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0438U -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0438U
CN213100438U CN202021156716.8U CN202021156716U CN213100438U CN 213100438 U CN213100438 U CN 213100438U CN 202021156716 U CN202021156716 U CN 202021156716U CN 213100438 U CN213100438 U CN 213100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short wave
rod
movable
modul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67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
罗展鹏
李大伟
杨世畅
冯会成
徐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1567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0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0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0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包括:床体;超短波治疗机构,其包括控制器、两个驱动模块、可动连接模块以及多个超短波发生器,两个驱动模块分别设置在床板的两侧,可动连接模块与两个驱动模块可动连接,多个超短波发生器设置在可动连接模块上,驱动模块、超短波发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该超短波治疗装置在床体上设计了超短波治疗机构,超短波治疗机构中的驱动模块可以驱动可动连接模块并带动多个超短波发生器沿床板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超短波发生器可以移动到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精确的治疗,比如对患者的韧带部位对韧带部位进行超短波治疗,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生长和积液吸收,大大提高了韧带的重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820499048.5的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超短波治疗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底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表面与底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床板的右侧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底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挡块,挡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底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
但是上述的一种多功能超短波治疗仪,在床板是设计很多个超短波发生器,这样多个超短波发生器无法做到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精准治疗,还需要患者挪动身体,降低了患者的体验。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包括:
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和设置在所述床板下方的床架;
超短波治疗机构,其包括控制器、两个驱动模块、可动连接模块以及多个超短波发生器,两个所述驱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床板的两侧,并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可动连接模块与两个所述驱动模块可动连接,多个所述超短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可动连接模块上,所述驱动模块、所述超短波发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可动连接模块并带动所述超短波发生器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丝杠、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延伸杆、斜置杆,所述延伸杆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左端,所述斜置杆的上端与所述延伸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右端,所述丝杠设置在所述斜置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可动连接模块包括两个可动套、两个第三连接杆以及平置杆,所述可动套螺接在所述丝杠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可动套连接,所述平置杆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并且所述平置杆上连接有多个所述超短波发生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可动套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第三连接杆插接在所述连接套内,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第一锁紧孔和第一锁紧螺杆,所述第一锁紧螺杆螺接在所述第一锁紧孔内并抵顶所述第三连接杆。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丝杠上设置有第一伸缩保护套和第二伸缩保护套,所述第一伸缩保护套、所述第二伸缩保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可动套的两侧。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杆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平置杆上设置有多个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与所述超短波发生器一一对应,所述升降座包括座体、筒体以及升降杆,所述座体与所述平置杆连接,所述筒体的上端与所述座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靠近其下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锁紧孔和第二锁紧螺杆,所述第二锁紧螺杆螺接在所述第二锁紧孔内并抵顶所述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连接有所述超短波发生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升降杆的杆壁上也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控制器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床架的支腿上,所述支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控制器的夹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该超短波治疗装置在床体上设计了超短波治疗机构,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超短波治疗机构中的驱动模块可以驱动可动连接模块并带动多个超短波发生器沿床板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也就是说,超短波发生器可以移动到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精确的治疗,比如可以移动到患者的韧带部位对韧带部位进行超短波治疗,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生长和积液吸收,大大提高了韧带的重建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中超短波发生器位于床体最左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的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中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包括:
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板1和设置在所述床板1下方的床架2;超短波治疗机构,其包括控制器3、两个驱动模块、可动连接模块5以及多个超短波发生器6,两个所述驱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两侧,并沿所述床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与两个所述驱动模块可动连接,多个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设置在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上,所述驱动模块、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均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并带动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沿所述床板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患者在使用该超短波治疗装置时,可以躺在床体的床板1上,由医护人员来使用超短波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超短波治疗,具体地,医护人员调节可动连接模块5,使得可动连接模块5位于患者的上方,这样就使得多个超短波发生器6位于患者的上方了;医护人员再使用控制器3启动驱动模块,两个驱动模块带动可动连接模块5移动,将可动连接模块5移动至患者的患病部位,然后再使用控制器启动超短波发生器6,超短波发生器6对患病部位进行超短波治疗,比如对患者的韧带部位进行超短波治疗,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生长和积液吸收,大大提高了韧带的重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3为现有市售部分,具体结构不在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该超短波治疗装置在床体上设计了超短波治疗机构,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超短波治疗机构中的驱动模块可以驱动可动连接模块5并带动多个超短波发生器6沿床板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也就是说,超短波发生器6可以移动到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精确的治疗,比如可以移动到患者的韧带部位对韧带部位进行超短波治疗,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生长和积液吸收,大大提高了韧带的重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40、丝杠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所述第一连接杆42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杆42包括延伸杆421、斜置杆422,所述延伸杆421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左端,所述斜置杆422的上端与所述延伸杆4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3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右端,所述丝杠41设置在所述斜置杆422、所述第二连接杆43之间,所述电机4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3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41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驱动模块包括电机40、丝杠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其中第一连接杆42包括延伸杆421、斜置杆422,医护人员使用控制器3启动电机40工作,电机40带动丝杠41转动,在斜置杆422的下端、第二连接杆43的下端均设计了对应的丝杠轴承,这样使得丝杠41可以较为方便地转动,丝杠41转动带动可动连接模块5沿床板1的长度方向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驱动模块的具体结构,该驱动模块包括电机40、丝杠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结构简单且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包括两个可动套51、两个第三连接杆52以及平置杆53,所述可动套51螺接在所述丝杠41上,所述第三连接杆52的下端与所述可动套51连接,所述平置杆53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52之间,并且所述平置杆53上连接有多个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可动连接模块5包括两个可动套51、两个第三连接杆52以及平置杆53,丝杠41转动时带动可动套51移动,这样可动套51上连接的第三连接杆52就一起与可动套51移动,进而带动平置杆53一起移动,平置杆53上的多个超短波发生器6液就一起移动了,这样可以移动至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精确的超短波治疗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可动连接模块5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套51上设置有连接套54,所述第三连接杆52插接在所述连接套54内,所述连接套54上设置有第一锁紧孔55和第一锁紧螺杆56,所述第一锁紧螺杆56螺接在所述第一锁紧孔55内并抵顶所述第三连接杆5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可动套51上设计了连接套54,这样第三连接杆52可以插接在连接套54内,进而调节第三连接杆54的高度,进而实现平置杆53上的超短波发生器6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调节,具体地,医护人员转动第一锁紧螺杆56,使得第一锁紧螺杆56相对第三连接杆54向外转动,这样第一锁紧螺杆56就与第三连接杆54分离了,医护人员就可以将第三连接杆54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然后在将第一锁紧螺杆56在第一锁紧孔55内转动至抵顶第三连接杆54,就可以固定第三连接杆54了;
另外,在不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可动连接模块5移动至床体的左端,将第三连接杆52向下调节,这样可以将超短波发生器6收防下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在可动套51上设计了连接套54,方便了医护对超短波发生器6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满足患者使用需求,提高超短波发生器6的治疗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杠41上设置有第一伸缩保护套44和第二伸缩保护套45,所述第一伸缩保护套44、所述第二伸缩保护套45分别设置在所述可动套51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可动套51在丝杠41上左右往复移动的,所以丝杠41为了方便可动套51的移动会涂抹一些油脂降低摩擦力,所以在丝杠41上设计了第一伸缩保护套44和第二伸缩保护套45,第一伸缩保护套44和第二伸缩保护套45分别位于可动套51的两侧,这样可动套51向左移动时第一伸缩保护套44被压缩,而第二伸缩保护套45被拉长;可动套52向右移动时,第一伸缩保护套44被拉长而第二伸缩保护套45被压缩,使得丝杠41被防护起来,避免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接触到丝杠41而沾染油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伸缩保护套44、所述第二伸缩保护套45,使得丝杠41被防护起来,避免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接触到丝杠41而沾染油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杆52的杆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第三连接杆52的杆壁上设计了刻度线,这样医护人员在升降第三连接杆52就有了参照,方便医护人员对可动连接模块5的高度进行精确的调节,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置杆53上设置有多个升降座57,所述升降座57与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一一对应,所述升降座57包括座体58、筒体59以及升降杆60,所述座体58与所述平置杆53连接,所述筒体58的上端与所述座体58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升降杆60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筒体59内,所述筒体59靠近其下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锁紧孔61和第二锁紧螺杆62,所述第二锁紧螺杆62螺接在所述第二锁紧孔61内并抵顶所述升降杆60,所述升降杆60的下端连接有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医护人员使用虽然可以使用可动连接模块5进行高度调节,进而实现了对超短波发生器6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调节,但是这样调节可动连接模块5是对多个超短波发生器6同时调节,当对单个的超短波发生器6进行调节时就显得不那么方便了,所以在平置杆53上设计了多个升降座57,医护人员对单个的超短波发生器6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第二锁紧螺杆62,使得第二锁紧螺杆62相对升降杆60向外转动,这样升降杆60就被松开了,然后医护人员可以将升降杆60向下移动,使得超短波发生器6的向下移动更加的靠近患者,或者,将升降杆60向上移动至筒体59内,使得超短波发生器6也向上移动进而远离了患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升降座57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实现了对单个超短波发生器6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超短波治疗装置更加的人性化,符合患者的使用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杆60的杆壁上也设置有刻度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升降杆60的杆壁上也设计了刻度线,这样医护在调节升降杆60在筒体59内的位置时就有了参考,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在升降杆60上设计了刻度线,方便了医护人员使用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床架2的支腿21上,所述支腿2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控制器3的夹套2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更好地放置控制器3,在床架2的支腿21上设计了夹套22,该夹套22大致呈U型的,控制器3被放置在夹套22中,医护人员在使用控制器3时将控制器3从夹套22中拿出来;使用完后再将控制器3放置到夹套22中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提供了夹套22,这样方便医护人员使用该夹套22收纳控制器3,避免控制器3被随意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板(1)和设置在所述床板(1)下方的床架(2);
超短波治疗机构,其包括控制器(3)、两个驱动模块、可动连接模块(5)以及多个超短波发生器(6),两个所述驱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两侧,并沿所述床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与两个所述驱动模块可动连接,多个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设置在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上,所述驱动模块、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均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并带动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沿所述床板(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40)、丝杠(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所述第一连接杆(42)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杆(42)包括延伸杆(421)、斜置杆(422),所述延伸杆(421)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左端,所述斜置杆(422)的上端与所述延伸杆(4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3)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右端,所述丝杠(41)设置在所述斜置杆(422)、所述第二连接杆(43)之间,所述电机(40)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电机(4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3)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4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连接模块(5)包括两个可动套(51)、两个第三连接杆(52)以及平置杆(53),所述可动套(51)螺接在所述丝杠(41)上,所述第三连接杆(52)的下端与所述可动套(51)连接,所述平置杆(53)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52)之间,并且所述平置杆(53)上连接有多个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套(51)上设置有连接套(54),所述第三连接杆(52)插接在所述连接套(54)内,所述连接套(54)上设置有第一锁紧孔(55)和第一锁紧螺杆(56),所述第一锁紧螺杆(56)螺接在所述第一锁紧孔(55)内并抵顶所述第三连接杆(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41)上设置有第一伸缩保护套(44)和第二伸缩保护套(45),所述第一伸缩保护套(44)、所述第二伸缩保护套(45)分别设置在所述可动套(5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52)的杆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置杆(53)上设置有多个升降座(57),所述升降座(57)与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一一对应,所述升降座(57)包括座体(58)、筒体(59)以及升降杆(60),所述座体(58)与所述平置杆(53)连接,所述筒体(59)的上端与所述座体(58)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升降杆(60)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筒体(59)内,所述筒体(59)靠近其下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锁紧孔(61)和第二锁紧螺杆(62),所述第二锁紧螺杆(62)螺接在所述第二锁紧孔(61)内并抵顶所述升降杆(60),所述升降杆(60)的下端连接有所述超短波发生器(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0)的杆壁上也设置有刻度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床架(2)的支腿(21)上,所述支腿(2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控制器(3)的夹套(22)。
CN202021156716.8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Active CN213100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6716.8U CN21310043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6716.8U CN21310043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0438U true CN213100438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2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6716.8U Active CN21310043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0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00438U (zh) 一种超短波治疗装置
CN215025282U (zh) 一种精神科治疗用多功能磁疗装置
CN113499205A (zh) 一种多功能临床麻醉科用辅助麻醉装置及麻醉方法
CN215740203U (zh) 一种妇科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的调节装置
CN212234845U (zh) 一种小儿骨科牵引装置
CN212395263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1834751U (zh) 一种医疗骨科用腿部可调节牵引支架
CN211354511U (zh) 一种医疗用可调节高度的新型药柜
CN106806983A (zh) 一种智能前列腺粒子植入装置
CN106038136A (zh) 多功能移动护理架
CN217966638U (zh) 一种用于生物医药制备的染色剂容器定位装置
CN211381418U (zh) 一种医疗介入放射投影造影调节装置
CN112826681A (zh) 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
CN219485486U (zh) 一种医疗设备维修定位装置
CN205849694U (zh) 多功能移动护理架
RU74805U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ксации положения больного при проведении операции
CN217186639U (zh) 一种肩关节复位装置
CN212789011U (zh) 一种骨科用护理装置
CN220477706U (zh) 一种骨科护理支架
CN213250924U (zh) 一种韧带重建固定装置
CN220917949U (zh) 一种神经护理用引导装置
CN213851758U (zh) 一种能快速固定的车载外科手术床
CN219289729U (zh) 一种夹持器
CN213310405U (zh) 一种神经内科手术用创口定位装置
CN216777092U (zh) 一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辅助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