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9747U - 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49747U CN213049747U CN202021682271.7U CN202021682271U CN213049747U CN 213049747 U CN213049747 U CN 213049747U CN 202021682271 U CN202021682271 U CN 202021682271U CN 213049747 U CN213049747 U CN 2130497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entration
- cylinder
- microalgae
- cylinders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属于微藻浓缩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支板,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杆、中杆和下杆,所述上杆、中杆和下杆的外壁前端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依次经过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的过滤浓缩,使微藻细胞根据大小分别滤在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内部,经过多层过滤浓缩,提高微藻收集率且可以根据微藻单细胞的大小进行分类过滤浓缩,解决了现有的微藻浓缩装置工作时,体积较小的微藻单细胞很容易被漏滤,造成微藻的浪费,不能根据微藻单细胞的大小进行分类过滤浓缩,且浓缩过程中排出的微藻培养液不能重复利用,提高了浓缩成本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浓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类群体。微藻通常是指含有叶绿素a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种。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大量培养或生产的微藻分属于四个藻门:蓝藻门、绿藻门、金藻门和红藻门,微藻作为自然界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已经开始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精细化工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产业的发展,一些贝类养殖的饵料需求增大,所需藻泥或浓藻液的量增多,因此需要大量的浓缩藻液,在微藻收获之前,常对微藻进行浓缩。
现有的微藻浓缩装置工作时,体积较小的微藻单细胞很容易被漏滤,造成微藻的浪费,不能根据微藻单细胞的大小进行分类过滤浓缩,且浓缩过程中排出的微藻培养液不能重复利用,提高了浓缩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微藻浓缩装置工作时,体积较小的微藻单细胞很容易被漏滤,造成微藻的浪费,不能根据微藻单细胞的大小进行分类过滤浓缩,且浓缩过程中排出的微藻培养液不能重复利用,提高了浓缩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包括两个支板,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杆、中杆和下杆,所述上杆、中杆和下杆的外壁前端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所述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的内部均设置有微孔筛滤网,所述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多个所述第一浓缩筒的上方设置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下端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液管,多个所述进液管的外壁均设置有进液阀门,所述横管的上端面中心连通有主管,所述主管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左侧连通有导管,两个所述支板的左侧设置有藻液箱,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位于藻液箱的内部,多个所述第三浓缩筒的下方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箱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侧贯穿支板并延伸至支板的左侧与藻液箱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水泵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水泵和第二阀门分别位于支板的左侧和右侧。
为了提高浓缩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内部微孔筛滤网面积相等且目数分别为400、1000和2000。
为了提高耐腐蚀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优选的,所述横管、进液管、主管、导管和出液管均为PVC材质。
为了便于收集浓缩后的微藻,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结构相同且为上端开口的圆柱状。
为了便于接取藻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位于同一条竖直轴线上。
为了过滤培养液中的杂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
为了便于更换不同目数的微孔筛滤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优选的,所述微孔筛滤网与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第三浓缩筒均为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安装三种目数的浓缩筒,分别为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且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内部微孔筛滤网目数分别为400、1000和2000,多个微孔筛滤网的面积相等,第一水泵通过导管将藻液箱内部的藻液抽至横管内部,横管内部的藻液再通进入多个进液管,打开多个进液阀门,藻液进入多个第一浓缩筒内,藻液当中的部分培养液和其他杂质以及体积较小的微藻细胞通过400目的微孔筛滤网到达第二浓缩筒内,体积较大的微藻细胞留在第一浓缩筒内部,随后依次经过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的过滤浓缩,使微藻细胞根据大小分别滤在第一浓缩筒、第二浓缩筒和第三浓缩筒内部,经过多层过滤浓缩,提高微藻收集率且可以根据微藻单细胞的大小进行分类过滤浓缩;
2.经过最后过滤的培养液和其他杂质流至过滤箱内部,多数杂质通过过滤板过滤,培养液流至过滤板下方储存沉淀,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随后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过滤沉淀后的培养液通过连接管重新进入藻液箱进行重复利用,降低浓缩成本,有利于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浓缩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示意图;
图中:1、支板;2、上杆;3、中杆;4、下杆;5、第一浓缩筒;6、第二浓缩筒;7、第三浓缩筒;8、微孔筛滤网;9、横管;10、进液管;11、进液阀门;12、主管;13、第一水泵;14、藻液箱;15、导管;16、过滤箱;17、过滤板;18、连接管;19、第二水泵;20、第二阀门;21、滤孔;22、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包括两个支板1,两个支板1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杆2、中杆3和下杆4,上杆2、中杆3和下杆4的外壁前端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的内部均设置有微孔筛滤网8,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出液管22,多个第一浓缩筒5的上方设置有横管9,横管9的下端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液管10,多个进液管10的外壁均设置有进液阀门11,横管9的上端面中心连通有主管12,主管12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一水泵13,第一水泵13的左侧连通有导管15,两个支板1的左侧设置有藻液箱14,导管15的另一端位于藻液箱14的内部,多个第三浓缩筒7的下方设置有过滤箱16,过滤箱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7,过滤箱1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的左侧贯穿支板1并延伸至支板1的左侧与藻液箱14连通,连接管18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水泵19和第二阀门20,第二水泵19和第二阀门20分别位于支板1的左侧和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安装三种目数的浓缩筒,分别为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且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内部微孔筛滤网8目数分别为400、1000和2000,多个微孔筛滤网8的面积相等,400、1000和2000目数分别对应30、15和5um大小的微藻,第一水泵13通过导管15将藻液箱14内部的藻液抽至横管9内部,横管9内部的藻液再通进入多个进液管10,打开多个进液阀门11,藻液进入多个第一浓缩筒5内,藻液当中的部分培养液和其他杂质以及体积较小的微藻细胞通过400目的微孔筛滤网8到达第二浓缩筒6内,体积较大的微藻细胞留在第一浓缩筒5内部,随后依次经过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的过滤浓缩,使微藻细胞根据大小分别滤在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内部,经过多层过滤浓缩,提高微藻收集率且可以根据微藻单细胞的大小进行分类过滤浓缩,经过最后过滤的培养液和其他杂质流至过滤箱16内部,多数杂质通过过滤板17过滤,培养液流至过滤板17下方储存沉淀,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随后打开第二阀门20和第二水泵19,过滤沉淀后的培养液通过连接管18重新进入藻液箱14进行重复利用,降低浓缩成本,有利于节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内部微孔筛滤网8面积相等且目数分别为400、1000和20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从上到下分布,目数逐渐增大,从而层层浓缩过滤微藻,提高过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横管9、进液管10、主管12、导管15和出液管22均为PVC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PVC材质的横管9、进液管10、主管12、导管15和出液管22耐海水腐蚀性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结构相同且为上端开口的圆柱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上端开口便于收集浓缩后的微藻细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液管10、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位于同一条竖直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便于微藻层层过滤,使藻液依次通过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进行浓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过滤板17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21。
在本实施例中:滤孔21用于过滤藻液中的杂质,方便对培养液进行重复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微孔筛滤网8与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第三浓缩筒7均为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换不同目数的微孔筛滤网8,微孔筛滤网8便于更换,提高使用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时,首先打开第一水泵13,第一水泵13通过导管15将藻液箱14内部的藻液抽至横管9内部,横管9内部的藻液再通进入多个进液管10,打开多个进液阀门11,藻液进入多个第一浓缩筒5内,藻液当中的部分培养液和其他杂质以及体积较小的微藻细胞通过400目的微孔筛滤网8到达第二浓缩筒6内,体积较大的微藻细胞留在第一浓缩筒5内部,随后依次经过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的过滤浓缩,使微藻细胞根据大小分别滤在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内部,经过最后过滤的培养液和其他杂质流至过滤箱16内部,多数杂质通过过滤板17过滤,培养液流至过滤板17下方储存沉淀,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随后打开第二阀门20和第二水泵19,过滤沉淀后的培养液通过连接管18重新进入藻液箱14进行重复利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包括两个支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板(1)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杆(2)、中杆(3)和下杆(4),所述上杆(2)、中杆(3)和下杆(4)的外壁前端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所述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的内部均设置有微孔筛滤网(8),所述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出液管(22),多个所述第一浓缩筒(5)的上方设置有横管(9),所述横管(9)的下端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液管(10),多个所述进液管(10)的外壁均设置有进液阀门(11),所述横管(9)的上端面中心连通有主管(12),所述主管(12)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一水泵(13),所述第一水泵(13)的左侧连通有导管(15),两个所述支板(1)的左侧设置有藻液箱(14),所述导管(15)的另一端位于藻液箱(14)的内部,多个所述第三浓缩筒(7)的下方设置有过滤箱(16),所述过滤箱(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7),所述过滤箱(1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的左侧贯穿支板(1)并延伸至支板(1)的左侧与藻液箱(14)连通,所述连接管(18)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水泵(19)和第二阀门(20),所述第二水泵(19)和第二阀门(20)分别位于支板(1)的左侧和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内部微孔筛滤网(8)面积相等且目数分别为400、1000和2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9)、进液管(10)、主管(12)、导管(15)和出液管(22)均为PVC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结构相同且为上端开口的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0)、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和第三浓缩筒(7)位于同一条竖直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7)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筛滤网(8)与第一浓缩筒(5)、第二浓缩筒(6)、第三浓缩筒(7)均为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2271.7U CN213049747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2271.7U CN213049747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49747U true CN213049747U (zh) | 2021-04-27 |
Family
ID=7558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82271.7U Active CN213049747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49747U (zh) |
-
2020
- 2020-08-13 CN CN202021682271.7U patent/CN2130497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27884U (zh) | 一种高密度培养耦合预采收微藻的膜光生物反应器 | |
CN210617030U (zh) | 一种微塑料浮选装置 | |
CN102730816A (zh) | 气提式外置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净化装置 | |
CN109317389B (zh) | 一种搅拌式沉积物或泥土中多粒径微塑料同步分离装置 | |
CN101693878B (zh) | 一种微藻浓缩和收集的方法与装置 | |
CN202089817U (zh) | 气提式外置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净化装置 | |
CN216999608U (zh) | 一种水面蓝藻收集器及包括该收集器的系统 | |
CN201008306Y (zh) | 大规模鱼缸养殖水循环系统 | |
CN213049747U (zh) | 一种新型微藻浓缩装置 | |
CN205061690U (zh) | 一种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9194767U (zh) | 海水养殖用尾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
CN102373151B (zh) | 光生物反应器和光生物培养系统 | |
CN102373150B (zh) | 光生物反应器和光生物培养系统 | |
CN102373149B (zh) | 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光生物培养系统和方法 | |
CN212427039U (zh) | 一种船载式蓝藻打捞浓缩的一体式测试装置 | |
CN220802152U (zh) | 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 | |
CN201098608Y (zh) | 一体式膜过滤器及其过滤系统 | |
CN201676583U (zh) |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 | |
CN206156813U (zh) | 一种分体式电絮凝膜处理废水装置 | |
CN217077598U (zh) | 一种实验室用螺旋藻收集及接种装置 | |
CN101804268B (zh) |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 | |
CN218248984U (zh) | 一种用于过滤海水的装置 | |
CN215161723U (zh) |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坝式沉淀设备 | |
CN221071152U (zh) | 一种超滤分离浓缩装置 | |
CN221166217U (zh) | 一种甲鱼养殖污水沉淀滤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4 Address after: No. 1, Maozhuang Group, Wangfuying Village, Tumen Town, Gulang County, Wuwei, Gansu 733102 Patentee after: Gulang Defu Aige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43000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ANSU DEFU BIO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