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6723U -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6723U
CN213066723U CN202021645253.1U CN202021645253U CN213066723U CN 213066723 U CN213066723 U CN 213066723U CN 202021645253 U CN202021645253 U CN 202021645253U CN 213066723 U CN213066723 U CN 213066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ter
main body
tank
wat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452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ngruisheng Titanium Nick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ngruisheng Titanium Nick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ngruisheng Titanium Nickel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ngruisheng Titanium Nickel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452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6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6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6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箱,所述主体箱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半圆体,所述下半圆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水腔,所述下半圆体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水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横杆,四个所述横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四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板。该实用新型,当散热完毕后,关闭水泵不再向第二水腔抽水,然后第二水腔内的水会流入第一水腔内再从输水软管全部流进蓄水箱,接着通过液压推杆将下半圆体下移取下钛冷却器即可,解决了以往装置散热效果不佳与不能持续散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背景技术
钛冷却器是一种由优质钛管制成的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换热设备,钛冷却器凭借工业纯钛的众多优点,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钛冷却器在使用过之后自身会产生很大热量,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可能会造成内部烧毁,但现有的对钛冷却器降温的装置效果不佳且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因此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具备散热效果好与可以长时间工作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包括主体箱,所述主体箱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半圆体,所述下半圆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水腔,所述下半圆体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水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横杆,四个所述横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四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板,四个所述环形板分别位于四个第一通孔的底部并均与第一水腔的内顶壁接触,所述主体箱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半圆体,所述上半圆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水腔,所述第二水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输水管,四个所述输水管的底端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水孔,四个所述输水管分别位于四个第一通孔的顶部,所述主体箱内底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制冷器,所述蓄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蓄水箱内部并与其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上半圆体的顶部并与第二水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水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输水软管,所述输水软管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蓄水箱的右侧并与其内部相连通,所述主体箱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接水管,所述外接水管的右端依次贯穿主体箱与蓄水箱并延伸至蓄水箱的内部,所述主体箱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散热孔,两个所述散热孔分别位于上半圆体的两侧,所述主体箱内壁的右侧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箱,所述主体箱的右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制冷箱位于进气孔的左侧,所述制冷箱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制冷箱的顶部,所述制冷箱的左侧的底部开设有输气孔,所述主体箱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风叶,所述主体箱的正面铰接有箱门。
优选的,所述主体箱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主体箱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主体箱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叶,所述第二风叶位于上半圆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主体箱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风叶。
优选的,所述上半圆体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底部的正视形状由左至右朝下倾斜,所述主体箱的右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制冷箱的右侧并与其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环形板的底部,所述限制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横杆的底部。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当需要对钛冷却器散热时,首先打开箱门,箱门可以使得主体箱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在对钛冷却器冷却时有更好的效果,将钛冷却器放置在下半圆体的内部,随后液压推杆通电工作,将下半圆体向上移动,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输水管与环形板接触,弹簧受力收缩,此时出水孔位于第一水腔的内部,随后水泵与制冷器通电工作,水泵将蓄水箱内部的冷却水抽至第二水腔的内部,冷却水再从出水孔流至第一水腔内部,第一水腔带着热量的水则从输水软管流进蓄水箱内,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可以对钛冷却器不停的进行冷却,接着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与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工作,外部的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制冷箱的内部,随后被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冷却的空气下沉通过输气孔进入主体箱内部,随后被第一风叶吹至钛冷却器附近对其降温,而第一风叶与第三风叶则通过第二通孔对钛冷却器进行降温,这样设计使得第一风叶与第三风叶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到钛冷却器的表面,对其进行冷却降温,主体箱内部的热空气则被第二风叶向上吸气从散热孔排出,当散热完毕后,关闭水泵不再向第二水腔抽水,然后第二水腔内的水会流入第一水腔内再从输水软管全部流进蓄水箱,接着通过液压推杆将下半圆体下移取下钛冷却器即可,解决了以往装置散热效果不佳与不能持续散热的问题。
(2)本方案,这样设计可以减少电器的使用从而减少成本费用,第二风叶与第三风叶也可以对钛冷却器进行降温冷却。
(3)本方案,这样设计使得第二风叶与第三风叶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到钛冷却器的表面,对其进行冷却降温。
(4)本方案,这样设计是为了空气接触到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液体可以顺着制冷箱的底部从第三通孔内排出。
(5)本方案,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环形板只可以上下移动,防止弹簧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半圆体与下半圆体接触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半圆体与下半圆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主体箱;2、液压推杆;3、下半圆体;4、第一水腔;5、第一通孔;6、横杆;7、弹簧;8、环形板;9、连接杆;10、上半圆体;11、第二水腔;12、输水管;13、出水孔;14、蓄水箱;15、制冷器;16、水泵;17、输水软管;18、外接水管;19、散热孔;20、制冷箱;21、进气孔;22、半导体制冷片;23、输气孔;24、第一电机;25、第一风叶;26、箱门;27、第二电机;28、第一皮带轮;29、第一轴承座;30、转轴;31、第二皮带轮;32、第二风叶;33、第一齿轮;34、第二轴承座;35、第二齿轮;36、第三风叶;37、第二通孔;38、第三通孔;39、限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包括主体箱1,主体箱1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2,液压推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半圆体3,下半圆体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水腔4,下半圆体3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5,第一水腔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横杆6,四个横杆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四个弹簧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板8,四个环形板8分别位于四个第一通孔5的底部并均与第一水腔4的内顶壁接触,主体箱1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9,两个连接杆9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半圆体10,上半圆体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水腔11,第二水腔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输水管12,四个输水管12的底端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水孔13,四个输水管12分别位于四个第一通孔5的顶部,主体箱1内底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水箱14,蓄水箱14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制冷器15,蓄水箱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6,水泵16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蓄水箱14内部并与其相连通,水泵16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上半圆体10的顶部并与第二水腔11的内部相连通,第一水腔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输水软管17,输水软管17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蓄水箱14的右侧并与其内部相连通,主体箱1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接水管18,外接水管18的右端依次贯穿主体箱1与蓄水箱14并延伸至蓄水箱14的内部,外接水管18可以将蓄水箱14内部的水一段时间后进行更换,主体箱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散热孔19,两个散热孔19分别位于上半圆体10的两侧,主体箱1内壁的右侧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箱20,主体箱1的右侧开设有进气孔21,制冷箱20位于进气孔21的左侧,制冷箱20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22,半导体制冷片2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制冷箱20的顶部,制冷箱20的左侧的底部开设有输气孔23,主体箱1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4,第一电机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风叶25,主体箱1的正面铰接有箱门26,当需要对钛冷却器散热时,首先打开箱门26,箱门26可以使得主体箱1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在对钛冷却器冷却时有更好的效果,将钛冷却器放置在下半圆体3的内部,随后液压推杆2通电工作,将下半圆体3向上移动,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输水管12与环形板8接触,弹簧7受力收缩,此时出水孔13位于第一水腔4的内部,随后水泵16与制冷器15通电工作,水泵16将蓄水箱14内部的冷却水抽至第二水腔11的内部,冷却水再从出水孔13流至第一水腔4内部,第一水腔4带着热量的水则从输水软管17流进蓄水箱14内,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可以对钛冷却器不停的进行冷却,接着第一电机24、第二电机27与半导体制冷片22通电工作,外部的空气从进气孔21进入制冷箱20的内部,随后被半导体制冷片22制冷,冷却的空气下沉通过输气孔23进入主体箱1内部,随后被第一风叶25吹至钛冷却器附近对其降温,而第二风叶32与第三风叶36则通过第二通孔37对钛冷却器进行降温,这样设计使得第二风叶32与第三风叶36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到钛冷却器的表面,对其进行冷却降温,主体箱1内部的热空气则上升从散热孔19排出,当散热完毕后,关闭水泵16不再向第二水腔11抽水,然后第二水腔11内的水会流入第一水腔4内再从输水软管17全部流进蓄水箱14,接着通过液压推杆2将下半圆体3下移取下钛冷却器即可,解决了以往装置散热效果不佳与不能持续散热的问题。
进一步的,主体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主体箱1的内部,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28,主体箱1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29,第一轴承座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30,转轴3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31,转轴3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叶32,第二风叶32位于上半圆体10的顶部,第一皮带轮28与第二皮带轮3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3,主体箱1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34,第二轴承座3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5,第二齿轮3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风叶36,这样设计可以减少电器的使用从而减少成本费用,第二风叶32与第一风叶25的安装方向相同,可以将制冷箱20产生的冷气吹到钛冷却器附近对其进行冷却,而第二风叶32的安装方向则相反,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第二风叶32可将钛冷却器附近的热气吸走从散热孔19排出,也会产生一定吸力使得冷气加速上升到钛冷却器附近。
进一步的,上半圆体10与下半圆体3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37,第二通孔37开设在上半圆体10与下半圆体3的内壁上,并不与第二水腔11与第一水腔4相连通,这样设计使得第一风叶25与第三风叶36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到钛冷却器的表面,对其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的,制冷箱20底部的正视形状由左至右朝下倾斜,主体箱1的右侧开设有第三通孔38,第三通孔38位于制冷箱20的右侧并与其内部相连通,这样设计是为了空气接触到半导体制冷片22产生的液体可以顺着制冷箱20的底部从第三通孔38内排出。
进一步的,弹簧7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39,限制杆39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环形板8的底部,限制杆39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横杆6的底部,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环形板8只可以上下移动,防止弹簧7发生倾斜。
本方案中,液压推杆2的型号可为DYTP-3000;制冷器15的型号可为TW-60m,水泵16的型号可为HQB-2000;第一电机24的型号可为4GN-3K;第二电机27的型号可为NCH22-400。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钛冷却器散热时,首先打开箱门26,将钛冷却器放置在下半圆体3的内部,随后液压推杆2通电工作,将下半圆体3向上移动,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输水管12与环形板8接触,弹簧7受力收缩,此时出水孔13位于第一水腔4的内部,随后水泵16与制冷器15通电工作,水泵16将蓄水箱14内部的冷却水抽至第二水腔11的内部,冷却水再从出水孔13流至第一水腔4内部,第一水腔4带着热量的水则从输水软管17流进蓄水箱14内,接着第一电机24、第二电机27与半导体制冷片22通电工作,外部的空气从进气孔21进入制冷箱20的内部,随后被半导体制冷片22制冷,冷却的空气下沉通过输气孔23进入主体箱1内部,随后被第一风叶25吹至钛冷却器附近对其降温,而第一风叶25与第三风叶36则通过第二通孔37对钛冷却器进行降温,主体箱1内部的热空气则被第二风叶32吸气上升从散热孔19排出,当散热完毕后,关闭水泵16不再向第二水腔11抽水,然后第二水腔11内的水会流入第一水腔4内再从输水软管17全部流进蓄水箱14,接着通过液压推杆2将下半圆体3下移取下钛冷却器即可,解决了以往装置散热效果不佳与不能持续散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包括主体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1)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2),所述液压推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半圆体(3),所述下半圆体(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水腔(4),所述下半圆体(3)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水腔(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横杆(6),四个所述横杆(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四个所述弹簧(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板(8),四个所述环形板(8)分别位于四个第一通孔(5)的底部并均与第一水腔(4)的内顶壁接触,所述主体箱(1)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9),两个所述连接杆(9)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半圆体(10),所述上半圆体(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水腔(11),所述第二水腔(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输水管(12),四个所述输水管(12)的底端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水孔(13),四个所述输水管(12)分别位于四个第一通孔(5)的顶部,所述主体箱(1)内底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水箱(14),所述蓄水箱(14)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制冷器(15),所述蓄水箱(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6),所述水泵(16)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蓄水箱(14)内部并与其相连通,所述水泵(16)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上半圆体(10)的顶部并与第二水腔(1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水腔(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输水软管(17),所述输水软管(17)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蓄水箱(14)的右侧并与其内部相连通,所述主体箱(1)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接水管(18),所述外接水管(18)的右端依次贯穿主体箱(1)与蓄水箱(14)并延伸至蓄水箱(14)的内部,所述主体箱(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散热孔(19),两个所述散热孔(19)分别位于上半圆体(10)的两侧,所述主体箱(1)内壁的右侧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箱(20),所述主体箱(1)的右侧开设有进气孔(21),所述制冷箱(20)位于进气孔(21)的左侧,所述制冷箱(20)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2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制冷箱(20)的顶部,所述制冷箱(20)的左侧的底部开设有输气孔(23),所述主体箱(1)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4),所述第一电机(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风叶(25),所述主体箱(1)的正面铰接有箱门(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主体箱(1)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28),所述主体箱(1)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29),所述第一轴承座(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30),所述转轴(3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31),所述转轴(3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叶(32),所述第二风叶(32)位于上半圆体(10)的顶部,所述第一皮带轮(28)与第二皮带轮(3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3),所述主体箱(1)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34),所述第二轴承座(3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5),所述第二齿轮(3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风叶(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圆体(10)与下半圆体(3)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20)底部的正视形状由左至右朝下倾斜,所述主体箱(1)的右侧开设有第三通孔(38),所述第三通孔(38)位于制冷箱(20)的右侧并与其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39),所述限制杆(39)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环形板(8)的底部,所述限制杆(39)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横杆(6)的底部。
CN202021645253.1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Active CN213066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5253.1U CN213066723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5253.1U CN213066723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6723U true CN213066723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8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45253.1U Active CN213066723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67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3659A (zh) * 2021-12-08 2022-03-01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水冷散热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3659A (zh) * 2021-12-08 2022-03-01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水冷散热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0882C (zh) 装有贯流式风机的冰箱
CN213066723U (zh) 一种钛冷却器用冷却箱体
CN211763263U (zh)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用循环冷却装置
CN200986271Y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117366005A (zh) 一种机械密封泵的双机械密封装置
CN218407735U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压缩机
CN112576480B (zh) 一种压缩机的复合式散热装置
CN214959139U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伺服电机
CN210261901U (zh) 一种热处理炉体
CN212157813U (zh) 一种冷风机用制冷设备
CN211060292U (zh) 移动式冷风机
CN211370671U (zh) 一种用于空压器的冷却降温装置
CN210062606U (zh) 用于野外特种生存的汽车空调器用的水循环系统
CN213421870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散热口机构
CN202182587U (zh) 一种高效新结构半导体冷藏暖藏箱
CN202171364U (zh) 一种高效实用半导体冷藏暖藏箱
CN220769706U (zh) 一种螺杆压缩设备
CN112342490A (zh) 气体冷却处理装置
CN201621795U (zh) 一种半导体致冷的小型空调器
CN214950030U (zh) 一种冰箱的散热结构
CN215333427U (zh) 一种干式螺杆无油主机机壳
CN214577631U (zh) 一种空压机用设备散热装置
CN212455287U (zh) 一种电机用电磁制动器
CN212774870U (zh) 一种淬火调质循环风机
CN215572191U (zh) 一种具有多级冷却功能的工业冶金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