1内,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滑块105、转盘106、连杆107以及第一电机108。
所述滑块105用于固定所述束缚带104,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105滑配连接在滑轨(图中未画出)上,滑轨沿床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具体可在床体1内设置支撑板109,滑轨设置在支撑板109上。
所述转盘106通过驱动件驱动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为第一电机108,所述转盘106水平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108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杆10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盘106的表面,另一端与所述滑块105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杆107的具体设置结构是:如图3所示,所述转盘106表面设有立柱,所述连杆107的左端套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滑块105的左端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竖直设有转轴110,所述连杆107的右端套设在转轴110上,从而实现连杆107与滑块105的活动连接。
当电机108带动转盘106转动时,会通过连杆107带动滑块105沿滑轨往复移动,束缚带104固定脚部,从而驱动脚部左右摆动,进而带动患者全身抖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理疗效果;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摆动频率调整转盘106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所述床体1内设有理疗组件,所述理疗组件包括:转轮组以及驱动单元,转轮组包括多个转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多个所述转轮异步转动。
具体的,如图1和4所示,所述转轮组包括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401、第三转轮402,所述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401、第三转轮402沿床体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轮4可以与人体的腰部位置对应设置,第二转轮401可以与人体的背部位置对应设置,第三转轮402可以与人体的颈部位置对应设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所述床体1内设有第一转轴403、第二转轴404以及第三转轴405,所述第一转轴403、第二转轴404以及第三转轴405均沿床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轮4通过两个支杆固定在第一转轴403上,所述第二转轮401通过两个支杆固定在第二转轴404上,所述第三转轮402通过两个支杆固定在第三转轴405上,即通过转轴带动各自对应的转轮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设置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401、第三转轮402异步转动是指:同一时间点,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401、第三转轮402在圆周上所处的位置不同,比如,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401、第三转轮402顺时针转动,在同一时间点时,第一转轮4位于0°位置,第二转轮401位于90°位置,第三转轮402位于200°位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5、主驱动轮501、第一从动轮502、第二从动轮503、第三从动轮504、第四从动轮505、第一链条506以及第二链条507。
具体的,所述主驱动轮501连接在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502套设在第一转轴403上,所述第二从动轮503套设在第二转轴404的一端,所述第一链条506绕设在主驱动轮501、第一从动轮502以及第二从动轮503上形成闭环;第二电机5工作带动主驱动轮501转动,通过第一链条506的传动,带动第一从动轮502、第二从动轮50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轮4和第二转轮401转动。
所述第三从动轮503套设在第二转轴404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从动轮505套设在第三转轴405上,所述第二链条507绕设在第三从动轮503和第四从动轮505上形成闭环;第二从动轮503转动时,第二转轴404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从动轮503转动,通过第二链条507的传动,带动第四从动轮505、第三转轴405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轮402转动。
为了对第一链条506进行导向,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主驱动轮501和第一从动轮502之间还转动设有第一张紧轮508,所述第一从动轮502和第二从动轮503之间还设有第二张紧轮509,且所述第一张紧轮508、第二张紧轮509的尺寸小于第一从动轮501、第二从动轮502的尺寸。
具体的,所述第一张紧轮508和第二张紧轮509均设置在第一链条506的上方,即第一张紧轮508和第二张紧轮509的底部与第一链条506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床体1上还设有红外线理疗罩6,所述红外线理疗罩6为弧形结构,可以设置在床体1上与腹部、脚部位置对应处,通过远红外理疗进一步增强理疗效果。
为了满足不同部位的理疗,本实施例的红外线理疗罩6沿床体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床体1的两侧分设有导轨111,所述红外线理疗罩6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导轨111滑配连接的滑块,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将红外线理疗罩6移动到合适位置,红外线理疗罩6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抗炎镇痛、消毒杀菌等,并能促进局部皮肤的新陈代谢,有效改善关节炎等问题。本实施例的红外线理疗罩6为现有产品,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脊柱矫正滚轮床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屏7、遥控器以及控制器。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屏7设置在床体1一侧;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操控面板,用于控制脊柱矫正滚轮床的工作;控制器设置在床体1内,用于接收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并将输出信号显示在显示屏7上,所述控制器内可以根据需要内置多种程序,以实现按摩矫正床的多种使用功能。
本实施例在按摩时,启动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带动主驱动轮501转动,通过第一链条506的传动,带动第一从动轮502、第二从动轮50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403和第二转轴40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轮4和第二转轮401转动。第二从动轮503转动时,第二转轴404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从动轮503转动,通过第二链条507的传动,带动第四从动轮505、第三转轴405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轮402转动。此时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401、第三转轮402异步转动可对脊柱不同的地方进行挤压按摩。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理疗效果,所述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401、第三转轮402还可以自带加热功能,可加热的滚轮为现有产品,本实施例将不再详细赘述。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包括床体以及铺设在所述床体上的床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活动连接有所述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面为弧形面;
升降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床体的脚部一侧,所述升降系统与床体连接以推动床体倾斜设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底面沿床体延伸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滑配连接的固定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脚部一侧设有用于固定使用者脚部的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与振动机构连接以带动使用者抖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包括:
滑块,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滑配连接在滑轨上,用于固定所述束缚带;
转盘,通过驱动件驱动转动;
连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转盘的表面,另一端与所述滑块活动连接,以在转盘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块沿滑轨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上还设有红外线理疗罩,所述红外线理疗罩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理疗罩沿床体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内设有理疗组件,所述理疗组件包括:
转轮组,包括多个转轮,多个所述转轮异步转动;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多个所述转轮异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组包括:沿床体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以及第三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均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床体内;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驱动轮、与主驱动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以及通过第二链条连接的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
所述第一从动轮套设在第一转轮的转轴上以带动第一转轮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套设在第二转轮的转轴上以带动第二转轮转动;所述第三从动轮套设在第二转轮的转轴上,所述第四从动轮套设在第三转轮的转轴上,以带动第三转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还转动设有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还设有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的尺寸小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矫正滚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矫正滚轮床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显示屏,设置在床体一侧;
遥控器,设置有操控面板,用于控制脊柱矫正滚轮床的工作;
控制器,设置在床体内,用于接收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并将输出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
CN202020883564.5U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Active CN213157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3564.5U CN213157428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3564.5U CN213157428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7428U true CN213157428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8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83564.5U Active CN213157428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74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2392A (zh) * 2021-09-27 2021-11-19 惠州市和永盛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pp控制的智能沙发姿态调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2392A (zh) * 2021-09-27 2021-11-19 惠州市和永盛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pp控制的智能沙发姿态调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0856B (zh) 日常颈椎病预防装置
CN2202518Y (zh) 多功能自动翻身床
CN105105961A (zh) 一种按摩床
CN106473911B (zh) 一种骨科护理按摩康复器
CN108186286A (zh) 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
CN206777438U (zh) 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
CN108379049A (zh) 一种医疗用可调节的背部按摩装置
CN106618943B (zh) 一种医疗用颈肩按摩休息装置
CN112402164B (zh) 一种消化内科辅助治疗装置
CN213157428U (zh) 一种脊柱矫正滚轮床
CN109199835A (zh) 一种智能按摩医护理疗床
CN214208842U (zh) 一种高效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康复训练装置
CN209108540U (zh) 一种多功能肩袖损伤训练器
CN215689248U (zh) 可移动康复医疗床
CN214550193U (zh) 一种儿内科临床护理用按摩装置
CN214074173U (zh) 消化疾病患者胃肠护理装置
CN108030640A (zh) 一种神经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14376888A (zh) 一种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康复护理设备
CN114432093A (zh) 方便对卧床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医疗床
CN209596120U (zh) 一种护理支架
CN208552401U (zh) 脊柱理疗按摩器
CN2279907Y (zh) 保健按摩床
CN2433981Y (zh) 多功能倒立床
CN218529100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病床
CN201019881Y (zh) 一种多功能牵引旋转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Address after: 701, Building 8, Phase 4, Kaipu Wucheng, Dong 2, Gangnam gu,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uang Xiangpu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Republic of Korea

Patentee after: Zang Yanya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01, Building 8, Phase 4, Kaipu Wucheng, Dong 2, Gangnam gu,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Huang Xiangpu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Republic of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