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6843U - 一种置物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置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6843U
CN213096843U CN202021523856.4U CN202021523856U CN213096843U CN 213096843 U CN213096843 U CN 213096843U CN 202021523856 U CN202021523856 U CN 202021523856U CN 213096843 U CN213096843 U CN 213096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vertical
rods
vertical rod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38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耀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5238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6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6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6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物架,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置物架包括两个竖直架、设置在两个竖直架之间的底板组件和后侧板,两个竖直架均包括两个竖直杆以及设置在两个竖直杆之间的水平杆,后侧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钩部和卡槽,两个第一卡钩部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相对应的两个竖直杆上,且两个竖直架的水平杆分别伸入两个卡槽内;底板组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钩部,两个第二卡钩部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杆上,底板组件的边缘与后侧板的表面相接触,且底板组件抵在两个竖直架的竖直杆。如此设置,底板组件安装后,能够防止后侧板脱离竖直架,使得各部件之间通过卡接关系实现连接,保持稳定,安装和拆卸过程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置物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置物架。
背景技术
置物架是采用底板及支柱组合而成放置物品的架子,置物架通常由竖直的支柱或支撑架做支撑,加以底板做承托,比如鞋架、调味架等都属于置物架。
现有技术中,调味架通常包括竖直设置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后端设有后侧板,后侧板的表面紧贴底板边缘,且后侧板与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均通过螺丝连接,从而保证调味架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螺丝连接的这种结构虽然能安装和拆卸,但是,需要拧紧螺丝和旋松螺丝,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安装和拆卸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调味架螺丝连接方式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造成安拆不便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调味架螺丝连接方式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造成安拆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物架,包括:
两个竖直架,均包括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杆和所述第二竖直杆之间的至少两个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和所述第二竖直杆,两个所述竖直架上的所述水平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后侧板,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架之间,所述后侧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钩部和卡槽,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分别卡钩在两个所述竖直架的所述第一竖直杆上,且两个所述竖直架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水平杆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卡槽内;
底板组件,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架之间,所述底板组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钩部,两个所述第二卡钩部分别卡钩在两个所述竖直架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水平杆上,所述底板组件的一边缘与所述后侧板的表面相抵,且所述底板组件的另一边缘抵在两个所述竖直架的所述第二竖直杆上。
优选地,所述后侧板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的长度与所述后侧板的宽度均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均设有用于供所述水平杆伸入所述卡槽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后侧板的侧边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卡钩部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第一竖直杆伸入的第一开槽。
优选地,所述卡槽与所述水平杆的外表面相配合。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竖直杆、各个所述第二竖直杆、各个所述水平杆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各个所述第一卡钩部均垂直于所述后侧板,各个所述第二卡钩部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分别卡钩在所述第一竖直杆和所述第二竖直杆相互背向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卡钩部分别卡钩在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水平杆相互背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下方的第二底板,二者均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卡钩部,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后侧板的表面相贴合,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卡钩部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水平杆伸入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二侧边抵在两个所述竖直架的所述第二竖直杆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第二侧边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竖直杆伸入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底板包括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竖直杆伸入的第二卡口,所述第四侧边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竖直杆伸入的第三卡口。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卡口、各个所述第三卡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直杆的外表面相配合,各个所述第二卡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杆的外表面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平行,且各个所述第三弯折部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组件。
优选地,两个所述竖直架、所述底板组件和所述后侧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置物架包括两个竖直架、底板组件和后侧板,两个竖直架均包括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以及至少两个水平杆,各个水平杆均设置在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之间,各个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后侧板竖直设置在两个竖直架之间,后侧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钩部和卡槽,两个第一卡钩部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相对应的两个竖直杆上,同时两个竖直架的水平杆分别伸入两个卡槽内,防止后侧板沿竖直方向移动;底板组件水平设置在两个竖直架之间,底板组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钩部,两个第二卡钩部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杆上,同时底板组件的一边缘与后侧板的表面相抵,且底板组件的另一边缘抵在两个竖直架的第二竖直杆上。如此设置,底板组件和后侧板分别卡接在两个竖直架上,底板组件既抵在后侧板的表面上,又抵在竖直架上,不会使后侧板脱离竖直架,同时后侧板和竖直架对底板组件的反作用力又使底板组件不会脱离竖直架,进而使得三者之间稳固地卡接在一起,保持稳定,安装和拆卸过程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物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底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底板的俯视图。
图1-7中:
1、竖直架;101、第一竖直杆;102、第二竖直杆;103、水平杆;2、第一底板;201、第一侧边;202、第二侧边;3、第二底板;301、第三侧边;302、第四侧边;4、后侧板;5、第一卡钩部;6、第二卡钩部;7、卡槽;8、第一开槽;9、第二开槽;10、第一卡口;11、第二卡口;12、第三卡口;13、第一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15、第三弯折部;1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架,解决现有技术中调味架螺丝连接方式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造成安拆不便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7,在本实施例中,置物架包括两个竖直架1、底板组件和后侧板4,如图2所示,两个竖直架1均包括第一竖直杆101、第二竖直杆102以及至少两个水平杆103,各个水平杆103均设置在第一竖直杆101和第二竖直杆102之间,各个水平杆1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竖直杆101和第二竖直杆102。优选地,两个竖直架1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竖直杆101和第二竖直杆102的结构、大小均相同,两个竖直架1设置的水平杆103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杆103设置为两个。后侧板4竖直设置在两个竖直架1之间,后侧板4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钩部5和卡槽7,两个第一卡钩部5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竖直杆上,同时两个竖直架1的水平杆103分别伸入两个卡槽7内,防止后侧板4沿竖直方向移动或掉落;底板组件水平设置在两个竖直架1之间,底板组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钩部6,两个第二卡钩部6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杆103上,同时底板组件的一边缘与后侧板4的表面相抵,且底板组件的另一边缘抵在两个竖直架1的第二竖直杆102上。
如此设置,底板组件和后侧板4分别卡接在两个竖直架1上,底板组件安装后,能够防止后侧板4脱离竖直架1,使得各部件之间通过卡接关系实现连接,保持稳定,安装和拆卸过程方便。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卡槽7分别与对应的水平杆103的外表面相配合。
如此设置,通过卡槽7与水平杆103的配合,能够使后侧板4稳固的卡接在两个竖直架1之间,保持稳定性,避免晃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后侧板4呈矩形结构,第一卡钩部5也呈矩形结构,第一卡钩部5沿后侧板4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一卡钩部5的长度与后侧板4的宽度均相等,两个第一卡钩部5均设有用于供水平杆103伸入卡槽7的开口16。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后侧板4的侧边设有第一弯折部13,第一弯折部1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卡钩部5之间构成第一开槽8,两个第一开槽8分别用于供两个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第一竖直杆101伸入,即后侧板4的上边缘两个角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开槽8,第一开槽8与对应的第一竖直杆101的外表面相配合,具体地,第一弯折部13沿后侧板4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弯折部13的两端分别抵在两个第一竖直杆101上。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开槽8和第一竖直杆101的配合,进一步保证后侧板4的稳定性,避免后侧板4发生其长度方向的位移。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各个第一竖直杆101、各个第二竖直杆102、各个水平杆103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各个第一卡钩部5均垂直于后侧板4,各个第二卡钩部6均垂直于底板组件,两个第一卡钩部5分别卡钩在第一竖直杆101和第二竖直杆102相互背向的一侧,第一卡钩部5和靠近第一卡钩部5的后侧板4表面均与第一竖直杆101的表面相贴合,两个第二卡钩部6分别卡钩在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杆103相互背向的一侧,第二卡钩部6和靠近第二卡钩部6的第一底板2下表面均与水平杆103的表面相贴合。
如此设置,第一卡钩部5、后侧板4和第一竖直杆101之间均相贴合无缝隙,第二卡钩部6、第一底板2和水平杆103之间均相贴合无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后侧板4和第一底板2的稳定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第二底板3设置在第一底板2的下方,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均呈矩形结构,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钩部6,第一底板2包括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如图4所示,第一底板2的第一侧边201设有第二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14垂直于第一底板2,且第二弯折部14与后侧板4的表面相贴合,从而实现第一底板2的第一侧边201与后侧板4的相抵,第二弯折部1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卡钩部6之间构成第二开槽9,两个第二开槽9分别用于供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杆103伸入,第一底板2的第二侧边202抵在两个竖直架1的第二竖直杆102上。优选地,第二开槽9与水平杆103的外表面相配合。具体地,第一底板2的第二侧边202直接抵在两个第二竖直杆102的内侧面上,此处所指的内侧面是指第二竖直杆102面向第一竖直杆101的那个侧面。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弯折部14和第二开槽9,更好地固定第一底板2,避免第一底板2发生其长度方向的位移。
具体地,第二卡钩部6的长度与第一侧边201至第二竖直杆102的距离值相等,第二卡钩部6的宽度与水平杆103的高度相等,第一卡钩部5的宽度与第一竖直杆101的厚度相等。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杆103的“高度”方向即为图2中平行于第一竖直杆101和第二竖直杆102的方向,即垂直于水平杆103的竖直方向,第一竖直杆101的“厚度”方向即为图2中平行于水平杆103的方向,即垂直于第一竖直杆101的水平方向。
具体地,为了便于区分,将竖直架1的两个水平杆103中,位于上方的水平杆103命名为第一水平杆103,位于下方的水平杆103命名为第二水平杆103,第一底板2两端的两个第二卡钩部6卡钩在两个第一水平杆103上,第二底板3两端的两个第二卡钩部6卡钩在两个第二水平杆103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底板2的第二侧边202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第二竖直杆102伸入的第一卡口10,第二底板3包括第三侧边301和第四侧边302,如图7所示,第三侧边30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第一竖直杆101伸入的第二卡口11,第四侧边302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第二竖直杆102伸入的第三卡口12,即第二底板3的四个角位置均设有开口16,用来供对应的竖直杆伸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卡口10、各个第三卡口1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竖直杆102的外表面相配合,各个第二卡口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竖直杆101的外表面相配合,即各个卡口均呈直角结构,卡口的两条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竖直杆101或第二竖直杆102的相邻两个侧面相贴合。
如此设置,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安装在竖直架1上之后,接触位置无缝隙,保证了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的稳定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底板2的第二侧边202和第二底板3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三弯折部15,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相平行,且各个第三弯折部15均垂直于底板组件。优选地,第一底板2上的第三弯折部15沿第一底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该第三弯折部15的两端分别抵在两个第二竖直杆102上,即第三弯折部15的长度与两个第二竖直杆102之间的距离值相等;同样地,第二底板3上的两个第三弯折部15也是沿第二底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三侧边301所连接的第三弯折部15两端分别抵在两个第一竖直杆101上,第四侧边302所连接的第三弯折部15两端分别抵在两个第二竖直杆102上。
第一底板2的第一侧边201、第二底板3的两侧边比较细,容易戳痛人体皮肤,如此设置,拿取置物架上的物品时,通过弯折部能保护人体皮肤。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竖直架1、底板组件和后侧板4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竖直架1、底板组件和后侧板4的材质为塑料。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后侧板4与其所连接的两个第一卡钩部5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底板2与其所连接的两个第二卡钩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底板3与其所连接的两个第二卡钩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此设置,后侧板4、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与对应的卡钩部之间的连接处融为一体,提高了耐压强度,安装方便,使用起来也牢固、安全。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置物架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置物架包括两个竖直架1、设置在两个竖直架1之间且均呈矩形结构的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和后侧板4。两个竖直架1均包括第一竖直杆101、第二竖直杆102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水平杆103,各个第一竖直杆101、各个第二竖直杆102、各个水平杆103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后侧板4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钩部5和卡槽7,各个第一卡钩部5垂直于后侧板4,两个第一卡钩部5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第一竖直杆101上,两个第一卡钩部5的长度与后侧板4的宽度均相等,同时两个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杆103分别伸入两个卡槽7内,卡槽7与水平杆103的外表面相配合,且两个第一卡钩部5均设有用于供水平杆103伸入卡槽7的开口16,后侧板4的表面与第一底板2的第一侧边201相贴合;后侧板4的侧边设有第一弯折部13,第一弯折部1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卡钩部6之间构成用于供竖直杆伸入的第一开槽8。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相平行,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钩部6,第二卡钩部6垂直于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位于两端的第二卡钩部6分别卡钩在两个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杆103上,第一底板2第一侧边201设有第二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14与后侧板4的表面相贴合,且第二弯折部1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卡钩部6之间构成用于供水平杆103伸入的第二开槽9,第一底板2第二侧边202的两端设有用于供第二竖直杆102伸入的第一卡口10,第二底板3包括第三侧边301和第四侧边302,第三侧边30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第一竖直杆101伸入的第二卡口11,第四侧边302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第二竖直杆102伸入的第三卡口12,各个第一卡口10、各个第三卡口1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竖直杆102的外表面相配合,各个第二卡口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竖直杆101的外表面相配合。第一底板2的第二侧边202和第二底板3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三弯折部15,各个第三弯折部15垂直于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且抵在对应的竖直杆上。
如此设置,底板组件安装后,能够防止后侧板脱离竖直架,使得各部件之间通过卡接关系实现连接,保持稳定,安装和拆卸过程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竖直架(1),均包括第一竖直杆(101)、第二竖直杆(1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杆(101)和所述第二竖直杆(102)之间的至少两个水平杆(103),所述水平杆(10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101)和所述第二竖直杆(102);
后侧板(4),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架(1)之间,所述后侧板(4)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钩部(5)和卡槽(7),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5)分别卡钩在两个所述竖直架(1)的所述第一竖直杆(101)上,且两个所述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水平杆(103)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卡槽(7)内;
底板组件,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架(1)之间,所述底板组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钩部(6),两个所述第二卡钩部(6)分别卡钩在两个所述竖直架(1)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水平杆(103)上,所述底板组件的一边缘与所述后侧板(4)的表面相抵,且所述底板组件的另一边缘抵在两个所述竖直架(1)的所述第二竖直杆(10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4)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5)的长度与所述后侧板(4)的宽度均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5)均设有用于供所述水平杆(103)伸入所述卡槽(7)的开口(1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4)的侧边设有第一弯折部(13),所述第一弯折部(1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卡钩部(5)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第一竖直杆(101)伸入的第一开槽(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与所述水平杆(103)的外表面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竖直杆(101)、各个所述第二竖直杆(102)、各个所述水平杆(103)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各个所述第一卡钩部(5)均垂直于所述后侧板(4),各个所述第二卡钩部(6)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卡钩部(5)分别卡钩在所述第一竖直杆(101)和所述第二竖直杆(102)相互背向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卡钩部(6)分别卡钩在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水平杆(103)相互背向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2)下方的第二底板(3),二者均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底板(2)和所述第二底板(3)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卡钩部(6),所述第一底板(2)的第一侧边(201)设有第二弯折部(14),所述第二弯折部(14)与所述后侧板(4)的表面相贴合,且所述第二弯折部(1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卡钩部(6)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水平杆(103)伸入的第二开槽(9),所述第一底板(2)的第二侧边(202)抵在两个所述竖直架(1)的所述第二竖直杆(102)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2)第二侧边(202)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竖直杆(102)伸入的第一卡口(10),所述第二底板(3)包括第三侧边(301)和第四侧边(302),所述第三侧边(30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竖直杆(101)伸入的第二卡口(11),所述第四侧边(302)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竖直杆(102)伸入的第三卡口(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卡口(10)、各个所述第三卡口(1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直杆(102)的外表面相配合,各个所述第二卡口(1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杆(101)的外表面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2)的第二侧边(202)和所述第二底板(3)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三弯折部(15),所述第一底板(2)和所述第二底板(3)相平行,且各个所述第三弯折部(15)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直架(1)、所述底板组件和所述后侧板(4)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CN202021523856.4U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置物架 Active CN213096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3856.4U CN213096843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置物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3856.4U CN213096843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置物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6843U true CN213096843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80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3856.4U Active CN213096843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置物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6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7312B2 (en) Side frame and a storage rack comprising thereof
CN213096843U (zh) 一种置物架
CN201403179Y (zh) 一种条形扬声器分合结构
CN218118250U (zh) 一种用于置物架的连接件以及用于该置物架的骨架
US20050116128A1 (en) Bracket for clotheshorse
CN201675385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柜
CN210842103U (zh) 带有立架的柜子
CN216527419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寄存柜
CN205006437U (zh) 一种陈列架
CN213993087U (zh) 一种多功能酒杯架
CN215358392U (zh) 一种线条支架
CN209610364U (zh) 一种折叠鞋架
CN216665116U (zh) 具备防洪围墙改造加固结构
CN216961789U (zh) 一种桌架结构
CN215382322U (zh) 一种固定性强的取衣柜
CN219680168U (zh) 一种宿舍床
KR102244446B1 (ko) 다열 설치가 용이한 선반 결합구조
CN215532623U (zh) 一种家具安装组件及家具
CN210516135U (zh) 一种带有防倾覆结构且便于安装的广告牌
CN218720159U (zh) 一种户外多功能电视挂架
CN218791159U (zh) 电暖桌
CN221083211U (zh) 一种公寓床置物架装配结构
CN215014834U (zh) 一种衣帽间
CN215532952U (zh) 一种家具立柱型材及家具
CN217695643U (zh) 一种新型酒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