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7786U - 一种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7786U
CN213047786U CN202022036714.1U CN202022036714U CN213047786U CN 213047786 U CN213047786 U CN 213047786U CN 202022036714 U CN202022036714 U CN 202022036714U CN 213047786 U CN213047786 U CN 213047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d
rotatably fixed
cush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67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阳宇
傅承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LUOHUA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c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c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c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67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7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7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7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侧设有床垫,所述床垫包括靠背垫、固定垫、大腿托垫和小腿托垫,所述靠背垫一端与固定垫可转动固定,所述大腿托垫一端与固定垫可转动固定,所述小腿托垫与大腿托垫另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固定垫与床垫架固定,所述床垫架被可绕竖直轴线水平转动地支承连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小腿托垫连接有用于使小腿托垫翻转的腿托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操作步骤更少、使用舒适度更高、使用时更为稳定床垫不易倾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910094822.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护理床,护理床的床板包括前床板、中床板和后床板,前床板设有前部电动推杆,中床板设有中部电动推杆,后床板设有后部电动推杆,中床板搭配有旋转电机。当需要将护理床上的患者移动至轮椅或其它移动设备上时,前床板前端上翘,中床板后端上翘,后床板后端下翻,此时患者臀部位于前床板与中床板的连接处,患者舒适度较差;随后中床板自转,前床板继续上翘以使前床板竖向设置,中床板平放,后床板继续下翻以使后床板竖向设置,最后患者在其他任帮助下站立并移动至移动设备上。
上述护理床存在以下缺陷:①使用较为麻烦,操作步骤较多,需要设计的程序和控制按钮更多;②床板由平躺式转变为坐式的过程中,患者的使用舒适度较差;③床板转变为坐式时,中部电动推杆和后部电动推杆占用空间较多,使得床板与下方的床体支架间的距离更长,床板的支撑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操作步骤更少,且使用舒适度更高的护理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侧设有床垫,所述床垫包括靠背垫、固定垫、大腿托垫和小腿托垫,所述靠背垫一端与固定垫可转动固定,所述大腿托垫一端与固定垫可转动固定,所述小腿托垫与大腿托垫另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固定垫与床垫架固定,所述床垫架被可绕竖直轴线水平转动地支承连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小腿托垫连接有用于使小腿托垫翻转的腿托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护理床使用时,即当床垫由平躺式变为靠背半躺式,靠背垫上翘以将使用者背部抬起,同时小腿托垫在腿托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翻转以避开床尾板,此时使用者臀部支撑于固定垫上方,使用者的臀部存在支撑,舒适度更高;随后床垫由靠背半躺式变为坐式时,靠背半躺式继续上翘以使靠背与固定垫垂直或接近于垂直,同时床垫架带动床垫自转,以使小腿托垫移动至床架侧方,小腿托垫远离大腿托垫的一端在腿托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向下翻转,以使小腿托垫靠在床架侧面,以使小腿托垫与固定垫垂直或接近于垂直,此时使用者靠背在靠背上,同时小腿垂下,只需要医护人员扶起便能使使用者双脚与地面接触,便于使用者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床垫的翻转操作步骤较少,能使控制程序和相应按钮设置的更少,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对使用者臀部进行支撑,更符合人体力学,能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用于使小腿托垫向下翻转至床架侧的只有腿托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的更少,能使床垫与床架间的高度空间能设置的更小,能使床垫架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倾斜和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小腿托垫远离大腿托垫的一端与连接杆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腿托驱动机构联动,所述腿托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伸缩机构,所述第一直线伸缩机构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并与第一直线伸缩机构另一端联动;所述第一直线伸缩机构位于大腿托垫下侧,所述连接杆位于小腿托垫下侧。
本实用新型只采用腿托驱动机构便可以实现大腿托垫的上翘、小腿托垫的下翻,操作步骤较少,且占用空间较少。当第一直线伸缩机构外伸时,连接杆与第一直线伸缩机构的连接端移动并使连接杆上端翻转,从而将小腿托垫抬起;当床垫转动以使小腿托垫移动至床架侧方后,第一直线伸缩机构内缩,以使小腿托垫向下翻转。本实用新型的小腿托垫的活动均靠第一直线伸缩机构进行驱动,操作步骤少,便于程序设计,使用更为方便。且连接杆能用于对抬起的小腿托垫和大腿托垫进行支撑,以便于调节并保持使用者腿部的动作,以便于进行护理。
作为优选,所述小腿托垫远离大腿托垫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连接杆的一端可转动固定,两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两连接杆间的距离由床垫架侧至小腿托垫侧逐渐增加;所述小腿托垫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容纳槽,所述连接杆一端位于容纳槽内并与容纳槽槽壁可转动固定;所述大腿托垫靠近小腿托垫一端的下侧设有限位块。
上述设置以使床垫架的宽度能做的更窄,床垫架不需要做的与床垫一样宽,以降低床垫架重量,便于床垫架的转动。其中,容纳槽的设置能用于隐藏连接杆,以节省空间。其中,限位块用于限制小腿托垫相对大腿托垫的转动限制,以避免小腿托垫过度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垫连接有一个可驱动靠背垫上翘或平放的靠背驱动机构;所述靠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直线伸缩机构,所述第二直线伸缩机构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二直线伸缩机构另一端可转动固定于靠背垫背侧。靠背驱动机构用于使靠背垫翻转,不需要人力进行靠背垫的翻转,能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其中,第二直线伸缩机构可选择电动推杆。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通过床架升降机构连接在底架上侧,且床架与底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床架升降机构升降的床架驱动机构;所述床架升降机构包括若干折叠连杆,所述折叠连杆由上连杆和下连杆构成,所述上连杆上端与床架可转动固定,所述下连杆下端与底架可转动固定,所述上连杆下端与下连杆上端可转动固定,所述床架驱动机构用于使上连杆以上连杆上端为中心转动,或使下连杆以下连杆下端为中心转动。
通过床架驱动机构以实现床架的升降,进而能进行床垫架及床垫的高度调整,以使本实用新型护理床能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同时,本实用新型折叠床的床架能够升降,还能用于辅助坐在床沿的使用者进行站立,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使用者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护理床设置若干折叠连杆,床架上升下降时不会前后左右移动,床架上的床垫架稳定性更高,能保证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升降机构还包括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为固定端并与床架驱动机构联动,所述摆杆另一端为活动端并能以固定端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摆杆的活动端与联动杆联动,所述联动杆端部与折叠连杆联动。床架驱动机构不是直接与折叠连杆连接的,能使折叠连杆的上连杆和下连杆的转动角度更大,以使床架的升降幅度更大。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或底架上固定有能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自转的转动杆,所述摆杆的固定端与转动杆固定,所述床架驱动机构联动用于使转动杆自转,所述摆杆竖向设置,所述转动杆横向设置;所述床架驱动机构联动包括第三直线伸缩机构,所述第三直线伸缩机构一端与床架或底架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三直线伸缩机构另一端与延伸杆的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延伸杆另一端与转动杆固定;所述上连杆下端与下连杆上端的连接处与所述联动杆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联动杆另一端与摆杆的活动端可转动固定。转动杆、摆杆和折叠连杆及床架或底架构成连杆结构,传动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连杆包括第一左折叠连杆、第一右折叠连杆、第二左折叠连杆、第二右折叠连杆,所述底架前段左右侧与床架前段左右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左折叠连杆、第一右折叠连杆,所述底架后段左右侧与床架后段左右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左折叠连杆、第二右折叠连杆,所述摆杆包括左右相对或前后相对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与第一左折叠连杆间连接有一联动杆,所述第二摆杆与第二右折叠连杆间连接有一联动杆;所述折叠连杆的上连杆与下连杆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铰接轴连接,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床架驱动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直线伸缩机构。
折叠连杆由第一左折叠连杆、第一右折叠连杆、第二左折叠连杆、第二右折叠连杆构成,以使床架的支撑更为稳定,床架四周边缘不易下塌,以使床垫不易倾斜,便于使用者的卧躺。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分别与一折叠连杆联动,一个摆杆只与一折叠连杆联动,床架上升下降时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发生卡顿的情况。以床头和床尾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折叠连杆的上连杆与下连杆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铰接轴连接,折叠连杆不会伸至床架左右侧方,不会对小腿托垫的放下造成干扰,也不会对床架和底架的结构设置造成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与底架间连接有若干倾斜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与床架可转动固定,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底架可转动固定;所述支撑杆上端转动中心与一折叠连杆的上连杆上端转动中心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下端转动中心与另一折叠连杆的下连杆下端转动中心同轴设置。
支撑杆用于对底架上方的床架支撑,能提高护理床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折叠连杆的上连杆和下连杆折叠时,护理床整体的结构强度不会发生变化,以使本实用新型护理床使用稳定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对应于床垫架的下方设有与床垫架的旋转竖直轴线同轴的圆环型轨道,所述床垫架下方设有若干呈环形间隔布置并可在环形轨道内滚动的滚动机构;所述床架的床尾上方设有脚垫,当所述床垫处于躺式状态时脚垫与床垫齐平;所述床垫架中部两侧设有扶手。其中,通过圆环形轨道和滚动机构对床垫架进行支撑,能避免床垫架偏离竖直轴线处发生晃动,以使床垫架的使用更为平稳。其中,脚垫是设置在床架上的,当需要进行床垫架转动时,床垫向坐式状态进行变换,以使床小腿托垫不会碰到脚垫。其中,扶手设置在床垫架上,进行床垫架转动前不需要先将扶手放平,使床垫架的转动更为方便;同时扶手随床垫架一起转动,能对床垫上的使用者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在床垫架转动时翻身脱离床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操作步骤更少、使用舒适度更高、使用时更为稳定床垫不易倾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床垫架及床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床垫旋转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腿托驱动机构内缩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腿托驱动机构内缩至极限位置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床架升降机构和床架驱动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1,床架1上侧设有床垫,床垫包括靠背垫21、固定垫22、大腿托垫23和小腿托垫24,靠背垫21后端与固定垫22可转动固定,大腿托垫23前端与固定垫22可转动固定,小腿托垫24与大腿托垫23后端可转动固定,固定垫22与床垫架2固定,床垫架2被可绕竖直轴线水平转动地支承连接在床架1上,小腿托垫24连接有用于使小腿托垫24翻转的腿托驱动机构。其中,小腿托垫24与大腿托垫23的连接处与所述竖直轴线间的距离,大于床架左侧或右侧边缘与所述竖直轴线间的距离,以使床架1进行90°转动后,小腿托垫24与大腿托垫23的连接处位于床架1侧方。
小腿托垫24远离大腿托垫23的一端与连接杆25一端可转动固定,连接杆25另一端与腿托驱动机构联动,腿托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一端与床垫架2可转动固定并位于固定垫22和大腿托垫23下侧,连接杆25另一端与床垫架2可转动固定并与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另一端联动。
小腿托垫24远离大腿托垫23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个连接杆25的一端可转动固定,两个连接杆25的另一端与床垫架2可转动固定,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端部与其中一个连接杆25可转动固定,两连接杆25间的距离由床垫架2侧至小腿托垫23侧逐渐增加。其中,小腿托垫24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容纳槽29,连接杆25一端位于容纳槽29内并与容纳槽29槽壁可转动固定,当小腿托垫24和大腿托垫23均平放时,连接杆25位于容纳槽29内。其中,大腿托垫23靠近小腿托垫24一端的下侧设有限位块27。
靠背垫21连接有一个可驱动靠背垫21上翘或平放的靠背驱动机构,靠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直线伸缩机构30,第二直线伸缩机构30一端与床垫架2可转动固定并位于固定垫22和大腿托垫23下侧,第二直线伸缩机构30另一端可转动固定于靠背垫21背侧。其中,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和第二直线伸缩机构30均为电动推杆。
其中,床架1对应于床垫架2的下方设有与床垫架2的旋转竖直轴线同轴的圆环型轨道11,床垫架2下方设有四个呈环形间隔布置并可在环形轨道11内滚动的滚动机构12。其中,滚动机构12包括牛眼轮。其中,床架1的床尾上方设有脚垫13,当床垫处于躺式状态时脚垫13与床垫的小腿托垫24齐平。其中,床垫架2中部两侧设有扶手26。
由图6所示,床架1通过床架升降机构连接在底架4上侧,且床架1与底架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床架升降机构升降的床架驱动机构。床架升降机构包括若干折叠连杆,折叠连杆包括第一左折叠连杆51、第一右折叠连杆52、第二左折叠连杆53、第二右折叠连杆54,底架4前段左右侧与床架1前段左右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左折叠连杆51、第一右折叠连杆52,底架4后段左右侧与床架1后段左右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左折叠连杆53、第二右折叠连杆54。折叠连杆均由上连杆55和下连杆56构成,上连杆55上端与床架1可转动固定,下连杆56下端与底架4可转动固定,上连杆55下端与下连杆56上端可转动固定,床架驱动机构用于使上连杆55下端以上连杆55上端为中心转动,或使下连杆56上端以下连杆56下端为中心转动。其中,折叠连杆的上连杆55与下连杆56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铰接轴连接,以使上连杆55与下连杆56构成有向前或向后开口的夹角。
底架4上固定有能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自转并沿左右方向布置的转动杆61,床架驱动机构联动用于使转动杆61自转,床架驱动机构联动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三直线伸缩机构60,第三直线伸缩机构60一端与底架4可转动固定,第三直线伸缩机构60另一端与延伸杆62的一端可转动固定,延伸杆62另一端与转动杆61固定。转动杆61上还固定有摆杆,摆杆一端为固定端并转动杆61固定,摆杆另一端为活动端并能以固定端为中心进行转动,摆杆的活动端与联动杆63联动,联动杆63端部与折叠连杆联动。其中,第三直线伸缩机构60为电动推杆。
摆杆包括左右相对第一摆杆64和第二摆杆65,第一摆杆64下端和第二摆杆65下端为固定端,第一摆杆64上端和第二摆杆65上端为活动端。上连杆55下端与下连杆56上端的连接处与联动杆63一端可转动固定,联动杆63另一端与摆杆的活动端可转动固定。第一摆杆64与第一左折叠连杆51间连接有一联动杆63,第二摆杆65与第二右折叠连杆54间连接有一联动杆63。
床架1与底架4间连接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撑杆66,支撑杆66上端与床架1可转动固定,支撑杆66下端与底架4可转动固定。左侧支撑杆上端的转动中心与第一左折叠连杆51的上连杆55上端的转动中心同轴设置,右侧支撑杆上端的转动中心与第一右折叠连杆51的上连杆55上端的转动中心同轴设置,左侧支撑杆下端转动中心与第二左折叠连杆53的下连杆56下端的转动中心同轴设置,右侧支撑杆下端转动中心与第二右折叠连杆54的下连杆56下端的转动中心同轴设置。
当使用者长时间保持平躺状态时,为改变使用者的躺姿和腿部动作,可以通过腿托驱动机构的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进行小腿托垫24和大腿托垫23位置的改变。腿托驱动机构的第三直线伸缩机构20外伸,连接杆25逐渐立起,以将小腿托垫24远离大腿托垫23并靠近脚垫13的移动抬起,并使大腿托垫23上翘。当腿托驱动机构的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外伸至极限位置时,小腿托垫24平放,且大腿托垫23翘起。
当需要将使用者从护理床移动至其它移动装置上时,先使腿托驱动机构的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外伸至极限位置,再进行床垫架2的转动,以使小腿托垫24位于床架1左侧或右侧,随后使腿托驱动机构的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内缩,小腿托垫24下降、大腿托垫23向下翻转;当小腿托垫24和大腿托垫23均平放时,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尚未内缩至极限位置;当第一直线伸缩机构20内缩至极限位置时,连接杆向固定垫22侧移动,以使小腿托垫24向下翻转,最终使小腿托垫24与大腿托垫23垂直。最后护理人员附着使用者并使使用者身体前倾,再通过床架驱动机构和床架升降机构带动床架1上升,从而使床垫架2及床垫上升,进而辅助使用者前倾离开护理床。
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操作步骤更少、使用舒适度更高、使用时更为稳定床垫不易倾斜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侧设有床垫,所述床垫包括靠背垫、固定垫、大腿托垫和小腿托垫,所述靠背垫一端与固定垫可转动固定,所述大腿托垫一端与固定垫可转动固定,所述小腿托垫与大腿托垫另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固定垫与床垫架固定,所述床垫架被可绕竖直轴线水平转动地支承连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小腿托垫连接有用于使小腿托垫翻转的腿托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托垫远离大腿托垫的一端与连接杆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腿托驱动机构联动,所述腿托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伸缩机构,所述第一直线伸缩机构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并与第一直线伸缩机构另一端联动;所述第一直线伸缩机构位于大腿托垫下侧,所述连接杆位于小腿托垫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托垫远离大腿托垫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连接杆的一端可转动固定,两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两连接杆间的距离由床垫架侧至小腿托垫侧逐渐增加;所述小腿托垫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容纳槽,所述连接杆一端位于容纳槽内并与容纳槽槽壁可转动固定;所述大腿托垫靠近小腿托垫一端的下侧设有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垫连接有一个可驱动靠背垫上翘或平放的靠背驱动机构;所述靠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直线伸缩机构,所述第二直线伸缩机构一端与床垫架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二直线伸缩机构另一端可转动固定于靠背垫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通过床架升降机构连接在底架上侧,且床架与底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床架升降机构升降的床架驱动机构;所述床架升降机构包括若干折叠连杆,所述折叠连杆由上连杆和下连杆构成,所述上连杆上端与床架可转动固定,所述下连杆下端与底架可转动固定,所述上连杆下端与下连杆上端可转动固定,所述床架驱动机构用于使上连杆以上连杆上端为中心转动,或使下连杆以下连杆下端为中心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升降机构还包括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为固定端并与床架驱动机构联动,所述摆杆另一端为活动端并能以固定端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摆杆的活动端与联动杆联动,所述联动杆端部与折叠连杆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或底架上固定有能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自转的转动杆,所述摆杆的固定端与转动杆固定,所述床架驱动机构联动用于使转动杆自转,所述摆杆竖向设置,所述转动杆横向设置;所述床架驱动机构联动包括第三直线伸缩机构,所述第三直线伸缩机构一端与床架或底架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三直线伸缩机构另一端与延伸杆的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延伸杆另一端与转动杆固定;所述上连杆下端与下连杆上端的连接处与所述联动杆一端可转动固定,所述联动杆另一端与摆杆的活动端可转动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连杆包括第一左折叠连杆、第一右折叠连杆、第二左折叠连杆、第二右折叠连杆,所述底架前段左右侧与床架前段左右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左折叠连杆、第一右折叠连杆,所述底架后段左右侧与床架后段左右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左折叠连杆、第二右折叠连杆,所述摆杆包括左右相对或前后相对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与第一左折叠连杆间连接有一联动杆,所述第二摆杆与第二右折叠连杆间连接有一联动杆;所述折叠连杆的上连杆与下连杆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铰接轴连接,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床架驱动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直线伸缩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与底架间连接有若干倾斜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与床架可转动固定,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底架可转动固定;所述支撑杆上端转动中心与一折叠连杆的上连杆上端转动中心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下端转动中心与另一折叠连杆的下连杆下端转动中心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对应于床垫架的下方设有与床垫架的旋转竖直轴线同轴的圆环型轨道,所述床垫架下方设有若干呈环形间隔布置并可在环形轨道内滚动的滚动机构;所述床架的床尾上方设有脚垫,当所述床垫处于躺式状态时脚垫与床垫齐平;所述床垫架中部两侧设有扶手。
CN202022036714.1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护理床 Active CN213047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6714.1U CN21304778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6714.1U CN21304778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7786U true CN213047786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9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6714.1U Active CN21304778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7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6035A (zh) 一种护理床
CN102440878B (zh) 多方位理疗床
CN114288107B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06809412U (zh) 一种新型康复护理床
CN110812051A (zh) 一种用于辅助老人起身与上下床的助老床
CN102600029A (zh) 康复床
CN208677781U (zh) 电动病床
CN107260434A (zh) 自动超舒适康复及休闲床
CN206621491U (zh) 一种轮椅床的床架组件
CN107496105A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护理床
CN213047786U (zh) 一种护理床
CN114288108B (zh) 具有辅助起身功能的护理床
CN219681053U (zh) 一种按摩椅
CN211409837U (zh) 一种用于辅助老人起身与上下床的助老床
CN205964343U (zh) 护理休闲床
CN218129009U (zh) 一种电动护理床
CN111419579A (zh) 一种多功能侧翻医用床
CN212592790U (zh) 一种可床椅转换的护理床
CN215227163U (zh) 一种电动助力坐便架
CN211984680U (zh) 一种床垫支撑装置
CN210170319U (zh) 多功能多体位医用电动椅
CN219110003U (zh) 一种可直立的护理床
CN221672491U (zh) 一种应用于按摩椅的小腿联动机构
CN114642549B (zh) 护理床
CN212325937U (zh) 一种易于起身的沙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9

Address after: No. 196, Gongye Avenue, Hengdian Town, Dongy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21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NGLUOHUA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22100 building 1-4, 888-2 Ganxi East Street, Dongy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Maco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