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8197U -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8197U
CN213048197U CN202021250087.5U CN202021250087U CN213048197U CN 213048197 U CN213048197 U CN 213048197U CN 202021250087 U CN202021250087 U CN 202021250087U CN 213048197 U CN213048197 U CN 213048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threaded
plates
sides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00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祥颖
蒋金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2500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8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8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8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侧板,两个侧板内侧表面上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侧板内壁分别安装有可向上下移动的滑板,两个滑板内侧分别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键形软板;通过可左右移动的键形软板,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体位固定,防止意志不坚定患者产生抖动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在针灸,一般还采用人工直接扎针,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疼痛感,有些意志不坚定的患者会产生抖动情况,会对患者产生意外伤害,且又会影响医生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体位固定,防止意志不坚定患者产生抖动情况,减少意外伤害的几率发生,且还能医生工作效率,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侧板,两个侧板内侧表面上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侧板内壁分别安装有可向上下移动的滑板,两个滑板内侧分别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键形软板。
优选的,所述床板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手柄,两个第一手柄内侧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外表面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筒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所述床板下端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导杆外表面,所述支撑板上端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导杆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二手柄,两个第二手柄内侧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大螺纹杆,所述大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端表面,所述大螺纹杆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另端分别与对应的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支撑板左右两端表面。
优选的,所述侧板上端表面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三手柄,所述第三手柄下端表面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侧板内壁,所述第三螺纹杆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滑板内壁;所述滑板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侧板内壁。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板外侧转动连接有第四手柄,所述第四手柄内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内侧后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外侧分别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前端分别啮合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键形软板外侧表面分别安装有剪式伸缩架,所述剪式伸缩架内侧前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键形软板外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内侧后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键形板外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外侧前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板内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外侧后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外表面,所述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滑板内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厚度不同,通过转动第一手柄,调节支撑板的高低,间接调节弧形板的高低来适应相对应的患者;通过转动第二手柄,可调节两个侧板的位置,从而调节两个键形软板的前后位置;通过转动第三手柄,可调节两个键形软板的上下位置;通过转动第四手柄,可对键形软板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夹紧固定;防止因患者疼痛难忍产生抖动情况,且不会影响医生操作;整个装置成本低、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的床板下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的滑块安装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的螺纹块安装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的剪式伸缩架安装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的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安装视图。
图中标号:1-床板、2-支撑柱、3-脚刹万向轮、4-支撑板、5-侧板、6-弧形板、7-第一手柄、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一螺纹筒、11-双向螺纹杆、12-第一导杆、13-第二手柄、14-大螺纹杆、15-第二螺纹筒、16-第二导杆、17-第三手柄、18-第三螺纹杆、19-螺纹块、20-滑板、21-第四手柄、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4-蜗杆、25-蜗轮、26-第一直齿轮、27-第二直齿轮、28-第一转轴、29-第一滑轨、30-第一滑销、31-剪式伸缩架、32-键形软板、33-第二滑轨、34-第二滑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侧板5,两个侧板5内侧表面上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6,所述侧板5内壁分别安装有可向上下移动的滑板20,两个滑板20内侧分别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键形软板32。
如图1所示,床板1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2,支撑柱2下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脚刹万向轮3,脚刹万向轮3的作用是实现装置的移动,脚刹万向轮3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床板1上端表面后侧开设有通孔,当患者趴在上端时,把脸部放置在通孔内,可供患者呼吸;医生可通过弧形板6,对患者进行上端限位固定;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厚度不同,可通过调节支撑板4的高低,间接调节弧形板6的高低来适应相对应的患者;通过两个弧形软板,可对患者进行夹紧固定,通过两个可左右移动的键形软板32,可根据患者的身体宽度不同进行调节固定;通过弧形板6和键形软板32实现对患者进行固定,防止因患者疼痛难忍产生抖动情况,且不会影响医生操作;通过可前后移动侧板5,可调节对患者的固定位置;通过两个可上下移动的滑板20,可调节两个键形软板32对患者的夹紧固定位置。
所述床板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手柄7,两个第一手柄7内侧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1,所述双向螺纹杆11外表面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筒10,所述第一螺纹筒10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12;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8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导杆12外表面,所述支撑板4上端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9,所述第二连杆9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导杆12外表面。
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的安装图如图2所示;通过转动第一手柄7,第一手柄7转动会带动双向螺纹杆11转动,双向螺纹杆11转动会使两个第一螺纹筒10向外侧移动或向内侧移动,当向内侧移动时,在第一导杆12、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配合下会带动支撑板4上升;当两个第一螺纹筒10向外侧移动时,在第一导杆12、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的带动下使支撑板4向下移动;从而间接带动弧形板6上下移动。
所述支撑板4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二手柄13,两个第二手柄13内侧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大螺纹杆14,所述大螺纹杆14转动连接在支撑板4上端表面,所述大螺纹杆14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筒15,所述第二螺纹筒15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16,所述第二导杆16另端分别与对应的侧板5固定连接,所述侧板5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支撑板4左右两端表面。
如图2所示,大螺纹杆14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支撑板4上端表面;通过转动第二手柄13,第二手柄13转动会带动大螺纹杆14转动,大螺纹杆14转动会带动第二螺纹筒15前后移动,第二螺纹筒15前后移动会带动第二导杆16前后移动,从而带动两个侧板5前后移动。
所述侧板5上端表面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三手柄17,所述第三手柄17下端表面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18,所述第三螺纹杆18分别转动连接在侧板5内壁,所述第三螺纹杆18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9,所述螺纹块19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滑板20内壁;所述滑板20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侧板5内壁。
如图3-4所示,当第三手柄17转动时会带动螺纹块19上下移动,螺纹块19上下移动会带动滑板20上下移动,从而使键形软板32上下移动;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键形软板32相对应的位置。
两个所述滑板20外侧转动连接有第四手柄21,所述第四手柄21内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内侧后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二锥齿轮23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蜗杆24,所述蜗杆24外侧分别啮合有蜗轮25,所述蜗轮25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直齿轮26,所述第一直齿轮26前端分别啮合有第二直齿轮27,所述第二直齿轮27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8;所述键形软板32外侧表面分别安装有剪式伸缩架31,所述剪式伸缩架31内侧前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键形软板32外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31内侧后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键形板外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31外侧前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板20内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31外侧后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28外表面,所述第一转轴28分别转动连接在滑板20内侧表面。
如图3-6所示,剪式伸缩架31外侧前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滑销30,滑板20内侧表面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29,第一滑销30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29内壁,剪式伸缩架31内侧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销34,键形软板32外侧表面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33,第二滑销34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33内壁;第一转轴28外表面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板20内壁,第四手柄21和第一锥齿轮22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转动转动连接在滑板20内壁,转轴安装图如图3所示;蜗杆24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滑板20内壁;蜗轮25和第一直齿轮26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滑板20内壁;通过转动第四手柄21,第四手柄21转动会带动第一锥齿轮22转动,第一锥齿轮22转动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会带动蜗杆24转动,蜗杆24转动通过啮合会带动蜗轮25转动,蜗轮25转动轨带动第一直齿轮26转动,第一直齿轮26转动通过啮合会带动第二直齿轮27转动,第二直齿轮27转动会带动第一转轴28转动,第一转轴28转动会带动剪式伸缩架31伸缩,从而使键形软板32左右移动,实现夹紧患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厚度不同,通过转动第一手柄7,调节支撑板4的高低,间接调节弧形板6的高低来适应相对应的患者;通过转动第二手柄13,可调节两个侧板5的位置,从而调节两个键形软板32的前后位置;通过转动第三手柄17,可调节两个键形软板32的上下位置;通过转动第四手柄21,可对键形软板32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夹紧固定;防止因患者疼痛难忍产生抖动情况,且不会影响医生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侧板(5),两个侧板(5)内侧表面上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6),所述侧板(5)内壁分别安装有可向上下移动的滑板(20),两个滑板(20)内侧分别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键形软板(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手柄(7),两个第一手柄(7)内侧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1),所述双向螺纹杆(11)外表面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筒(10),所述第一螺纹筒(10)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12);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8)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导杆(12)外表面,所述支撑板(4)上端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9),所述第二连杆(9)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导杆(12)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二手柄(13),两个第二手柄(13)内侧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大螺纹杆(14),所述大螺纹杆(14)转动连接在支撑板(4)上端表面,所述大螺纹杆(14)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筒(15),所述第二螺纹筒(15)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16),所述第二导杆(16)另端分别与对应的侧板(5)固定连接,所述侧板(5)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支撑板(4)左右两端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上端表面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三手柄(17),所述第三手柄(17)下端表面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18),所述第三螺纹杆(18)分别转动连接在侧板(5)内壁,所述第三螺纹杆(18)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9),所述螺纹块(19)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滑板(20)内壁;所述滑板(20)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侧板(5)内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板(20)外侧转动连接有第四手柄(21),所述第四手柄(21)内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内侧后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二锥齿轮(23)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蜗杆(24),所述蜗杆(24)外侧分别啮合有蜗轮(25),所述蜗轮(25)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直齿轮(26),所述第一直齿轮(26)前端分别啮合有第二直齿轮(27),所述第二直齿轮(27)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8);所述键形软板(32)外侧表面分别安装有剪式伸缩架(31),所述剪式伸缩架(31)内侧前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键形软板(32)外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31)内侧后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键形板外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31)外侧前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板(20)内侧表面,所述剪式伸缩架(31)外侧后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28)外表面,所述第一转轴(28)分别转动连接在滑板(20)内侧表面。
CN202021250087.5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Active CN213048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087.5U CN213048197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087.5U CN213048197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8197U true CN213048197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0087.5U Active CN213048197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8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77438U (zh) 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
CN107736977A (zh) 一种产科用可调式检查床
CN206499772U (zh) 一种妇产科宫腔微波治疗装置
CN115779280A (zh) 一种用于风湿免疫科的红外治疗设备
CN213048197U (zh) 一种针灸辅助进针装置
CN111631932B (zh) 一种儿科用的腹部按摩康复装置
CN109953864B (zh) 一种咽喉头颈外科手术辅助支撑装置
CN215688322U (zh) 一种麻醉科穿刺用固定装置
CN211095894U (zh) 一种消化内科辅助治疗装置
CN215535792U (zh) 一种肝性脑病患者肢体固定装置
CN220833504U (zh) 一种多功能中医针灸治疗床
CN219847239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牙周病治疗用治疗床
CN219184700U (zh) 一种改进型骨科临床手术器械
CN214858433U (zh) 一种带有牵引结构的骨科护理床
CN221045159U (zh) 一种剖宫产手术辅助体位架
CN215021390U (zh) 一种骨科护理按摩康复器
CN216167391U (zh) 一种影像诊断用可调节床板
CN220142000U (zh) 一种医疗用瘫床病人辅助坐起设备
CN220917612U (zh) 一种骨科护理康复椅
CN219423211U (zh) 一种转运医疗床
CN215607381U (zh)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CN217311055U (zh) 中医电子组合理疗机
CN218961220U (zh) 一种医院护理使用的辅助训练器
CN114010276B (zh) 一种麻醉科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穿刺支架
CN220938374U (zh) 一种具有辅助翻身功能的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