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2876U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 Google Patents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2876U
CN213062876U CN202021204409.2U CN202021204409U CN213062876U CN 213062876 U CN213062876 U CN 213062876U CN 202021204409 U CN202021204409 U CN 202021204409U CN 213062876 U CN213062876 U CN 213062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ide pull
vertical rod
inner vertical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44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m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m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2044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2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2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28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为三角形结构,内立杆组件包括内立杆和双轨道杆,双轨道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梁,横梁的两端与内立杆之间连接有侧拉杆,使得内立杆组件俯视呈三角形。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角形的内立杆组件代替现有的T型内立杆组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强化了内立杆的结构,避免变形发生,降低应力和挠度,提高抗风强度,内立杆的结构安全性大大提升。

Description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改良结构,与应用其中的内立杆组件有关。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它搭设在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如图1和图2所示,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但是,近期研究发现,现有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存在力学安全性的问题,根据JG/T546-2019标准规定载荷进行了力学分析校核,结论是绝大多数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标JG/T546-2019要求,主要问题集中在内立杆组件100和外立杆202。
如图1至图3所示,以典型住宅楼用13.5米高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例,现有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外立杆200为单杆结构,外立杆200位于脚手架的外侧,相邻的外立杆200之间连接横跨杆700,外立杆200用于安装网片400 起到防护作用。内立杆组件100为T型结构,内立杆组件100包括内立杆110 和双轨道杆120,内立杆110位于脚手架的内侧,相邻的内立杆200之间也连接横跨杆700,双轨道杆120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梁130,双轨道杆120以可升降的方式组装在附墙支座500上,内立杆110与横梁130之间连接有若干直拉杆140和斜拉杆150,所有直拉杆140和斜拉杆150位于同一平面,使得内立杆组件100俯视呈T型。相邻的内立杆110和外立杆200之间连接 Z型、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支撑杆800,相邻横跨杆700和支撑杆800上铺设走道板300,上下两个走道板300之间为一个步高。通过提升机构600带动双轨道杆120在附墙支座500上滑动,实现整个脚手架的上升或下降。
为了突出受力安全性问题,以图2所示箭头所示风向为例进行说明,此时外立杆200受向外压的作用力,压力最大区域在A段,即脚手架顶部护栏 L下方的三个步高位置;而内立杆组件100受向外拉的作用力,最大压力集中点为B段和C段,即脚手架顶部的第二个步高位置和底部的第二个步高位置,且最大应力发生在横梁130与直拉杆140和斜拉杆150的连接处D位置。现有的内立杆组件100和外立杆200都存在弯曲变形、折断甚至造成脚手架倒塌的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对现有脚手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了改良结构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以强化结构,避免变形,减小应力,提高安全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为三角形结构,内立杆组件包括内立杆和双轨道杆,双轨道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梁,横梁的两端与内立杆之间连接有侧拉杆,使得内立杆组件俯视呈三角形。
所述横梁的两端与内立杆之间在水平面上连接有侧拉杆,横梁的两端与内立杆之间在倾斜面上也连接有侧拉杆,侧视时侧拉杆呈正反交错的Z型排布,且倾斜面的跨度为二至四个横梁。
所述内立杆为方管或长方管,双轨道杆为圆管,横梁和侧拉杆为实心圆杆,侧拉杆的一端连接在内立杆的内侧边长上,侧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梁与双轨道杆的连接处。
所述内立杆的长方管:70mm*50mm*5mm,双轨道杆的圆管:Φ48mm*3.5mm,横梁和侧拉杆的圆钢:Φ20mm。
所述内立杆的方管:50mm*50mm*3mm,双轨道杆的圆管:Φ48mm*3.5mm,横梁和侧拉杆的圆钢:Φ20mm。
所述脚手架的附墙支座轨道槽包覆在双轨道杆上,轨道槽的槽口供侧拉杆通过,轨道槽的槽口与侧拉杆之间保留运动间隙。
所述脚手架的高度为13.5米时,侧拉杆在倾斜面的跨度为二个横梁,内立杆组件的相邻两个横梁之间距为125mm,相邻两个水平面的侧拉杆之间距为250mm,内立杆和横梁之间距为180mm。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三角形的内立杆组件代替现有的T型内立杆组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强化了内立杆的结构,避免变形发生,降低应力和挠度,提高抗风强度,内立杆的结构安全性大大提升。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侧视图;
图3是现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内立杆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脚手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脚手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脚手架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形态一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形态一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与附墙支座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形态二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形态二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形态二后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立杆组件形态二时脚手架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立杆组件形态一时脚手架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形态二俯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立杆组件形态三俯视图。
标号说明
内立杆组件100,内立杆110,双轨道杆120,横梁130,直拉杆140,斜拉杆150,外立杆200,走道板300,网片400,附墙支座500,提升机构 600,横跨杆700,支撑杆800;
外立杆1,外立补强杆2,横连杆3,内立杆组件4,内立杆41,双轨道杆42,横梁43,侧拉杆44,附墙支座5,轨道槽51,走道板6,横跨杆7,支撑杆8。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1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4为三角形结构,内立杆组件4包括内立杆41和双轨道杆42,双轨道杆42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梁43,横梁43的两端与内立杆41 之间连接有侧拉杆44,使得内立杆组件4俯视呈三角形。
所述侧拉杆44的具体布设可以如图所示,横梁43的两端与内立杆41 之间在水平面上连接有侧拉杆44,横梁43的两端与内立杆41之间在倾斜面上也连接有侧拉杆44,侧视时,侧拉杆44呈正反交错的Z型排布,且倾斜面的跨度为二至四个横梁(如图7和图14跨了三个横梁43,如图3、图10 至图13跨了二个横梁43)。这样,内立杆组件4的内立杆41和双轨道杆42 之间,不仅在水平面,而且在倾斜面上,都采用三角形结构,在整个立体空间上形成三角形组合体,结构更加稳定。
图中所示内立杆组件4的具体结构是,内立杆41采用方管(图8和图9) 或者长方管(图15和图16),双轨道杆42为圆管,横梁43和侧拉杆44为实心圆杆,侧拉杆44的一端连接在内立杆41方管或长方管的内侧边长上,侧拉杆44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梁43与双轨道杆42的连接处。所述脚手架的附墙支座5轨道槽51包覆在双轨道杆42上时,轨道槽51的槽口供侧拉杆44通过,轨道槽51的槽口与侧拉杆44之间保留运动间隙,这样,侧拉杆 44不影响双轨道杆42与轨道槽51的配合,保证了脚手架的正常升降。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角形的内立杆组件4代替现有的T型内立杆组件,以图3和图7为例进行受力分析比较,约束条件:两端铰支;长度2.1m,受力:均布载荷2KN/m,内立杆41的方管:50mm*50mm*3mm,双轨道杆42的圆管:Φ48mm*3.5mm(直径48mm,厚度3.5mm),横梁43和侧拉杆44的圆钢:Φ 25mm(实心)。以上各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有限元计算出的挠度应力对比:
最大挠度(mm) 最大应力(MPa)
改进前(图3) 0.297 42.7
改进后(图7) 0.200 12.2
可见,本实用新型改进后最大应力降低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最大挠度也降低接近一半。另外,改进前的结构最大应力发生在横梁130与直拉杆140 和斜拉杆150的连接处D位置,这种结构不合理的,本实用新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改进后最大应力发生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结构更合理。而且,改进后的结构,横梁43和侧拉杆44可以选用Φ20mm甚至更小规格的圆钢,重量更轻,但仍能满足强度刚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际运用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其它结构可以如图所示或为图示以外的其它形态,比如图示是在外立杆1的外侧增加外立补强杆2,外立杆1与外立补强杆2之间通过横连杆3连接;相邻的外立杆1之间连接横跨杆7,相邻的内立杆41之间也连接横跨杆7;相邻的内立杆41和外立杆1之间连接支撑杆8,相邻横跨杆7和支撑杆8上铺设走道板6。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其它结构不在本实用新型改进之列,故本文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角形的内立杆组件4时,侧拉杆44在倾斜面的跨度优选为二个横梁。以13.5米高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例,如图10至图13所示,此时内立杆组件4的相邻两个横梁43之间距d1为125mm,相邻两个水平面的侧拉杆44之间距d2为250mm,内立杆41和横梁43之间距d6为180mm,而支撑杆8的高度d3为500mm,这样,支撑杆8的节点正好与内立杆组件4 水平面侧拉杆44的节点重合,确保节点一一对应,结构更稳定。若如图7 和图14所示,侧拉杆44在倾斜面的跨度设计为三个横梁,内立杆组件4的相邻两个横梁43之间距d4为100mm,相邻两个水平面的侧拉杆44之间距 d5为300mm,而支撑杆8的高度d3为500mm,这样,支撑杆8的节点无法与内立杆组件4水平面侧拉杆44的节点重合,节点不能一一对应,内立杆41 连接点局部应力剧增,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因为图10至图13所示的相邻两个横梁43之间距d1比图7和图14所示的相邻两个横梁43之间距d4加长,相对的,图10至图13所示的横梁43总根数比图7和图14所示少,虽然图10至图13所示将侧拉杆44在倾斜面的跨度设为二个横梁,而图7和图14所示侧拉杆44在倾斜面的跨度设计为三个横梁,但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整体重量变化不大,结构更合理。
另外,本实用新型内立杆41优化设计是采用长方管(图15和图16),内立杆41的长方管:70mm*50mm*5mm,双轨道杆42的圆管:Φ48mm*3.5mm,内立杆41长方管的截面积与两根双轨道杆42圆管的截面积几乎相等,这样,内立杆组件4的中心与重心重合,材料相同时,惯性矩和截面系数都增加,抗变形能力增强,应力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为三角形结构,内立杆组件包括内立杆和双轨道杆,双轨道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梁,横梁的两端与内立杆之间连接有侧拉杆,使得内立杆组件俯视呈三角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与内立杆之间在水平面上连接有侧拉杆,横梁的两端与内立杆之间在倾斜面上也连接有侧拉杆,侧视时侧拉杆呈正反交错的Z型排布,且倾斜面的跨度为二至四个横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杆为方管或长方管,双轨道杆为圆管,横梁和侧拉杆为实心圆杆,侧拉杆的一端连接在内立杆的内侧边长上,侧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梁与双轨道杆的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杆的长方管:70mm*50mm*5mm,双轨道杆的圆管:Φ48mm*3.5mm,横梁和侧拉杆的圆钢:Φ2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杆的方管:50mm*50mm*3mm,双轨道杆的圆管:Φ48mm*3.5mm,横梁和侧拉杆的圆钢:Φ2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的附墙支座轨道槽包覆在双轨道杆上,轨道槽的槽口供侧拉杆通过,轨道槽的槽口与侧拉杆之间保留运动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的高度为13.5米时,侧拉杆在倾斜面的跨度为二个横梁,内立杆组件的相邻两个横梁之间距为125mm,相邻两个水平面的侧拉杆之间距为250mm,内立杆和横梁之间距为180mm。
CN202021204409.2U 2020-06-24 2020-06-2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62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4409.2U CN213062876U (zh) 2020-06-24 2020-06-2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4409.2U CN213062876U (zh) 2020-06-24 2020-06-2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2876U true CN213062876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8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440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62876U (zh) 2020-06-24 2020-06-2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2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52413U (zh) 一次性无断层装配式外立面防护体系
CN213062876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内立杆组件
CN218881677U (zh) 钢结构建筑施工的立面防护装置
CN217652373U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屋顶卸料平台
CN215107213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改良结构
CN111691659A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及其内、外立杆组件
CN214996345U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装配式悬挑人行扶梯
CN213062875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外立杆组件
CN202000355U (zh) 一种桁架型钢支撑
CN110965808A (zh) 装配式建筑外挂式楼梯马道施工方法
CN221277359U (zh) 一种大型悬空钢连廊胎架结构
CN221001902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施工挂架
CN203394010U (zh) 建筑用脚手架结构
CN214144635U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导轨结构
CN216969427U (zh) 一种接触网窄形限界双线路腕臂支撑系统
CN114232481B (zh) 一种梁段滑移轨道系统
CN220522149U (zh) 一种巨型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立体库
CN113186823B (zh) 一种钢箱-钢管格构式混凝土组合桥塔
CN219240947U (zh) 一种联肢式钢结构
CN214144652U (zh) 一种用于爬架架体的三角撑
CN219033985U (zh) 一种悬挂式操作平台
CN212359164U (zh) 用于钢梁分段滑移的栈桥式拼装胎架
CN218479508U (zh) 一种中庭屋面装修用挂篮
CN218491222U (zh) 电梯井构件用新型立柱
CN214785817U (zh) 一种连接内外排立杆的h型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