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2744U - 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02744U CN213102744U CN202021799556.9U CN202021799556U CN213102744U CN 213102744 U CN213102744 U CN 213102744U CN 202021799556 U CN202021799556 U CN 202021799556U CN 213102744 U CN213102744 U CN 2131027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outer side
- fog gun
- holes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炮双圈喷圈,解决了单圈结构的雾炮喷圈在使用时瞬时喷雾量难以与高速气流相匹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的喷圈支撑体,喷圈支撑体包括环形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和内侧面前端通过环形板密封固定连接,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空腔,内侧面为锥形侧面结构,内侧面的后端圆环直径小于前端圆环直径,内侧面上设有至少前后两排的通孔,每排的通孔均环向等距设在内侧面上,通孔用于连通空腔,每个通孔处均设有一个用于喷雾的喷头,每个喷头处均设有一个开关阀门;外侧面和内侧面的后端设有用于封闭空腔的密封板,密封板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管接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降霾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背景技术
雾炮是用风把雾吹射出去的设备,主要用于喷水雾抑尘,喷药,降温等。其中雾的产生通过喷雾喷圈产生,雾炮喷圈一般由管路和喷头座及喷头组成。通常的做法是在圆环上转孔焊接喷头座,再装上喷头垫圈;现有的喷圈多采用单圈设计,(1)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制圈,开孔,焊接,不锈钢焊接后酸洗等工序,还要专门配喷头座;(2)单圈结构在使用时,为了匹配高速气流的携雾量,要么因为要控制喷雾的距离而去降低压力导致瞬时出雾量不大,响应的降低高速气流的流速,最终导致雾炮打出时携带喷雾量难以满足要求,要么就是采用过量压力进行过量喷雾,保证高压气流在不降低流速的情况下能携带有足够的雾量,但是此种操作又会导致有一部分喷雾在在过量的压力驱动下,飞出喷圈中心范围,甚至飞出喷圈,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单圈结构的雾炮喷圈在使用时瞬时喷雾量难以与高速气流相匹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包括环形的喷圈支撑体,喷圈支撑体包括环形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和内侧面前端通过环形板密封固定连接,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空腔,内侧面为锥形侧面结构,内侧面的后端圆环直径小于前端圆环直径,内侧面上设有至少前后两排的通孔,每排的通孔均环向等距设在内侧面上,通孔用于连通空腔,每个通孔处均设有一个用于喷雾的喷头,每个喷头处均设有一个开关阀门;外侧面和内侧面的后端设有用于封闭空腔的密封板,密封板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管接头。
所述外侧面、内侧面和环形板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
所述通孔的内侧设有内螺纹,喷头与通孔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内侧面的横截面包括位于后部的平直段和位于前部的倾斜段,平直段用于与风管连接;外侧面的后端与密封板的上部固定连接,外侧面从后向前延伸时具有向下的渐进倾斜角度,外侧面的前端与环形板的上端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环形板的下端与倾斜段的前端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倾斜段的后端与平直段的前端连接处设有第三圆角,平直段的后端与密封板的下部固定连接;通孔均设在倾斜段上。
所述通孔的中轴线与倾斜段相互垂直。
所述通孔的中轴线与竖向界面之间的夹角位于20°~30°之间,倾斜段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20°~30°之间。
所述外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位于3°~5°之间。
所述倾斜段上设有后排通孔和前排通孔,后排通孔上设有相配合的后排喷头,前排通孔上设有相配合的前排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侧面倾斜的喷圈支撑体,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内侧面上开设多排环形等距排列的通孔,作为喷雾喷头的安装位置,倾斜设计的内侧面使得安装完成的喷雾喷头具有向上方内部聚合的中轴线,使得多排喷头喷出的水雾同时向前部的中间聚合,两个对侧喷头喷出的喷雾在中心相互撞击,势能降低,大量遗留在喷圈的中心区域,进而被高速气流带走,避免了水雾的逸散,提高的水雾的利用效率;(2)多排喷雾喷头设计,在匹配不同高速气流使用时,若额定水压全开的情况下,水雾过量时,可根据高速气流的流速,自由调整喷头的开关数量和位置(一般使得处于对位的喷头同时开关,以使对位喷头喷出的喷雾在中心相互撞击的效果),使得喷雾的势能不降的情况下满足使用要求(因为若降低水压,会使得喷出的水雾达不到中心位置,水雾会大量遗留在靠近喷圈内侧的区域,喷圈中心的水雾量较少,在高速气流通过时,边缘的水雾很容易在随高速气流运动时逸散,使得喷雾效果降低)。(3)喷圈支撑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倾斜设置,使得喷圈支撑体的空腔的内部宽度从后向前构成渐进缩小结构,使得位于前排的通孔获得水压与后部的水压基本相同,避免因为水流从后排通孔流出之后,前排水压降低、喷雾效果降低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喷圈支撑体的前视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喷圈支撑体的后视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A-A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圈支撑体的上部局部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圈支撑体,101、外侧面,102、内侧面,102-1、平直段,102-2、倾斜段,103、空腔,104、后排通孔,105、前排通孔,106、环形板,2、密封板,3、后排喷头,4、前排喷头,5、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如图1所示,包括环形的喷圈支撑体1,喷圈支撑体1包括环形的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前端通过环形板106密封固定连接,外侧面101、内侧面102和环形板106为采用整块钢板、用大型压力机和磨具配合下一体冲压成型。
如图5所示,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空腔103,内侧面102为锥形侧面结构,内侧面102的后端圆环直径小于前端圆环直径,如图7所示,内侧面102的横截面包括位于后部的平直段102-1和位于前部的倾斜段102-2,平直段102-1用于与风管连接;外侧面101的后端与密封板2的上部固定连接,外侧面101从后向前延伸时具有向下的渐进倾斜角度,外侧面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可在3°~5°之间任意选择,本实施例中,外侧面101与水平面的夹角设为4°。外侧面101的前端与环形板106的上端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环形板106的下端与倾斜段102-2的前端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倾斜段102-2的后端与平直段102-1的前端连接处设有第三圆角,平直段102-1的后端与密封板2的下部固定连接;设置的三个圆角,一是为了使喷圈的拐角具有一定的平滑度,降低喷圈的拐角遭到摩擦、碰撞时的损伤,二是为了降低喷圈的拐角对空腔103内流通的水流的阻力。
倾斜段102-2上可根据使用需求,自由选择开设多排通孔,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倾斜段102-2上选择开设后排通孔104和前排通孔105,这两排通孔作为示例,后排通孔104上设有相配合的后排喷头3,前排通孔105上设有相配合的前排喷头4。后排通孔104和前排通孔105的通孔均环向等距设在倾斜段102-2上,通孔的中轴线与倾斜段102-2相互垂直。通孔的中轴线与竖向界面之间的夹角可在20°~30°之间任意选择,本实施例中,通孔的中轴线与竖向界面之间的夹角设为25°。倾斜段102-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在20°~30°之间任意选择,本实施例中,倾斜段102-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为25°。每个通孔处均设有一个用于喷雾的喷头,每个喷头处均设有一个开关阀门;通孔的内侧设有内螺纹,喷头与通孔通过螺纹连接。如图2、图3、图4所示,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的后端设有用于封闭空腔103的密封板2,密封板2上设有与空腔103连通的管接头5。
工作原理:(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侧面倾斜的喷圈支撑体,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内侧面上开设多排环形等距排列的通孔,作为喷雾喷头的安装位置,倾斜设计的内侧面使得安装完成的喷雾喷头具有向上方内部聚合的中轴线,使得多排喷头喷出的水雾同时向前部的中间聚合,两个对侧喷头喷出的喷雾在中心相互撞击,势能降低,大量遗留在喷圈的中心区域,进而被高速气流带走,避免了水雾的逸散,提高的水雾的利用效率;(2)多排喷雾喷头设计,在匹配不同高速气流使用时,若额定水压全开的情况下,水雾过量时,可根据高速气流的流速,自由调整喷头的开关数量和位置(一般使得处于对位的喷头同时开关,以使对位喷头喷出的喷雾在中心相互撞击的效果),使得喷雾的势能不降的情况下满足使用要求(因为若降低水压,会使得喷出的水雾达不到中心位置,水雾会大量遗留在靠近喷圈内侧的区域,喷圈中心的水雾量较少,在高速气流通过时,边缘的水雾很容易在随高速气流运动时逸散,使得喷雾效果降低)。(3)喷圈支撑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倾斜设置,使得喷圈支撑体的空腔的内部宽度从后向前构成渐进缩小结构,使得位于前排的通孔获得水压与后部的水压基本相同,避免因为水流从后排通孔流出之后,前排水压降低、喷雾效果降低的现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受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的喷圈支撑体(1),喷圈支撑体(1)包括环形的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前端通过环形板(106)密封固定连接,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空腔(103),内侧面(102)为锥形侧面结构,内侧面(102)的后端圆环直径小于前端圆环直径,内侧面(102)上设有至少前后两排的通孔,每排的通孔均环向等距设在内侧面(102)上,通孔用于连通空腔(103),每个通孔处均设有一个用于喷雾的喷头,每个喷头处均设有一个开关阀门;外侧面(101)和内侧面(102)的后端设有用于封闭空腔(103)的密封板(2),密封板(2)上设有与空腔(103)连通的管接头(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外侧面(101)、内侧面(102)和环形板(106)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内侧设有内螺纹,喷头与通孔通过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内侧面(102)的横截面包括位于后部的平直段(102-1)和位于前部的倾斜段(102-2),平直段(102-1)用于与风管连接;外侧面(101)的后端与密封板(2)的上部固定连接,外侧面(101)从后向前延伸时具有向下的渐进倾斜角度,外侧面(101)的前端与环形板(106)的上端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环形板(106)的下端与倾斜段(102-2)的前端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倾斜段(102-2)的后端与平直段(102-1)的前端连接处设有第三圆角,平直段(102-1)的后端与密封板(2)的下部固定连接;通孔均设在倾斜段(102-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通孔的中轴线与倾斜段(102-2)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通孔的中轴线与竖向界面之间的夹角位于20°~30°之间,倾斜段(102-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20°~30°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外侧面(101)与水平面的夹角位于3°~5°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炮双圈喷圈,其特征在于:倾斜段(102-2)上设有后排通孔(104)和前排通孔(105),后排通孔(104)上设有相配合的后排喷头(3),前排通孔(105)上设有相配合的前排喷头(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9556.9U CN213102744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9556.9U CN213102744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02744U true CN213102744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56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99556.9U Active CN213102744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027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28887A (zh) * | 2021-11-02 | 2022-02-11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便于控制的大气污染治理的洗涤塔 |
-
2020
- 2020-08-24 CN CN202021799556.9U patent/CN2131027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28887A (zh) * | 2021-11-02 | 2022-02-11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便于控制的大气污染治理的洗涤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102744U (zh) | 一种雾炮双圈喷圈 | |
CN108465267B (zh) | 一种制药用超临界萃取设备 | |
CN209647892U (zh) | 激光焊接头保护装置 | |
CN111054756A (zh) |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顶头 | |
CN204653228U (zh) | 一种节水灌溉设备 | |
CN213610435U (zh) | 一种雾炮异型喷圈 | |
CN209263775U (zh) | 横流塔变流量喷头 | |
CN208808411U (zh) | 一种新型洗碗机下喷臂 | |
CN206581112U (zh) | 一种多点喷复合扇形喷头 | |
CN215141108U (zh) | 一种牵引式喷雾机的防滴漏装置 | |
CN206911800U (zh) | 在线养护废液回吸头及其废液回吸机 | |
CN210332309U (zh) | 一种减温减压装置 | |
CN211538977U (zh) |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顶头 | |
CN211887481U (zh) | 一种适用于洗涤塔的新型涡流喷嘴 | |
CN210647453U (zh) | 高效环保型涂装前处理棚体设备 | |
CN208770735U (zh) | 一种消防机器人降温喷淋头 | |
CN210057734U (zh) | 一种废气环保处理设备 | |
CN208097786U (zh) | 一种处理效果好的喷淋塔 | |
CN219168680U (zh) | 清洗机的喷头及清洗机 | |
CN2335707Y (zh) | 导流三溅式喷头 | |
CN201336907Y (zh) | 一种浸泡罐浸泡液旋转喷淋管口装置 | |
CN205887189U (zh) | 一种湿式除尘器阳极板冲洗装置 | |
CN2428219Y (zh) | 均液喷淋器 | |
CN212682063U (zh) | 一种张力矫清洗铝带材表面的喷淋装置 | |
CN116617612A (zh) | 一种焊接消防喷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