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0502U -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0502U
CN212980502U CN202021583156.4U CN202021583156U CN212980502U CN 212980502 U CN212980502 U CN 212980502U CN 202021583156 U CN202021583156 U CN 202021583156U CN 212980502 U CN212980502 U CN 212980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ion
pipe
life jacket
hole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31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彝
何祖岚
周雪
张艺方
张蓉丹
张燕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chang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chang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chang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chang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15831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0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0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0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所述救生衣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救生衣本体内部形成充气腔,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装满压缩气体的充气瓶,所述充气瓶通过连接气管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充气瓶与充气腔之间通断的阀门;所述救生衣本体外部设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包括子扣和与子扣配合的母扣。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衣在充气时双向充气,能快速高效的使气体填满充气腔,且避免一端充气快另一端充气满带来的救生衣本提浮力不平衡问题。溺水者救起后,解开救生衣本时需要解开子扣和母扣,子扣和母扣解开时,充气腔分别由通气管和通气孔与外界连通,进而避免了专门设置排气阀。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溺水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背景技术
目前各游泳馆(场所)救生方式主要为由救生员负责监视水面,发现溺水事件。而救生员发现溺水事件、确认溺水位置、最后到达救援现场需要一定时间,这就对溺水人员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溺水人员可能不能及时得到救援。而未防止溺水游泳的人会穿着救生衣游泳,但是由于救生衣浮力大,因此穿救生衣游泳不能进行潜水等训练,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若不穿救生衣,出现溺水时,溺水者不能自救,大大增加了溺亡事故;同时现有的充气救生衣为单向充气,充气效率低,充满救生衣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增加了溺亡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在充气时双向充气,能快速高效的使气体填满充气腔,且避免一端充气快另一端充气满带来的救生衣本提浮力不平衡问题。溺水者救起后,解开救生衣本时需要解开子扣和母扣,子扣和母扣解开时,充气腔分别由通气管和通气孔与外界连通,进而避免专门设置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所述救生衣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救生衣本体内部形成充气腔,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装满压缩气体的充气瓶,所述充气瓶通过连接气管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充气瓶与充气腔之间通断的阀门;
所述救生衣本体外部设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包括子扣和与子扣配合的母扣,所述子扣和母扣的尾部均设置在所述充气腔内,所述子扣上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朝子扣的尾部延伸至伸入充气腔内,所述母扣的尾部设有与所述通气管匹配的通气孔;
所述连接气管在充气腔内的一端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分气管,所述分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连通,另一端自由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气管远离子扣尾部的一端呈圆台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气管远离子扣尾部的一端设有圆台形的密封罩。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门包括通断柱、复位弹簧和两端封闭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供连接气管通过的连接孔,所述套管的圆周壁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供通断柱上下滑动的滑动孔,所述通断柱通过滑动孔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所述通断柱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过管孔,所述连接气管依次穿过连接孔和过管孔;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通断柱外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断柱和套管固定连接;所述通断柱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套管外部,所述通断柱的一端沿其径向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设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外部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接柱和卡接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柱的一端延伸至卡接孔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接柱延伸至卡接孔外部的一端为半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衣在充气时双向充气,能快速高效的使气体填满充气腔,且避免一端充气快另一端充气满带来的救生衣本提浮力不平衡问题。溺水者救起后,解开救生衣本时需要解开子扣和母扣,子扣和母扣解开时,充气腔分别由通气管和通气孔与外界连通,进而避免了专门设置排气阀。
2)通气管远离子扣尾部的一端设有圆台形的密封罩。当通气管插入通气孔时,密封罩贴紧在母扣端面,进而将通气孔外部和通气管之间进行密封,有效保证了二者的密封。
3)设置的阀门结构简单,易加工,且打开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口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救生衣本体;2、充气瓶;3、阀门;4、连接扣;5、子扣;6、母扣;7、通气管;8、通气孔;9、分气管;10、密封罩;11、通断柱;12、连接孔;13、滑动孔;14、过管孔;15、复位弹簧;16、套管;17、卡接孔;18、卡接柱;19、连接弹簧;20、连接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1,所述救生衣本体1为双层结构,所述救生衣本体1内部形成充气腔,所述救生衣本体1上设有装满压缩气体的充气瓶2,所述充气瓶2通过连接气管20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气管20上设有用于控制充气瓶2与充气腔之间通断的阀门3;
所述救生衣本体1外部设有连接扣4,所述连接扣4包括子扣5和与子扣5配合的母扣6,所述子扣5和母扣6的尾部均设置在所述充气腔内(子扣5、母扣6与救生衣本体1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子扣5上设有通气管7,所述通气管7的一端朝子扣5的尾部延伸至伸入充气腔内,所述母扣的尾部设有与所述通气管7匹配的通气孔8;
所述连接气管20在充气腔内的一端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分气管9,所述分气管9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7连通,另一端自由设置。
工作原理:游泳者正常穿戴时不影响其游泳和潜水。当出现溺水时,溺水者迅速打开阀门3,阀门3打开后充气瓶2与充气腔连通,充气瓶2内的压缩气体经气管进入分气管9,之后分为两路快速对救生衣本体1进行充气。其中一路由分气管9径通气管7进入另一端的充气腔,从而进行两端充气。充气时双向充气,能快速高效的使气体填满充气腔,且避免一端充气快另一端充气满带来的救生衣本提浮力不平衡问题。溺水者救起后,解开救生衣本时需要解开子扣5和母扣6,子扣5和母扣6解开时,充气腔分别由通气管7和通气孔8与外界连通,进而避免了专门设置排气阀,简化了救生衣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衣在充气时双向充气,能快速高效的使气体填满充气腔,且避免一端充气快另一端充气满带来的救生衣本提浮力不平衡问题。溺水者救起后,解开救生衣本时需要解开子扣5和母扣6,子扣5和母扣6解开时,充气腔分别由通气管7和通气孔8与外界连通,进而避免了专门设置排气阀。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通气管7远离子扣5尾部的一端呈圆台形。通气孔8同样设置为圆台形,如此设置可保证连接时通气孔8与通气管7外壁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通气管7远离子扣5尾部的一端设有圆台形的密封罩10。当通气管7插入通气孔8时,密封罩10贴紧在母扣6端面,进而将通气孔8外部和通气管7之间进行密封,有效保证了二者的密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阀门3包括通断柱11、复位弹簧15和两端封闭的套管16,所述套管16的两端分别设有供连接气管20通过的连接孔12,所述套管16的圆周壁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供通断柱11上下滑动的滑动孔13,所述通断柱11通过滑动孔13与所述套管16滑动连接,所述通断柱11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12对应的过管孔14,所述连接气管20依次穿过连接孔12和过管孔14;
所述复位弹簧15套设在所述通断柱11外部,所述复位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断柱11和套管16固定连接;所述通断柱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套管16外部,所述通断柱11的一端沿其径向设有卡接孔17,所述卡接孔17内设有卡接柱18,所述卡接柱18外部设有连接弹簧19,所述连接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接柱18和卡接孔17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柱18的一端延伸至卡接孔17外部。其中卡接孔17深度大于卡接柱18长度。
其中连接气管20为橡胶管。
阀门3关闭状态为:连接孔12与过管孔14上下错位,此时连接气管20呈“Z”字形,进而不能被连通。当出现溺水时,溺水者按下卡接柱18,卡接柱18收入卡接孔17内,此时通断柱11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沿滑动孔13轴向运动,进而使连接孔12和过管孔14同轴,连接气管20被连通,进而可以放出充气瓶2内的压缩气体。如此设置,阀门3结构简单,易加工,且打开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接柱18延伸至卡接孔17外部的一端为半球形。如此设置可避免卡接柱18与滑动孔13发生干涉,影响通断柱11的滑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衣本体,所述救生衣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救生衣本体内部形成充气腔,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装满压缩气体的充气瓶,所述充气瓶通过连接气管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充气瓶与充气腔之间通断的阀门;
所述救生衣本体外部设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包括子扣和与子扣配合的母扣,所述子扣和母扣的尾部均设置在所述充气腔内,所述子扣上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朝子扣的尾部延伸至伸入充气腔内,所述母扣的尾部设有与所述通气管匹配的通气孔;
所述连接气管在充气腔内的一端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分气管,所述分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连通,另一端自由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远离子扣尾部的一端呈圆台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远离子扣尾部的一端设有圆台形的密封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包括通断柱、复位弹簧和两端封闭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供连接气管通过的连接孔,所述套管的圆周壁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供通断柱上下滑动的滑动孔,所述通断柱通过滑动孔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所述通断柱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过管孔,所述连接气管依次穿过连接孔和过管孔;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通断柱外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断柱和套管固定连接;所述通断柱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套管外部,所述通断柱的一端沿其径向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设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外部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接柱和卡接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柱的一端延伸至卡接孔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柱延伸至卡接孔外部的一端为半球形。
CN202021583156.4U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Active CN212980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3156.4U CN21298050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3156.4U CN21298050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0502U true CN212980502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3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3156.4U Active CN21298050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0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5440B (zh) 一种防溺水救生器
CN202728516U (zh) 自动、手动两用气胀救生筏
CN106043626A (zh) 一种水险救生弹及其投掷装置
CN201816734U (zh) 大覆盖面远投式救生圈
KR20110135569A (ko) 팽창전개식 구조튜브
CN212980502U (zh) 一种双向快速充气的救生衣
CN209126940U (zh) 一种带有双层防护功能的新型救生衣
CN201799018U (zh) 背负式紧急救生装置
CN207450195U (zh) 一种多功能水上救援机器人
CN212828998U (zh) 一种可防溺水的救生颈圈
CN105109645A (zh) 自充气防溺水游泳圈
CN210284559U (zh) 一种具有快速充气功能的救生腰包
CN211969703U (zh) 一种用于船舶的便捷式救生装置
CN208048056U (zh) 一种救生防水雨裤
CN2628416Y (zh) 自动充气式便携救生圈
CN103661851B (zh) 一种可佩戴式快速即时充气的救生圈
CN215399265U (zh) 用于潜水呼吸器的可提供多种充气方式的双气囊浮力背心
CN108502125A (zh) 自动充气式多气囊游泳救生衣
CN209426994U (zh) 一种水下定时自动充气救生装置
CN205524888U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08498759U (zh) 开放式气胀救生筏
CN113401319A (zh) 一种智能穿戴防溺水设备组装装置
CN108308745A (zh) 一种救生防水雨裤
CN220640199U (zh) 开关控制的充气系统及防溺水自救装置
CN215323223U (zh) 一种可救生泳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