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188U -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7188U
CN213007188U CN202020411539.7U CN202020411539U CN213007188U CN 213007188 U CN213007188 U CN 213007188U CN 202020411539 U CN202020411539 U CN 202020411539U CN 213007188 U CN213007188 U CN 213007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lling
stopping
rib
limit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15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ny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ny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ny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ny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115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7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7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7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止落部和第一限位部,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止落部和第二限位部,该第一壳体在完全打开位置、止落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壳体在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限位配合以使第一壳体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配合以使第一壳体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分离、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分离。限位机构和止落机构均设置在第一机壳的转臂和第二机壳的让位槽内,无需额外的限位部件或止落部件,且零部件少,装配也极其方便,在追求小巧化、简单化的当今,该种机壳结构更受消费者青睐。

Description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尤其是打印机机壳的止落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壳,尤其是热敏打印机的机壳,其上壳体在出纸口处有撕纸刀,其上壳体打开时为了防止上壳体意外落下而使撕纸刀割伤使用者的手,一般会设计止落结构。该止落结构固定于下壳体,包括止转支架、止转滑块和弹簧,止转支架上有两根支撑轴,相应的,止转滑块有两处开槽,相当于滑轨,止转滑块的开槽套入止转支架的支撑轴中,这样止转滑块的滑轨就可以在止转支架的支撑轴上滑动,弹簧装于止转滑块的开槽与止转支架的支撑轴之间,起到复位作用。止转滑块有一处拨动手柄和一处卡勾,拨动手柄通过下壳体的开槽伸出,方便使用者从外面触压。上壳体上设置有筋条与该止落结构相配合。其工作原理为:上壳体打开后,上壳体的筋条触碰到止转滑块的卡勾,并推动止转滑块在止转支架上滑动,同时压缩弹簧,当筋条转过卡勾后,止转滑块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卡勾复位挡住筋条往回旋转的路径,防止上壳体下落,继续旋转靠后侧槽阻挡上壳体止转;合盖时,用手沿止转滑块滑动方向触压止转滑动的拨动手柄,止转滑块滑动平移,压缩弹簧,当止转滑块移动到一定距离时卡勾与筋条脱开,止转滑块复位,上壳体继续下落并合盖。
该止落结构使用的零部件较多,装配上显得比较复杂,无论是物料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没有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壳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机壳结构,其包括相铰接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止落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止落部和第二限位部,该第一壳体在完全打开位置、止落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壳体在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限位配合以使第一壳体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配合以使第一壳体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分离、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分离。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转臂,所述第一止落部和第一限位部均设置在转臂上;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具有开口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处设有所述第二止落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转臂始终伸入让位槽内。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筋条,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筋条,当第一壳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底面;当第一壳体处于止落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底面或者第一限位筋条与第二限位筋条相分离;当第一壳体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与第二限位筋条相分离。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止落部包括第一止落筋条,所述第二止落部包括止落突起,该止落突起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入面和导出面,所述导出面与第二限位筋条之间形成止落空间,所述第一止落筋条沿着导入面滑入至止落空间直至第一限位筋条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底面时第一壳体达到完全打开的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筋条抵靠在所述导出面上以避免第一壳体意外掉落;且第一止落筋条受到外力时可沿着导出面滑出止落空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限位筋条和第一止落筋条均沿着转臂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筋条沿着让位槽开口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让位槽开口处朝其深度方向设有第二止落筋条,所述止落突起设置在该第二止落筋条上。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让位槽内还设有用于加强第二止落筋条强度的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一端与第二止落筋条相连、另一端朝着背向止落突起的方向延伸。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当第一壳体位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的打开角度α大于或等于第一壳体位于止落位置时的打开角度β。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转臂还设有具有贯穿孔的转轴,所述让位槽还设有轴孔,另设有中心轴,该中心轴转动装接在轴孔与贯穿孔内,通过该中心轴与贯穿孔和轴孔的转动配合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铰接连接在一起。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转臂后端与第一壳体相固接,所述转轴位于转臂后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止落部均位于转臂前端;所述轴孔位于让位槽后端,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二止落部均位于让位槽前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应用了所述的机壳结构。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止落部均设置在转臂,第二限位部和第二止落部均设置在让位槽,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转臂与让位槽的转动配合实现铰接连接,也即,对第一壳体的最大打开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以及对第一壳体进行意外掉落进行止落的止落机构(包括第一止落部和第二止落部)均设置在转臂和让位槽内,无需额外的限位部件或止落部件,且零部件少,装配也极其方便,无论在物料成本上还是人工成本上都极具有优势,在追求小巧化、简单化的当今,该种机壳结构更受消费者青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第一壳体处于关闭位置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第一壳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绘示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分离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5绘示了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绘示了第一壳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绘示了第一壳体处于止落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8绘示了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9绘示了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10绘示了让位槽的仰视图。
图11绘示了导入面与导出面各自与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图12绘示了转臂的结构图。
图13绘示了转臂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13,机壳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机壳结构,其包括相铰接连接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可以分别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也可以分别为左壳体和右壳体,不以此为限。
所述第一壳体100设有第一止落部和第一限位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0设有转臂110,所述第一止落部和第一限位部均设置在转臂110上。如图4所示,转臂110正面呈圆弧形且个数设有两个且间隔布置在第一壳体100底面,每一转臂110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和一个第一止落部,其中该第一止落部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之间。根据需要,转臂110 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不等,且转臂110也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00的侧面,不以此为限;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止落部的个数也可均为一个、两个、三个不等,且第一止落部与第一限位部也可间隔一段距离布置,或者相邻两个第一止落部之间设置一个第一限位部,具体结构以实际需要为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筋条120,所述第一止落部包括第一止落筋条1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筋条120和第一止落筋条130均沿着转臂110 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限位筋条120和第一止落筋条130的运动轨迹均始终位于第二壳体的让位槽内。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筋条120为方形,第一止落筋条 130呈长条状。第一限位筋条120和第一止落筋条130的形状不以此为限,第一限位筋条120和第一止落筋条130也可以是三角形、梯形不等。
本实施例中,从转臂110的长度方向看,第一限位筋条120长于第一止落筋条130,第一止落筋条130将两个第一限位筋条120的尾端连接起来。当然,从转臂110的长度方向看,也可以做成,第一止落筋条130长于第一限位筋条 120;也可以做成,第一限位筋条120和第一止落筋条130错位,第一止落筋条 130可以相对第一限位筋条120往下错位,如图13;也可以将第一止落筋条130 相对第一限位筋条120往上错位,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臂110还设有用于增加第一限位筋条120之强度的第一加强筋140。该第一加强筋140的个数设有两个且与两个第一限位筋条120一一对应,两个第一加强筋140均沿着转臂110的弧形面向上延伸。视结构具体情况,也可以不需要第一加强筋140,但最优方案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其个数也不限于两个。同时,第一止落筋条130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最优方案也需要加强筋且个数不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臂110还设有具有贯穿孔的转轴111。如图5所示,所述转臂110后端与第一壳体100相固接,所述转轴111位于转臂110后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止落部均位于转臂110前端。如图12所示,所述转臂110 还设有用于走线的空腔112,且该转臂110底面完全开口且其中一侧面部分开口 113,当第一壳体10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二壳体的让位槽槽壁能遮挡转臂110 侧面之部分开口113。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转臂110分成转臂侧板和转臂本体两个部件进行卡接配合,本设计中的转臂110为一体式结构,既为了走线在其侧面留有部分开口113,同时利用让位槽槽壁遮挡住该部分开口113保证了外形的美观。且,在第一止落筋条130挤压第二壳体的止落突起时该侧面设置的部分开口113还可使得转臂110更容易进行形变。
所述第二壳体200设有第二止落部和第二限位部,该第一壳体100在完全打开位置、止落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当第一壳体100在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限位配合以使第一壳体100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100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配合以使第一壳体100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100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分离、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200设有具有开口的让位槽210,所述让位槽 210处设有所述第二止落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转臂110始终伸入让位槽210内。当第一壳体10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或止落位置时该转臂110大部分露在让位槽 210外,如图6所示;当第一壳体100处于关闭位置时转臂110大部分伸入让位槽210内,如图1所示。如图5所示,该让位槽开口211位于第二壳体200之顶端面,根据需要,该让位槽开口211也可开设在第二壳体200之侧面,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筋条220,当第一壳体 10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120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220底面以进行限位配合,也即,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限位配合以限制第一壳体100的最大打开角度;当第一壳体100处于止落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120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220底面或者第一限位筋条120与第二限位筋条220相分离;当第一壳体100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120与第二限位筋条220 相分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述第二止落部包括止落突起230,该止落突起230 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入面232和导出面231,所述导出面231与第二限位筋条220 之间形成止落空间240,所述第一止落筋条130沿着导入面232滑入至止落空间 240直至第一限位筋条120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220底面时第一壳体100达到完全打开的位置;当第一壳体100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筋条130抵靠在所述导出面231上以避免第一壳体100意外掉落;且第一止落筋条130受到外力时可沿着导出面231滑出止落空间240,第一止落筋条130沿着导出面231滑出止落空间240直至转臂110大部分伸入让位槽210内时第一壳体100位于关闭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落筋条130沿着导入面232滑入至止落空间 240的过程中该第一止落筋条130会挤压止落突起230,由于止落突出230呈硬质体,可通过转臂110自身的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止落筋条130挤入止落空间240 内;同理,第一止落筋条130沿着导出面231滑出止落空间240的过程中该第一止落筋条130也会挤压止落突起230,可通过转臂110自身的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止落筋条130挤出止落空间240。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100位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的打开角度α大于或等于第一壳体100位于止落位置时的打开角度β。如图8和图9所示,角度α略大于角度β,此时,当第一壳体10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120顶面抵靠第二限位筋条220底面,但,第一止落筋条130未与导出面231相接触;当第一壳体100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筋条130抵靠在导出面231上,但,第一限位筋条120与第二限位筋条220相分离。而当角度α等于角度β时,第一壳体10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和处于止落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120与第二限位筋条220的配合状态、第一止落筋条130与导出面231的配合状态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筋条220沿着让位槽开口211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让位槽开口211处朝其深度方向设有第二止落筋条250,所述止落突起230 设置在该第二止落筋条250上。如图10所示,所述止落突起230之宽度H2取值为3毫米。根据需要,H2取值可大于3毫米,也可小于3毫米,不以此为限,如让位槽210宽度较宽、转臂110尺寸较大时,H2取值可适当大一些。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筋条220与第二止落筋条250相垂直布置,所述止落突起230朝向让位槽210之中心,即装配后是朝向第一壳体100的第一止落筋130,所述导出面231靠近让位槽开口211,所述导入面232 远离让位槽开口211。第二限位筋条220与第二止落筋条250不限于垂直布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第一壳体10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120顶面与第二限位筋条220底面相重合的宽度H1大于等于2毫米,以避免使用者大力旋转第一壳体时第一限位筋条从第二限位筋条底面脱出或断裂。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让位槽210内还设有用于加强第二止落筋条250强度的第二加强筋260,该第二加强筋260沿着让位槽210深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二止落筋条250相垂直。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导出面231与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夹角θ大于等于45度,既可以保证该导出面231能在第一壳体100意外掉落时对第一止落筋条130进行支撑,又保证使用者无需用太大的力量便能使第一止落筋条130从导出面231滑出。最好,所述导出面231与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夹角θ在45-60度之间,使得导出面的止落及滑出效果最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导入面232与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夹角r在0-90度之间。在该范围内,夹角r的角度越大越好,第一止落筋条130 越容易从导入面232滑入至止落空间240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转臂110与让位槽210之间的转动配合以将第一壳体100 与第二壳体200铰接连接。所述让位槽210还设有轴孔212,另设有中心轴(图中未示出),该中心轴转动装接在轴孔212与转轴111的贯穿孔内,通过该中心轴与贯穿孔和轴孔212的转动配合以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铰接连接在一起。如图5所示,所述轴孔212位于让位槽210后端,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二止落部均位于让位槽210前端。
该机壳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8所示,当第一壳体10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120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220底面以对第一壳体100的最大打开角度α进行限位;当第一壳体100意外掉落时,第一壳体100会向下转动一定角度,直至第一止落筋条130抵靠在导出面231上,此时第一壳体100在第一止落筋条130与导出面231的配合下保持在止落位置不掉落;当需要将第一壳体100关闭时也即需要将第一壳体100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只需对第一壳体100施加一下压的压力以使第一止落筋条130沿着导出面231滑动并挤压止落突起230,在挤压过程中转臂110会进行弹性形变,直至第一止落筋条130从止落空间240内挤出、且转臂110大部分伸入让位槽210内,便完成了第一壳体100的关闭。反之,为开盖过程。
该机壳结构零部件少,装配也极其方便,无论在物料成本上还是人工成本上都极具有优势,在追求小巧化、简单化的当今,该种机壳结构更受消费者青睐,尤其适用于打印机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壳结构,其包括相铰接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止落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止落部和第二限位部,该第一壳体在完全打开位置、止落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壳体在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限位配合以使第一壳体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配合以使第一壳体保持在该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分离、第一止落部与第二止落部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转臂,所述第一止落部和第一限位部均设置在转臂上;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具有开口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处设有所述第二止落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转臂始终伸入让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筋条,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筋条,当第一壳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底面;当第一壳体处于止落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底面或者第一限位筋条与第二限位筋条相分离;当第一壳体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筋条与第二限位筋条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落部包括第一止落筋条,所述第二止落部包括止落突起,该止落突起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入面和导出面,所述导出面与第二限位筋条之间形成止落空间,所述第一止落筋条沿着导入面滑入至止落空间直至第一限位筋条顶面抵靠在第二限位筋条底面时第一壳体达到完全打开的位置;当第一壳体位于止落位置时第一止落筋条抵靠在所述导出面上以避免第一壳体意外掉落;且第一止落筋条受到外力时可沿着导出面滑出止落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条和第一止落筋条均沿着转臂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筋条沿着让位槽开口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让位槽开口处朝其深度方向设有第二止落筋条,所述止落突起设置在该第二止落筋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内还设有用于加强第二止落筋条强度的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一端与第二止落筋条相连、另一端朝着背向止落突起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第一壳体位于完全打开位置时的打开角度α大于或等于第一壳体位于止落位置时的打开角度β。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还设有具有贯穿孔的转轴,所述让位槽还设有轴孔,另设有中心轴,该中心轴转动装接在轴孔与贯穿孔内,通过该中心轴与贯穿孔和轴孔的转动配合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铰接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后端与第一壳体相固接,所述转轴位于转臂后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止落部均位于转臂前端;所述轴孔位于让位槽后端,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二止落部均位于让位槽前端。
10.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打印机应用了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壳结构。
CN202020411539.7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Active CN213007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1539.7U CN21300718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1539.7U CN21300718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7188U true CN213007188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4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1539.7U Active CN21300718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7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07188U (zh) 一种机壳结构及打印机
CN111439488A (zh) 一种保温箱
CN219316699U (zh) 扶手箱盖及中控台扶手箱
CN211795340U (zh) 一种抽屉弹出结构
CN214548995U (zh) 一种新型双门联动的烹饪装置
US6033140A (en) Lipstick structure
CN114273530A (zh) 模具限位装置
CN211081376U (zh) 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
CN211363978U (zh) 一种斜上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
CN210101064U (zh) 一种隐藏式开盖票据打印机
CN106724867B (zh) 一种开盖结构和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CN214888790U (zh) 换挡手柄球总成
CN207101142U (zh) 一种开盖结构和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CN214548996U (zh) 一种双门联动的烹饪装置
CN211363980U (zh) 一种纵向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
CN209869747U (zh) 一种打印机
CN217239362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状态指示件及操作机构
CN21713758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2716266U (zh) 一种可分离式合页以及摩托车边箱
CN215127353U (zh) 咖啡机
CN210011707U (zh) 拉线装置以及车辆
CN220494807U (zh) 盖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519421U (zh) 开盖锁止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便携式打印机
CN221096111U (zh) 一种可以旋转开门的冰箱助力把手
CN220873904U (zh) 一种具有转动盖板的充电口壳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61000 room 305A, Aung Yip house, Pioneer Park,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nyi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61000 room 305A, Aung Yip house, Pioneer Park,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N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