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5021U - 一种置物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置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5021U
CN213075021U CN202021100712.8U CN202021100712U CN213075021U CN 213075021 U CN213075021 U CN 213075021U CN 202021100712 U CN202021100712 U CN 202021100712U CN 213075021 U CN213075021 U CN 213075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right post
upright
vertical
horizontal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007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feng ropskin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ifeng Luopskin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ifeng Luopskin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ifeng Luopskin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007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5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5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5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物架,包括:依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至少两块矩形板,矩形板在竖直方向等距平行设置,矩形板第一侧面的两端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可转动地固定连接,相应地,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矩形板的第二侧面的两端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可转动地固定于第一支撑部,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可转动地固定于第二支撑部;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由竖直状态转动到水平状态时,矩形板均处于同一平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置物架可以立柱竖直时提供多层的置物空间,在立柱水平时提供一个平面的置物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置物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置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物架。
背景技术
参见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置物架通过包括四根竖直的立柱及设置于立柱之间水平的多层矩形板,矩形板与立柱固定连接,从而在竖直方向提供多层的置物空间。
但现有技术中的置物架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功能需要,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功能多样的置物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发一种功能多样的置物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物架,包括:
依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
至少两块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在竖直方向等距平行设置,所述矩形板第一侧面的两端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可转动地固定连接,相应地,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矩形板的第二侧面的两端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可转动地固定连接;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当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由竖直状态转动到水平状态时,所述矩形板均处于同一水平平面。
优选地,所述置物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一立柱和第一支撑部,或,用于固定第二立柱和第一支撑部,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
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三立柱和第二支撑部,或,用于固定第四立柱和第二支撑部,使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螺钉,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螺孔,当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保持在竖直状态,当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
相应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螺钉,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三立柱上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第四立柱上设置有第四螺孔,当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三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竖直状态,当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底座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自底座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一竖直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第一水平杆,所述第一水平杆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杆贴合,所述第一水平部自所述第一竖直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杆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竖直杆之间,所述第一竖直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所述第一水平杆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铰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自底座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二竖直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二水平杆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杆贴合,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第二竖直部向远离所述第二竖直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二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二竖直杆之间,所述第二竖直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所述第二水平杆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杆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铰接,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通过铰链连接;或,
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立柱通过转轴连接;
相应地,所述第二水平杆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铰接,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通过铰链连接;或,
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三立柱通过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呈工字型。
优选地,所述矩形板第一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矩形板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通过螺钉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连接位置在竖直方向存在一高度差;
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矩形板的第二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两端分别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通过螺钉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连接位置在竖直方向存在一高度差。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所述矩形板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置物架在立柱竖直时可以作为常规的置物架使用,在竖直方向提供多层的置物空间;在立柱水平时,可以作为桌子使用,提供一个平面的置物空间,功能更为丰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2、本申请中立柱、矩形板及支撑件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零甲醛且耐晒防潮,环保性高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立柱处于竖直状态时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申请一实施例中立柱处于水平状态时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是指最终状态下两者位置相对固定,仅能转动,不能做其他的位置改变,两者之间并不一定直接固定死不可分离。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见附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信息的置物架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立柱竖直的形态,一种是立柱水平的形态,接下来先以立柱竖直的形态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包括依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100、第二立柱200、第三立柱300和第四立柱400,其中,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三立柱300和第四立柱400之间的间距,第一立柱100和第四立柱400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立柱200和第三立柱300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包括至少两块矩形板5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板500的数量为5块,形状大小均完全相同。所述矩形板500在竖直方向等距平行设置,所述矩形板500第一侧面的两端与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可转动地固定连接,相应地,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矩形板500的第二侧面的两端与第三立柱300和第四立柱400可转动地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矩形板500第一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10,所述第一连接部510位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矩形板500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部500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通过螺钉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10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连接位置在竖直方向存在一高度差。所述第一连接部510两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孔,螺钉穿过通孔与螺孔紧固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510上的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螺钉的直径,螺钉与通孔的接触表面均光滑,从而所述矩形板500与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实现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10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连接位置在竖直方向存在一高度差,该高度差使得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在处于水平状态时在竖直方向错开一定距离,从而可以同时处于水平状态。相应地,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矩形板500的第二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两端分别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通过螺钉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连接位置在竖直方向存在一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或第二立柱200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三立柱300和/或第四立柱400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底座610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610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底座610优选地呈工字型。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自底座610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杆620、固定连接于第一竖直杆620远离所述底座610一端的第一水平杆630,所述第一水平杆630包括第一竖直部631和第一水平部632,所述第一竖直部631与所述第一竖直杆620贴合,所述第一水平部632自所述第一竖直部631向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杆63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平部632位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之间。所述第一水平杆630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或第二立柱200铰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部632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或第二立柱200通过铰链(或活页)连接,参见图3,铰链可设置于第一水平部632右端与第一立柱100之间(图中未示出)和/或第一水平部632左端与第二立柱200之间(图中未示出)。参见附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部631与所述第二立柱200通过转轴800连接,所述转轴800为螺栓或螺钉,其穿过第一竖直部631左侧伸出部分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二立柱200上对应位置的螺丝槽啮合,转轴800与该通孔的接触面光滑且间隙配合,从而第二立柱200和该转轴800可以以转轴800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800可以呈圆柱状,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到第二立柱200上,转轴800穿过第一竖直部631左侧伸出部分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一竖直部631可转动地配合,转轴800与该通孔的接触面光滑且间隙配合,从而第二立柱200和该转轴800可以以转轴800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相应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自底座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二竖直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二水平杆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杆贴合,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第二竖直部向远离所述第二竖直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水平杆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铰接。所述第二水平杆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的铰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水平杆630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或第二立柱200的铰接方式类似,这里不再赘述。从而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第一水平杆可转动地固定连接(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与第二水平杆可转动地固定连接)。当立柱均处于竖直状态时,矩形板在竖直方向等距平行,提供多层的置物空间;参见附图4,当立柱转动到水平状态时,矩形板均处于同一水平平面,置物架可以作为桌子使用,提供一个平面的置物空间。优选地,立柱竖直时矩形板竖直方向的间距约等于矩形板的宽度,从而,当立柱转动到水平状态时,矩形板近似无缝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竖直部,直接将水平部与竖直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一立柱100和第一支撑部,或,用于固定第二立柱200和第一支撑部,使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保持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三立柱300和第二支撑部,或,用于固定第四立柱400和第二支撑部,使第三立柱300和第四立柱400保持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螺钉700,所述第一竖直部631位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与所述第一竖直杆620之间,所述第一竖直部631上设置有第一开孔6311,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110和第二螺孔210,当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螺钉700穿过所述第一开孔6311与所述第一螺孔110啮合,使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保持在竖直状态,无法转动,从而保持稳定;当所述第一螺钉700被拆下,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转动到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立柱100位于第一水平部632上方,第二立柱200位于第一水平部632下方,所述第二螺孔210转动到与所述第一开孔6311对应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螺钉700穿过所述第一开孔6311与所述第二螺孔210啮合,可以使所述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保持在水平状态,无法转动,从而保持稳定。相应地,本实施例的置物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螺钉,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三立柱上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第四立柱上设置有第四螺孔,当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竖直状态,当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三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是同步转动的。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也可以为卡扣组件或其它合适的固定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矩形板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采用铝或铝合金作为置物架的主材,零甲醛且耐晒防潮,具有良好的环保性高且延长了置物架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置物架在立柱竖直时可以作为在竖直方向提供多层的置物空间,可作为常规的置物架或艺术展架使用;在立柱水平时,提供一个平面的置物空间,可以作为桌子使用,功能丰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
至少两块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在竖直方向等距平行设置,所述矩形板第一侧面的两端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可转动地固定连接,相应地,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矩形板的第二侧面的两端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可转动地固定连接;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当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由竖直状态转动到水平状态时,所述矩形板均处于同一水平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一立柱和第一支撑部,或,用于固定第二立柱和第一支撑部,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
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三立柱和第二支撑部,或,用于固定第四立柱和第二支撑部,使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螺钉,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螺孔,当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保持在竖直状态,当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
相应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螺钉,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三立柱上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第四立柱上设置有第四螺孔,当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三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竖直状态,当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螺孔啮合,使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保持在水平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底座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自底座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一竖直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第一水平杆,所述第一水平杆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杆贴合,所述第一水平部自所述第一竖直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杆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竖直杆之间,所述第一竖直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所述第一水平杆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铰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自底座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二竖直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二水平杆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杆贴合,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第二竖直部向远离所述第二竖直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二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二竖直杆之间,所述第二竖直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所述第二水平杆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通过铰链连接;或,
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立柱通过转轴连接;
相应地,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或第四立柱通过铰链连接;或,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三立柱通过转轴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呈工字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板第一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矩形板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通过螺钉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连接位置在竖直方向存在一高度差;
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矩形板的第二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两端分别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通过螺钉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连接位置在竖直方向存在一高度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所述矩形板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CN202021100712.8U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置物架 Active CN213075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0712.8U CN213075021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置物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0712.8U CN213075021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置物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5021U true CN213075021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00712.8U Active CN213075021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置物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5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75021U (zh) 一种置物架
CN203986867U (zh) 活动式斜面图书架
CN213464384U (zh) 一种壁挂式置物架
CN217199209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货物的框体
JP4296065B2 (ja) 多目的家具
CN219013898U (zh) 一种支持同时固定多个显示屏的支架
CN209863071U (zh) 置物架
CN211021956U (zh) 一种室外书报零售柜
CN215604602U (zh) 一种可调节组合式多功能展架
CN211984591U (zh) 一种小学语文教学用便携式阅读书架
CN218942709U (zh) 一种可折叠分隔组件及层架
CN218008886U (zh) 一种用于置物架的立柱及使用其的置物架
CN215341856U (zh) 一种就业创业指导信息收集展示装置
CN220174728U (zh) 一种立柱式衣柜
CN216147504U (zh) 一种可固定安装于办公桌上的置物架
CN218588575U (zh) 置物架
CN215456255U (zh) 一种家具绿色制造研究用图纸规划临时工作台
CN220713446U (zh) 一种带内嵌式置物盒的公寓床
CN213757352U (zh) 一种隔板置物架
CN219895074U (zh) 一种图书馆用的储书架
CN215685943U (zh) 一种具有书写板功能的置物架
CN211154877U (zh) 一种便于画报展示的升降展示架
CN218127879U (zh) 一种展示用帽架
CN219994815U (zh) 挂架及办公组件
CN213339606U (zh) 一种可移动且便于拆装的展示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777 Taidong Road, Panyang Industrial Park, Huangdai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ifeng ropskin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777 Taidong Road, Panyang Industrial Park, Huangdai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yifeng luopskin Aluminu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