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5309U - 旋转式公用餐具架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公用餐具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75309U CN213075309U CN202021968066.7U CN202021968066U CN213075309U CN 213075309 U CN213075309 U CN 213075309U CN 202021968066 U CN202021968066 U CN 202021968066U CN 213075309 U CN213075309 U CN 213075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storage box
- connecting piece
- tableware
- central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包括底座、用于分类放置餐具的置物盒和可旋转并用于连接置物盒的置物盒连接件;置物盒连接件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中心,置物盒连接件的外围以可拆卸方式均匀连接有多个置物盒;底座的中心位置以镶嵌方式安装有轴承,底座通过轴承与置物盒连接件的底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适宜在就餐场所推广使用,每个餐桌配备一个或多个该种餐具架,能够满足就餐场所对公用就餐餐具的放置,也能够方便就餐人员根据自身需要而取拿公用餐具,从而提供新的聚餐取食方式并减少病菌传播,并将极大提高传统中华餐饮的卫生和文明。如果得以广泛推广,必将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可为提升中华餐饮文明贡献壹份微薄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公用餐具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生活的高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节假日愿意外出就餐,目前外出就餐时,很多就餐场所通常是将用餐所用的筷子、勺子等餐具直接摆放在桌面上或是在人们坐到桌子后将筷子、勺子等餐具摆放在桌面上,这样在就餐时人们就能方便的使用桌前的筷子、勺子等餐具来就餐,可是,就餐人员通常是各用各的餐具来夹食同一个锅里或盘子里的食物,这样会利于病菌传播,也不利于文明就餐的推广。现如今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在推行使用公筷文明用餐的健康行动,而目前针对公筷等公用餐具的使用并没有在餐桌上出现一些利于推行的产品,针对于此,提出一种醒目的供在公共就餐场所使用并能放置就餐所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的餐具容器,从而为使用公筷,文明用餐提供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就餐场所直接将筷子、勺子等餐具摆放在桌面而不能够满足人们根据自身使用餐具的习惯特点而自由取拿以及不利于人们文明就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公用餐具架,能够方便人们就餐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包括底座、用于分类放置公用餐具的置物盒和可旋转并用于连接置物盒的置物盒连接件;所述置物盒连接件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中心,所述置物盒连接件的外围以可拆卸方式均匀连接有多个置物盒;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以镶嵌方式安装有轴承,所述底座通过轴承与置物盒连接件的底部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置物盒连接件包括中心轴筒、隔板和支撑托板,所述中心轴筒的下端设置支撑托板,所述中心轴筒为底端封闭、顶部开口的内空筒状结构,所述中心轴筒的筒外侧壁均匀设置有与支撑托板相垂直的隔板,相邻所述隔板与支撑托板以及中心轴筒的筒外侧壁之间形成置物盒的存放区,所述置物盒连接件通过存放区来设置置物盒,所述置物盒的外形与存放区相适应,每个所述隔板的外端设置有卡板。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卡板为弧形卡板,所述卡板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底座通过轴承与支撑托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中心轴筒为圆柱状,所述隔板的数量为3-5个,所述底座和支撑托板的外轮廓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中心轴筒为圆柱状,所述隔板的数量为5个,所述底座和支撑托板的外轮廓为正五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中心轴筒为正四棱柱,所述隔板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隔板分别设置在正四棱柱的外侧四条棱边上,所述底座和支撑托板的外轮廓为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置物盒与隔板的数量一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包括底座、用于分类放置公用餐具的置物盒和可旋转并用于连接置物盒的置物盒连接件,其中的置物盒连接件连同置物盒能够在底座上进行旋转,并能利用多个置物盒来分类放置就餐所用的公用餐具,该旋转式公用餐具架适宜在就餐场所推广使用,每个餐桌配备一个或多个旋转式公用餐具架,能够满足就餐场所放置公筷、公勺等公用就餐餐具的放置,也能够方便就餐人员根据自身需要而取拿公用餐具,从而提供新的聚餐取食方式并减少病菌传播,并将极大提高传统中华餐饮的卫生和文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旋转式公用餐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进行取下或安装置物盒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旋转式公用餐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进行取下或安装置物盒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旋转式公用餐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进行取下或安装置物盒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旋转式公用餐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在进行取下或安装置物盒时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置物盒,3、置物盒连接件,31、中心轴筒,32、隔板,321、卡板,33、支撑托板,4、存放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具体包括:底座1、用于分类放置公用餐具的置物盒2和可旋转并用于连接置物盒2的置物盒连接件3;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顶部中心,置物盒连接件3的外围以可拆卸方式均匀连接有多个置物盒2;底座1的中心位置以镶嵌方式安装有轴承,底座1通过轴承与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
置物盒连接件3包括中心轴筒31、隔板32和支撑托板33,中心轴筒31的下端设置支撑托板33,中心轴筒31为底端封闭、顶部开口的内空筒状结构,中心轴筒31由于是内空结构,因此该餐具架不仅可通过置物盒来放置餐具,也可通过中心处的中心轴筒31来放置餐具或其他物品,中心轴筒31的筒外侧壁均匀设置有与支撑托板33相垂直的隔板32,相邻隔板32与支撑托板33以及中心轴筒31的筒外侧壁之间形成置物盒2的存放区4,置物盒连接件3通过存放区4来设置置物盒2,置物盒2的外形与存放区4相适应,每个隔板32的外端设置有卡板321。
卡板321为弧形卡板,卡板321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底座1通过轴承与支撑托板33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筒31为圆柱状,如图1和图2所示,隔板32的数量为4个,底座1和支撑托板33的外轮廓为圆形。置物盒2与隔板32的数量一致,也为4个,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所需数量的置物盒如2个或4个置物盒安装在置物盒连接件3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置物盒2和存放区4的外形近乎一个扇形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包括底座、用于分类放置公用餐具的置物盒和可旋转并用于连接置物盒的置物盒连接件,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顶部中心,置物盒连接件3的外围以可拆卸方式均匀连接有多个置物盒2;底座1的中心位置以镶嵌方式安装有轴承,底座1通过轴承与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其中的置物盒连接件连同置物盒能够在底座上进行旋转,并能利用多个置物盒来分类放置就餐所用的功用餐具,该旋转式公用餐具架适宜在就餐场所推广使用,每个餐桌配备一个或多个旋转式公用餐具架,能够满足就餐场所放置公筷、公勺等公用就餐餐具的放置,也能够方便就餐人员取拿就餐的公用餐具,从而利于文明就餐的推广。如果得以广泛推广,必将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可为提升中华餐饮文明贡献壹份微薄之力。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中的置物盒2可根据使用需要,每个置物盒用于放置不同类别的公用餐具物品,如本实施例中,4个置物盒中的一个可用来放置一把公筷,再用剩下的其中一个用来放置一个公用汤勺,再用一个来放置一把公用叉子,最后的一个用来放置一个公用漏勺。这样一来,每个置物盒都是放置的是不同的公用餐具物品,不管是对于餐饮服务人员放置各类公用餐具还是对于就餐时的餐具使用人员在取拿各类公用餐具时,都能够提供很大的便利,在使用该装置时,该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可根据使用需求或根据餐桌就坐人数的多少,一个餐桌配备一个旋转式公用餐具架或多个旋转式公用餐具架,这样同一餐桌上的人们在夹取食物时,可先利用公用餐具架内的公用餐具先进行食物的夹取,夹取食物后随即将刚使用的共用餐具放回公用餐具架内,再利用自己的餐具进行食物的食用,待其他人要进行食物的夹取时,同样的,其他人也是先从公用餐具架内取出所需的公用餐具,如公筷,然后利用该公用餐具进行桌上食物的夹取,夹取完成后再放回公用餐具架内。这样一来,由于夹取食物时大家都做到了使用公用餐具架内的公用餐具,因而能够减少病菌传播,从而利于文明就餐的推广。本实用新型不仅做到了分类放置公用餐具和方便取拿公用餐具,也能够作为在餐饮行业上餐桌上的一个新的公用餐具放置产品而进行推广,从而为使用公筷文明用餐的健康行动献出一份力量,从而利于文明就餐的推广。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2提供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2的数量变成了5个,置物盒2的数量也相应的变成了5个。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3提供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筒31为圆柱状,隔板32的数量为5个,底座1和支撑托板33的外轮廓为正五边形,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置物盒2和存放区4的外形近乎一个直三棱柱。
实施例4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4提供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具体包括:底座1、用于分类放置餐具的置物盒2和可旋转并用于连接置物盒2的置物盒连接件3;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顶部中心,置物盒连接件3的外围以可拆卸方式均匀连接有多个置物盒2;底座1的顶部中心位置以镶嵌方式安装有轴承,底座1通过轴承与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
置物盒连接件3包括中心轴筒31、隔板32和支撑托板33,中心轴筒31的下端设置支撑托板33,中心轴筒31为底端封闭、顶部开口的内空筒状结构,中心轴筒31的筒外侧壁均匀设置有与支撑托板33相垂直的隔板32,相邻隔板32与支撑托板33以及中心轴筒31的筒外侧壁之间形成置物盒2的存放区4,置物盒连接件3通过存放区4来设置置物盒2,置物盒2的外形与存放区4相适应,每个隔板32的外端设置有卡板321。
卡板321为弧形卡板,卡板321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底座1通过轴承与支撑托板33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筒31为正四棱柱,如图7和图8所示,隔板32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隔板32分别设置在正四棱柱的外侧四条棱边上,底座1和支撑托板33的外轮廓为正方形。置物盒2与隔板32的数量一致,也为4个。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用于分类放置餐具的置物盒(2)和可旋转并用于连接置物盒(2)的置物盒连接件(3);所述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中心,所述置物盒连接件(3)的外围以可拆卸方式均匀连接有多个置物盒(2);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以镶嵌方式安装有轴承,所述底座(1)通过轴承与置物盒连接件(3)的底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盒连接件(3)包括中心轴筒(31)、隔板(32)和支撑托板(33),所述中心轴筒(31)的下端设置支撑托板(33),所述中心轴筒(31)为底端封闭、顶部开口的内空筒状结构,所述中心轴筒(31)的筒外侧壁均匀设置有与支撑托板(33)相垂直的隔板(32),相邻所述隔板(32)与支撑托板(33)以及中心轴筒(31)的筒外侧壁之间形成置物盒(2)的存放区(4),所述置物盒连接件(3)通过存放区(4)来设置置物盒(2),所述置物盒(2)的外形与存放区(4)相适应,每个所述隔板(32)的外端设置有卡板(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321)为弧形卡板,所述卡板(321)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通过轴承与支撑托板(3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筒(31)为圆柱状,所述隔板(32)的数量为3-5个,所述底座(1)和支撑托板(33)的外轮廓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筒(31)为圆柱状,所述隔板(32)的数量为5个,所述底座(1)和支撑托板(33)的外轮廓为正五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筒(31)为正四棱柱,所述隔板(32)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隔板(32)分别设置在正四棱柱的外侧四条棱边上,所述底座(1)和支撑托板(33)的外轮廓为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7任一所述的旋转式公用餐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盒(2)与隔板(32)的数量一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68066.7U CN213075309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旋转式公用餐具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68066.7U CN213075309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旋转式公用餐具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75309U true CN213075309U (zh) | 2021-04-30 |
Family
ID=7563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68066.7U Active CN213075309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旋转式公用餐具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75309U (zh) |
-
2020
- 2020-09-10 CN CN202021968066.7U patent/CN2130753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94000A (en) | Food and beverage support tray | |
CN201641784U (zh) | 新型调料架 | |
CN213075309U (zh) | 旋转式公用餐具架 | |
CN211432112U (zh) | 一种便于取放和移动的餐具收纳筒 | |
CN206630282U (zh) | 一种取食方便卫生的自助餐厅用汤池柜 | |
CN204812800U (zh) | 一种火锅调料台 | |
CN204207344U (zh) | 一种病房床头多用柜 | |
CN204245558U (zh) | 一种悬挂餐具架 | |
CN201814296U (zh) | 多功能杯勺 | |
CN201806611U (zh) | 一种家居用托盘 | |
CN209499128U (zh) | 一种移动式厨卫架子装配体 | |
CN201029711Y (zh) | 多用餐具盒 | |
CN212678875U (zh) | 一种新型的公筷架 | |
CN211484226U (zh) | 一种厨房收纳箱 | |
CN221383189U (zh) | 旋转架 | |
CN202588836U (zh) | 一种具有左边抽的餐厅柜 | |
CN217510356U (zh) | 一种可拆分厨具筒 | |
CN2187410Y (zh) | 组合式多用调味盒、餐具盒装置 | |
CN204132742U (zh) | 一种带有抽屉及储物层的高档圆形餐桌 | |
CN219962697U (zh) | 一种多功能伸缩沥水架 | |
GB2134374A (en) | Multi-purpose drinking/eating vessels | |
CN2812744Y (zh) | 一种餐盘放置架 | |
CN213605241U (zh) | 一种便于放碗和取碗的四门储碗柜 | |
CN111972839A (zh) | 一种自助餐饮多用途餐桌 | |
CN209915635U (zh) | 一种组合型铝制茶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