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4960U -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4960U
CN213124960U CN202022138669.0U CN202022138669U CN213124960U CN 213124960 U CN213124960 U CN 213124960U CN 202022138669 U CN202022138669 U CN 202022138669U CN 213124960 U CN213124960 U CN 213124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outer
winding
rotating r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86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l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l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l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l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386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4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4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4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路由器技术领域中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包括路由器壳体、连接座和绕线壳体等,连接座用于固定绕线壳体,在外力作用下,绕线组件可围绕第第一固定柱进行转动,电源线缠绕于旋转环上,限位檐用于防止电源线脱离旋转环,根据拉动电源线,电源线伸长,同时带动旋转环旋转,动力转环随之旋转,此时发条弹簧收紧蓄力,将电源插头插于电源即可,当拔出电源插头时,发条弹簧恢复形变,带动动力转环旋转,旋转环随之旋转,将电源线收回,防止缠绕现象发生,电源线收放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由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背景技术
路由器又可以称之为网关设备。路由器就是在OSI/RM中完成的网络层中继以及第三层中继任务,对不同的网络之间的数据包进行存储、分组转发处理,其主要就是在不同的逻辑分开网络。而数据在一个子网中传输到另一个子网中,可以通过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进行处理。在网络通信中,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以及选择IP路径的作用,可以在多个网络环境中,构建灵活的链接系统,通过不同的数据分组以及介质访问方式对各个子网进行链接。路由器在操作中仅接受源站或者其他相关路由器传递的信息,是一种基于网络层的互联设备。路由器在使用过程中,其电源线经常发生缠绕现象,整理过程较麻烦,为此提出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包括路由器壳体,所述路由器壳体上且靠近信号线的一侧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卡接有绕线壳体,所述绕线壳体的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旋转环,所述旋转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侧壁上,所述旋转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檐,所述绕线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旋转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动力转环,所述动力转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发条弹簧的一端,所述发条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环的内侧壁设置有内齿纹,所述动力转环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齿纹,所述动力转环与所述旋转环相啮合,所述绕线壳体上开设有穿孔,路由器电源线穿入所述绕线壳体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且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上并沿所述穿孔穿出,路由器电源线的穿出端连接有电源插头。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路由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座用于固定所述绕线壳体,根据需要,所述连接座可以从所述路由器壳体的侧壁上拆卸下来。
优选的,所述绕线壳体且位于所述穿孔处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头放置槽。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的设置用于插放所述电源插头,当路由器电源线未与电源相连接时,可将所述电源插头插放在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内。
优选的,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与所述电源插头相适配。所述电源插头可以卡接于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内,取放方便。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绕线壳体均是塑料壳体。塑料壳体质量轻、易安装,避免给路由器本身增加过多重量。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且与所述路由器壳体相连接的侧壁是平直壁。平直壁方便与所述路由器壳体1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连接座用于固定绕线壳体,在外力作用下,绕线组件可围绕第第一固定柱进行转动,电源线缠绕于旋转环上,限位檐用于防止电源线脱离旋转环,根据拉动电源线,电源线伸长,同时带动旋转环旋转,动力转环随之旋转,此时发条弹簧收紧蓄力,将电源插头插于电源即可,当拔出电源插头时,发条弹簧恢复形变,带动动力转环旋转,旋转环随之旋转,将电源线收回,防止缠绕现象发生,电源线收放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柱、动力转环和发条弹簧俯视图。
图中:1-路由器壳体、2-连接座、3-绕线壳体、4-第一固定柱、 5-绕线组件、501-旋转环、502-限位檐、6-第二固定柱、7-动力转环、8-发条弹簧、9-电源插头放置槽、10-电源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方向的描述(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所进行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和 2,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包括路由器壳体1,所述路由器壳体1上且靠近信号线的一侧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上卡接有绕线壳体3,所述连接座2用于固定所述绕线壳体3,所述绕线壳体3的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4,所述第一固定柱4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绕线组件5,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绕线组件5可围绕所述第第一固定柱4进行转动,请参阅图 3,所述绕线组件5包括旋转环501,所述旋转环50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4的外侧壁上,所述旋转环5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檐502,电源线缠绕于所述旋转环501上,所述限位檐502用于防止电源线脱离所述旋转环501,请参阅图4,所述绕线壳体3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旋转环5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6,所述第二固定柱6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动力转环7,所述动力转环 7在外力作用下可围绕所述第二固定柱6进行转动,所述动力转环 7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发条弹簧8的一端,所述发条弹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柱6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环50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齿纹,所述动力转环7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齿纹,所述动力转环 7与所述旋转环501相啮合,所述绕线壳体3上开设有穿孔,路由器电源线穿入所述绕线壳体3与所述第一固定柱4固定连接且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5上并沿所述穿孔穿出,路由器电源线的穿出端连接有电源插头
10,根据拉动电源线,电源线伸长,同时带动所述旋转环501旋转,所述动力转环7随之旋转,此时所述发条弹簧8收紧蓄力,将所述电源插头10插于电源即可,当拔出所述电源插头10时,所述发条弹簧8恢复形变,带动所述动力转环7旋转,所述旋转环501随之旋转,将电源线收回,防止缠绕现象发生,电源线收放方便。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连接座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路由器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座2用于固定所述绕线壳体3,根据需要,所述连接座2可以从所述路由器壳体1的侧壁上拆卸下来。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绕线壳体3且位于所述穿孔处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头放置槽9。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9的设置用于插放所述电源插头10,当路由器电源线未与电源相连接时,可将所述电源插头10插放在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9内。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9与所述电源插头10相适配。所述电源插头10可以卡接于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 9内,取放方便。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连接座2和所述绕线壳体3均是塑料壳体。塑料壳体质量轻、易安装,避免给路由器本身增加过多重量。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连接座2且与所述路由器壳体 1相连接的侧壁是平直壁。平直壁方便与所述路由器壳体1相连接。
工作原理:连接座2用于固定绕线壳体3,绕线壳体3的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4,第一固定柱4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绕线组件5,在外力作用下,绕线组件5可围绕第第一固定柱 4进行转动,绕线组件5包括旋转环501,旋转环501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柱4的外侧壁上,旋转环5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檐 502,电源线缠绕于旋转环501上,限位檐502用于防止电源线脱离旋转环501,绕线壳体3的内部且位于旋转环5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6,第二固定柱6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动力转环7,动力转环7在外力作用下可围绕第二固定柱6进行转动,动力转环 7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发条弹簧8的一端,发条弹簧8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柱6固定连接,旋转环50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齿纹,动力转环7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齿纹,动力转环7与旋转环501相啮合,绕线壳体3上开设有穿孔,路由器电源线穿入绕线壳体3与第一固定柱4固定连接且缠绕于绕线组件5上并沿穿孔穿出,路由器电源线的穿出端连接有电源插头10,根据拉动电源线,电源线伸长,同时带动旋转环501旋转,动力转环7随之旋转,此时发条弹簧8收紧蓄力,将电源插头10插于电源即可,当拔出电源插头10时,发条弹簧8恢复形变,带动动力转环7旋转,旋转环501随之旋转,将电源线收回,防止缠绕现象发生,电源线收放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包括路由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壳体(1)上且靠近信号线的一侧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上卡接有绕线壳体(3),所述绕线壳体(3)的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4),所述第一固定柱(4)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绕线组件(5),所述绕线组件(5)包括旋转环(501),所述旋转环(50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4)的外侧壁上,所述旋转环(5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檐(502),所述绕线壳体(3)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旋转环(5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6),所述第二固定柱(6)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动力转环(7),所述动力转环(7)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发条弹簧(8)的一端,所述发条弹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柱(6)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环(50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齿纹,所述动力转环(7)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齿纹,所述动力转环(7)与所述旋转环(501)相啮合,所述绕线壳体(3)上开设有穿孔,路由器电源线穿入所述绕线壳体(3)与所述第一固定柱(4)固定连接且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5)上并沿所述穿孔穿出,路由器电源线的穿出端连接有电源插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路由器壳体(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壳体(3)且位于所述穿孔处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头放置槽(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头放置槽(9)与所述电源插头(10)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和所述绕线壳体(3)均是塑料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且与所述路由器壳体(1)相连接的侧壁是平直壁。
CN202022138669.0U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Active CN213124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8669.0U CN213124960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8669.0U CN213124960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4960U true CN213124960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5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8669.0U Active CN213124960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4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77238C (en) Electric adapter
CN213124960U (zh) 一种防止线路缠绕的路由器壳体
CN210490277U (zh) 一种输电线路架设用的绕线装置
CN211545551U (zh) 一种便于收放的电源线
CN210958755U (zh) 一种具有收纳结构的入耳式蓝牙耳机
CN113038295B (zh) 一种便于检修维护的路由器
CN212304028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传输设备
CN212475646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网线收纳装置
CN210042134U (zh) 一种带有自动收紧结构的耳麦
CN218450350U (zh) 一种入墙式家用路由器
CN216905743U (zh) 一种带有防尘散热功能的路由器
KR20160004038U (ko) 헤드폰 케이블 자동 테이크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어폰
CN213342245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poe供电模块
CN212850967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有线耳机
CN213462024U (zh) 自动翻转摄影监视器
CN221575401U (zh) 一种基于5G网络的智能WiFi路由器
CN216354962U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产品连接线组件
CN216491516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微型物联网通信终端
CN219874224U (zh) 一种连接器壳体
CN212086463U (zh) 一种具有自动收纳功能的耳机线
CN212462171U (zh) 一种结构稳定型连体usb连接器
CN213480098U (zh) 一种多功能氖灯设备
CN114189472B (zh) 一种用于通讯网络的新型无线路由器
CN217281519U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连接线
CN213522204U (zh) 一种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wifi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