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73197U - 一种肢体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肢体固定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73197U CN212973197U CN202022072946.2U CN202022072946U CN212973197U CN 212973197 U CN212973197 U CN 212973197U CN 202022072946 U CN202022072946 U CN 202022072946U CN 212973197 U CN212973197 U CN 2129731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rapping layer
- interface
- outer wrapping
- power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固定器,包括有:用于包裹肢体躯干的外裹层,外裹层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温度的控制调节包裹物与躯干相匹配的形状,外裹层呈筒形或片形的网状结构,便于躯干的伸入、包裹和脱离,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通风,便于观察;外裹层中设有发热丝,发热丝与通电接口连接,通电接口与电源连接,实现内部自发热进行加热调整;所述外裹层网状结构其对应人体的骨性标志为第一网孔,第一网孔的孔径大于网状结构其余第二网孔的孔径,避免弯曲对第一网孔造成的形变或挤压,影响皮肤的观察与正常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代谢。本实用新型具有疏水性强,可清洁,便于对皮肤的观察和通风,穿衣不受限,加热调整形状便捷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固定器。
背景技术
人体四肢或颈椎骨折、韧带肌肉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或者关节手术后康复,均需要合理等治疗手段或康复方案等。传统的治疗和康复等方案有石膏固定、夹板固定、高分子绷带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具固定、内植入物固定等系列方法。
在传统石膏治疗和康复等过程中,患者石膏固定后,需要进行观察和随访等,很难及时发现血管和神经压迫医源性不可逆等损伤,而且由于受伤部位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软组织水肿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更换石膏,在更换石膏过程中易出现骨折再次移位的风险。石膏固定过程中,由于石膏透气性差,且石膏固定过程中不可冲凉沐浴,皮肤的代谢无法正常清理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瘙痒症状。传统夹板治疗、高分子绷带固定也是同理。
在使用金属外固定支架时,需要每日医学专业护理;外固定支架治疗过程难以沐浴,而且日常穿衣受限;若发生金属外固定支架治疗金属骨针松动或断裂,会出现医源性神经和血管损伤风险等。在使用内固定植入物器械时,需要进行麻醉,受到手术场地、昂贵的内植入物器械、植入物失效等情况的影响。
人体是有着非常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给机体创造良好的环境时,人体的骨折愈合,韧带损伤的自我修复,部分手术后制动康复治疗均可以达成良好的效果,在没有关节面以及骺板骺线闭合型损伤,以传统石膏夹板技术即可治疗和康复。
鉴于传统石膏夹板固定,高分子绷带固定,活动外固定支具,金属外固定支架,植入物手术治疗等系列还存在着缺陷,如包裹的躯干不通风透气;在能接受基础清洁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清洁;无法实时观察包裹时内部躯干的情况,容易影响皮肤代谢;日常穿衣受限;固定或更换固定物过程中对躯干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因此,亟需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躯干固定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肢体固定器,具有疏水性强,可清洁,便于对皮肤的观察和通风,穿衣不受限,加热调整形状便捷的特点,同时可重复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肢体固定器,包括有:用于包裹肢体躯干的外裹层,外裹层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温度的控制调节包裹物与躯干相匹配的形状,外裹层为网状结构,外裹层呈筒形或片形,片形的外裹层两边设有相互配合用于连接的榫卯结构或扣接件,便于躯干的伸入、包裹和脱离,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通风,便于观察和重复使用;外裹层中设有发热丝,发热丝与通电接口连接,通电接口与电源连接,实现内部自加热进行加热调整;所述外裹层网状结构其对应人体的骨性标志为第一网孔,第一网孔的孔径大于网状结构其余第二网孔的孔径,基于人体不同部位有骨性凸起,在骨性凸起部位的骨性标记处,增加热塑性材料厚度和孔径空间,防止骨性标记处弯曲面的外裹层过度挤压,给神经走向部位留出足够避开空间,避免对治疗影响的同时便于皮肤的观察。
进一步地,所述外裹层中设有用于读取外裹层和发热丝温度数值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通电接口连接,通电接口与温控器的输出端连接,温控器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温控器可显示实时温度和进行调节,温控器与遥控器无线连接,便于特殊情况下对温控器的远程数值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分为多段式,对应每段发热丝设有通电接口,发热丝与通电接口连接,多段式的发热丝便于对同一整体的外裹层不同区域的加热,实现多区域的独立加热形状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通电接口设置在外裹层中,通电接口的接入表面低于或等于外裹层表面,通电接口设有防水塞,避免接口外露对人员造成二次刮伤,同时加强通电接口的防水,便于多次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设置于外裹层的中心位置,实现温控中心加热,外裹层加热更快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设置于外裹层内远离与皮肤接触的一侧,实现温控单面加热,保证在外裹层加热不会对接触的皮肤造成烫伤。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计外裹层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温度的控制调节使得外裹层转为柔性的可塑形状态,将外裹层与躯干相匹配的形状。
2.通过设计外裹层为网状结构,外裹层呈筒形或片形,片形的外裹层两边设有相互配合用于连接的榫卯结构或扣接件,便于躯干的伸入、包裹和脱离,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通风,便于观察和重复使用。
3.通过设计外裹层中设有发热丝,发热丝与通电接口连接,通电接口与电源连接,实现内部自加热进行外裹层的加热调整。
4.通过设计外裹层网状结构其对应人体的骨性标志为第一网孔,第一网孔的孔径大于网状结构其余第二网孔的孔径,基于人体不同部位有骨性凸起,在骨性凸起部位的骨性标记处,增加热塑性材料厚度和孔径空间,防止骨性标记处弯曲面的外裹层过度挤压,给神经走向部位留出足够避开空间,避免对治疗影响的同时便于皮肤的观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肢体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肢体固定器的元件连接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控中心加热时的外裹层切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控单面加热时的外裹层切面图。
图中,1、外裹层;2、发热丝;3、通电接口;4、电源;5、第一网孔;6、第二网孔;7、温度传感器;8、温控器;9、遥控器;10、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固定器,包括有:用于包裹肢体躯干的外裹层1,外裹层1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温度的控制调节包裹物与躯干相匹配的形状,外裹层1为网状结构,外裹层1呈筒形或片形,片形的外裹层1两边设有相互配合用于连接的榫卯结构或扣接件,便于躯干的伸入、包裹和脱离,片形的外裹层1通过两边的榫卯结构或扣接件相互扣接,对躯干进行包裹,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通风,便于观察和重复使用;外裹层1中设有发热丝2,采用碳纤维发热丝2,发热丝2与通电接口3连接,通电接口3采用USB接口,通电接口3与电源4连接,实现内部自加热进行加热调整;所述外裹层1网状结构其对应人体的骨性标志为第一网孔5,第一网孔5的孔径大于网状结构其余第二网孔6的孔径,基于人体不同部位有骨性凸起,在骨性凸起部位的骨性标记处,增加热塑性材料厚度和孔径空间,防止骨性标记处弯曲面的外裹层1过度挤压,给神经走向部位留出足够避开空间,避免对治疗影响的同时便于皮肤10的观察。
优选地,所述外裹层1中设有用于读取外裹层1和发热丝2温度数值的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与通电接口3连接,通电接口3与温控器8的输出端可拔插连接,温控器8的输入端与电源4连接,温控器8可显示实时温度和进行调节,温控器8与遥控器9无线连接,便于特殊情况下对温控器8的远程数值调节。
优选地,所述发热丝2分为多段式,对应每段发热丝2设有通电接口3,发热丝2与通电接口3连接,多段式的发热丝2便于对同一整体的外裹层1不同区域的加热,实现多区域的独立加热形状调整。
优选地,所述通电接口3设置在外裹层1中,通电接口3的接入表面低于或等于外裹层1表面,通电接口3设有防水塞,避免接口外露对人员造成二次刮伤,同时加强通电接口3的防水,便于多次使用。
结合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发热丝2设置于外裹层1的中心位置,实现温控中心加热,外裹层1加热更快更均匀。
结合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发热丝2设置于外裹层1内远离与皮肤10接触的一侧,实现温控单面加热,保证在外裹层1加热不会对接触的皮肤10造成烫伤。
一种肢体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热塑性材料的外裹层1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65-85度,加热时间为3-10分钟,外裹层1转为柔性的可塑形状态;
步骤S2、将需要固定的肢体伸入筒形网状结构的外裹层1内,或者放在片形的外裹层1上,通过片形外裹层1两边的榫卯结构或扣接件对肢体进行包裹扣接,调整外裹层1的形态并保持,直至外裹层1完全冷却后转为坚硬的固定形态,实现对肢体的固定;
步骤S3、当需要将肢体脱出或者需要根据治疗过程进行对外裹层1的形状调整时,将电源4接入通电接口3,分布在外裹层1中的发热丝2开始对外裹层1加热,加热1.5-3分钟,保持外裹层1与皮肤10接触面的温度为45度以下,外裹层1转为半柔性的可塑形状态,即可将肢体脱出或对外裹层1进行微调。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加热处理,包括水浴加热、电源4与通电接口3连接,通过发热丝2加热,可适用多种加热手段。
该肢体固定器的制作方法,将发热丝2和温度传感器7分别与通电接口3连接,将该连接结构均匀分布放入内模为筒形网状结构模具或者片形网状模具中定位,通过注塑工艺将按重量份配比后的热塑性材料注入模具中,待冷却后即可获得。
本实用新型采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作用于离体或在体通电加热,以保障加热塑形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日常外伤急救和战地战伤处理,只需要携带移动电源,用移动电源与通电接口3连接,即可达到快捷高效固定目的,减少二次损伤以及达成良好治疗和康复效果。在日常损伤过程中,特别是患者从受伤地运输到医疗机构过程中,需要合理对外固定和制动,以减少运输途中损伤对加重,在日常对应对过程中,需要携带本实用新型产品和移动电源4,极大对方便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损伤部位个性化固定,非常便捷与经济实用。在战伤情况下,对于伤员战伤转运过程中对临时固定,和物资准备以及战伤急救意义非常重大,所需物资也非常节约与高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肢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裹层(1),外裹层(1)采用热塑性材料,外裹层(1)为网状结构,外裹层(1)呈筒形或片形,片形的外裹层(1)两边设有相互配合的榫卯结构或扣接件;外裹层(1)中设有发热丝(2),发热丝(2)与通电接口(3)连接,通电接口(3)与电源(4)连接;所述外裹层(1)网状结构其对应人体的骨性标志为第一网孔(5),第一网孔(5)的孔径大于网状结构其余第二网孔(6)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裹层(1)中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与通电接口(3)连接,通电接口(3)与温控器(8)的输出端连接,温控器(8)的输入端与电源(4)连接,温控器(8)与遥控器(9)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肢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2)分为多段式,对应每段发热丝(2)设有通电接口(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肢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接口(3)设置在外裹层(1)中,通电接口(3)的接入表面低于或等于外裹层(1)表面,通电接口(3)设有防水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肢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2)设置于外裹层(1)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肢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2)设置于外裹层(1)内远离与皮肤(10)接触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72946.2U CN212973197U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一种肢体固定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72946.2U CN212973197U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一种肢体固定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73197U true CN212973197U (zh) | 2021-04-16 |
Family
ID=75418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72946.2U Active CN212973197U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一种肢体固定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731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4690A (zh) * | 2020-09-21 | 2020-11-10 | 广州子午精准定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肢体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
-
2020
- 2020-09-21 CN CN202022072946.2U patent/CN2129731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4690A (zh) * | 2020-09-21 | 2020-11-10 | 广州子午精准定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肢体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63544B2 (en) | Orthopedic system for immobilizing and supporting body parts | |
US20180049906A1 (en)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race, the Brace as Such, and a Method to Fix the Position of a Broken Bone in a Limb | |
US20160354222A1 (en) | Flexible pneumatic splint | |
CN212973197U (zh) | 一种肢体固定器 | |
CN105832455A (zh) | 一种机械调节骨关节固定装置 | |
RU2692665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пролежней | |
CN111904690A (zh) | 一种肢体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 |
Dick et al. | Lengthening of the ulna in radial agenesis: a preliminary report | |
Agrawal et al. | Traction splint: to use or not to use | |
CN206342586U (zh) | 一种前臂及手掌部骨科外固定装置 | |
CN205795881U (zh) | 手术患儿腿部约束带 | |
CN205697969U (zh) | 一种机械调节骨关节固定装置 | |
CN219230304U (zh) | 一种骨折肢体固定器 | |
RU193319U1 (ru) | Ортез для иммобилизации голеностопа | |
CN215385156U (zh) | 一种泌尿外科护理用创口包扎装置 | |
CN213250188U (zh) | 一种整形外科矫正器 | |
CN106264830A (zh) | 一种前臂及手掌部骨科外固定装置 | |
Singh | Suprapubic and lower limbs fusion contracture after thermal burn in a child: a rare presentation of common complication | |
CN214511464U (zh) | 一种中西医结合的互联网智能按摩骨科夹板 | |
CN201977982U (zh) | 一种腹连腿骨科外固定系统 | |
CN105581862A (zh) | 一种骨科夹板 | |
CN207898572U (zh) | 一种具有高度贴合度的多功能骨科康复护具 | |
CN210749731U (zh) | 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 | |
Redhead et al. | A new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wounds of the extremities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reatment and its derivatives | |
CN209629933U (zh) | 一种骨科颈部固定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0070 room 120b, floor 1, no.76-2, courtyard 81, middle Xianli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Ziwu precision positio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70 room 120b, floor 1, no.76-2, courtyard 81, Xianlie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Shao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Ziwu precision positio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