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8337U -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8337U
CN213038337U CN202021617137.9U CN202021617137U CN213038337U CN 213038337 U CN213038337 U CN 213038337U CN 202021617137 U CN202021617137 U CN 202021617137U CN 213038337 U CN213038337 U CN 213038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drainage channel
channel
energy dissip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71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荣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lip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lip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lip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lip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71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8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8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8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包括坝体和若干个设置于坝体内侧上部的水流通道,每个水流通道的端部均设有分水口,分水口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第二泄流通道位于第一泄流通道的下方,第一泄流通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泄流口,第二泄流通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泄流口,第一泄流通道与第二泄流通道的内壁均沿轴向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消能凸棱,消能凸棱的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交错固定有若干个消能缓冲带,第二泄流通道的最底部连接有辅助泄流通道,辅助泄流通道的末端连接有辅助泄流口,辅助泄流口的下端设有导流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水流在坝体内外充分消能,从而延长坝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山区性河流水力资源的逐步开发,我国水电工程建设事业发展进入了高潮阶段,尤其是在西部山区修建了大量的中小型水电站。水电厂主要依靠水力势能带动水轮机旋转,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能,天然河道中的水流一般属于缓流,单宽流量沿河宽方向的分布较为均匀。但当河道中修建了坝、闸等泄水建筑后,河道的流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泄水流流速大、水流能量大,对泄水建筑下游河床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这个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将在下游河床产生严重的冲刷、河道淤积,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流态,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大坝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人为地控制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的衔接与消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包括坝体和若干个设置于坝体内侧上部的水流通道,每个所述水流通道的端部均设有分水口,所述分水口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所述第二泄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泄流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一泄流通道沿水平方向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泄流通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泄流口,所述第二泄流通道的中部向下弯曲形成弧形,所述第二泄流通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泄流口,所述第一泄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泄流通道的内壁均沿轴向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消能凸棱,所述消能凸棱的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交错固定有若干个消能缓冲带,所述第二泄流通道的最底部连接有辅助泄流通道,所述辅助泄流通道的末端连接有辅助泄流口,所述辅助泄流口的下端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坝体下端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动杆,所述弧形活动杆的顶部铰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坝体的下端表面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分水口处设有流量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辅助泄流通道的内部设有截流闸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泄流通道、所述第二泄流通道和所述辅助泄流通道的内径均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坝体的底部一侧设有消能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只需打开流量调节阀,使分水口处的水流分别进入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通过在第一泄流通道与第二泄流通道的内壁设置沿轴向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消能凸棱,在消能凸棱的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有若干个消能缓冲带,一方面可以增强水流在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内部流动时摩擦消能,另一方面使得在其内部的水流对冲碰撞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消能效果,通过在第二泄流通道的底部设置辅助泄流通道,打开截流闸阀,可有效降低第二泄流通道的压力,便于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在辅助泄流口的下端设置导流机构和消能池,便于对辅助泄流口流出的水流进行引导,使其落水点距离坝体底部更远处,进而减少对坝体底部的侵蚀,从而延长坝体的使用寿命,整个水电站泄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的第一泄流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流通道;2、分水口;3、第一泄流通道;4、第二泄流通道;5、第一泄流口;6、第二泄流口;7、消能凸棱;8、消能缓冲带;9、辅助泄流通道;10、辅助泄流口;11、导流机构;12、套筒;13、缓冲弹簧;14、弧形活动杆;15、导流板;16、流量调节阀;17、截流闸阀;18、消能池;19、坝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包括坝体19和若干个设置于坝体19内侧上部的水流通道1,每个所述水流通道1的端部均设有分水口2,所述分水口2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3和第二泄流通道4,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位于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的下方,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沿水平方向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泄流口5,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中部向下弯曲形成弧形,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泄流口6,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与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内壁均沿轴向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消能凸棱7,所述消能凸棱7的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交错固定有若干个消能缓冲带8,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最底部连接有辅助泄流通道9,所述辅助泄流通道9的末端连接有辅助泄流口10,所述辅助泄流口10的下端设有导流机构11,所述导流机构11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坝体19下端的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动杆14,所述弧形活动杆14的顶部铰接有导流板15,所述导流板15的一端与所述坝体19的下端表面相铰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分水口2处设有流量调节阀16。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辅助泄流通道9的内部设有截流闸阀17。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和所述辅助泄流通道9的内径均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坝体19的底部一侧设有消能池1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在使用时,当需要进行泄流时,只需打开流量调节阀16,使分水口2处的水流分别进入第一泄流通道3和第二泄流通道4,通过在第一泄流通道3与第二泄流通道4的内壁设置沿轴向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消能凸棱7,在消能凸棱7的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有若干个消能缓冲带8,一方面可以增强水流在第一泄流通道3和第二泄流通道4内部流动时摩擦消能,另一方面使得在其内部的水流对冲碰撞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消能效果,通过在第二泄流通道4的底部设置辅助泄流通道9,打开截流闸阀17,可有效降低第二泄流通道4的压力,便于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在辅助泄流口10的下端设置导流机构11和消能池18,便于对辅助泄流口10流出的水流进行引导,使其落水点距离坝体19底部更远处,进而减少对坝体19底部的侵蚀,从而延长坝体19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包括坝体(19)和若干个设置于坝体(19)内侧上部的水流通道(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流通道(1)的端部均设有分水口(2),所述分水口(2)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3)和第二泄流通道(4),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位于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的下方,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沿水平方向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泄流口(5),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中部向下弯曲形成弧形,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泄流口(6),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与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内壁均沿轴向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消能凸棱(7),所述消能凸棱(7)的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交错固定有若干个消能缓冲带(8),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的最底部连接有辅助泄流通道(9),所述辅助泄流通道(9)的末端连接有辅助泄流口(10),所述辅助泄流口(10)的下端设有导流机构(11),所述导流机构(11)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坝体(19)下端的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动杆(14),所述弧形活动杆(14)的顶部铰接有导流板(15),所述导流板(15)的一端与所述坝体(19)的下端表面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口(2)处设有流量调节阀(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泄流通道(9)的内部设有截流闸阀(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流通道(3)、所述第二泄流通道(4)和所述辅助泄流通道(9)的内径均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9)的底部一侧设有消能池(18)。
CN202021617137.9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Active CN213038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7137.9U CN21303833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7137.9U CN21303833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8337U true CN213038337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7137.9U Active CN21303833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8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4891B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消能方法
CN112281770B (zh) 采用底孔与表孔联合泄洪消能的泄洪结构
CN103410130A (zh) 一种多用途隧洞布置结构
CN109098152B (zh) 一种阶梯溢流坝的防空化设施
CN204185835U (zh) 水电站明满流尾水系统
CN213038337U (zh) 一种水电站泄流装置
CN107663851B (zh) 一种防空化破坏曲型阶梯溢流坝
CN203741796U (zh) 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
CN211571646U (zh) 一种用于泄流消能洞的补气坎结构
CN202440787U (zh) 一种河道导流装置
CN203821344U (zh) 一种水电站正向进水冲沙排沙廊道结构
CN101538842B (zh) 异型突扩突跌掺气坎
CN205225560U (zh) 一种水车式水轮发电机的后上方引流式水车
CN110080182B (zh) 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及其布置方法
CN210827385U (zh) 泄洪排水渠道结构
CN113089600B (zh) 一种减小旋流洞出口流速的旋流泄洪洞
CN212896232U (zh) 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
CN201512774U (zh) 底孔泄洪消能结构
CN109083107B (zh) 一种利用水流向心力惯性挑流形成掺气空腔的掺气设施
CN112854145A (zh) 平板门后的水流掺气结构
US3693356A (en) Hydraulic turbine inlet configuration
CN210262967U (zh) 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
CN105386922A (zh) 一种水车式水轮发电机的后上方引流式水车
CN220953283U (zh) 电站尾水分流生态流量的高低坎结构
CN104499466A (zh) 一种变顶高尾水隧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