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8560U -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8560U
CN213038560U CN202021184192.3U CN202021184192U CN213038560U CN 213038560 U CN213038560 U CN 213038560U CN 202021184192 U CN202021184192 U CN 202021184192U CN 213038560 U CN213038560 U CN 213038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water
pipe
desilting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41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晓伟
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1841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8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8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8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涉及市政雨、污水泵站建设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集水罐,第二进水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集水罐的顶端固定有防护盖,防护盖的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一出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淤结构设计,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入到集水处进行清淤,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通过两个集水处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在清淤期间也能正常工作,使得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冲刷结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对集水处的内壁进行冲刷,使内壁上残留的污泥被刷冲掉,使得装置清淤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雨、污水泵站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雨季或者台风季节,雨水量明显增加,城市低洼地带,雨、污排放不及时,容易产生城市内涝,雨、污泵站应运而生,将低洼处的雨、污向高处抽取、排入城市排污管道,着时间流逝,雨、污泵站的集水池底容易堆积淤泥,当淤泥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水泵的使用造成阻碍,影响泵站的正常工作,现有的清淤多采用人工清除的方式进行,需要工作人员下到集水池底进行清淤,使工作人员可能发生意外,造成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在清淤期间装置无法进行作业,导致效率的下降,另外现有的一些清淤装置清洁效果不够好,集水处的污泥清洁不够彻底,使得清淤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清淤多采用人工清除的方式进行,需要工作人员下到集水池底进行清淤,使工作人员可能发生意外,造成重大事故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集水罐,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所述集水罐的顶端固定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位于集水罐内部且延伸至下端,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抽水泵,两个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出水管;
两个所述集水罐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污泥管,所述污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有压滤机。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的顶端中心处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第一固定块的上端,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端焊接有升降杆,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开设有一滑动槽,所述升降杆位于滑动槽内部,所述升降杆的一端延伸至集水罐内部,所述升降杆位于集水罐内部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有环形水管,所述环形水管的外侧固定有多个喷头;
所述环形水管的上端固定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另一端均通过软管与冲刷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所述冲刷水泵均固定在一个蓄水池的一侧,所述冲刷水泵的输入端位于蓄水池的内部且延伸至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罐的底端形状为倒锥台形。
进一步地,所述压滤机与第二出水管之间连接有导出管,所述压滤机排出的液体通过导出管导入第二出水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与螺纹杆的连接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淤结构设计,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入到集水处进行清淤,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通过两个集水处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在清淤期间也能正常工作,使得工作效率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冲刷结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对集水处的内壁进行冲刷,使内壁上残留的污泥被刷冲掉,使得装置清淤效果更好。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水罐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集水罐;2、第一进水管;3、开关阀;4、第一出水管;5、抽水泵;6、第二出水管;7、防护盖;8、污泥管;9、污泥泵;10、压滤机;11、导出管;12、蓄水池;13、冲刷水泵;14、固定柱;15、电动机;16、滑动块;17、螺纹杆;18、第三进水管;19、环形水管;20、喷头;21、固定架;22、第一固定块;23、第二固定块;24、第二进水管;25、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2,第一进水管2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二进水管24,第二进水管24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集水罐1,集水罐1的底端形状为倒锥台形,便于污泥能够顺着倾斜面向中心处聚拢,使装置在抽取污泥时效果更好;
第二进水管24上均设置有开关阀3,集水罐1的顶端固定有防护盖7,防护盖7的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一出水管4,第一出水管4一端位于集水罐1内部且延伸至下端,第一出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抽水泵5,两个抽水泵5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出水管6;
两个集水罐1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污泥管8,污泥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泵9,污泥泵9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有压滤机10,压滤机10与第二出水管6之间连接有导出管11,压滤机10排出的液体通过导出管11导入第二出水管6内,便于压滤机10排出的液体进行导出;
防护盖7的顶端中心处固定有固定柱14,固定柱1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22与第二固定块23,第二固定块23位于第一固定块22的上端,第二固定块23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15,电动机15的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2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块22与螺纹杆17的连接端安装有轴承,螺纹杆17通过轴承与第一固定块22转动连接,便于螺纹杆17的转动;
螺纹杆17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6,滑动块16的一端焊接有升降杆25,固定柱14的内部开设有一滑动槽,升降杆25位于滑动槽内部,升降杆25的一端延伸至集水罐1内部,升降杆25位于集水罐1内部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21,固定架21的另一端固定有环形水管19,环形水管19的外侧固定有多个喷头20;
环形水管19的上端固定有第三进水管18,第三进水管18的另一端均通过软管与冲刷水泵13的输出端连接,两个冲刷水泵13均固定在一个蓄水池12的一侧,冲刷水泵13的输入端位于蓄水池12的内部且延伸至底端。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使用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管2与第二进水管24进入集水罐1内部,启动抽水泵5将集水罐1内部的污水通过第一出水管4导入第二出水管6内部,通过集水罐1底部倒锥台形对沉淀的污泥进行聚拢,当污泥达到需要清淤时,通过启动污泥泵9将集水罐1内部的沉淀的抽入压滤机10内部,在通过压滤机10对抽入的污泥进行压滤,使得液体与固体进行分离,在通过导出管11将压滤机10排出的液体进行导入第二出水管6内,工作人员只需对压滤机10排出的固体进行清理即可,另外通过两个集水处的设计,使得其中一个集水处在清淤期间,通过关闭开关阀3,使得污水进入另一个集水罐1内部,使得装置能够在清淤期间也能够继续工作,通过清淤结构设计,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入到集水处进行清淤,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通过两个集水处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在清淤期间也能正常工作,使得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清淤期间,通过启动冲刷水泵13将蓄水池12内部的水通过软管导入第三进水管18内部,在通过环形水管19与喷头20将水喷洒在集水罐1内部,在通过启动电动机15,使得电动机15带动螺纹杆17进行转动,使得螺纹杆17转动时,升降杆25能够跟随滑动块16进行升降,在通过升降杆25底端固定的固定架21,使得装置能够对集水罐1内部从上到下的进行冲刷,通过冲刷结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对集水处的内壁进行冲刷,使内壁上残留的污泥被刷冲掉,使得装置清淤效果更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二进水管(24),所述第二进水管(24)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集水罐(1),所述第二进水管(24)上均设置有开关阀(3),所述集水罐(1)的顶端固定有防护盖(7),所述防护盖(7)的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一出水管(4),所述第一出水管(4)一端位于集水罐(1)内部且延伸至下端,所述第一出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抽水泵(5),两个所述抽水泵(5)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出水管(6);
两个所述集水罐(1)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污泥管(8),所述污泥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泵(9),所述污泥泵(9)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有压滤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7)的顶端中心处固定有固定柱(14),所述固定柱(1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22)与第二固定块(23),所述第二固定块(23)位于第一固定块(22)的上端,所述第二固定块(23)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15),所述电动机(15)的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22)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7)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6),所述滑动块(16)的一端焊接有升降杆(25),所述固定柱(14)的内部开设有一滑动槽,所述升降杆(25)位于滑动槽内部,所述升降杆(25)的一端延伸至集水罐(1)内部,所述升降杆(25)位于集水罐(1)内部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21),所述固定架(21)的另一端固定有环形水管(19),所述环形水管(19)的外侧固定有多个喷头(20);
所述环形水管(19)的上端固定有第三进水管(18),所述第三进水管(18)的另一端均通过软管与冲刷水泵(13)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所述冲刷水泵(13)均固定在一个蓄水池(12)的一侧,所述冲刷水泵(13)的输入端位于蓄水池(12)的内部且延伸至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罐(1)的底端形状为倒锥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10)与第二出水管(6)之间连接有导出管(11),所述压滤机(10)排出的液体通过导出管(11)导入第二出水管(6)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2)与螺纹杆(17)的连接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螺纹杆(17)通过轴承与第一固定块(22)转动连接。
CN202021184192.3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Active CN213038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4192.3U CN213038560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4192.3U CN213038560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8560U true CN213038560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22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4192.3U Active CN213038560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8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95910U (zh)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213038560U (zh) 一种市政雨、污泵站用清淤装置
CN110180255A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2001543U (zh) 一种基于一体化预制泵站用排污循环系统
CN216766047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清淤装置
CN213741528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泵站
CN213038546U (zh)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CN112554273A (zh) 一种生态雨水收集系统及其搭建方法
CN214657662U (zh) 一种市政管道清淤装置
CN214940799U (zh)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CN214735063U (zh) 一种工厂用雨水清洁转化装置
CN212262475U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处理装置
CN215209688U (zh) 一种化成电解液临时中转装置
CN215105859U (zh) 一种雨水管网疏通机构
CN213270311U (zh) 一种泵站集水池的真空反冲洗结构
CN217679527U (zh) 一种市政排水排污管道
CN215137387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雨水过滤装置
CN217870728U (zh) 一种屋顶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0288617U (zh)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18713196U (zh) 一种地下室基坑降排水设备
CN212016853U (zh) 一种洗涤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槽底泥沙清除装置
CN220768368U (zh) 一种市政管道清淤装置
CN213014559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雨污排水管
CN211257585U (zh) 一种建筑屋顶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5562975U (zh) 雨水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