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9335U -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9335U
CN213099335U CN202020580817.1U CN202020580817U CN213099335U CN 213099335 U CN213099335 U CN 213099335U CN 202020580817 U CN202020580817 U CN 202020580817U CN 213099335 U CN213099335 U CN 213099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rod
section
tube
m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08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华
彭燕芳
王锐
王臻
林一灿
王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08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9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9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93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包括筒状外壳、复位弹簧、压头、管正杆和按摩杆,筒状外壳顶部设有螺旋端盖,筒状外壳底部设有出口,筒状外壳内设有垂直于螺旋端盖底面的通道,通道与出口连通;螺旋端盖与通道的上段螺纹连接;通道的上段设有第一环形台阶,通道的中段设有管正通道段,通道的下段设有第二环形台阶,第二环形台阶处于出口的上方;复位弹簧、压头、管正杆自上至下依次处于通道中;通道的下段设有开口向内的横向导向槽,横向导向槽中设有能够使导正杆偏心的偏移机构。这种按摩器能够自动击打人体穴位,击打位置准确,击打力度大并且力度可以调节,具有很好的按摩效果,且使用简单,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采取了多种方式为健康保驾护航。人体的体表上有许多穴位,可以通过按摩、推拿、针灸等方式来刺激某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保健、治病作用。其中,按摩的种类很多,有揉捏按摩、涮擦按摩、振动按摩等多种方式,尤以叩打振动按摩比较方便,它是利用锤头的形状和硬度直接击打作用于人体有关体位或穴位,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解疼镇痛,消除疲劳。现有的叩打振动按摩器一般包括电动按摩器和非电动按摩器。然而,电动按摩器由于需要电力供应,在停电或外出时,使用不便,且由于内置电机,一般重量较大,手擎较累;非电动按摩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自动击打人体穴位,并且很多使用者都感觉到非电动按摩器的按摩头存在按摩力度小、人体很多穴位难以充分受到刺激的缺陷,达不到较好的按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这种按摩器能够自动击打人体穴位,击打位置准确,击打力度大并且力度可以调节,具有很好的按摩效果,且使用简单,便于携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复位弹簧、压头、管正杆和按摩杆,筒状外壳顶部设有螺旋端盖,筒状外壳底部设有出口,筒状外壳内设有垂直于螺旋端盖底面的通道,通道与出口连通;螺旋端盖下半部的外周向设有外螺纹,通道的上段内侧壁上设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螺旋端盖与通道的上段螺纹连接;通道的上段设有第一环形台阶,通道的中段设有管正通道段,通道的下段设有第二环形台阶,第二环形台阶处于出口的上方;复位弹簧、压头、管正杆自上至下依次处于通道中;复位弹簧处于螺旋端盖底部与压头顶部之间,压头的外周向与通道内壁紧密接触,并且压头底部与第一环形台阶接触配合;压头底部设有能够容纳管正杆顶部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开口的内边沿露出在第一环形台阶内侧,管正杆顶部处于环形凹槽开口的内边沿下方,管正杆底部处于第二环形台阶的上方并与第二环形台阶接触配合;管正杆下段设有导正段,导正段与管正通道段之间的间隙小于0.5mm,管正通道段的直径小于通道下段的直径, 管正杆上段的长度大于管正通道段的长度;管正杆上段与管正通道段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正段与通道下段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通道的下段设有开口向内的横向导向槽,横向导向槽中设有能够使导正杆偏心的偏移机构;按摩杆处于出口中,按摩杆顶部与管正杆底部连接,按摩杆底部设有按摩头,按摩头处于出口的外侧。
初始状态下,将螺旋端盖旋紧安装在筒状外壳顶部,使筒状外壳顶部(通道的上段)封闭,由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偏移机构的相互配合及管正杆顶部低于压头底部(管正杆顶部处于环形凹槽开口的内边沿下方),使得管正杆偏心,倾斜倚靠在通道的内侧壁上,使得管正杆顶部不能与压头的环形凹槽对准,并且按摩杆倾斜处于出口中。上述第一环形台阶对压头处于通道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
使用按摩器之前,可以根据人体各穴位需要的不同按摩力度,通过旋转螺旋端盖来调节螺旋端盖下半部旋入通道上段的深度,控制复位弹簧的压缩程度,以此来调节按摩头的击打力度。当人体穴位需要较大的击打力度时,往下旋转螺旋端盖使其旋入通道上段,使通道上段的深度较浅,复位弹簧受到的压缩程度变大,复位弹簧迅速复位后迫使压头向下挤压的力变大。当人体穴位需要较小的击打力度时,往上旋转螺旋端盖使其旋出通道上段一些,使通道上段的深度较深,复位弹簧受到的压缩程度变小,复位弹簧迅速复位后迫使压头向下挤压的力变小。另外,在筒状外壳顶部设置可拆卸的螺旋端盖,使得整个按摩器可拆卸安装,便于使用者更换筒状外壳中的零部件。
使用时,手持筒状外壳使按摩头先按压在人体穴位上,此时,按摩杆带动管正杆沿着通道内侧壁向上移动到环形凹槽开口的内边沿下方,管正杆顶部顶着环形凹槽开口的内边沿,压头在管正杆的顶力作用下沿着通道上段的内侧壁向上移动,复位弹簧不断受到压缩,在按摩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管正杆下段的导正段会向上移动进入通道中段的管正通道段中,管正杆自动导正(不偏心),使管正杆顶部顶进压头底部的环形凹槽中(管正杆顶部与环形凹槽槽底接触配合);在管正杆顶部进入环形凹槽的瞬间,复位弹簧瞬间失去按摩杆及其管正杆的顶力作用,复位弹簧迅速伸缩复位并迫使压头沿着通道上段的内侧壁迅速向下移动,压头底部受到第一环形台阶的抵挡,无法继续向下移动,而导正杆与环形凹槽脱离配合并沿着管正通道段的内侧壁迅速向下移动,按摩杆从筒状外壳底部的出口迅速弹出,按摩头“砰”一声,自动迅速击打在人体穴位上,击打位置准确且击打力度大,让使用者能够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解疼镇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偏移机构包括伸缩弹簧和圆珠,伸缩弹簧处于所述横向导向槽中,并且伸缩弹簧的外端与横向导向槽外端固定连接,圆珠与伸缩弹簧的内端连接,并且圆珠的内侧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所述管正杆外侧壁接触配合。初始状态下,圆珠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横向导向槽开口向通道内部伸出,圆珠的内侧与管正杆外侧壁接触,使得管正杆底部的一个端点与第二环形台阶接触,管正杆顶部的一个端点与通道的内侧壁接触,使管正杆倾斜倚靠在通道的内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偏移机构包括条形磁铁,所述管正杆的材质为铁,条形磁铁处于所述横向导向槽中,并且条形磁铁的外端与横向导向槽外端固定连接,条形磁铁的内端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管正杆外侧壁吸附配合。通常,上述筒状外壳的材质为铜。初始状态下,条形磁铁的内端对铁质的管正杆具有吸引力,不断将铁质的管正杆往条形磁铁的内端处吸附,使得管正杆底部的一个端点与第二环形台阶接触,管正杆顶部的一个端点与通道的内侧壁接触,使管正杆倾斜倚靠在通道的内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正段上部设有第一环形斜面,第一环形斜面处于所述管正杆上段下方,所述管正通道段下部设有与第一环形斜面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斜面;所述横向导向槽处于第一环形斜面的下方。上述导正段上部的第一环形斜面靠近管正通道段下部的第二环形斜面并受到第二环形斜面的导向,使得导正段能够顺利向上移动进入通道中段的管正通道段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管正杆顶部的横截面直径比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小于0.5mm。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顺利将管正杆顶部顶进到环形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端盖顶部设有把手。通过这种设置,便于使用者手握把手来拧转螺旋端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管正杆底部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按摩杆顶部的螺孔,按摩杆顶部的外周向设有与该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按摩杆顶部处于螺孔中。将按摩杆顶部从筒状外壳出口伸入,对准管正杆底部的螺孔并使按摩杆顶部与管正杆底部螺纹连接,实现按摩杆与管正杆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筒状外壳包括筒状外壳主体和外壳连接部,筒状外壳主体的下端开口外边缘设有外螺纹,外壳连接部的上端开口内边缘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筒状外壳主体的下端与外壳连接部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台阶、出口均设置在外壳连接部上。通过这种设置,使得整个按摩器可拆卸安装,便于使用者拆装和更换筒状外壳中的零部件。上述筒状外壳主体和外壳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设置为:筒状外壳主体的下端开口内边缘设有内螺纹,外壳连接部的上端开口外边缘设有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筒状外壳主体的下端与外壳连接部的上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按摩器结构小巧,无需电力供应,在停电或外出时均能携带使用,能够自动击打人体穴位,击打位置准确,击打力度大并且力度可以调节,使人体很多穴位充分受到刺激,具有很好的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管正杆顶部进入环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管正杆顶部进入环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包括筒状外壳1、复位弹簧2、压头3、管正杆4和按摩杆5,筒状外壳1顶部设有螺旋端盖6,筒状外壳1底部设有出口11,筒状外壳1内设有垂直于螺旋端盖6底面的通道12,通道12与出口11连通;螺旋端盖6下半部的外周向设有外螺纹61,通道12的上段12a内侧壁上设有与该外螺纹61相匹配的内螺纹121,螺旋端盖6与通道12的上段12a螺纹连接;通道12的上段12a设有第一环形台阶122,通道12的中段12b设有管正通道段123,通道12的下段12c设有第二环形台阶124,第二环形台阶124处于出口11的上方;复位弹簧2、压头3、管正杆4自上至下依次处于通道12中;复位弹簧2处于螺旋端盖6底部与压头3顶部之间,压头3的外周向与通道12内壁紧密接触,并且压头3底部与第一环形台阶122接触配合;压头3底部设有能够容纳管正杆4顶部的环形凹槽31,环形凹槽31开口的内边沿311露出在第一环形台阶122内侧,管正杆4顶部处于环形凹槽31开口的内边沿311下方,管正杆4底部处于第二环形台阶124的上方并与第二环形台阶124接触配合;管正杆4下段设有导正段41,导正段41与管正通道段123之间的间隙a小于0.5mm,管正通道段123的直径d1小于通道12下段12c的直径d2, 管正杆4上段42的长度l1大于管正通道段123的长度l2;管正杆4上段42与管正通道段123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b,导正段41与通道12下段12c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c;通道12的下段12c设有开口向内的横向导向槽126,横向导向槽126中设有能够使导正杆4偏心的偏移机构7;按摩杆5处于出口11中,按摩杆5顶部与管正杆4底部连接,按摩杆5底部设有按摩头51,按摩头51处于出口11的外侧。
偏移机构7包括伸缩弹簧71和圆珠72,伸缩弹簧71处于横向导向槽126中,并且伸缩弹簧71的外端与横向导向槽126外端固定连接,圆珠72与伸缩弹簧71的内端连接,并且圆珠72的内侧处于第二间隙c中并与管正杆4外侧壁接触配合。初始状态下,圆珠72在伸缩弹簧71的作用下从横向导向槽126开口向通道内部伸出,圆珠72的内侧与管正杆4外侧壁接触,使得管正杆4底部的一个端点与第二环形台阶124接触,管正杆4顶部的一个端点与通道12的内侧壁接触,使管正杆4倾斜倚靠在通道12的内侧壁上。
导正段41上部设有第一环形斜面43,第一环形斜面43处于管正杆4上段42下方,管正通道段123下部设有与第一环形斜面43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斜面125,横向导向槽126处于第一环形斜面43的下方。上述导正段41上部的第一环形斜面43靠近管正通道段123下部的第二环形斜面125并受到第二环形斜面125的导向,使得导正段41能够顺利向上移动进入通道12中段12b的管正通道段123中。
管正杆4顶部的横截面直径d3比环形凹槽31的直径d4小于0.5mm。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顺利将管正杆4顶部顶进到环形凹槽31中。
螺旋端盖6顶部设有把手62,便于使用者手握把手62来拧转螺旋端盖6。
管正杆4底部设有能够容纳按摩杆5顶部的螺孔44,按摩杆5顶部的外周向设有与该螺孔44相匹配的外螺纹52,按摩杆5顶部处于螺孔44中。将按摩杆5顶部从筒状外壳1出口11伸入,对准管正杆4底部的螺孔44并使按摩杆5顶部与管正杆4底部螺纹连接,实现按摩杆5与管正杆4的可拆卸连接。
筒状外壳1包括筒状外壳主体13和外壳连接部14,筒状外壳主体13的下端开口外边缘设有外螺纹,外壳连接部14的上端开口内边缘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筒状外壳主体13的下端与外壳连接部14的上端螺纹连接;第二环形台阶124、出口11均设置在外壳连接部14上。通过这种设置,使得整个按摩器可拆卸安装,便于使用者拆装和更换筒状外壳1中的零部件。
初始状态下,将螺旋端盖6旋紧安装在筒状外壳1顶部,使筒状外壳1顶部(通道12的上段12a)封闭,由于第一间隙b、第二间隙c、偏移机构7的相互配合及管正杆4顶部低于压头3底部(管正杆4顶部处于环形凹槽31开口的内边沿311下方),使得管正杆4偏心,倾斜倚靠在通道12的内侧壁上,使得管正杆4顶部不能与压头3的环形凹槽31对准,并且按摩杆5倾斜处于出口11中。上述第一环形台阶122对压头3处于通道12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
使用按摩器之前,可以根据人体各穴位需要的不同按摩力度,通过旋转螺旋端盖6来调节螺旋端盖6下半部旋入通道12上段12a的深度,控制复位弹簧2的压缩程度,以此来调节按摩头51的击打力度。当人体穴位需要较大的击打力度时,往下旋转螺旋端盖6使其旋入通道12上段12a,使通道12上段12a的深度较浅,复位弹簧2受到的压缩程度变大,复位弹簧2迅速复位后迫使压头3向下挤压的力变大。当人体穴位需要较小的击打力度时,往上旋转螺旋端盖6使其旋出通道12上段12a一些,使通道12上段12a的深度较深,复位弹簧2受到的压缩程度变小,复位弹簧2迅速复位后迫使压头3向下挤压的力变小。另外,在筒状外壳1顶部设置可拆卸的螺旋端盖6,使得整个按摩器可拆卸安装,便于使用者更换筒状外壳1中的零部件。
使用时,手持筒状外壳1使按摩头51先按压在人体穴位上,此时,按摩杆5带动管正杆4沿着通道12内侧壁向上移动到环形凹槽31开口的内边沿311下方,管正杆4顶部顶着环形凹槽31开口的内边沿311,压头3在管正杆4的顶力作用下沿着通道12上段12a的内侧壁向上移动,复位弹簧2不断受到压缩,在按摩杆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管正杆4下段的导正段41会向上移动进入通道12中段12b的管正通道段123中,管正杆4自动导正(不偏心),使管正杆4顶部顶进压头3底部的环形凹槽31中(管正杆4顶部与环形凹槽31槽底接触配合);在管正杆4顶部进入环形凹槽31的瞬间,复位弹簧2瞬间失去按摩杆5及其管正杆4的顶力作用,复位弹簧2迅速伸缩复位并迫使压头3沿着通道12上段12a的内侧壁迅速向下移动,压头3底部受到第一环形台阶122的抵挡,无法继续向下移动,而导正杆与环形凹槽31脱离配合并沿着管正通道段123的内侧壁迅速向下移动,按摩杆5从筒状外壳1底部的出口11迅速弹出,按摩头51“砰”一声,自动迅速击打在人体穴位上,击打位置准确且击打力度大,让使用者能够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解疼镇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偏移机构7包括条形磁铁73,管正杆4的材质为铁,条形磁铁73处于横向导向槽126中,并且条形磁铁73的外端与横向导向槽126外端固定连接,条形磁铁73的内端处于第二间隙c中并与管正杆4外侧壁吸附配合。通常,上述筒状外壳1的材质为铜。初始状态下,条形磁铁73的内端对铁质的管正杆4具有吸引力,不断将铁质的管正杆4往条形磁铁73的内端处吸附,使得管正杆4底部的一个端点与第二环形台阶124接触,管正杆4顶部的一个端点与通道12的内侧壁接触,使管正杆4倾斜倚靠在通道12的内侧壁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复位弹簧、压头、管正杆和按摩杆,筒状外壳顶部设有螺旋端盖,筒状外壳底部设有出口,筒状外壳内设有垂直于螺旋端盖底面的通道,通道与出口连通;螺旋端盖下半部的外周向设有外螺纹,通道的上段内侧壁上设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螺旋端盖与通道的上段螺纹连接;通道的上段设有第一环形台阶,通道的中段设有管正通道段,通道的下段设有第二环形台阶,第二环形台阶处于出口的上方;复位弹簧、压头、管正杆自上至下依次处于通道中;复位弹簧处于螺旋端盖底部与压头顶部之间,压头的外周向与通道内壁紧密接触,并且压头底部与第一环形台阶接触配合;压头底部设有能够容纳管正杆顶部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开口的内边沿露出在第一环形台阶内侧,管正杆顶部处于环形凹槽开口的内边沿下方,管正杆底部处于第二环形台阶的上方并与第二环形台阶接触配合;管正杆下段设有导正段,导正段与管正通道段之间的间隙小于0.5mm,管正通道段的直径小于通道下段的直径, 管正杆上段的长度大于管正通道段的长度;管正杆上段与管正通道段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正段与通道下段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通道的下段设有开口向内的横向导向槽,横向导向槽中设有能够使导正杆偏心的偏移机构;按摩杆处于出口中,按摩杆顶部与管正杆底部连接,按摩杆底部设有按摩头,按摩头处于出口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机构包括伸缩弹簧和圆珠,伸缩弹簧处于所述横向导向槽中,并且伸缩弹簧的外端与横向导向槽外端固定连接,圆珠与伸缩弹簧的内端连接,并且圆珠的内侧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所述管正杆外侧壁接触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机构包括条形磁铁,所述管正杆的材质为铁,条形磁铁处于所述横向导向槽中,并且条形磁铁的外端与横向导向槽外端固定连接,条形磁铁的内端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管正杆外侧壁吸附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段上部设有第一环形斜面,第一环形斜面处于所述管正杆上段下方,所述管正通道段下部设有与第一环形斜面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斜面;所述横向导向槽处于第一环形斜面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正杆顶部的横截面直径比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小于0.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端盖顶部设有把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正杆底部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按摩杆顶部的螺孔,按摩杆顶部的外周向设有与该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按摩杆顶部处于螺孔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包括筒状外壳主体和外壳连接部,筒状外壳主体的下端开口外边缘设有外螺纹,外壳连接部的上端开口内边缘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筒状外壳主体的下端与外壳连接部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台阶、出口均设置在外壳连接部上。
CN202020580817.1U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99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0817.1U CN213099335U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0817.1U CN213099335U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9335U true CN213099335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2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081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99335U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9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7639B (zh)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CN111888211A (zh) 一种神经内科偏头痛治疗装置
CN213099335U (zh) 一种自动击打穴位按摩器
CN210044472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艾灸装置
CN204070867U (zh) 一种中医穴位按摩拐杖
CN202270148U (zh) 按摩器
CN201879990U (zh) 滚轮按摩器
CN204766411U (zh) 一种可调节按摩器
CN212235462U (zh) 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
CN209137299U (zh) 一种伸缩型自动按摩器
CN109620701A (zh) 一种多功能足底按摩器
CN208436038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型穴位按摩椅
CN111346270A (zh) 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84997A (zh) 一种艾灸美容用床体支撑架
CN106691807A (zh) 自动还原式顶出敲击按摩器
CN208626221U (zh) 一种梅花针
CN109674639A (zh) 一种伸缩型自动按摩器
CN217130802U (zh) 深层肌肉刺激仪安装座
CN217886529U (zh) 一种数字化深层肌肉按摩仪
CN214762189U (zh) 一种改良压力控制杵
CN204734704U (zh) 一种水晶按摩器
CN117018468B (zh) 一种用于缓解炎症疼痛的半导体激光理疗仪
CN204562867U (zh) 中医穴位按摩锤
CN219630087U (zh) 一种基于精雕疗法的面部提升美容按摩仪
CN208809045U (zh) 一种简易百会穴按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