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4592U - 一种地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14592U CN213014592U CN202021181014.5U CN202021181014U CN213014592U CN 213014592 U CN213014592 U CN 213014592U CN 202021181014 U CN202021181014 U CN 202021181014U CN 213014592 U CN213014592 U CN 2130145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drain
- filter screen
- cover
- screen unit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一种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和滤网单元,地漏本体包括地漏座和盖设于地漏座上的地漏面盖;滤网单元设置于地漏本体内,地漏面盖上设有可观察区;滤网单元受其收集的污物的重力作用相对地漏本体沿垂直方向滑动;可观察区被配置为适于观察滤网单元相对地漏本体滑动的位置,以解决用户无法及时发现地漏内有污物堆积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
地漏,顾名思义就是要漏,但地漏只漏的单一功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对产品要求的提高,地漏不仅要下水快,最重要的还要能够防堵塞,否则,一旦堵塞,将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地漏,一般会带有滤网,以对流入地漏的水进行过滤,避免头发等污物堵塞排水孔;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地漏仍存在缺陷,具体缺陷如下:
虽然现有的地漏中具有滤网,可起到防堵塞的作用,但如果未定期清理,滤网上难免会有头发等污物堆积,导致地漏的排水流量减少或无法排水,用户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污物并清理,就会造成地漏排水不便,乃至浴室积水;比如,用户在淋浴时,才发现积水无法排出,用户就不得不去清理滤网,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用户的心情,还可能在清理滤网的过程中发生滑到、碰伤等意外;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地漏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地漏,以解决用户无法及时发现地漏内有污物堆积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漏(第一技术方案),包括地漏本体和滤网单元,地漏本体包括地漏座和盖设于地漏座上的地漏面盖;滤网单元设置于地漏本体内;地漏面盖上设有可观察区;滤网单元受其收集的污物的重力作用相对地漏本体沿垂直方向滑动;可观察区被配置为适于观察滤网单元相对地漏本体滑动的位置。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地漏本体与滤网单元间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向上顶抵滤网单元;滤网单元在其收集的污物重力大于弹性件的回复时向下滑动。
基于第二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地漏面盖设有开口向上的装配槽,装配槽形成可观察区,装配槽的槽底设有装配孔;滤网单元包括过滤部、连接部和止挡部;止挡部位于装配槽内;连接部一端与止挡部固接,另一端贯穿装配槽伸入地漏座中与过滤部固接;弹性件设置于装配槽槽底与止挡部之间。
基于第三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四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地漏面盖在装配槽开口处设有至少部分透明或半透明的槽盖;槽盖被配置为适于观察止挡部与槽盖之间的相对距离。
基于第四技术方案,还是设有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止挡部被配置为易于通过槽盖观察其与槽盖之间的距离。
基于第五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六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止挡部上表面的颜色与地漏面盖的颜色不同。
基于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七技术方案中,槽盖上设有标识,标识或槽盖上除标识处的其他部分两者之一设为透明或半透明,另一设为不透明。
基于第三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八技术方案,在第八技术方案中,过滤部呈网状,其边沿靠近地漏座的侧壁并朝向止挡部的方向弯曲。
基于第三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九技术方案,在第九技术方案中,弹性件为弹簧,并套设于连接部外。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第一技术方案通过在地漏面盖上设置可观察区,将滤网单元设置于地漏本体内,滤网单元在受到其上收集污物的重力作用会相对地漏本体沿垂直方向滑动,且将可观察区配置为适于观察滤网单元相对地漏本体滑动的位置的方式,使得用户能够从可观察区直观的看到滤网单元与地漏本体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距离,进而根据该相对距离来判断是否需要对滤网单元进行清洁。
2、第二技术方案通过在地漏本体与滤网单元间设置弹性件的方式,使得滤网单元下沉后能够在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实现该效果的原理为:由于弹性件在滤网单元未下沉前处于向上顶抵滤网单元的状态,因此滤网单元下沉后,弹性件因被挤压而产生回复力,进而作用于滤网单元使其复位。
3、第三技术方案通过在地漏面盖上开设装配槽的方式,以提供一种在地漏面盖上设置可观察区的具体方式,使得用户能够从该装配槽直观地看到滤网单元的升降情况,以及滤网单元与地漏座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距离;通过将滤网单元设置成由过滤部、连接部和止挡部依序固接而成,且弹性件设置于装配槽槽底与止挡部之间的方式,以提供一种滤网单元的和具体结构实现滤网单元能够在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
4、第四技术方案通过将地漏面盖在装配槽开口处设置至少部分透明或半透明的槽盖,且将槽盖设置成适于观察止挡部与槽盖之间相对距离的方式,以提供另一种通过观察止挡部与槽盖之间的方式来判断是否需要对过滤部进行清理,且该方案使得地漏以及地面整体看起来更加的美观。
5、第五技术方案通过将止挡部配置为易于通过槽盖观察止挡部与槽盖之间距离的方式,使得用户在通过槽盖观察止挡部与其的距离时能够更加清晰、直观。
6、第六技术方案通过将止挡部上表面的颜色与地漏面盖的颜色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以提供一种实施方式,使得用户在通过槽盖观察止挡部与其的距离时能够更加清晰、直观,避免了止挡部与地漏面盖的颜色过于接近而难以观察到滤网单元下沉的情况。
7、第七技术方案通过在槽盖上设置标识,且将标识或槽盖上除标识处的其他部分两者之一设为透明或半透明,另一设为不透明的方式,使得用户通过观察槽盖上是否有透光效果即可判断是否需要对过滤部进行清理;实现该技术效果的原理为:由于标识和槽盖上除标识处的其他部分两者之一为透明或半透明,另一设为不透明,因此当过滤部下沉时,止挡部与槽盖之间产生距离时,在光的折射作用下,地漏面盖上的透明部分会产生透光的效果,如此一来,用户则可通过观察地漏面盖上是否有透光效果的方式,判断是否需要对过滤部进行清理。
8、第八技术方案通过将过滤部设置成网状,且将其边沿设置成靠近地漏座的侧壁并朝止挡部方向弯曲的方式,使得过滤部上的污物能够更好地聚集在过滤部的中心位置,不易掉入地漏座中。
9、第九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佳设置成弹簧的方式,以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实现了弹性件带动滤网单元复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地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地漏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地漏在初始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滤网单元相对地漏本体滑动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地漏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地漏座1、排水孔11、地漏面盖2、过水孔21、连接套筒3、通孔31、槽盖4、槽盖本体41、标识411、槽盖延伸部42、顶盖5、顶盖本体51、顶盖延伸部52、滤网6、滤网本体61、滤网延伸部62、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漏,实施例一中的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弹性件和滤网单元;
地漏本体包括地漏座1和盖设于地漏座1上的地漏面盖2;地漏座1具有排水孔11;地漏面盖2上设有过水孔21和可观察区,可观察区由设于其上且开口向上的装配槽形成,装配槽的槽底设有装配孔;
在本实施例中,地漏面盖2下表面设有与其分体设置的连接套筒3,连接套筒3筒底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31,连接套筒3的内腔形成开口向上的装配槽,其筒底的通孔31形成装配孔;
滤网单元设置于地漏本体内,受其收集的污物的重力作用相对地漏本体沿垂直方向滑动;
滤网单元包括过滤部、连接部和止挡部;过滤部呈网状,其边沿靠近地漏座1的侧壁并朝向止挡部方向弯曲,该设置使得过滤部上的污物能够更好地聚集在过滤部的中心位置,不易掉入地漏座1中;止挡部位于装配槽内,连接部一端与止挡部固接,另一端贯穿装配槽伸入地漏座1中与过滤部固接;
地漏面盖2在装配槽开口处设有至少部分透明或半透明的槽盖4,槽盖4被配置为适于观察止挡部与槽盖4之间的相对距离;槽盖4上设有标识411,标识411或槽盖4上除标识411处的其他部分两者之一设为透明或半透明,另一设为不透明;止挡部被配置为易于通过槽盖4观察其与槽盖4之间的距离;止挡部上表面的颜色与地漏面盖2的颜色不同,以使得用户在通过槽盖4观察止挡部与其的距离时能够更加清晰、直观,避免止挡部与地漏面盖2的颜色过于接近而难以观察到滤网单元下沉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槽盖4盖设于地漏面盖2,其包括一体成型的槽盖本体41和槽盖延伸部42,槽盖延伸部42设于槽盖本体41下表面,槽盖延伸部42与连接套筒3的筒口处螺纹连接,以将连接套筒3固定于地漏面盖2下表面;槽盖本体41上设有透明标识411,槽盖本体41上处标识411处的其他部分不透明;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单元包括顶盖5和滤网6;顶盖5包括一体成型的顶盖本体51和顶盖延伸部52,顶盖延伸部52位于顶盖本体51下表面;滤网6的包括一体成型的滤网本体61和滤网延伸部62,滤网延伸部62位于滤网本体61上表面;顶盖延伸部52与滤网延伸部62螺纹连接,以共同形成连接部;顶盖本体51形成止挡部;滤网6本体61形成过滤部;
弹性件设于地漏本体与滤网单元之间;弹性件向上顶抵滤网单元,滤网单元在其收集的污物重力大于弹性件的回复力时向下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7,设置于装配槽槽底与止挡部之间,并套设在连接部外;
在具体装配时,将连接套筒3筒底的通孔31对准滤网延伸部62套设;
将弹簧7套设于滤网延伸部62,将顶盖延伸部52和滤网延伸部62螺纹连接,此时弹簧7两端分别抵靠于连接套筒3的筒底和顶盖本体51下表面;
将槽盖4盖设于地漏面盖2,并将槽盖延伸部42与连接套筒3的筒口螺纹连接;
最后,将连为一体的地漏面盖2和滤网单元装设于地漏座1的排水孔11处;
在实际使用时,各种液体及头发等杂质会沿地漏面盖2的过水孔21进入到排水孔11或滤网本体61;
如图4所示,当滤网单元收集的污物重力大于弹性件的回复力,且地漏未处于排水状态时,滤网单元相对地漏本体向下滑动;由于顶盖5和滤网6连为一体,因此在滤网6下沉的同时,会带动顶盖5与槽盖4分离,并压缩弹簧7;顶盖5与槽盖4分离后,二者之间会产生间隙,此时,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槽盖4上的透明标识411会产生透光的效果;如此一来,用户则可知晓此时需要对滤网6进行清理;
若要对滤网本体61进行清理,用户可将手指卡设于地漏面盖2的过水孔处21,以将地漏面盖2和滤网单元整体从地漏座1中取出,清理完毕后,再将整体放回地漏座1中;
如图3所示,当滤网本体61上无污物或污物较少时,顶盖本体51在弹簧7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并带动滤网本体61上移,此时顶盖本体51抵接于槽盖4的标识411处,槽盖4与顶盖本体51之间的间隙消除,此时槽盖4的标识411处不透光;如此一来,用户则可知晓此时不需要对滤网6本体61进行清理;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和滤网单元;
地漏本体包括地漏座1和盖设于地漏座1上的地漏面盖2;地漏座1具有排水孔11;地漏面盖2上设有过水孔21和可观察区,可观察区由设于其上且开口向上的装配槽形成,装配槽的槽底设有装配孔;滤网单元设置于地漏本体内,滤网单元受其收集的污物的重力作用相对地漏本体沿垂直方向滑动;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的地漏面盖2的中心位置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槽,以构成装配槽,该凹槽的槽底设有通孔,以构成装配槽槽底的通孔31,该凹槽与地漏面盖2一体成型,且在实施例二中,地漏面盖2在装配槽的开口处未设置槽盖4,而是通过观察止挡部与地漏面盖2之间高度差的方式判断是否需要对滤网单元进行清理;此外,由于地漏本体与滤网单元之间未设置弹性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滤网单元相对地漏本体沿垂直方向下滑后,用户需手动将滤网单元进行复位;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漏,有效解决了用户无法及时发现地漏内有污物堆积的问题。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和滤网单元,所述地漏本体包括地漏座和盖设于地漏座上的地漏面盖;所述滤网单元设置于地漏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面盖上设有可观察区;所述滤网单元受其收集的污物的重力作用相对地漏本体沿垂直方向滑动;所述可观察区被配置为适于观察所述滤网单元相对地漏本体滑动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与滤网单元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向上顶抵所述滤网单元;所述滤网单元在其收集的污物重力大于弹性件的回复力时向下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面盖设有开口向上的装配槽,装配槽形成可观察区,装配槽的槽底设有装配孔;所述滤网单元包括过滤部、连接部和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装配槽内;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止挡部固接,另一端贯穿装配槽伸入地漏座中与过滤部固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装配槽槽底与止挡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面盖在所述装配槽开口处设有至少部分透明或半透明的槽盖;所述槽盖被配置为适于观察所述止挡部与槽盖之间的相对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被配置为易于通过所述槽盖观察其与槽盖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上表面的颜色与所述地漏面盖的颜色不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上设有标识,所述标识或槽盖上除标识处的其他部分两者之一设为透明或半透明,另一设为不透明。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呈网状,其边沿靠近所述地漏座的侧壁并朝向所述止挡部的方向弯曲。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81014.5U CN213014592U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一种地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81014.5U CN213014592U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一种地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14592U true CN213014592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9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81014.5U Active CN213014592U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一种地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14592U (zh) |
-
2020
- 2020-06-23 CN CN202021181014.5U patent/CN2130145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06715Y (zh) | 节水洗脸盆 | |
CN213014592U (zh) | 一种地漏 | |
CN102334969A (zh) | 鞋底清洁门垫 | |
KR101728223B1 (ko) | 세면대용 배수구 개폐장치 | |
US6217244B1 (en) | Sponge mop with a cleaning tank attached thereto | |
CN114305248A (zh) | 一种洗地机的储污装置 | |
CN211212462U (zh) | 一种具有防溢水结构的水杯 | |
CN112869684A (zh) | 一种具有易清洁过滤系统的洗碗机 | |
CN218011325U (zh) | 内胆滤网、内胆组件和清洗机 | |
CN209163007U (zh) | 一种排水管的防水地漏结构 | |
CN216238878U (zh) | 一种建筑设计室内防湿滑自排水地漏结构 | |
CN213820867U (zh) | 一种便于清洗的冲泡茶杯 | |
CN215022126U (zh) | 一种眼科用清洗装置 | |
CN217267957U (zh) | 一种集发防臭地漏 | |
CN220247098U (zh) | 一种防水溢出的洗手盆 | |
CN217949245U (zh) | 一种沥水塞 | |
CN220725319U (zh) | 一种地漏结构 | |
CN218597316U (zh) | 一种截污井 | |
CN209770274U (zh) | 一种护栏清洗拖把 | |
CN100589747C (zh) | 一种拖把清洗器 | |
JP2006169864A (ja) | 排水口構造 | |
CN221052763U (zh) | 一种厨房水池过滤网塞 | |
KR102000223B1 (ko) | 우산용 빗물 받이 캡 | |
CN213114853U (zh) | 一种生活废水回收装置 | |
CN210094888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式雨伞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