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2800U - 滤芯结构、滤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芯结构、滤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12800U CN213112800U CN202020504245.9U CN202020504245U CN213112800U CN 213112800 U CN213112800 U CN 213112800U CN 202020504245 U CN202020504245 U CN 202020504245U CN 213112800 U CN213112800 U CN 2131128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inlet
- outlet
- layer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芯结构及一种滤水装置。滤芯结构包括外壳、滤水媒介,外壳上设有用于接收要被过滤的水的入口和用于分配已被过滤的水的出口,滤水媒介设置在入口与出口之间,外壳的顶部设有隆起部,在隆起部的周侧面设有形成外壳的入口的至少一个的第一进水口,在第一进水口的出水侧设置有挡水部,在第一进水口与挡水部之间设置有供水绕开挡水部以流向滤水媒介的出水口。滤水装置包括:容器,其用于容纳已被过滤的水;漏斗,其安装在容器内,其用于接收未被过滤的水;上述的滤芯结构,其安装在漏斗内,其用于过滤被灌进漏斗内的水,其构成漏斗的底部,使得对水的过滤遍及漏斗的整个底部区域进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芯结构以及一种包括滤芯结构的滤水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生活中空气和水都是我们维持生命的最重要元素,饮用水安全我们不能忽视。但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饮用水源污染严重,时有突发水质污染的状况。水中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如铜、铅等)和新型有机污染物(如农药等),对人们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此外,自来水厂为应对水中的细菌都常使用氯进行消毒,而当氯和有机酸反应,就会产生许多致癌的副产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为保证饮水健康,净水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净水壶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水,通过重力作用经过滤芯去除重金属、余氯等到有害物质,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参见图1,中国专利号CN206081785U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其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3之间设有位于壳体1内的复合滤芯,所述的复合滤芯包括上壳体滤料4和下壳体滤料5,所述的上壳体滤料4和进水口2之间设有无纺布6,所述的下壳体滤料5和出水口3之间设有无纺布6,所述的上壳体滤料4和下壳体滤料5之间设有热塑性树脂层;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层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将壳体1分为上壳体腔7和下壳体腔8,所述的上壳体滤料4填充在上壳体腔7中,所述的下壳体滤料5填充在下壳体腔8中。
其中,为了提高净水效率,所述的进水口2包括主进水区域11,所述的主进水区域11 的侧部设有环绕主进水区域11的弧形侧进水区域12,所述的弧形侧进水区域12和主进水区域11上设有若干第一进水孔13。所述的弧形侧进水区域12通过导流槽与下部进水区域15 连通,所述的下部进水区域15上开有第二进水孔16,所述的第二进水孔16的面积大于第一进水口13的面积。
同样地,为了提高滤芯结构的净水效率,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滤芯结构以及一种包括滤芯结构的滤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结构以及一种包括滤芯结构的滤水装置,二者具有滤芯结构的净水效率较高的优点。
一种滤芯结构,所述滤芯结构包括外壳、滤水媒介,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接收要被过滤的水的入口和用于分配已被过滤的水的出口,所述滤水媒介设置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隆起部,在所述隆起部的周侧面设有形成所述外壳的入口的至少一个的第一进水口,在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出水侧设置有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挡水部之间设置有供水绕开所述挡水部以流向所述滤水媒介的出水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滤芯结构将第一进水口设置在外壳的周侧,不仅能保证水流均匀地流向滤水媒介,而且将水的大部分冲力作用在外壳上,避免水从外壳的顶部直接进入到滤水媒介,有效地保护滤水媒介不受水压冲击。同时,在水从第一进水口流向滤水媒介的路径上设置有挡水部,挡水部能进一步地减弱水的冲击力,有助于进一步地保护滤水媒介不受水压冲击。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投影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进水口;在所述挡水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形成所述出水口的第一出水口,在所述挡水部的下方设置有形成所述出水口的第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隆起部具有被布置成将水分配到所述外壳周边的倾斜的边缘,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边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部包括第一挡水件、第二挡水件,所述第一挡水件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顶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一挡水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底端水平持平的位置,所述第二挡水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底端,所述第二挡水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水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水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水件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隆起部的顶面设置有形成所述外壳的入口的至少一个的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孔型为跑道型;若干个的所述第二进水口在所述隆起部顶面上的布置构成一个环形;所述隆起部内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缓冲腔与所述滤水媒介相连通,所述滤水媒介位于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开口向上的下壳体、盖合在所述下壳体开口处的上壳体,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出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面,所述滤水媒介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隆起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隆起部位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面的中部;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滤水媒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轮廓与所述滤水媒介的轮廓相匹配,在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将水导流向所述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媒介包括复合材料层、第一无纺布材料层、第二无纺布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复合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出口与所述复合材料层之间;所述复合材料层可以是活性炭层与树脂层的复合,其也可以是炭纤维层与树脂层的复合;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位于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复合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出口处;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通过超声方式熔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通过超声方式熔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出口处;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为厚度1mm、密度为100g/m2、孔径为80目的无纺布;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为厚度1mm、密度为20g/m2、孔径为80目的无纺布;当所述复合材料层为活性炭层与树脂层的复合时,所述活性炭层为40g活性炭,所述树脂层为40g树脂;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提手,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所述提手位于所述隆起部的顶部。
一种滤水装置,所述滤水装置包括:容器,其用于容纳已被过滤的水;漏斗,其安装在所述容器内,其用于接收未被过滤的水;上述的滤芯结构,其安装在所述漏斗内,其用于过滤被灌进所述漏斗内的水,其构成所述漏斗的底部,使得对水的过滤遍及所述漏斗的整个底部区域进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滤水装置采用上述的滤芯结构,不仅能保证水流均匀地流向滤水媒介,而且将水的大部分冲力作用在外壳上,避免水从外壳的顶部直接进入到滤水媒介,有效地保护滤水媒介不受水压冲击。同时,在水从第一进水口流向滤水媒介的路径上设置有挡水部,挡水部能进一步地减弱水的冲击力,有助于进一步地保护滤水媒介不受水压冲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复合滤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所述复合滤芯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滤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滤水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进水口;3、出水口;4、上壳体滤料;5、下壳体滤料;6、无纺布;7、上壳体腔;8、下壳体腔;11、主进水区域;12、弧形侧进水区域;13、第一进水孔;15、下部进水区域;16、第二进水孔;
100、容器;110、出水嘴;120、把手;130、盖体;140、卡块;200、漏斗;210、卡槽;300、滤芯结构;310、下壳体;311、出口;312、容纳腔;313、内凹结构;314、凸起;320、上壳体;321、隆起部;322、边缘;323、第一进水口;324、第一挡水件;325、第二挡水件; 326、第一出水口;327、第二出水口;328、第二进水口;329、缓冲腔;330、滤水媒介;331、复合材料层;332、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3、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40、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滤芯结构300,参见图3至图5,包括外壳、滤水媒介330。其中,外壳包括下壳体310、上壳体320。下壳体310为开口向上的壳体,在下壳体310的底面设有用于分配已被过滤的水的出口311。上壳体320盖合在下壳体310的开口处,使得下壳体310的开口能被上壳体320封闭住。在上壳体320上设有用于接收要被过滤的水的入口。滤水媒介330设置在出口311与入口之间,滤水媒介330放置在下壳体310的腔体内。
参见图3与图4,在下壳体310内设有用于放置滤水媒介330的容纳腔312,该容纳腔312的外轮廓与滤水媒介330的外轮廓相匹配。并且,在下壳体310的周侧面设置有内凹结构313,内凹结构313从下壳体310的表面向下壳体310的容纳腔312凹陷,以在下壳体310 的容纳腔312表面形成一个凸起314。当滤水媒介330周边的水流到该凸起314上时,水流可以沿着该凸起314的表面流向下壳体310的出口311,起到导流作用。同时,内凹结构313 也有助于增强下壳体310的整体强度。
参见图3与图5,在上壳体320的顶部设置有隆起部321,该隆起部321从上壳体320的顶面的中部向上凸起314。该隆起部321具有边缘322,沿着隆起部321的顶部到隆起部321的底部的方向,隆起部321的边缘322由内向外延伸,以使隆起部321的边缘322倾斜设置,使得隆起部321的边缘322能将水分配到上壳体320的周边。在隆起部321的边缘322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进水口323,至少一个的第一进水口323形成上壳体320的入口;在本实施例中,在隆起部3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五个的第一进水口323,左右两侧的第一进水口323对称布置,前后两侧的第一进水口323对称设置。并且,第一进水口323的孔型为长条状,第一进水口323的长度方向与隆起部321的边缘322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在第一进水口323的出水侧设置有挡水部,在第一进水口323与挡水部之间设置有出水口,通过第一进水口323的水利用出水口绕开挡水部,并且通过该出水口流向滤水媒介330。
具体地,挡水部在第一进水口323上的投影从第一进水口323的顶端延伸至第一进水口 323的底端,挡水部在第一进水口323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进水口323的中部位置,挡水部在第一进水口323上的投影覆盖住第一进水口323,在挡水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形成上述出水口的第一出水口326,在挡水部的下方设置有形成上述出水口的第二出水口327。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第一进水口323的水基本上会先打击在挡水部上,然后在从挡水部左右两侧的第一出水口326以及挡水部下方的第二出水口327流出,并流向滤水媒介330,大大地降低水的冲击力,有效地保护滤水媒介330不受水压冲击。
更具体地,该挡水部包括第一挡水件324、第二挡水件325。第一挡水件324的第一端设置在隆起部321上,第一挡水件32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进水口323的顶端处;而第一挡水件 324的第二端从第一进水口323的顶端处开始竖直向下延伸,第一挡水件324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水口323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挡水件325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进水口323的底端,第二挡水件325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挡水件324的第二端,第二挡水件325水平设置。并且,第一出水口326设置在第一挡水件324的左右两侧,第二出水口327设置在第二挡水件325上。
参见图3与图5,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净水效率,在隆起部321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进水口328,至少一个的第二进水口328与上述的第一进水口323共同形成上壳体320 的入口。在本实施例中,在隆起部321的顶面上设置有八个的第二进水口328,第二进水口 328孔型为跑道型,八个的第二进水口328在隆起部321的顶面上的布置为一个近似跑道的环形。
参见图3与图5,为了降低水压对滤水媒介330的冲击,在隆起部321内设置有缓冲腔 329,缓冲腔329分别与第一进水口323、第二进水口328相连通,缓冲腔329与滤水媒介330 相连通,滤水媒介330位于缓冲腔329与下壳体310的出口311之间。并且,由于上壳体320 具有缓冲腔329,使得上壳体320为一个开口向下的壳体,所以挡水部除了能降低水的冲击力,还能增强上壳体320的整体强度。
参见图3与图5,为了方便从水壶中取出该滤芯结构300,在外壳上还设有提手340,该提手340设置在上壳体320的隆起部321的顶面。
参见图3至图5,滤水媒介330包括复合材料层331、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其中,复合材料层331设置在入口与出口311之间,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设置在入口与复合材料层331之间,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设置在出口311与复合材料层331之间。具体地,复合材料层331可以是活性炭层与树脂层的复合,复合材料层331也可以是炭纤维层与树脂层的复合,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材料层331为活性炭层与树脂层的复合,其中,活性炭层为40g活性炭树脂层为40g树脂。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位于缓冲腔329与复合材料层331之间,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设置在下壳体310的开口处,第一无纺布材料层 332通过超声方式熔接在下壳体310的开口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为厚度1mm、密度为100g/m2、孔径为80目的无纺布。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设置在下壳体310 的出口311处,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通过超声方式熔接在下壳体310的出口311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为厚度1mm、密度为20g/m2、孔径为80目的无纺布。
一种滤水装置,参见图3至图6,包括容器100、漏斗200、以及上述的滤芯结构300。其中。容器100用于容纳已被过滤的水。漏斗200套设在容器100的腔体内,漏斗200用于接收未被过滤的水。滤芯结构300安装在漏斗200内,滤芯结构300用于过滤被灌进所述漏斗200内的水,并且滤芯结构300构成所述漏斗200的底部,使得对水的过滤遍及所述漏斗 200的整个底部区域进行。
参见图6,在容器100的一侧设有出水嘴110,在容器100的另一侧设有把手120。在容器100上还设有供漏斗200套设在容器100内的开口,在容器100的开口处铰接有盖体130,在容器100的开口的内壁面上设有卡块140。在漏斗200的周侧面上设有与卡块140相配合的卡槽210,当漏斗200套设在容器100内时,卡块140插入卡槽210内。而容器100的具体结构、漏斗200的具体结构、以及容器100、漏斗200、滤芯结构300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地可以参考中国专利号CN103502152A、CN201431240Y、CN207726886U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滤芯结构(300),所述滤芯结构(300)包括外壳、滤水媒介(330),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接收要被过滤的水的入口和用于分配已被过滤的水的出口(311),所述滤水媒介(330)设置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311)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隆起部(321),在所述隆起部(321)的周侧面设有形成所述外壳的入口的至少一个的第一进水口(323),在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出水侧设置有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323)与所述挡水部之间设置有供水绕开所述挡水部以流向所述滤水媒介(330)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投影从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中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进水口(323);
在所述挡水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形成所述出水口的第一出水口(326),在所述挡水部的下方设置有形成所述出水口的第二出水口(3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321)具有被布置成将水分配到所述外壳周边的倾斜的边缘(322),所述第一进水口(323)设置在所述边缘(3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部包括第一挡水件(324)、第二挡水件(325),所述第一挡水件(324)从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顶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一挡水件(32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323)底端水平持平的位置,所述第二挡水件(32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进水口(323)的底端,所述第二挡水件(325)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水件(324)的端部;
所述第一出水口(326)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水件(324)的两侧,所述第二出水口(327)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水件(32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隆起部(321)的顶面设置有形成所述外壳的入口的至少一个的第二进水口(328);
所述第二进水口(328)的孔型为跑道型;
若干个的所述第二进水口(328)在所述隆起部(321)顶面上的布置构成一个环形;
所述隆起部(321)内设有缓冲腔(329),所述缓冲腔(329)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323)、所述第二进水口(328)相连通,所述缓冲腔(329)与所述滤水媒介(330)相连通,所述滤水媒介(330) 位于所述缓冲腔(329)与所述出口(3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开口向上的下壳体(310)、盖合在所述下壳体(310)开口处的上壳体(320),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320)上,所述出口(311)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10)上,所述出口(311)位于所述下壳体(310)的底面,所述滤水媒介(330)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10)内,所述隆起部(321)设置在所述上壳体(320)上,所述隆起部(321)位于所述上壳体(320)的顶面的中部;
所述下壳体(310)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滤水媒介(330)的容纳腔(312),所述容纳腔(312)的轮廓与所述滤水媒介(330)的轮廓相匹配,在所述容纳腔(312)的壁面上设置有凸起(314),所述凸起(314)用于将水导流向所述出口(3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水媒介(330)包括复合材料层(331)、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所述复合材料层(331)设置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311)之间,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设置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复合材料层(331)之间,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设置在所述出口(311)与所述复合材料层(331)之间;
所述复合材料层(331)可以是活性炭层与树脂层的复合,其也可以是炭纤维层与树脂层的复合;
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位于所述缓冲腔(329)与所述复合材料层(331)之间;
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10)的开口处,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10)的出口(311)处;
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通过超声方式熔接在所述下壳体(310)的开口处,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通过超声方式熔接在所述下壳体(310)的出口(311)处;
所述第一无纺布材料层(332)为厚度1mm、密度为100g/m2、孔径为80目的无纺布;
所述第二无纺布材料层(333)为厚度1mm、密度为20g/m2、孔径为80目的无纺布;
当所述复合材料层(331)为活性炭层与树脂层的复合时,所述活性炭层为40g活性炭,所述树脂层为40g树脂;
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提手(340),所述提手(340)设置在所述上壳体(320)的顶部,所述提手(340)位于所述隆起部(321)的顶部。
10.一种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装置包括:
容器(100),其用于容纳已被过滤的水;
漏斗(200),其安装在所述容器(100)内,其用于接收未被过滤的水;
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结构(300),其安装在所述漏斗(200)内,其用于过滤被灌进所述漏斗(200)内的水,其构成所述漏斗(200)的底部,使得对水的过滤遍及所述漏斗(200)的整个底部区域进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04245.9U CN213112800U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滤芯结构、滤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04245.9U CN213112800U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滤芯结构、滤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12800U true CN213112800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4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04245.9U Active CN213112800U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滤芯结构、滤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12800U (zh) |
-
2020
- 2020-04-08 CN CN202020504245.9U patent/CN2131128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57896B2 (en) | Fluid filter for treating the fluid, a container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air release device | |
CN213112800U (zh) | 滤芯结构、滤水装置 | |
CN210764671U (zh) | 一种过滤型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1559806A (zh) | 滤芯结构、滤水装置 | |
CN207524995U (zh) | 双层净水杯 | |
CN210934992U (zh) | 防树脂泄漏的高速混床 | |
CN213651927U (zh) | 活性炭过滤炭包净水结构 | |
CN211471003U (zh) |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用过滤装置 | |
CN208018261U (zh) | 一种机油过滤器 | |
CN208361907U (zh) | 一种分体式净水器的机体结构 | |
CN209098349U (zh) | 活性炭滤芯 | |
CN110835127A (zh) | 逆向溢流式出水口过滤净水器及其增强过滤的方法 | |
CN208008578U (zh) | 一种便携式户外用滤芯 | |
CN212476180U (zh) | 一种活性炭滤芯及净水设备 | |
CN201171928Y (zh) | 一种水过滤沐浴装置 | |
CN218811151U (zh) | 一种改善水流路径的滤芯装置 | |
CN112047520A (zh) | 一种小型饮用水处理设备 | |
CN210795978U (zh) | 金属盘带文氏管垂直安装滤芯 | |
CN215559641U (zh) | 一种复合陶瓷滤芯一体式净水机 | |
CN210065347U (zh) | 一种微型智能便携式净水杯 | |
CN214437658U (zh) | 一种污泥烧结废气除油装置 | |
CN216909472U (zh) | 滤芯及宠物饮水装置 | |
CN210595588U (zh) | 外加剂母液制备用水处理设备 | |
CN213587993U (zh) | 便携式过滤吸管 | |
CN213699004U (zh) | 一种分体滤芯及过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