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9719U -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9719U
CN213149719U CN202021868688.2U CN202021868688U CN213149719U CN 213149719 U CN213149719 U CN 213149719U CN 202021868688 U CN202021868688 U CN 202021868688U CN 213149719 U CN213149719 U CN 213149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microprocessor
resistor
terminal
digital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8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平
周雨明
谭国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8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971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7722 priority patent/WO202204137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9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9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包括上盖、中壳、轨迹球、PCB线路板、端子支架以及底壳,其中壳上设置有通孔,用于容纳轨迹球,中壳上还设置有凸缘,凸缘在通孔的边缘向上延伸预设高度;上盖设置有开孔,用于通过凸缘;PCB线路板上设有无线控制电路和轨迹球,且PCB线路板具有向端子支架的方向延伸的凸出端子;端子支架用于安置凸出端子;底壳设置有与端子支架对应的开孔以用于安装端子支架,底壳和中壳构成有容纳腔,以容纳PCB线路板、轨迹球以及端子支架;相比于其它实现TYPE C接口应用的产品,本申请能够极大的节省产品的结构空间,使得产品小型化;同时省去了TYPE C母座焊接的工序,降低了产品物料和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越来越普及,与其配套的设备也迅速发展。其中,指向设备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例如鼠标、轨迹球、翻页笔等等。传统的翻页笔多数使用的是触摸板实现翻页及鼠标功能,在显示器上时,使用触摸板移动鼠标功能时,光标的移动距离较大时,需要多次手指抬起后在触摸板上操作,才能到达所需位置,手感体验及操作灵活性不够。使用轨迹球,轨迹球的转动灵活,通过对轨迹球的操作,实现鼠标的移动、点击等操作,可以达到较好的手感体验。但是对于传统的轨迹球设备来说,为了给设备充电以及预留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常使用TYPE C接口实现,具体为通过使用专用的TYPE C母口接口部件和PCB焊接结合的方式实现,其结构比较复杂,尺寸比较大,使得带轨迹球操作设备不便于携带,使用便捷性差,不能满足随时随地实用的用户需求。
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得带轨迹球且具有TYPE C接口的操作设备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使用便捷性差,不能满足随时随地实用的用户需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得带轨迹球且具有TYPE C接口的操作设备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使用便捷性差,不能满足随时随地实用的用户需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包括:上盖、中壳、轨迹球、PCB线路板、端子支架以及底壳;其中,所述中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容纳所述轨迹球,所述中壳上还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在所述通孔的边缘向上延伸预设高度;所述上盖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通过所述凸缘;所述PCB线路板上设有无线控制电路和所述轨迹球,且所述PCB线路板具有向所述端子支架的方向延伸的凸出端子;所述端子支架用于安置所述凸出端子;所述底壳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支架对应的开孔以用于安装所述端子支架,所述底壳和所述中壳构成有容纳腔,以容纳所述PCB线路板、所述轨迹球以及所述端子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包括:
控制按键电路,配置为根据用户操作生成按键控制信号;
传感检测电路,配置为检测所述轨迹球的运动以生成传感检测信号;
处理电路,与所述控制按键电路和所述传感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按键控制信号和所述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无线通信控制信号;
无线通信电路,与所述无线通信控制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无线通信控制信号生成无线通信信号,以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
开关按键电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用户操作开关按键以生成开关按键信号;
所述处理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按键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上电或掉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
电池;
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凸出端子和所述电池连接,配置为根据从所述凸出端子接入的外部电源电压信号生成第一供电电压和充电信号;其中,所述充电信号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第一供电电压用于对所述处理电路供电;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提供的电池电压生成所述第一供电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还用于根据开关按键信号、所述控制按键信号以及所述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指示信号所述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
指示电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指示信号对所述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状态进行指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检测电路包括四个传感检测单元;每个所述传感检测单元采用霍尔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以及第一晶振;其中,所述微处理器的数字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直流开关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电源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开关按键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模拟电源节点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内部调压电源端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振荡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振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与开关按键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为所述凸出端子的引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五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六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七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八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九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按键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一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二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三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四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与所述传感检测电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按键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开关按键、第一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以及肖特基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按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按键的第三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处理电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按键电路中的按键一一对应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磁铁槽,用于安置磁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包括上盖、中壳、轨迹球、PCB线路板、端子支架以及底壳;其中,中壳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容纳轨迹球,中壳上还设置有凸缘,凸缘在通孔的边缘向上延伸预设高度;上盖设置有开孔,开孔用于通过凸缘;PCB线路板上设有无线控制电路和轨迹球,且PCB线路板具有向端子支架的方向延伸的凸出端子;端子支架用于安置凸出端子;底壳设置有与端子支架对应的开孔以用于安装端子支架,底壳和中壳构成有容纳腔,以容纳PCB线路板、轨迹球以及端子支架;相比于一般使用专用的TYPE C母口接口部件和PCB焊接结合的方式以实现TYPE C接口应用的产品,能够极大的节省产品结构空间,使得产品小型化;同时省去了TYPE C母座焊接的工序,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物料成本、加工成本,提高了翻页笔的连接可靠性、实用性及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中无线控制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中无线控制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中无线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包括:上盖1、中壳2、轨迹球3、PCB线路板4、端子支架5以及底壳6;其中,中壳2上设置有通孔22,通孔22用于容纳轨迹球3,中壳2上还设置有凸缘21,凸缘21在通孔22的边缘向上延伸预设高度;上盖1设置有开孔11,开孔11用于通过凸缘21;PCB线路板4上设有无线控制电路和轨迹球3,且PCB线路板4具有向端子支架5的方向延伸的凸出端子41;端子支架5用于安置凸出端子41;底壳6设置有与端子支架5对应的开孔61以用于安装端子支架5,底壳6和中壳2构成有容纳腔,以容纳PCB线路板4、轨迹球以及端子支架5。
具体实施中,底壳6和中壳2互相连接构成有容纳腔,例如通过键连接构成由容纳腔,容纳腔将设有轨迹球3和无线控制电路的PCB线路板4以及端子支架5容纳于其中。PCB线路板4的形状为多边形,并与中壳2和底壳6的形状相适应,以便于能够容纳在底壳6和中壳2构成有的容纳腔内。PCB线路板4的凸出端子41安装于端子支架5内,二者共同构成接口组件,以替代传统的TYPE C母座,能够与对应的TYPE C公头连接,实现接入外部电源以及与外部USB设备进行通信连接的作用;其中,PCB线路板4的凸出端子41相当于TYPE C母座内部的端子。可选的,PCB线路板4的凸出端子41的尺寸为5.5*0.7mm。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凸缘21的直径小于上盖1上的开孔11,以使开孔11能够通过并容纳凸缘21。凸缘21的预设高度可根据具体产品需求和轨迹球的直径进行设计。相比于一般使用专用的TYPE C母口接口部件和PCB焊接结合的方式以实现TYPE C接口应用的产品,本申请利用PCB板的凸出端子41配合端子支架5构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组件,能够节省70%至100%的产品结构空间,使得产品小型化;同时省去了TYPE C母座焊接的工序,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物料成本、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连接可靠性和使用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底壳6内还设置有磁铁槽62,用于安置磁铁,利用磁铁的磁吸特性,能够将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吸附在带金属的物件上,从而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带轨迹球的翻页笔进行稳定放置,避免使用过程中翻页笔过于滑动导致误操作或操作精度降低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产品使用体验。具体应用中,还可以在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底壳6上粘贴指环扣,并将指环扣套在手指上使用,防止带轨迹球的翻页笔意外跌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按键电路401、传感检测电路402、处理电路403以及无线通信电路404。
控制按键电路401,配置为根据用户操作生成按键控制信号;传感检测电路402,配置为检测轨迹球3的运动以生成传感检测信号;处理电路403,与控制按键电路401和传感检测电路402连接,配置为根据按键控制信号和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无线通信控制信号;无线通信电路404,与处理电路403连接,配置为根据无线通信控制信号生成无线通信信号,以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电路404还可以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信号以生成通信信号传输至处理电路403,实现根据外部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或数据进行相关控制。可选的,外部设备为电脑、手机、PAD等设备。
用户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操作控制按键以生成按键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03根据按键控制信号生成无线通信控制信号,再通过无线通信电路404以无线通信信号的方式发送相关指令至外部设备,实现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达到控制外部设备中的PPT、抖音、歌曲等应用软件的翻页切换功能。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操作轨迹球运动,由传感检测电路402对轨迹球的运动进行检测以生成传感检测信号,处理电路403根据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无线通信控制信号,再通过无线通信电路404以无线通信信号的方式发送相关指令至外部设备,以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实现鼠标的移动、点击等操作,操作灵活,并可以快速操作,提高了手感体验。
可选的,处理电路403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Bluetooth)、ZigBee、wifi、5G/4G/3G/2G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无线通信电路404包括射频天线。
可选的,控制按键电路401采用多个控制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中壳2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按键电路401中的按键一一对应的通孔23,以便与通过按压上盖1中的对应按键图标能够生成按键控制信号,实现相关的控制操作目的。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按键电路405。
开关按键电路405,与处理电路403连接,配置为根据用户操作开关按键以生成开关按键信号;处理电路403还用于根据开关按键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上电或掉电。
具体实施中,用户根据开关机等不同应用需求,操作开关按键生成不同电平的开关按键信号,处理电路403根据不同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导通供电电压以对无线控制电路中的处理电路403等上电或者关断供电电压以使无线控制电路中的处理电路403等掉电不工作,进入低功耗状态。
可选的,开关按键电路405包括按键单元和开关单元;其中,按键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开关按键以生成开关按键信号;开关单元用于根据开关控制信号导通供电电压或关断供电电压,以使处理电路403上电或掉电。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池406和电源管理电路407。
电池406;电源管理电路407,与凸出端子41和电池406连接,配置为根据从凸出端子41接入的外部电源电压信号生成第一供电电压和充电信号;其中,充电信号用于对电池406充电,第一供电电压用于对处理电路403供电;电源管理电路407还用于根据电池406提供的电池电压生成第一供电电压。
具体实施中,当通过凸出端子41和端子支架5共同构成的接口组件连接外部电源,以接入外部电源电压信号时,电源管理电路407根据电源电压信号生成第一供电电压以对PCB线路板4上的无线控制电路中的电路进行供电,例如对处理电路403和开关按键电路405等;同时,根据外部电源电压信号生成充电信号以对电池406进行充电,此时凸出端子41和端子支架5共同构成的接口组件作为充电接口。当凸出端子41和端子支架5共同构成的接口组件和具有USB接口(例如TYPE_C公口)的外部设备连接时,能够接收外部设备传输的数据,并通过处理电路403和无线通信电路404与远程的设备实现无线通信,此时凸出端子41和端子支架5共同构成的接口组件作为数据接口;并且,此时由电池406提供电池电压,再经电源管理电路407对电池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和稳压处理等生成第一供电电压,以对PCB线路板4上的处理电路403和开关按键电路405等进行供电。
可选的,电池406为锂电池或者蓄电池,能够进行充电重复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池电压检测电路,与处理电路403连接,用于检测电池电压以生成电池电压检测信号;处理电路403还配置为根据电池电压检测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以实现在电池电压低于预设值的时候,控制关机进入低功耗状态,避免电池过放而影响电池使用寿命,提高了无线控制电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而提高了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可靠性和实用性。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403还根据开关按键信号、控制按键信号以及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指示信号,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指示电路408。
指示电路408,与处理电路403连接,配置为根据指示信号对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状态进行指示。
具体实施中,指示电路408包括发光二极管,能够根据指示信号对无线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从而对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可选的,指示电路408为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发光二极管的不同闪烁状态指示无线控制电路的不同工作状态。指示电路408还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通过点亮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指示无线控制电路的不同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检测电路402包括四个传感检测单元;每个传感检测单元均采用霍尔传感器。
具体实施中,四个传感检测单元分别采用的霍尔传感器为U01、U02、U03以及U04。以第一个传感检测单元对应的霍尔传感器为U01为例,霍尔传感器U01的电源端VCC和霍尔传感器U01的输出端OUT与处理电路403连接,霍尔传感器U01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连接。由处理电路403为霍尔传感器U01提供工作电压(VDD_HALL),霍尔传感器U01检测轨迹球3的运动生成的传感检测信号输出至处理电路403。
请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403包括:微处理器U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以及第一晶振Y1;其中,微处理器U1的数字电源输入端VDCID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微处理器U1的直流开关输出端VSW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微处理器U1的接地端GND和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微处理器U1的输入输出电源端VIO33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开关按键电路405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微处理器U1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端ANT与无线通信电路404连接,微处理器U1的模拟电源节点端VINTA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微处理器U1的内部调压电源端VDCIA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微处理器U1的振荡输入端X32MI与第一晶振Y1的第一端连接,微处理器U1的振荡输出端X32MO与第一晶振Y1的第二端连接;微处理器U1的第一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10和微处理器U1的第二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13与开关按键电路405连接;微处理器U1的第三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12和微处理器U1的第四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11为凸出端子41的引出端;微处理器U1的第五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1、微处理器U1的第六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2、微处理器U1的第七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3、微处理器U1的第八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4以及微处理器U1的第九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5与控制按键电路401连接;微处理器U1的第十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5、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一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6、微处理器U1的第十二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7、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三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8以及微处理器U1的第十四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15与传感检测电路402连接。
具体实施中,通过微处理器U1的第十四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15为霍尔传感器提供工作电压(VDD_HALL)。第一供电端提供第一直流电VDD对微处理器U1供电。可选的,微处理器U1为集成有蓝牙通讯模块的微控制器,例如蓝牙控制芯片CF579F,从而能够根据控制按键信号和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无线通信控制信号,通过无线通信电路404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对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控制。
请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按键电路405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开关按键S1、第一三极管Q1、第一场效应管Q2以及肖特基二极管D1;其中,第一开关按键S1的第二端2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按键S1的第三端3与电源地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处理电路403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共接于处理电路403,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第一供电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处理电路403连接。
具体实施中,第一供电端输出第一供电电压VDD30,第一场效应管Q2的漏极输出第一直流电VDD对微处理器U1供电。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输出开关按键信号至微处理器U1的第二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B13,微处理器U1的第一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PA10输出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进行分压限流后输出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以控制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或者截止,从而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2的导通或者截止,进而控制对微处理器U1进行上电或关断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由无线通信控制电路引出端子得到PCB线路板4的凸出端子41,并结合端子支架5共同构成接口组件,替代传统的TYPE C母座,以与对应的TYPE C公头连接,有效的节省了产品结构空间,使得产品小型化;同时省去了TYPE C母座焊接的工序,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物料成本、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便捷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电路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电路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或电路,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电路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电路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包括:上盖、中壳、轨迹球、PCB线路板、端子支架以及底壳;其中,所述中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容纳所述轨迹球,所述中壳上还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在所述通孔的边缘向上延伸预设高度;所述上盖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通过所述凸缘;所述PCB线路板上设有无线控制电路和所述轨迹球,且所述PCB线路板具有向所述端子支架的方向延伸的凸出端子;所述端子支架用于安置所述凸出端子;所述底壳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支架对应的开孔以用于安装所述端子支架,所述底壳和所述中壳构成有容纳腔,以容纳所述PCB线路板、所述轨迹球以及所述端子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包括:
控制按键电路,配置为根据用户操作生成按键控制信号;
传感检测电路,配置为检测所述轨迹球的运动以生成传感检测信号;
处理电路,与所述控制按键电路和所述传感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按键控制信号和所述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无线通信控制信号;
无线通信电路,与所述无线通信控制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无线通信控制信号生成无线通信信号,以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
开关按键电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用户操作开关按键以生成开关按键信号;
所述处理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按键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上电或掉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
电池;
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凸出端子和所述电池连接,配置为根据从所述凸出端子接入的外部电源电压信号生成第一供电电压和充电信号;其中,所述充电信号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第一供电电压用于对所述处理电路供电;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提供的电池电压生成所述第一供电电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还用于根据开关按键信号、所述控制按键信号以及所述传感检测信号生成指示信号所述无线控制电路还包括:
指示电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指示信号对所述带轨迹球的翻页笔的状态进行指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检测电路包括四个传感检测单元;每个所述传感检测单元采用霍尔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以及第一晶振;其中,所述微处理器的数字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直流开关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电源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开关按键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模拟电源节点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内部调压电源端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振荡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振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与开关按键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为所述凸出端子的引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五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六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七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八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九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按键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一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二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三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四通用数字输入输出端与所述传感检测电路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键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开关按键、第一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以及肖特基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按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按键的第三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处理电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按键电路中的按键一一对应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轨迹球的翻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磁铁槽,用于安置磁铁。
CN202021868688.2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Active CN213149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8688.2U CN21314971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PCT/CN2020/117722 WO2022041373A1 (zh) 2020-08-28 2020-09-25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8688.2U CN21314971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9719U true CN213149719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4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8688.2U Active CN21314971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9719U (zh)
WO (1) WO20220413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6134Y (zh) * 2006-10-13 2007-11-14 海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迷你型光学轨迹球模块
US20090225032A1 (en) * 2008-03-06 2009-09-10 Cheng-Chi Wang Overload regulating structure for trackball device
CN202584037U (zh) * 2012-03-08 2012-12-05 威立达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轨迹球
JP6229119B2 (ja) * 2013-11-11 2017-11-15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揺動型入力デバイス付きトラックボールおよび入力デバイス付き装置
CN204537078U (zh) * 2015-04-23 2015-08-05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一种多媒体教学电子笔
CN206270890U (zh) * 2016-10-18 2017-06-20 莫汝森 戒指鼠标
CN206294417U (zh) * 2016-11-16 2017-06-30 北京明华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通讯接口的电子设备
CN209895313U (zh) * 2019-07-24 2020-01-03 深圳市磐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光标抖动轨迹球鼠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1373A1 (zh)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2379B2 (en) Stylus with function modularization
US11314365B2 (en)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main body
KR102390706B1 (ko) 실제 필기 스타일러스와 터치 장치
EP3451131B1 (en) Real handwriting stylus and touch device hav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unction
CN207833481U (zh) 手写板
US20140176511A1 (en) Stylus pen
CN107515685B (zh) 具有触摸功能的触控笔及电子设备套件
US8228295B2 (en) Wireless mouse chargeable by a computer system
CN213149719U (zh) 一种带轨迹球的翻页笔
US8335939B2 (en) Notebook computer
CN102478974A (zh) 一种用于电子白板的电磁笔及其控制方法
US20060267942A1 (en) Power saving wireless mouse having receiver receptacle
CN214504383U (zh) 鼠标
US8378971B2 (en) Wireless mouse
CN211554902U (zh) 一种触控笔及一种具有触控笔的电子设备
CN212660143U (zh) 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4615305A (zh) 一种儿童电子绘画系统
CN211981526U (zh) 一种智能识别单节锂电和双节锂电的充电电路装置
US20030160762A1 (en) Rechargeable wireless mouse
US6781525B2 (en) Shared interface device
CN216793506U (zh) 一种电源开关芯片及装置
CN110930677A (zh) 一种微型智能设备遥控器
CN209842567U (zh) 一种带有无线遥控翻页的电容笔
CN111920155A (zh) 智能戒指
CN217982327U (zh) 一种多功能主动式电容笔及电子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