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2568U -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2568U
CN213072568U CN202021026913.8U CN202021026913U CN213072568U CN 213072568 U CN213072568 U CN 213072568U CN 202021026913 U CN202021026913 U CN 202021026913U CN 213072568 U CN213072568 U CN 213072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box
conductive terminal
photovoltaic
cable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69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C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C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C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C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69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2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2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2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和右接线盒,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均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安装于对应盒体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每个模块化光伏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本实用新型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缩小了接线盒的体积,能够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面积的遮挡,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左、中、右接线盒盒体内设有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该模块化光伏元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同时,避免了生产制造时配置多种结构的冲压模具,节省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进行发电的太阳电池发电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太阳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如硅、砷化镓、铟硒铜等材料制成,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作为基本的光伏发电单元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各种光伏发电系统,或将透明的薄膜组件作为建筑物幕墙材料来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各种新型高效结构的光伏组件不断被开发和应用,比如,可以双面发电的组件、叠瓦组件等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使用接线盒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与外部的负载连接。因此,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光伏组件构建各种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一般都是直接贴附于组件表面上。现有的光伏接线盒体积一般较大,对于新型的发电效率比较高的光伏组件,组件受接线盒盒体面积遮盖的影响较大,影响组件的发电性能;另外,现有接线盒一般在内部安装多个二极管,接入在多排电池片组之间,需要使用较多汇流条进行连接,损耗较大。因此,出现了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但是,现有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为了匹配不同盒体的结构,每个盒体内导电元件的结构不一致,在生产制造时需要配备多种结构的冲压模具,生产多种结构的导电元件,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且不利于零配件的管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优化结构设计,缩小接线盒的体积,采用同一种结构的光伏元件应用到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不同盒体内,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和右接线盒,所述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均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安装于对应盒体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所述左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一电缆固定部,所述右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二电缆固定部;每个所述模块化光伏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包括绝缘塑封体和设于所述绝缘塑封体内的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中任意一个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
优选地,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为U型结构,且其两侧设有开槽。
优选地,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或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折起高度的连接部;所述电缆线铆接部的端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靠近所述绝缘塑封体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靠近所述绝缘塑封体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二槽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第一汇流条焊接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第二汇流条焊接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左接线盒盒体内、所述中接线盒盒体内、所述右接线盒盒体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左接线盒、所述右接线盒还设有电缆固定卡扣,所述电缆固定卡扣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电缆固定部的结构、所述第二电缆固定部的结构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缩小了接线盒的体积,能够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面积的遮挡,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左、中、右接线盒盒体内设有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该模块化光伏元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每个模块化光伏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应用于左接线盒或右接线盒中,电缆线铆接部分别与电缆线连接,应用于中接线盒中,电缆线铆接部不与电缆线连接;采用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应用于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不同盒体内,光伏接线盒的制造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接线盒安全系数更高,过大电流能力强;同时,避免了生产制造时配置多种结构的冲压模具,可节省制造成本,方便光伏组件零部件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左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右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模块化光伏元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模块化光伏元件的俯视图。
图中,10-左接线盒盒体,11-第一电缆固定部,12-第一定位柱,13-第二定位柱,14-电缆固定卡扣,20-中接线盒盒体,30-右接线盒盒体,31-第二电缆固定部,40-模块化光伏元件,41-第一导电端子,411-第一槽孔,412-第一汇流条焊接区,413-第一定位孔,42-二极管封装模块,421-绝缘塑封体,422-二极管芯片,43-第二导电端子,431-第二槽孔,432-第二汇流条焊接区,433-第二定位孔,44-电缆线铆接部,441-开槽,442-连接部,443-凸台,5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左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右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和右接线盒,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均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安装于对应盒体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40,左接线盒的结构与右接线盒的结构相对称;左接线盒盒体10上设有第一电缆固定部11,右接线盒盒体30上设有第二电缆固定部31;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接线盒采用分体式结构,接线盒体积得以大大缩小,安装于光伏组件中,能够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面积的遮挡,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使用中,左接线盒盒体10通过第一电缆固定部11与左侧电缆50连接,右接线盒盒体30通过第二电缆固定部31与右侧电缆50连接,中接线盒盒体20不需与电缆连接。进一步地,左接线盒、右接线盒还设有电缆固定卡扣14,电缆固定卡扣14的结构与第一电缆固定部11的结构、第二电缆固定部31的结构相匹配。安装过程中,左接线盒对应的电缆固定卡扣14与第一电缆固定部11相配合,将左侧电缆50夹紧于二者之间,实现固定电缆、避免其松脱的功能;右接线盒对应的电缆固定卡扣14与第二电缆固定部31相配合,将右侧电缆夹紧与二者之间,实现固定电缆、避免其松脱的功能。
请结合参见图5和图6,每个模块化光伏元件40包括第一导电端子41、二极管封装模块42和第二导电端子43,二极管封装模块42设于第一导电端子41与第二导电端子43之间,第一导电端子41、第二导电端子43中任意一个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导电端子43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44。二极管封装模块42包括绝缘塑封体421和设于绝缘塑封体421内的二极管芯片422,第一导电端子41、第二导电端子43分别与二极管芯片422的P极和N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光伏元件40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能够增强二极管的导电性;模块化光伏元件40安装于左接线盒盒体10内时,电缆线铆接部44朝向第一电缆固定部11的方向,用于与左侧电缆50电连接;模块化光伏组件40安装于右接线盒盒体30内时,电缆线铆接部44朝向第二电缆固定部31的方向,用于与右侧电缆50电连接;模块化光伏组件40安装于中接线盒盒体20内时,电缆线铆接部44不连接电缆。左接线盒盒体10内、中接线盒盒体20内、右接线盒盒体30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40结构相同,仅是安装方向存在区别,生产制造时采用同一套冲压模具进行生产,能够节省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方便对光伏组件零部件进行管理。
优选地,请参见图5,电缆线铆接部11为U型结构,且其两侧设有开槽441,其可以实现分段铆接,提高铆接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优选地,电缆线铆接部与第一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或第二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折起高度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缆线铆接部441与第二导电端子43的平面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折起高度的连接部442,连接部442可以提高电缆线铆接部44与第二导电端子43的平面部分的连接强度以及过电能力,还可以作为电缆先插入时的挡板,避免电缆线过度插入,方便电缆线端部的铆接固定,提高电缆线铆接固定效率。进一步地,电缆线铆接部44的端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凸台443,其可以防止电缆线铆接时压到电缆线的表皮对其造成破坏,杜绝漏电情况。
优选地,第一导电端子41上靠近绝缘塑封体421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一槽孔411,方便安装汇流带;第二导电端子43上靠近绝缘塑封体421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二槽孔431,方便安装汇流带。本实用新型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每个盒体内设有一个模块化光伏元件40,其采用导电端子与二极管集成一体封装技术,方便汇流带安装,能够减少汇流带的耗费成本。
优选地,第一导电端子41上设有第一汇流条焊接区412,在将汇流条与第一导电端子41焊接连接的过程中,方便对焊接点进行定位;第二导电端子43上设有第二汇流条焊接区432,在将汇流条与第二导电端子43焊接连接的过程中,方便对焊接点进行定位,还能避免焊接点移位。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条焊接区412可以为第一导电端子41平面凸起或凹陷形成的矩形结构,第二汇流条焊接区432可以为第二导电端子43平面凸起或凹陷形成的矩形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条焊接区412、第二汇流条焊接区432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优选地,第一导电端子4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413,第二导电端子4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433。进一步地,左接线盒盒体10内、中接线盒盒体20内、右接线盒盒体30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12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13,第一定位柱12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第一定位孔413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第二定位柱13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第二定位孔433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在将模块化光伏元件40安装于左接线盒盒体10、中接线盒盒体20或右接线盒盒体30内时,每个盒体内的第一定位柱12与对应模块化光伏元件40的第一定位孔413相配合,第二定位柱13与对应模块化光伏元件40的第二定位孔433相配合,能够方便定位,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孔413、第二定位孔433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径,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的尺寸对应进行调整,还具有防呆功能,方便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缆线铆接部44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41的端部,模块化光伏元件40安装于左接线盒盒体10内时,电缆线铆接部44朝向第一电缆固定部11的方向,用于与左侧电缆50电连接;模块化光伏组件40安装于右接线盒盒体30内时,电缆线铆接部44朝向第二电缆固定部31的方向,用于与右侧电缆50电连接;模块化光伏组件40安装于中接线盒盒体20内时,电缆线铆接部44不连接电缆。本实用新型采用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应用于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不同盒体内,生产制造模块化光伏元件时采用同一套冲压模具进行生产,能够节省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方便对光伏组件零部件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采用分体式结构,缩小了接线盒的体积,能够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面积的遮挡,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左、中、右接线盒盒体内设有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该模块化光伏元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光伏接线盒的制造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接线盒安全系数更高,过大电流能力强;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置电缆线铆接部,可以采用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组件应用于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不同盒体内,避免了生产制造时配置多种结构的冲压模具,节省制造成本;兼顾了接线盒电气元件和壳体的标准化以及制造成本,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和右接线盒,所述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均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安装于对应盒体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所述左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一电缆固定部,所述右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二电缆固定部;每个所述模块化光伏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包括绝缘塑封体和设于所述绝缘塑封体内的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中任意一个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为U型结构,且其两侧设有开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或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折起高度的连接部;所述电缆线铆接部的端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凸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靠近所述绝缘塑封体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靠近所述绝缘塑封体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二槽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第一汇流条焊接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第二汇流条焊接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接线盒盒体内、所述中接线盒盒体内、所述右接线盒盒体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接线盒、所述右接线盒还设有电缆固定卡扣,所述电缆固定卡扣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电缆固定部的结构、所述第二电缆固定部的结构相匹配。
CN202021026913.8U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Active CN213072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6913.8U CN213072568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6913.8U CN213072568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2568U true CN213072568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6913.8U Active CN213072568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2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5363A (zh) 一种具有优异散热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CN112994611A (zh) 一种低成本大电流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3072568U (zh)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111969947A (zh) 散热性能优异的光伏组件旁路元件组件及接线盒
CN214412668U (zh) 一种改进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111769798A (zh)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CN219592367U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智能接线盒
CN112073005A (zh) 一种串并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3426103U (zh) 高载流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20234625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CN111277219A (zh) 一种具有优异散热性能的二极管和接线端子模组及接线盒
CN212572474U (zh) 一种新型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接线盒
CN214591313U (zh) 一种采用轴向二极管的低成本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2278186U (zh) 一种低成本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具有其的接线盒
CN212305259U (zh)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CN211429262U (zh) 一种低成本标准化光伏组件接线盒导电端子组件及接线盒
CN213461668U (zh) 新型大电流宽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8570188U (zh) 一种大电流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2278193U (zh) 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CN213754435U (zh) 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8162390U (zh) 一种低成本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2783439U (zh) 高载流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接线盒
CN211531061U (zh) 一种具有优异散热性能的二极管和接线端子模组及接线盒
CN212572473U (zh) 一种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
CN212392858U (zh) 一种串并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